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五百四十章 建城

脸谱下的大明 第五百四十章 建城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五百四十章 建城

侯涛山距离镇海县城很近。

近到什么地步呢?

不超过五十米!

钱渊前世也来过宁波不少次,甚至还来过招宝山风景区,不过还真没注意到这点,其实这也正常,后来镇海县老城早就被废弃了。

一同登山的还有吴百朋、唐顺之、戚继光、戚继美、卢斌等人,郑若曾、沈明臣也来凑热闹,到最后汪直带着十几个手下也赶来了。

“老船主,母子重逢,父子相见……”

“钱大人今晨说为汪某向导,总要说到做到。”汪直笑道:“再说了,诸般事还是越快越好。”

“好好好,诸位一同登山。”

侯涛山并不高,历史上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本地名士沈明臣略略介绍了一遍。

“因波涛汹涌,骇浪滔天,取名候涛山。”沈明臣笑道:“不过自正德年间,因为地处出海口,商舶所经、百轸交集,又名招宝山。”

大半个时辰后,众人已经站在侯涛山顶,钱渊向东眺望海面,向南看见甬江滚滚向东出海,向西……能看见镇海县城的建筑。

侯涛山之前没什么名气,很大原因在于,地处偏僻,而中国历史上少有海战,但如今,时代不同了。

郑若曾叹道:“固六邑之咽喉,全浙之关键,为商船出入之要道也,此兵家的必争之地!”

惯于海战的汪直也能看出这一点,犹豫道:“要不……换个地方?”

钱渊笑了笑,伸手点了点站在后排的卢斌,“说说看。”

卢斌犹豫了下,开口道:“候涛山雄据海口,与金鸡山对峙,为甬江之咽喉,倭贼一旦占领候涛山,且置火炮于山顶,镇海县城将不攻而破。倭贼络绎衔尾入镇海关,官军无力阻止。”

钱渊点点头,“如何处置?”

“守城非据险要处不可,而据险要处非建城不可。”卢斌精神一振,“虽侯涛山顶颇为陡峭,但山顶平整,可建小城,可观望远近,可据险而守,可设火炮,纵敌数以十倍,亦难攻克。”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前一句来自于吴百朋,这几日他头疼于好友向胡宗宪提出的征调万余民夫的条件,这种事胡宗宪自然是要甩给吴百朋的。

“难怪要征调……”吴百朋点头道:“展才早有意在侯涛山建城。”

后一句是来自于汪直,叹于难怪钱渊提出要西洋铁炮的要求,如果山顶设十余铁炮,哪怕数万海盗围攻,怕也无计可施。

钱渊笑了笑,向南指了指一江之隔的金鸡山,“再设堡于山顶,战船布于甬江上下,三处可互为犄角。”

“可设两门,周长两三百丈,高两三丈……”郑若曾在心里估算,心里一安,笑道:“展才,此城何名?”

钱渊转头再次看向卢斌,后者呐呐道:“或可命名‘威远城’”。

“卢子鸣虽败于徐海之手,但仍是一时名将,只看其眼光即知。”钱渊叹道:“与此建城,实是迫在眉睫。”

众人恍然大悟,嘉靖三十五年,前浙江副总兵卢镗于嘉兴府为徐海大败,后被押送入京下狱待罪。

但在嘉靖三十三年到嘉靖三十四年,卢斌驻守宁波、绍兴两地,多有战功,之前卢斌所言均是卢镗当年心心所念。

“威远城”。

这座扼甬江咽喉的小城仍然被命名为威远城,这在卢斌看来,是好友给了个大大的面子,毕竟父亲仍然待罪,但实则是钱渊的些许歉意。

蝴蝶扇动翅膀卷起风暴,这场风暴一旦起来,蝴蝶自身也难以控制……历史上的卢镗是抗倭三名将之一,战功仅次于俞大猷、戚继光,如今却大败下狱,再无可能名留青史。

精于军事、海事的郑若曾兴致大发,指手画脚布置建城诸事,突然转头问道:“展才,何人主持?”

郑若曾是知道钱渊的,他不可能亲自主持建城,心目中必早有目标。

不远处的唐顺之脸色有点难看,让自己主持通商,已经是精疲力尽,再来主持建城,那真是力有不逮。

不过钱渊早有目标,他朝着人群后一貌不惊人的文官招手道:“侯涛山隶属镇海,宋知县何以远远避之?”

人群分开一条道,此人缓步向前,态度不卑不亢,“在下位卑……”

“位卑未敢忘忧国。”钱渊断然道:“久闻宋知县擅此,可愿主持建城?”

此人顿了顿,“位卑未敢忘忧国,人手、银两不缺,宋某一力承当。”

“好!”钱渊挥袖道:“人手、银两要多少都有,三月之内完工。”

沈明臣这时回过神来,“的确,宋知县可当重任!”

众人听沈明臣一番介绍,这才纷纷点头,但郑若曾和吴百朋心里有点打鼓。

这两人都知道钱渊向胡宗宪提出的诸多条件,其中有银两供应一条……但在这儿修城要花多少银子?

而且不可能只修城,用银子的地方多着呢!

宋继祖,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次年知镇海县事,鄞县东三十五里有东钱湖焉,横缩八十条里,合七十二溪之流而潴之,溉田八万余顷。

宋继祖于嘉靖三十四年动工,鸠工庀材,主建东岗碶,当年十月竣工,工程历时六个月。

这样的水利工程,还是在倭寇频频来袭的情况下,只用了六个月就完工,宋继祖个很有能力的实干之才,而且在京中也没什么背景,实在是可用之才。

年初致仕的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是宁波府鄞县人,曾大力赞许宋继祖之功,并为此事写碑记。

呃,张时彻是嘉靖二年进士,徐阶的同年,刚强秉直,曾任兵部侍郎,后受严党排挤,又触怒嘉靖,被连降两级。

嘉靖三十三年,以南京兵部尚书兼浙直总督的张经被押送入京弃市,徐阶举荐同年张时彻起复,就任南京兵部尚书。

但仅过三年,严党以京察大肆打压徐阶同党,张时彻知晓难以避免,索性在嘉靖三十六年初京察之前,挂冠归乡……与他同列“东海三司马”,也是徐阶同年的屠大山就是前车之鉴啊。

东海三司马还有一人就是范钦,历史上“天一阁”的创建者。

恰逢年后绍兴府遭倭乱,归乡的张时彻被困于山阴县城,倭寇攻城甚急,几近破城,钱渊率戚继美所部百里驰援,力保山阴不失,就此和张时彻结下一份交情。

后来就是张时彻向钱渊推荐宋继祖的……这人在历史上一点名气都没有。

其实张时彻原时空是嘉靖三十四年就倒了大霉,百余真倭犯南京,被丢出来背锅的就是时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张时彻,从这儿算,他还欠了钱渊一份人情呢。

这边说的兴高采烈,但那边汪直众人脸色越来越难看,这是什么意思?

通商之地就选在侯涛山,现在山顶建城驻军,或许还要架上火炮,这等于在海商的脖子上悬了一把刀。

这是什么?

这是赤(裸)裸的不信任!

不过汪直的脸色很快回转过来,是啊,信任从何谈起?

汪直难以信任官府,同样的,官府也难以信任汪直。

没有选沥港,而是坚持选侯涛山为通商之地,主因就是钱渊因为不信任。

只要封锁住出海口,侯涛山立在官军掌中。

瞥见汪直那边众人的神色,钱渊踱了几步过去,噗嗤笑道:“早就说了,今日暂且歇息,明日再登侯涛山,非不听劝,何苦来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