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覆殷商 > 第七百一十四章 工业兴旺

覆殷商 第七百一十四章 工业兴旺

作者:丘清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2:15

第七百一十四章 工业兴旺

聂伤的马车从铁矿谷出来,迎面碰到藩丙来交接防务,便邀这位老友上车同行。

藩丙是剑舍最早的一拨老斗奴,当初因为瘸腿不能练剑而气馁,经聂伤提醒改练长戈,得以重上沙场。

后来斗耆军改制,聂伤又委任腿脚不便的藩丙做了战车营统领。

藩丙感恩不尽,每逢大战都指挥战车集团冒死冲锋,立功无数。之后又被提拔做了都城县东北防区大戍长,负责的太山以南,南山以北这一区域的防御。

铁矿谷也在藩丙的防区内,山谷的外围守卫工作,便是他负责,内部则由内卫和内卫斥候保卫。

“侯主,我的村子就在左近,你如果方便,还请到家里吃杯酒。”

刚走出不远,在一个岔路口,藩丙就出言邀请。

聂伤左右看了看,周围都是荒山,不解道:“你家不是在马山邑吗?这里离马山邑还远着呢,怎么说就在左近?”

藩丙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山坳,说道:“侯主,我早就分家搬离马山邑了,这里是我的新领地,叫做炭灰邑,我现在住在此处。”

聂伤注目看去,树林后面隐约可见一个小山村,不由一愣,皱眉说道:“我把你封到这荒山野岭里来了吗?不会吧,我记得剑舍出身的兄弟,个个都有丰腴土地,难道是我记错地方了?”

“不关侯主的事,是我自己要来这里的。”

藩丙急忙解释道:“我的领地本来也在平原上,紧挨着马山邑。后来为了分家,干脆就把土地都给了族里,他们才痛快放了我。去年冬天彭国偷袭时,下臣在宿国战场上又立了功,有封地赏赐,便向兵部讨了这块领地。”

“你为何会要选这种地方?”

聂伤很是惊讶,朝周围指了一圈,说道:“外面多的是平地,又不会缺你一块地,你钻深山里作甚?”

“下臣有自己的考虑。”

藩丙正色说道:“我乃此防区之大戍长,主要守御通往东方之通道,还有身后山谷中的矿场。”

“此村卡在出入山谷的要害处,山外的大路正好也从山脚下经过,可以隐藏兵力,监视东西往来之通道。所以,下臣便将领地选在了这里,既当领主又完成了守备重任,可谓两厢便利。”

聂伤瞭望了一下远方平原,此村果然扼守在通道最窄处,不禁感慨道:“你倒是用心了,可惜此地贫瘠,却是委屈你了。”

“哈哈哈,不委屈,一点也不委屈。”

藩丙一摆手,爽朗笑道:“我的领地不但不穷,反而颇为富庶。侯主随我到村里看了就知道了。”

聂伤也对他的说法很好奇,笑道:“好,我今日为那矿神窝了一肚子火,正好喝杯酒去去火。”

一行人便离开大道投东边小路,拐了几道弯,走下山坡,来到了谷地平地。

聂伤坐在车上一看,周围山地杂木丛生,平坦地方的田地也稀稀落落。庄稼地里鸟兽乱窜,也不见有人劳作,一副照料不当的模样,心中更疑。

很快到了村口,可见村里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村子只有百余户人家,但是屋舍都很新,人们的衣着气色也很不错,一点也没有懒惰落魄之相。

“怎么回事?他们不好好种田,如何维持生计?”

他带着疑惑走进村里,村民认出了国主,都惊喜的叫嚷着,纷涌来拜见。

聂伤微笑着打招呼,这才发现面前大都是老弱妇孺,少见成年男人。又看到各家院里放着很多建筑工具,心中顿时了悟,大概猜到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侯主,此山村以前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后来我分了家,带着一部分近支族人和自己的家人奴隶搬了过来,又招揽了一些游民、释奴,便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来到藩丙家中,就在院里大树下坐了,这位主人一边命人准备酒筵一边为了聂伤介绍情况:

“村子以前无名,最近因为矿谷里遗弃的炭灰被村民取来垫路,满村都是炭灰,所以改名炭灰邑。呵呵,是我自己想的名字,太俗了,侯主莫要见笑。”

他为聂伤倒了一杯酒,继续说道:“我看侯主方才的神情,一定在想,炭灰邑的村民不努力种地,以何谋生吧?呵呵,侯主何不猜上一猜?”

