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四百一十二章 熟人

脸谱下的大明 第四百一十二章 熟人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四百一十二章 熟人

随园门外。

张居正笑容可掬的摆手道:“好了,就到这儿吧,你我之交,何必如此,难不成下次来随园搓麻,你还要迎出来?”

“这倒是。”徐渭不阴不阳的笑道:“年初叔大兄还时常进出随园呢,倒是最近半年没怎么来了。”

“叔大兄和你们又不熟,我不在,他来做甚?”钱渊看上去挺讲理的,“这段时日我都在京,叔大只管来就是,还那么客气送拜帖来,平白弄得生分!”

张居正连连致歉,心里暗骂特么送了三次拜帖才接待,要直接上门,那帮钱家护卫估摸都不肯通报!

钱渊脸上笑嘻嘻,心里mmp,他南下之后其实和京中联络还是很紧密的,和随园士子多有书信来往……但在入京前保持了将近两年的和张居正的通信已经断绝。

“这次还是要多谢展才。”张居正最后致谢道:“如若还有不解之处,还望展才相助。”

“分内之事。”钱渊的视线落在张居正身边那人身上,“毕竟生于东南,长于东南,若能帮的上忙,还请子民兄无须客气。”

那人长了张四方脸,神情肃穆,脸上没什么表情,给人极为刻板的印象,只微微点头并没有开口。

又是一番客套后,钱渊和徐渭将两人送出门。

“早在会试之前就看出来了,这是个不甘雌伏的人物。”徐渭哼了声,“听听他如何称呼华亭……他既不是国子监出身,徐华亭也不是嘉靖二十六年会试考官。”

“嘉靖二十七年,徐华亭以吏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教习庶吉士,张叔大称一声‘师相’也不为过。”钱渊轻声道:“不是同路人,终究走不到一起,别白费心机了。”

其实年初徐渭对张居正颇为重视,在以钱渊为核心组建随园士子这个初具规模的政治团体的时候,徐渭曾经考虑过张居正。

但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张居正再也没来过随园,他这种人物如何甘心为钱渊附庸……四年前,他一度想将钱渊笼络为日后羽翼。

这也是为什么张居正和钱渊渐行渐远,甚至传出钱渊重病,张居正都没上门探望的原因。

但最大的分歧还是在张居正决心投入徐阶门下之后,钱渊巧妙的怂恿高拱、徐阶上书嘉靖帝复设日讲官,张居正位列其中。

可惜,有随园士子之一的诸大绶在,高拱又一意偏袒,张居正和裕王几乎没有什么深层次的接触。

而如今诸大绶丁忧,还没等严嵩、徐阶有所动作,高拱已经上书嘉靖帝挑选接任者。

之前诸大绶面圣时曾经提到过裕王书法不佳,两个月前升任翰林侍讲学士的高拱从翰林院挑选三名书法大家,当时就在嘉靖帝身边的徐渭很自然的一一点评,最终花落被徐渭赞为“独步东南”的潘晟。

张居正现在很确定一件事,徐阶想法设法将自己塞入裕王府,最大的阻力不是严嵩,不是高拱,而是钱渊。

充当日讲官无非是抢占先机,一旦日后裕王府讲官出缺,很可能就是从日讲官中挑选,但这也是要讲个关系远近的,潘晟算不上随园士子,但却是绍兴人,天生就靠向随园。

更别说这个人选是高拱推荐的……得知消息的张居正绝望的在心里想,自己要等到什么时候!

历史上,张居正一直等到严嵩倒台,一直等到嘉靖四十三年才得以入裕王府,这一步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裕王登基还没一个月,刚刚升任吏部侍郎的张居正就得以入阁,他也是明朝仅有的以侍郎身份入阁的大学士,能做到这一步,裕王府旧臣的身份自然非常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裕王是个念旧情的人,当年身边的讲官全都身登高位,就连给他讲学的铁杆严党唐汝楫都以太常少卿致仕。

如果能掐断这条线,张居正的未来就难说了,就算严嵩倒台,徐阶将张居正推上去,裕王府未必有他的位置。

钱渊对张居正没有太多的反感,虽然从去年入京后就敏锐察觉到,几年前杭州城里那个纵谈天下的士子已经完全蜕变。

不过,钱渊对徐阶有太多太多的反感,不错,严嵩是应该滚蛋,但你徐阶也应该滚蛋。

如果高拱能避开那一劫,隆庆一朝应该有更多的变化。

但无论如何,钱渊和张居正算是决裂了,只是没正式撕破脸而已,送客出门,两人的视线一触往往立即移开。

叹了口气,钱渊低声问:“消息都放出去了?”

“嗯,这事儿你也太……”徐渭脸上浮现出一丝担忧,“胡汝贞那边压力就大了。

……

从户部尚书方钝点燃爆仗开始已经三天了,朝中各处衙门都议论纷纷,有坚持祖制不可违的,有建议东南倭乱平息后试行的,也有大骂方钝祸国殃民的……

讨论最激烈的地方是三处,前两处自然是六科和都察院,这两地的官员就是所谓的科道言官,耍嘴皮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而最后一处是翰林院,这些所谓的“储相”最喜欢讨论的就是这些事,个个唾沫横飞,挥斥方遒。

陶大临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揉着眼进了门,他从今年五月开始任重录《永乐大典》分校官,手头事太多,只是每天早晚来点卯。

“虞臣兄来了。”

“虞臣,今日如何?”

同僚们都颇为亲热,这世上没几个傻子,就算有,也不会在翰林院里,陶大临是随园士子,这算是间接和裕王府挂上了钩,任重录《永乐大典》分校官更让人眼红,一旦完工,很可能直升翰林侍读,说不定几年就能跳到詹事府了。

陶大临一一回礼,随口问:“还在说开海禁通商的事?”

“不不不,那已经过时了。”一个同僚神秘兮兮的说:“就在昨日传出消息,浙直总督胡汝贞意欲招抚倭寇头目汪直!”

陶大临身子一僵,“招抚汪直?”

“是啊,现在都察院都炸锅了!”

“据说通政司已经收了好几十份弹劾奏折!”

“是没什么证据……但人家都察院御史能风闻奏事嘛!”

“弹劾谁?当然是胡汝贞,言辞最激烈的就是都察院的王子民,据说左都御史周大人已经上书陛下,点王子民巡按浙江。”

陶大临匆匆问了个大概,出了门径直去了随园。

“虞臣兄来了。”钱渊招招手,“来得正好,都好几天没来了。”

“展才,据说胡汝贞要招抚汪直?”

“消息就是我放出去的。”钱渊面无表情的说:“今晚把人召集齐了,吃顿火锅……明日,或后日,我就启程回东南。”

“胡汝贞招抚汪直……”先到一步的孙鑨低声问:“是真是假?”

“他胡扯的。”徐渭在一旁翘着腿说:“想称称那位新任浙江巡按的斤两。”

这是一次冒险,是钱渊无奈的冒险,因为那位被张居正引荐的新任浙江巡按是一位熟人。

王本固,字子民,北直隶顺德府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为人老成持重,不轻言笑,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嫉恶如仇。

嘉靖二十七年王本固入都察院,先后巡按陕西、四川,后祖母过世丁内艰,半个月前才起复重回都察院,左都御史周延对其颇为赏识。

这些是徐渭提供的履历,但钱渊对这个人只有一个印象,是他杀了汪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