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四百零九章 尘埃落定

脸谱下的大明 第四百零九章 尘埃落定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四百零九章 尘埃落定

已经是十一月份了,北方的气候渐渐降低,去年钱渊带来的火锅开始在全京城流行,几乎每个稍微上档次一点的酒楼都有铜制火锅,热腾腾的底汤,切得薄薄的羊牛肉片,硬邦邦的冻豆腐,还有没断的水灵灵的蔬菜。

不过,那些老饕或者不差钱的人还是喜欢去钱家酒楼,虽然价格是高了点,但底汤鲜美,调料花样多,特别是新推出的虾滑让人垂诞三尺,更别说服务周到……钱渊把海底捞复制过来差不多三成。

但最好的还不是钱家酒楼,而是随园小厨房出产的,昨儿下了雪,今天一早冯保就带着人径直来了,说是嘉靖帝要饮酒刷火锅赏雪……就这德行,还想修道成仙。

如果只供应嘉靖帝一个就算了,但不说二十四监,至少黄锦、冯保那些大太监总要供应吧,然后是严世蕃、董份、赵文华……就连户部尚书方钝都让儿子来抢了份。

所以,钱渊很抱歉的将徐府的人打发走,真的没了,京城到处都是火锅,岳父大人喜欢吃,一天一家,整个冬天都吃不完。

“是真没了。”钱渊回屋指指桌上冒着热气的铜制火锅,“最后一份。”

“嗯嗯……噢,好烫!”裕王手一哆嗦,筷子夹着的虾滑摔落到桌下,一只小黑狗不知道从哪儿窜出来一口叼走了。

“去去去!”钱渊轻轻一脚把小狗踢开,这是堂妹才养了几个月的,还取了个名字叫罗大黑……

“真的最后一份了?”高拱慢条斯理的说:“全京城都知道,你去年将徐璠揍得……”

“要不是弟妹诗才惊世,展才也不会……还真够倒霉的。”徐渭在边上幸灾乐祸,“前几日还将张叔大给顶回去,徐璠也不擦亮眼睛。”

钱渊无所谓的坐下,瞄见火锅里扶起的虾滑,拿起筷子闪电般的戳下去,特意打磨的很尖锐的筷尖戳中虾滑,这是他在豆捞坊练出来的。

昨日下了雪,随园里银装素裹,裕王难得出府寻高拱,两人一齐来了随园,恰巧今日徐渭不当值西苑,又懒得去翰林院点卯,四人坐下吃着热腾腾的火锅,一边赏雪一边闲聊。

“俞大猷调浙江总兵,这是顺理成章的。”高拱对东南诸事没什么影响力,但却非常关注,“但戚继光提拔甚速,三年前还只是个游击。”

这话符合情理,俞大猷早在嘉靖十四年就崭露头角,嘉靖二十八年即任参将,资历深,战功累累;而戚继光一直默默无闻,直到今年初在台州两次小胜,又因钱渊为其在京中大力鼓吹才小有名气。

“其实俞大猷和戚元敬有点像。”徐渭停下筷子,“两人都是将门出身,自小有志,不仅苦读兵书,也能吟诗作赋,而且都善于练兵,谋定战。”

顿了顿,徐渭看了眼钱渊,“若论练兵,只怕戚元敬犹在俞大猷之上,此次在台州每战必胜,倭寇几无还手之力,后又出海再次大败倭寇。”

“戚元敬诗文格律颇壮,有燕赵之音。”钱渊曼声吟道:“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四年前,倭寇袭山东登州,戚元敬坚守城池数日,突然率兵出战,斩百余倭寇,当夜写下这首五言。”

裕王只顾着吃,他最喜欢虾滑,而高拱口中小声吟诵,脸上露出赞赏之色。

“此次东南倭乱,卢镗败北,刘远遁逃,刘显勉力支撑,唯有一南一北两位良将颇有斩获,陛下明见万里。”