聂伤端起酒杯,缓缓说道:“你的家族世代筑篱为业,人人都是藩工。如今国内大兴土木,到处都缺建筑工匠,熟练藩工酬金暴涨,这应该就是你和炭灰村发家的原因。”

“哈哈哈,侯主说中了!”

藩丙大笑一声,对饮一杯,解说道:“我家族原来都是藩工,后来国中日渐富裕,又大举开荒,每家每户的土地人口都增长了许多。我族中老人看的眼热,也开始拓荒种田,致使人力紧张,筑篱之人越来越少。”

“我见此景,深感可惜,以为筑篱乃是祖传的谋生之术,不可轻弃,便和族人发生了冲突。我说服不了他们,他们也说服不了我。于是我就用自己原先那块好土地,换了坚守筑篱之人,一起来此贫瘠之地定居。”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还心怀疑虑,担心饿死在山中。我立刻组织了筑篱队,把村里所有壮劳力都派了出去,四处为人筑屋建房赚钱。”

“因为我们建的屋舍坚实好看,速度又快,很快就出了名,被各处之人争抢,佣金翻倍都延请不到,铜钱如水一般流了进来。”

“哈哈哈哈!”

他越说越欢喜,双臂一拢,仿佛把村子都抱在怀中,得意笑道:“活太多了,钱太好赚了!男人们忙的一年到头都回不了几次家,全在外面做工赚钱。这次为东海海王营建宫殿,我们也有一支筑篱队过去了。”

“村里现在就剩一群老小妇人,你看他们,气色多好。老的越活越久,一大把年纪了,什么都干不了,却怎么都不愿意死,小的也很少夭折了,人口越来越多。呵呵。”

商人不甚敬老,藩丙此言是普遍观念。

聂伤听了不舒服,教训道:“老人虽然体力衰老,不能生产,但是经验还在。他们的经验,有时比年轻人的体力更重要,任何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你不要嫌弃老人。”

“是是是。”

藩丙低头应声,面色却不以为然。

聂伤看到东边一里外有一个大院子,问道:“那是驻守此地的军寨吧,怎么距离村子这么远?”

藩丙抬头看了一眼,面色有些不太好看,点头说道:“是,就是军寨,里面常驻五十名军士,日常由炭灰邑输送补给。”

“军寨本来和村子连着,那些戍卒一大半都是外邑来的,见本邑男人不在,村里全是妇人,便像发-情的狗一样,经常闯入村里来骚扰。留守的女人长期不见男人,也是半推半就的暗中勾结,一到晚上全村女人都鬼哭狼嚎的叫。”

“结果等到男人们回到家,发现自家女人肚子大了,一下就炸了窝,都提着刀去军寨寻仇,差点和戍卒厮杀起来,还闹出了两条人命。”

“我当时也在外面打仗,顾不到这里。结果回来一看,他-娘-的!连我的婆娘和两个侍妾都不知怀了哪几条公-狗的种!”

他一巴掌拍着案几上,红着脸叫道:“小臣气的差点吐血,把两个侍妾痛打一顿卖掉了,却不敢把那偷人的婆娘怎样。因为我那正妻是山阳家的,我惹不起,只能看着那婆娘把孩子生下来。”

“小崽子是个男孩,如今已经两个月了,我没有儿子,将来很可能就是他继承我的领地和家产……唉!”

藩丙猛灌了一口酒,一脸郁闷道:“之后,我就把军寨迁走了,把戍士也撤换了。然后严令新任戍士约束戍卒,不准任何人进村来,否则军法处置!”

聂伤心里快笑死了,强忍着笑意说道:“谁让你们只顾赚钱不回家呢?我耆国国土又不大,每月至少回家一次不多吧。”

藩丙挠挠头,一脸为难道:“侯主,你不知道,男人们太忙了,一天都闲不下来。你让他们歇两三天回家陪女人睡觉,眼看着大把铜钱哗哗的流走,比流血还心痛啊!”

