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覆殷商 > 第五百零一章 微国疑云

覆殷商 第五百零一章 微国疑云

作者:丘清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2:15

第五百零一章 微国疑云

微城破了!

聂伤高坐在微候府内,手里把玩着微侯铜印,看着堂下跪着的一大群微国贵族,心里思量着该怎么处理这些人。

被俘的微国贵族们分成了两堆,一堆是控制微国国主的微国贵族,一堆是被前者控制的微国国主和近臣。其中一个精神萎靡的胖老头,就是微国国主。

掌权贵族也是心狠手辣,在围城之前,就借着屈世子武装政变的机会,调了很多心腹家臣进城,将城内的反动派全部杀死或者驱逐了。也是凭着这几百家臣,才把微城牢牢掌控在手中。

这些人对斗耆国极是仇视,哪怕被俘了也没有给聂伤好脸色看,都不认为聂伤敢屠杀自己。

而那微国国主一方只有五六个人,和他们的主君坐一起,都垂头丧气的。被解救了也没有一点高兴的神色,心事重重的也不知在想什么。

聂伤却很清楚是怎么回事。

那胖国主竟然是假的!

真的国主不知哪里去了,估计早就被他们一伙干掉了。而他本人的身份也不简单,乃是微国的一位巫师,他旁边的几个人也都是巫师。

也就是说,一伙微国的巫师谋杀了微国国主,又利用易容巫术取而代之,掌握了微国的权力。

更惊人的是,他整整当了三年多的微国国主,一直都没有被人看破。不只是世子屈不知道他的身份,就连反叛贵族都被他迷惑了,直到如今被俘,微国人还是不知道这个国主是假的。

要不是这伙骗子中出现了叛徒,主动向斗耆军供出了真相,聂伤也会被他们所骗。

如此荒诞的情节,若不是亲眼所见,难以相信会在现实里发生。

“是干脆杀光这些贵族,灭了微国呢,还是另立国主?”

微国国主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聂伤心里想着另外一件大事,一时下不了决心。

其实关于此事,早在出兵前他就和谋臣们商议过了。

微国贵族打心眼里看不起聂伤,想要扶植傀儡几乎没有可能,为了消除西面的威胁,聂伤是倾向于吞掉微国的。

但从更长远的大局考虑,众臣都建议另立一位对斗耆国相对友好的微国人做新国主。

即便新国主依旧满怀敌意,也不能灭亡微国,因为吞并他国的负面影响太严重了。

从道义上说,每一个方国,不论大小强弱,都是商王室分封的。在没有得到王室允许的情况下攻打和吞灭他国,就是对王室权威的公然藐视。

虽然在现实中,王室精力有限,顾及不到疆域内每个角落,导致方国间攻伐不断,很多方国被吞并。

但那多是边鄙之国,死活并不重要,只要不闹的太过分,王室大都会睁只眼闭只眼假做看不见。

而像微国这种内服方国,乃是商帝国的主干力量,也是王室能够掌控的地方。王室绝不允许这个区域发生动荡,普通争斗商王室都会插手,更不要说吞并之举。

斗耆国借着报仇的名义将微国痛打一顿可以理解,但要是擅自吞灭微国,后果将会很严重。

作为世子受信重的属臣,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自作主张灭了一个内服方国。世子受会怎么看待聂伤?肯定会认为他恃功而骄,从而心生厌恶。

不止是世子受,其他内服方国也会强烈敌视之。到了那个地步,斗耆国的外部环境会变得非常恶劣。

道理已经很清楚了,那聂伤为何还要犹豫呢?

