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明 > 第二千四十六章 世子之位

汉明 第二千四十六章 世子之位

作者:八无和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10:40

第二千四十六章 世子之位

张煌言在边上听了,心中一震,“吴翁的意思是……?”

“宋安呢?”吴伯昌突然问道。

“城中人心不稳,我不敢轻信任何人……只有宋大人的长林卫可信,所以,我令他领长林卫和刘元部、秀水民团,控制城门……。”

“唔……。”吴伯昌点了点头,“只要杭州城还在控制之中……就好!”

张煌言吃惊地看着吴伯昌,“吴翁……那王爷那边呢……得调兵去救啊!”

“不。”吴伯昌摇摇头,坚定地道,“我儿无须咱们去救!”

“这……何意?”张煌言瞪着吴伯昌,他是真不明白,哪有父亲听到自己儿子处境凶险,而不急着去救的道理?

吴伯昌突然笑了笑,道:“张大人,劳你放出风去……老夫也替我儿……立世子!”

张煌言这下更是目瞪口呆了,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虽说做父亲的,在情况紧急时,替儿子立世子,倒也有前例,可这也太……冷血了不是?

哪有人听说自己儿子陷入险境,做出的反应是先立世子的?这不是盼着儿子死吗?

吴伯昌见张煌言没有反应过来,解释道:“不管是朝廷还是大将军府,所有人的爱昧皆来自于对那位置的归属……我儿身陷险境,但只要世子一立,我儿便性命无虞!”

见张煌言还没理解,吴伯昌抬手点点张煌言,道:“关心则乱,看来张大人是真心关切了……其实道理很简单,此次变故,众多可以决定局势之人,都在观望,态度不明……为何?那就是没有主心骨……世子一立,就算我儿遇难,大将军府也后继有人……试问,这天下还有谁敢冒着承受我吴家雷霆之怒的风险,去杀害我儿呢?”

这话说得着实有气势,令张煌言瞬间会意过来。

也对,吴争虽是监国,可权力已经与皇帝无异,就缺了个名份罢了。

立了世子,相当于是太子。

吴争若有不测,也后继有人,自然许多人的心就定了,那么那些坚定的反叛者,就会显露出来,这样敌暗我明的困境就会改变。

至少,知道敌人是谁,何所图。

“可……王爷那?”张煌言确实是担心吴争,论起来,他是唯一一个,与吴争交心之人。

吴伯昌道:“张大人放心……我儿应该是有惊无险……沈致远这孩子,老夫是知道的……做出这样的事来,无非是想逼我儿放了他爹和东莪……至于钱翘恭,呵呵,这孩子或许是听了他父亲遇害,气头一上来……将气撒在了我儿头上……罢了。”

张煌言突然觉得想笑。

天大的事啊,被面前这个足不出户的老头这么一分析,嗨,好象什么事都没有。

“那二位王妃……?”

吴伯昌淡淡一哂,“世子一立……她们自然就现身了。”

有道理啊!

周思敏死了,正妃理所当然就是吴狄的母亲,儿子立了世子,王妃怎能不现身?

杭州城所有城门皆在控制之中,二位王妃想出城,或是被歹人挟持出城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也就是说,二位王妃极可能是被什么人或什么事牵绊住了,亦或者……自己无意露面,也只有这几种解释,才合乎逻辑。

张煌言此时心头轻快了些,忙拱手道:“多谢吴翁赐教……我这就去安排!”

……。

一个是心伤了。

丈夫坐视,甚至有可能是授意自己的父亲,为他的大业去死。

这让钱瑾萱心里凉透了。

她不是没有主见,而是自认有太多的证据,皆指向了吴争。

加上莫亦清那番话,让钱瑾萱笃信是吴争策划了这个局。

她想静一静。

于是,她在给兄长写了封亲笔信之后,去了紫阳山的重阳庵。

另一个也伤心了。

她两个时辰的跪求,丈夫不但没答应自己,反而一声不响离开了杭州。

而让莫亦清更痛苦的是,她素来奉若神明的阿耶,居然如此狠心,听他的意思,是早知父亲在暗中做那些不赦之事,却不去告诫和阻拦。

为的无非是自己能坐稳侧妃之位,归根结底,为的,还是莫家的基业。

可莫亦清不想看着自己的父亲死,在她而言,财富见多了,多一分不多,少一分不少,她只希望家人能和睦、平安。

可现在,她已经无能为力,她甚至被勒令,什么都不能做。

吴伯昌、张煌言料错了。

就算是立世子的消息传遍全城,两位王妃依旧没有出现。

钱瑾萱在重阳庵听到这消息的时候,已是册立世子三天之后。

而一直在西湖边,原大长公主朱媺娖所居小楼中的莫亦清,更是对此没有丝毫兴趣,也对,吴狄非她所生,是周思敏所出,而且吴争只有一个儿子,世子之位迟早都是他的,有什么可以令莫亦清回王府的呢?

……。

吴王被困河间府。

杭州大将军府突然大张旗鼓舞的立世子。

吴三桂主力骑兵被伏击于山西镇,西安城被晋王大西军攻破。

这三个消息传遍江南。

然而,吴伯昌还是料错了。

应天府朝堂上,依旧吵成一锅粥。

左右营依旧纹丝不动。

处州卫、吴淞卫及军校军团,依旧驻囤于杭州城周边,继续观望着。

吴易、孙嘉绩等将领应对张煌言的协助请求,充卫不闻,不过态度还是好的,他们皆笑容可掬,用相同的话——军心不稳,没有吴王的命令,军队不可擅自入杭州城,来敷衍。

甚至张煌言派人带着吴伯昌的亲笔书信前往调兵,亦不可得。

局势更加复杂起来。

……。

在四岁的吴狄被册立世子的第二天。

海盐,莫家别院内。

范永斗等人,一片欢声笑语。

只有夏国相的脸色如丧考妣,因为他成“孤儿”了。

吴三桂被李定国生擒,这意味着一把悬在头顶的剑,随时会落下来。

夏国相绝对不认为,他的岳父吴三桂能为了他,而严守秘密。

相反,夏国相更认为,一旦李定国逼供,吴三桂会第一时间,将他供出来,以换得优待和赦免。

所以,夏国相此时最盼望的是,吴三桂突然暴毙。

原因很简单,吴三桂一死,夏国相就可以为所欲为。

夏国相是个有本事的人,只是一直屈居于吴三桂之下,无法尽展其才。

所以,对于夏国相而言,此时未必不是他的一个契机,这笔巨大的财富,可以任由他来施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