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四百六十四章 背锅

脸谱下的大明 第四百六十四章 背锅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四百六十四章 背锅

胡宗宪的失神让厅内众人神情紧张起来,但也有镇定自若从容淡定判断局势的人。

郑若曾和钱渊对视一眼,都觉得其中应该有些问题。

“志辅兄率军驻守嘉兴府,平湖、海盐、海宁均有重兵把守,绝不可能有数千倭寇能在湖州起兵。”钱渊摇摇头,“未必是倭寇。”

好像回到了四年前的嘉定,郑若曾补充道:“徐海又不是神仙,难道会撒豆成兵?绝不可能是去年留在湖州的残部。”

钱渊解下腰间苗刀,示意护卫举着烛台跟着,倒拿苗刀点在地图上,“军报中说到,贼众由云雾山中出,先攻乌程,不克后转而东行,黄昏后攻克南浔镇。

如若是倭寇,必南下攻桐乡,可令浙西参将汤克宽率军北上护住桐乡县。

如若不是倭寇,很可能不会攻桐乡,转而继续往东攻嘉兴县、秀水县。”

在胡宗宪的点头下,又有信使匆匆离去,汤克宽率军驻守严州府和杭州府的西部,沿河北上坚守桐乡问题不大。

“再等等吧,天亮后应该有军报送来。”钱渊放下苗刀,“有些古怪……不像是倭寇。”

“展才,为什么?”一直没说话的何心隐沉声问。

“如果是倭寇,绝不会选在这时候动手。”钱渊淡然道:“等徐海率主力即将大举入侵之前,突然动手将官军的注意力吸引在嘉兴、湖州,其余地方将成倭寇口中食。”

“那你怎么知道,徐海是不是即将入寇?”

钱渊摇摇头没再回答,父亲回的密信中说的很清楚,徐海麾下光是士卒就多达数千,战船数以百计,如若要出兵,绝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预备完毕的,如果徐海率主力入寇,那父亲不会一点动作都没有。

又熬了会儿,钱渊实在熬不住了,他原本是个夜猫子,但这段日子一直在外奔波,今天中午才从山阴赶到杭州的,也懒得回食园,索性就在总督府后院的客房睡下。

但其他人可没这么好的心境,胡宗宪、郑若曾、茅坤等人轮流睡了会儿,正厅中始终有人在等着军报。

“展才,展才!”

钱渊努力睁开眼睛,感觉眼皮上吊了个铁块似的,“惟锡兄……”

吴百朋笑着扬扬手中的军报,“果不出展才预料……”

“呼呼呼……”

“展才?”吴百朋哭笑不得的转头看向沈明臣,“实在是累的狠了。”

何心隐冷笑两声,上前一手揪住棉被一角,哗一下全掀开了,这种事也就他干得出来……

钱渊被气得一挺腰坐了起来,“姓何的,扰人清梦,该下十八层地狱!”

“好了,好了。”沈明臣打圆场道:“展才,真的不是倭寇,贼众没有攻桐乡,而是东进王江泾。”

“肯定不是倭寇,已经送来四五份军报了,据闻是教民叛乱。”

“昨晚就知道肯定不是倭寇。”钱渊没好气的说:“如果是倭寇,咱们也不用打了,收拾收拾投降算了……教民?”

吴百朋咂咂嘴,收起笑容,郑重其事的说:“白莲教。”

“白莲教?”钱渊嘴巴都咧开了。

白莲教在历史上名声太响亮了,唐时起,宋时兴,到了元朝居然都能改朝换代,当年最早的那些义军领袖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都是白莲教徒,据说朱元璋也是……不过这在史书中没有记载,钱渊小时候喜欢看金庸小说,对《倚天屠龙记》印象深刻。

明朝严禁白莲教,但白莲教叛乱从洪武、永乐年间到正德、嘉靖年间一直不断,最典型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唐赛儿。

但钱渊印象中白莲教叛乱大都在北方或西北一带,那边穷嘛,都说贫困是那啥啥的最好朋友,东南这种相对富庶的地方居然也有白莲教?