钱渊今天心情很不错,此次倭寇入侵,虽然俞大猷束手束脚没能及时南下援嘉兴,但在苏松一带频频得胜,其中在青浦大败来捡便宜的福建倭寇,叶宗满仅以身免。

之后俞大猷率兵南下,在嘉善县附近和徐海东退的倭寇主力相遇,双方对峙半日后,俞大猷以小股骑兵突袭,徐海没有将手中底牌压上去,选择了断尾求生。

此战俞大猷斩杀倭寇五百,解救四百被裹挟的青壮,而徐海从平湖县乍浦离海遁去。

战报传入京,俞大猷的名声扶摇直上,都察院多位御史,以及六科多位给事中齐齐上书,嘉靖帝钦点俞大猷调任浙江总兵官,吴淞总兵由留守苏松的董邦政接任。

但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嘉靖帝同时钦点,宁绍台参将戚继光升任浙江副总兵。

钱渊在心里盘算,不管你胡汝贞为什么看那两位不顺眼,这次总得将戚继光调出台州了,俞大猷调浙江总兵不可能再留在松江。

高拱、钱渊和徐渭的注意力都不在吃上,脑子就没停止过转动,但人家裕王不管,一口气把那盘虾滑全吃完才放下筷子。

“展才,这番下东南立下大功……哈哈,吏部考功司郎中据说挺挠头的。”裕王饶有兴致的说:“本朝还没出过这种事,庶吉士频立军功。”

“总是好事。”高拱接道:“前几日听展才说……还要南下?”

钱渊点点头,“只是这次险死还生,叔父叔母……”

“剿倭的事不是有胡汝贞、吴惟锡嘛。”裕王终于吐露出此行的真正意图,“展才上次离京前说的船队……”

裕王是真的穷啊,毕竟是没有正式名义的储君,很多时候那副排场得摆出来,偏偏裕王生母已经过世,一丁点儿的补贴都没有。

就在昨日,负责管理酒楼的刘洪还私下说过,在钱家酒楼打白条的,最多是徐璠,其次就是裕王府。

“徐海死,汪直降,船队可启。”钱渊压低声音,“臣已经私下做了准备,就在台州、舟山一带,殿下放心就是。”

“主要是丝绸、棉布、茶叶、瓷器。”徐渭补充道:“禁粮食、火药、铁器出海。”

“不必禁,这是禁不住的,科以重税就是。”钱渊摇摇头,“如果船队能运粮入港,可以免税,甚至可以许诺下一次交易免税。”

“只可惜市舶司被裁撤后至今还没复设。”徐渭叹道:“东南倭乱便是因此而起,通则寇转为商,禁则海商转为寇……”

“但徐海是个天生的强盗头子,他不死,就算复设市舶司也没用。”钱渊轻轻拍拍桌面,“所以,接下来,首先要弄死徐海,剿灭其麾下倭寇主力。”

高拱和裕王毕竟远在京城没听出什么,但徐渭久在东南游历,又几度亲身上阵,很清楚徐海麾下倭寇战力,他细细打量钱渊的脸色……似乎很有信心的样子,或许这就是钱渊为什么坚持再赴东南的原因。

“徐海死,汪直降,再加上沿海编练的官军战船,商船就能通行大海。”钱渊看向高拱,“日后一切都要仰仗中玄公。”

高拱是赞成开海禁的,又勇于任事,当场慨然应诺。

裕王也是赞成开海禁的,毕竟来钱啊,他仔细核算过,如果开海禁通商,原先走私的只要有五成缴税,一年的收入比原市舶司十年的收成都多。

更何况钱渊组建的船队日后还会挂在皇家头上,光是这份收入……裕王这半年多几乎天天吃钱家酒楼的饭菜,胖乎乎的圆脸上一双眼睛都笑得眯成一条缝了。

外间漫天飞舞的大雪渐渐停了,屋内的火锅里也只剩下残羹剩菜,高拱起身正要告辞,突然裕王的话让他脚步一顿。

“王妃还有一个月就要……”裕王看向钱渊的眼神中带着希翼。“展才……”

其他三人都无语了,高拱和徐渭都是正统读书人,讲究“子不语怪力乱神”,而钱渊有点头大……

连续两次巧合后,现在裕王是真的把钱渊当做福星了……

最后在高拱、徐渭哭笑不得的表情中,钱渊正色拱手道:“殿下福泽深厚,气运在身,王妃必能安然产子……”

“好!”裕王亲热的握住钱渊的手依依惜别。

捋须的高拱神情古怪,要不是钱渊才二十岁,入仕才半年,这必然是自己最大的敌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