因为他忽然接到了世子受的来信,说王室对下河的控制力太弱,亟需一支船队掌控下河。

命聂伤将虏获的微国船只、水手清点管理好,同时修葺微国水军的大河水寨。待自己派来的水军将领抵达,便将船队交给那位将领,组建隶属王室的下河水军。

聂伤对此早有预料,也并无不满。

他手上掌握的船只太多了,任何一位商帝都不会让这支能够威胁到殷邑的强大水军落在一个方国手里。他自己也暂时没有实力控制大河,交出去也好。

耐人寻味的是,世子受把微国的造船工匠、工坊和靠岸土地都划给了斗耆国,在口信中对他攻伐微国的行动也鼓励了一番,让他放手去做。至于怎么处置却一字未提。

这就有些古怪了。

微国是造船和河运大国,失去了造船能力和船队,就彻底废了,以后会沦落成三四流的小国。

王室新组建的下河水军,主要基地设在微国境内。造船厂也让斗耆国掌握了,斗耆国还在大泽西岸建立了据点,可以随时出兵袭扰微国。

如此布局,聂伤怎么看都觉的太过刻意了,一看就是为了监视和困住微国的举措。

但一个微国而已,想要对付它手段多的是,何必要搞的如此麻烦?

“唔,难道世子受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暗示我替他清理微国?”

聂伤心思一直很重,又想起信使的怪异神情,觉得这个可能性非常大。

世子受一向都认为他是个聪明人,可能以为不用明说,他就能领会到领导意图,所以才遮遮掩掩选他来做这件事情。

“嗨,不管了!”

聂伤想的心烦,一把扔了手中铜印,自语道:“若是捅了娄子,我正好以此为借口糊弄他,说猜错了他的意思。只要不让他以为我野心难制就行。”

他站起身来,目光冷冷的审视了一会下方人群,然后招手叫来花面,轻轻说道:“灭掉微国。”

然后转身而去。

花面愣了一下,脸上逐渐换上嗜血的表情,狞笑着拔出剑来……

……

斗耆国悍然灭了微国,屠尽了微国贵人,天下为之振动。

诸国皆以为是世子受的指示,不但没敢指责斗耆国,还对世子受更加畏惧,争先恐后的发声支持世子受为新帝。

殷邑那里,战事已经平静下来十余天了,各方势力正在谈判,明里暗里的使者络绎不绝。

斗耆灭微的消息传到之后,来往奔走的使者一下增加了许多,神通广大的神巫也在频频现身,或是在天上飞来飘去,或是在地面上奔走如龙,形成了一道道奇景。

当地之人从来没见过如此之多的神灵神迹,都敬畏万分又兴致勃勃的出门观看。

有智叟见了,喜谓村人道,战止矣,新帝出矣。

……

聂伤占领微国之后,一直没有回国,留在微国等待世子受的消息。

使者来过一次,对他灭亡微国之事还是没有表态,只是要他看好微国,不要肆意屠杀民众,也不要掠夺过甚,更不能让他国趁机抢着微国领地。

聂伤听完就微笑了起来。他又一次猜中世子受的心思,就是不知这位大佬到底打的什么主意,连自己心腹都不能明白告知。

没有接到处置命令,他还得继续等下去。

在这期间,他派人接收了膏鱼国的领地、人口和船只。

膏鱼国主死了,青壮男人也在微城下被微军杀死大半,剩下的膏鱼国人都惊慌不已,急要寻找一个靠山。

于是,斗耆军来了。

膏鱼国平民不知上层的算计,一直都以为斗耆国是他们的友邦,热烈欢迎他们到来。

斗耆军顺利接收了膏鱼国,其他都不在意,主要还是船只。

他们迅速控制了船队,把一部分旧船分给渔民,少量好船开到斗耆国,其他船只全部集中起来,等待世子受派来的将领接手。

膏鱼国只剩下不多的成年男人了,国中全是老弱妇孺,根本开不动这么多船,对此都无异议,也不敢有异议。

过了几日,斗耆军船队从耿国返回了。船队中的膏鱼国水手看到自己国家变成了这般模样,国主死了,贵族也死的差不多了,都茫然不知所措。

膏鱼国人急着要拥立一位新的国主,只能从所剩不多的几个歪瓜裂枣的贵族和最精壮、最有威望的水手中挑选。

最后自然是势力最大的水手胜出,一个在斗耆水军中做到什长的敦实的青年被人推选了出来。

谁想这位青年渔民竟然在继位仪式上说,他不想做膏鱼国主,也不建议大伙再维持膏鱼国。

与其在小小的膏鱼国当渔民,不如去投斗耆国。在聂侯属下当一个领主、军官或者平民,不比在膏鱼国常年受穷,被人欺负好?

