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明 > 第二千三百二十二章 定都之争(十一)

汉明 第二千三百二十二章 定都之争(十一)

作者:八无和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10:40

第二千三百二十二章 定都之争(十一)

“啊嚏……。”

奉天殿中,端坐在龙椅上的吴争,无端地打了个喷嚏。

冒襄急道:“陛下千万要保重龙体……要不要传太医……?”

吴争摇摇手道:“不必……或许是有人在背后骂朕吧!”

冒襄等人一时接不上话来,只能尬笑几声糊弄过去。

也对,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江南怕是不会有人不在心里骂皇帝的。

随着马士英、宋安二人在顺天府“胡作非为”的消息被传回来,聪明人由此推算出皇帝看来已经下定决心整治北直隶了。

聪明人更是由此推断,如今战事紧张的情况下,皇帝还冒着巨大的风险整治北直隶,那么,定都顺天府之意,便呼之欲出。

当然,这些聪明人肯定不是普通民众,普通民众哪有这般聪明劲?

这些人自然是今时社会菁英,上层人是也!

但正因为有这些聪明人的存在,松江府地价瞬间应声而落,从七、八百两一亩,直接按死于五百两以下。

于是乎,江南哀声一片,坊间对此,可谓是“痛不欲生”啊!

这坊间,那还真是包括民众在内。

道理在很简单,如今江南遍地工坊的兴起,民众能有钱建工坊吗?

建工坊雇工的,还是那些菁英们,民众也就只是受雇打点工,趁着这些工坊主们赚得盆满钵满之时,水涨船高,喝点汤水罢了。

可眼下,仅半月功夫,原本奇货可居的松江府土地,突然间腰斩至五百两以下,试问,有几个能迅速逃生、全身而退?

按理说,象这等关乎“社稷存亡”的大事,岂能不经过朝廷、不经过内阁?

只要经过朝廷、内阁,那就有转圆的余地,就算朝廷、内阁最后还得屈服于皇权,那脱身的时间也有了。

可惜,太快了!

太突然了!

皇帝的前后两道旨意,迅速击穿了所有囤地人的希望,谁能预料到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变化?

江南菁英们,不得不将手中所囤的土地抛售出一些,来填补向江南商会、汉明银行所贷的银子,可是,抛售的人一多,地价断崖般地下跌,由此需要更多的银子去补充他们在汉明银行的抵押……这形成了一个可怕的螺旋。

已经有许多小“菁英”们在短短半个月里财尽破产,可问题是,此时哪有破产保护,这些人瞬间被打落尘埃,他们名下的工坊开始倒闭,而受雇的民众面临失业,而他们除了要面对从天堂到地狱的痛苦之外,更要面对来自原受雇工人的讨薪……。

有人寻了短见,有人被愤怒的民工生生打死……包括他们的家人。

已经开始到中“菁英”们了,这很可怕。

江南菁英们,在万分痛苦之际,岂能不将这怨恨,迁怒于始作俑者——皇帝身上?

负责任地说,如果不是皇帝牢牢掌控着应天府驻军指挥权,那么,此时的应天府,应该是叛乱众起了。

好在这波急跌,在每亩五百两附近暂时停止,给了他们一些喘息的时间。

而苦苦支撑的大“菁英”们,不得不放弃兵变的选项,欲以大义进谏,劝说皇帝直接拯救松江府即将崩溃的地价。

这不,奉天殿中跪满了请愿的大臣,连殿外都跪满了,许多品级不够的,就跪在从承天门至奉天门的甬道上。

所以,吴争这句“……或许是有人在背后骂朕吧”,谁能否认?

可谁又敢承认?

既然不能否认又不敢承认,也就只能装聋作哑了。

吴争见有人接话,将手中两份奏折挥了挥,悠悠道:“诸公啊,不是朕不体恤百姓……可你们所谏,实在是南辕北辙啊……让朕如何抉择?”

这话一出,让所有跪着的朝臣们眼睛一亮……有门!

原本想着,皇帝既然故意在打压前朝既得利益群体,自然不会轻易应允救市方案,大伙们今日进宫前,皆咬紧牙关,让家中准备了棺材,心里憋住一口气,不成功则成仁,是为死谏!

哪知,皇帝的意思,并不拒绝拯救松江府地价,只是无法在两种救市方案中作出抉择。

顿时,殿中窃窃私语声响起,压抑的气氛也迅速轻松起来,连带着殿外和甬道上的官员们,也长吁一口气,似乎笼罩在皇城之上的阴霾已经消散开来了。

“启奏陛下!”

这一声打破了满殿的窃窃私语,所有人的目光转向这声音的主人。

李定国目光犀利,表情异常严肃,他语气坚定地道:“原永历朝臣之首批,已经抵达应天府,余下的,亦将于三日内抵达……臣以为,相较于朝堂诸公在京城已有宅邸……须以安置原永历朝官员为先,否则,必会引发臣子物议,指责朝廷不公!”

这话又引发殿内窃窃私语声一片,从云贵而来的原永历朝臣,哪个不是五品以上的大臣,五品以下哪有入京安置的资格,都留在当地做地方官了。

可饼子就这么大,这些旧臣的到来,势必会影响到此时殿中的大多数人,也难怪窃窃私语了。

但,没有引发巨大反对声浪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原永历朝臣的数量不多,仅二百余人,每人给十亩宅地,也就二千多亩,还称不上会极大影响到饼子的分配,最关键的是,二千多亩地朝廷也须买,好歹能挺一挺如今一地鸡毛的地价。

所以,没有人去反对李定国的诉求,在这一方面来说,李定国的诉求,其实是和他们一致的。

可接下来,李定国的话,让殿中掀起一片反对声。

李定国是这么说的,“……陛下,如今二次北伐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国库正缺银子,臣以为拿国库的银子去拯救松江府地价,不值当!再则,陛下已经下诏暂缓迁都松江府,何不颁布明诏,彻底断了那些囤地居奇之奸商的绮念……如此,不但可造福民众,还可平抑松江府地价……!”

李定国还未说完,殿中已经是一片反对声浪。

按理说,李定国延续永历朝王爵封号,又是军机阁辅弼,理论上还稍压首辅冒襄一头,加上还有国丈之实,寻常官员岂敢违逆、顶撞李定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