“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刚起床的钱渊脑子不太清楚。

“展才也知道?”阅历最广的郑若曾笑道:“那是罗教,这次叛乱的马祖师并非罗教中人,不过来头也不小,是李福达的门生。”

钱渊一个骨碌爬起来,就这护卫递来的毛巾脸盆洗了把脸,顺手把牙刷塞进嘴里,支支吾吾问:“李福达?”

“李福达,山西代州人,正德年间叛乱被判充军,后逃遁改名张寅,投靠武定侯郭勋,嘉靖年间任山西太原卫指挥使……”

钱渊一口白沫差点喷出来,白莲教徒都能混到太原卫指挥使,这是搞笑吧?

“嘉靖五年,张寅被仇家告发是白莲教徒李福达,朝中御史弹劾武定侯,到现在也不知道张寅到底是不是李福达……”

一行人一边说一边往外走,遇上的茅坤听了会儿叹息道:“此事后来和大礼议事挂上,山西巡按御史马录、布政使李璋、按察使李钰或入狱,或充军,桂萼、方献夫为其平反,最终张寅官复原职。”

钱渊这才听懂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张寅是不是李福达,而是当时的嘉靖帝利用这件事给大礼议事加分,桂萼、方献夫都是因议礼猝贵的阁臣,这是一次政治事件。

毕竟钱渊前世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事实上这件事在嘉靖一朝闹出的风波挺大,嘉靖四十五年,四川白莲教徒蔡伯贯叛乱,事败被捕供出李福达即张寅,但第二年也就是隆庆初年,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都支持当年桂萼、方献夫、张璁的判断。

喝了碗粥,钱渊就被拉去了正厅,胡宗宪难得公开露出笑脸,在昨晚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他选择再一次相信钱渊,没有贸然调动兵力,事实证明钱渊是对的,真的不是倭寇。

白莲教虽然经常闹事,但战力完全不能和倭寇相提并论,胡宗宪并不将其放在眼里,天刚微微亮,他就让俞大猷回了嘉兴府主持绞杀白莲教徒。

钱渊随手翻了翻军报,昨日午后白莲教徒马祖师……这什么破名字,在云雾山聚众起事,攻乌程不克后打下了南浔镇,之后一路东进……连去年被倭寇祸害了的乌镇都没打下来。

最后一份军报是贼众聚集在王江泾一带,试图东进……这是找死,东边沿海俞大猷都布下了重兵。

又翻了翻,钱渊不禁忍俊不禁,这马祖师居然宣传““末劫”来临……啧啧,不会也是穿越来的吧,世界末日都弄出来了。

这只能说明钱渊历史知识储备不够,白莲教起事用的最多的手段就是这套。

“还能剪纸为兵,持白巾可免死。”钱渊不再翻了,摇头笑道:“居然也有人信,还聚众数千……”

“愚民多了。”茅坤哼了声,他就是湖州人。

钱渊不再想这事了,心里琢磨倭寇在绍兴府不知道闹成什么样,这倒是戚继美他们练兵的好机会,要不要让人送信过去,或者自己亲自去一趟……

但就在这时候,外面响起了侍卫的禀报声,“大人,俞总兵信使。”

“这么快?”沈明臣诧异道:“天亮出发,未过午时便已平乱,志辅实有名将之姿态。”

“这也太快了,或许志辅未抵,麾下已然进击。”

七嘴八舌的讨论声响起,钱渊皱眉往前走了几步,瞥见信使脸色不太好看。

“静一静。”钱渊回头喝了声,“战况如何?”

信使单膝跪下,支支吾吾了会儿才哭丧着脸说:“刚致仕的南京礼部尚书闵大人的官船在王江泾一带被劫,闵大人被……被贼人劫杀。”

正厅里陷入死一般的寂静,谁都没想到会出这种事!

偏偏正好闵如霖京察被弹劾致仕归乡,偏偏正好遇上了白莲教徒起事……

偏偏正好闵如霖是湖州乌程人,应该是从南京坐船过镇江,沿南北运河南下,准备在嘉兴县、桐乡县下船陆行。

胡宗宪的脸煞白煞白,这应该是死在倭寇手中级别最高的官员了……不是倭寇?朝中那些科道言官不会那么看。

钱渊同情的看了眼胡宗宪,这个锅……除了他没人能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