青年自己已经是斗耆国的水军军官了,不想放弃这个身份。如果大家愿都同意,他愿意和所有膏鱼国人一起去投斗耆国。如果不同意,他就带着自己家人走。

青年什长的话得到了水手们的支持,老弱妇孺只想求得强大势力的保护,也都同意了。只有几个贵族表示反对,但是没什么鸟用。

最后,青年代表全体膏鱼国人来见聂伤,表达的投奔之意。

聂伤自是欢迎之至,他正需要一支能在大河里活动的水上力量,于是欣然接受了膏鱼国人。

因为膏鱼国所属河段将来会被王室水军控制,所以聂伤便命他们迁到大河下游,靠近斗耆国的地方建立村落,安置所有膏鱼国人。

斗耆国官府也迅速在此处规划了一个新乡,叫做膏鱼乡。派驻了官吏,制定了优待移民政策,吸引移民迁入,并且投入了大量物资和奴隶予以支持。

另外还新建了一支规模很小的巡河水军,以期此乡能够成为斗耆国北部屏障和大河水军基地。

膏鱼国不过是个渔村而已,又被商人鄙弃,没人在意那群腥臭的渔民,斗耆国的吞并之举没有激起一点浪花。

只有顾无疾那厮对聂伤表达了抗议。

他也想着吞掉膏鱼国呢!在膏鱼国民呆在大河北岸的那段时间,他千方百计的拉拢对方,给膏鱼国人送去了不少生活物资。

结果却被聂伤一口全吃了,顾无疾能不生气吗?

聂伤也有些过意不去,便把自己寄存在顾国的战俘全部给了他。顾无疾这才转怒为喜,又对聂伤笑脸相待,说聂伤够意思。

其实那些历国和殷东之国的战俘对斗耆国来说个鸡肋。

一是斗耆国在汶北和微国捕获的人口已经有些吃撑了,再消化那么多人非常吃力。

二是历国和殷东已经倒向了世子受,将来肯定会向顾韦两国讨要俘虏。

虽然他们会付出一定代价,但聂伤需要的是能够消化的人口。既然早晚要走,还不如不要了,免得浪费精力。

顾无疾也不傻,他就是要靠这些俘虏换取利益。

他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没必要强行吞吃人口,只要国家富强,不再被欺负就很满意了。

战俘给了顾国,韦国也不能没有表示。

聂伤干脆也把一半俘虏白送给了刘谈,说是为了赞助韦国的神文普及事业。另外一半也低价甩卖给了刘谈和顾无疾,让他们用粮食、牛马和铜锡来换。

刘谈平白占了这么大的便宜,嘴都乐歪了,兴高采烈的答应了。顾无疾虽然也同意了,但却有些不爽,很是嫉妒刘谈,后悔自己没有兴办神堂。

二人一时拿不出那么一大笔财货来,说要等到殷东诸国交换俘虏以后才能偿付。聂伤也同意他们赊账,以后慢慢补齐就好。

把战俘甩掉之后,其他战利运输就方便了。

聂伤还是嫌累赘,又将其中的珠宝玉器等奢侈品全部打包送给了世子启,车辆旗帜衣帐猪羊等也都办卖半送给了顾韦两国。

最后只留下牛马畜力和铜器粮食,让斗耆水军驾着还未交付给王室的大船运了回来。

尽管一减再减,还是装了满满十几船。

运到正在筹建的膏鱼乡码头后,把一部分财货拨给了膏鱼乡官府,剩下的装车运往汶北和都城县。

膏鱼乡官府依照聂伤的指示,就地在码头上给移民们发放战利,膏鱼国人立下过战功,同样也有战利。

新老国民拿到财货之后,发现官府果然给新移民多发了一些,都欢呼起来,很多平民听闻之后,也纷纷往膏鱼乡迁移。

膏鱼国人一下也变富裕了,见官府对他们不但没有歧视,还一视同仁,民心很快安定下来。

在官府的安排下,一部分膏鱼国男人成了吃官粮的水兵,还有的跟着老国民学习种地,大部分渔民都被商队的聘去做了水手,最后只剩下少数人还继续着打渔生活。

曾经的膏鱼国人,迅速融入了斗耆国中,再也没人提起膏鱼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