“大伙往年都穷怕了,谁受得了这个?哪怕女人被人搞大肚子,也不能有钱不赚。大不了再娶几个婆娘就是了,只要有钱,还怕没女人没后代吗?”

“而且,嘿嘿嘿。”

他又放松的咧嘴笑道:“其实男人们在外面也都有女人了,有些还在他处安了小家,根本不缺女人。要不是我对属民有优待,还要为此地的官府服役,那些玩意都不想再回这山里来了。”

“真是饱暖思-***,世风日下啊!”

聂伤听的无语,和他闲话了一番,本想到那军寨里去看看,却见三个军士急急奔来。到院门口报上身份,原来是军寨戍士得了藩丙通知,特来参见国主。

那戍士被叫了进来,身后两个戍卒卸下背后箩筐,拿出一些野味酒食来奉上。

聂伤一问之下,得知这位戍士乃是耆国东北黄崖邑一家大族的子弟,又问起他家里的情况。

那黄崖邑的位置正在耆国通往鄣国和东南各国的通道尽头,是国内外商贸往来的第一站,是以商业特别兴盛。

戍士家里的重要副业是纺织,在太山南麓还有一大片桑林和麻田。

以前的纺织业不是斗耆国的特长,所以布匹质量和数量都不怎么高,只能供应斗耆国内部使用。

自从聂伤成为国主之后,数次战争赚来了海量的战争红利,并改革体制,推进技术发展,还向民间免费提供一些非垄断领域的先进技术。

戍士家里得到了工部的技术支持,便也跟着扩大了纺织规模和桑麻种植,如今已是耆国最大的布帛供应商。

这几日,此人的家族工坊里,正在试用工部刚制造出来的水力纺车、缫丝机、织布机。

据他所见,那水力机器飞轮疾转,同时抽捻十道丝线,而且抽缕如飞,织布也如堆砌线条一般迅速!

其效率之高,简直震撼人心。他家里织布手艺最高明的一位黄稻婆,看见水力机器的疯狂表现,惊呼一声‘嫘祖神术也不过如此’,当场晕了过去。

“那水力织布机器的缺点还是不稳定,快是快了,但容易出错,也易损坏,工部派了十几个工匠驻在我家里,日夜改进。”

戍士一脸期待的笑道:“希望他们能早日改妥了,让我家能用上水力织布机。”

“呵呵,此物若能实用,我家的布匹产出就可以提高几十倍,甚至可以多置机器,无限提高!唯一能限制我们织布的,只有蚕丝和大-麻的产量!”

聂伤也听的兴奋,说道:“靠北山的那一片林地,你们有能力话可以随意扩张,将森林变成桑林麻田。”

“小臣代家人谢过侯主。”

戍士恭敬的弯腰施礼,又摇头说道:“那片老林子太难砍伐了,又挨着黄菰邑,黄菰邑里的内卫斥候做事太横,我们可不敢招惹。”

“最近我家和西边的山阳家互换了一块地。他们把自家的一大块桑麻地以及附近的地面都给了我家,换我家在黄崖邑村边的一小块地,好在此建立庄园,方便货物存储和人员歇息。”

“那块地很大,足够我家在此种桑麻了。”

戍士喝了口酒,又道:“我家的布帛生意虽好,但也不如山阳家的陶器贸易。”

“今年官府放开了美陶之技,民间也可以烧制美陶销售。那山阳家本来就是国内最大的烧陶家族,这下有了美陶,更是多了一条财路。周边方国的商队都来购买,还供不应求,每天几车几车的往外拉,财源滚滚啊!”

“对了,听说工部又烧制出来了一种陶,晶莹剔透,仿若水冰,叫做‘琉璃’、‘玻璃’,现在正在官窑上试烧。”

他眼中闪烁艳羡的光,啧啧叹道:“如果那玻璃烧制成功,技法稳定的话,会是一座铜钱山!山阳家和几个大家族都盯上了此技,这个好处不知最后会落到谁家。”

聂伤听完,举杯笑道:“哪有那么便宜的事,你难道没有听你家人说过,‘技术入股’这个词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