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五百七十八章 意外的人选

脸谱下的大明 第五百七十八章 意外的人选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五百七十八章 意外的人选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徐阶对这句话有着极深的领悟,这位出身松江华亭的矮小士人可能是这个国家最懂得隐忍的人物。

但隐忍不意味着懦弱,隐忍不意味着唯唯诺诺,隐忍不意味着躺倒挨捶。

自夏言死后,严嵩独掌内阁迄今为止已有十年,汹汹如李默罢官归乡,才高如杨博在外不肯回朝,但从头到尾,徐阶始终是对抗严党的一面旗帜。

虽然这面旗帜有些小,旗杆歪歪斜斜……

今年初,严党借京察将徐阶一党打得七零八落,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徐阶熟练的摆出了乌龟缩头的习惯动作。

但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徐阶并不是什么都没做。

原因很简单,不是徐阶想做什么,而是需要他做什么。

作为朝中唯一勉强能和严嵩抗衡的大佬,他的同党需要他做些什么,无数门生故旧以及那些科道言官需要他做些什么,最重要的是,嘉靖帝需要他做些什么。

嘉靖帝习惯玩弄人心,以权衡之术掌控朝堂,所以,如果徐阶不能,或者不愿做些什么,那他凭什么坐在内阁次辅这个位置上呢?

对那些科道言官以及徐阶党羽门生来说同样如此,内阁次辅按例接任内阁首辅,如果什么都不做……你凭什么日后接任内阁首辅呢?

所以,十月下旬兵科都给事中上书提议新设福建巡抚,朝中议论纷纷,但嘉靖帝、严嵩始终没有表态,而徐阶在十一月中旬站了出来。

“吴惟锡……”嘉靖帝端坐在蒲团上,似笑非笑的看着面前的几人。

提议吴百朋平调第一任福建巡抚的徐阶,眼观鼻鼻观心似乎什么都没听见的严嵩,以及面无表情但眼角处微微抽搐的徐渭。

实在是复杂难言啊……纵使嘉靖帝上位三十多年,面对过无数**,但也不得不感慨一句,真乱!

东南权柄最重的浙直总督胡宗宪是严嵩的人,徐阶先后几次将党羽同年塞到东南,可惜次次败北,以至于胡宗宪攀附严嵩上位。

胡宗宪升任浙直总督后,为分其权柄令其卸任浙江巡抚,这个位置本应该是徐阶的……无奈斜刺里杀出了个李默,以阮鹗将浙江巡抚抢到手。

东南抗倭三大巨头,除了浙直总督、浙江巡抚外,只剩下浙江巡按了……本来这是大家都默认应该是徐阶的人,结果这次杀出了个钱渊。

偏偏钱渊又是徐阶的孙女婿……钱家和徐家的间隙殿内众人都心知肚明,但京中并无流传。

在很多人看来,东南一地和朝中局势很像,浙直总督这个最重要,地位最高的位置被严嵩抢到手,但徐阶这个内阁次辅抢到了第二顺位的浙江巡抚,甚至还让孙女婿出手抢到了第三顺位的浙江巡按。

所以,目前的局势是,胡宗宪是严嵩的人,吴百朋是钱渊的人……而现在徐阶要将吴百朋一脚踢到福建去。

不过,徐阶拿出来的理由实在够充分的。

吴百朋文武兼资,先后在扬州、嘉兴、绍兴都有战功在身,对倭寇经验丰富,又巡抚浙江年许,是平调福建巡抚的最佳人选。

徐渭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在他看来,这是徐阶这个老不死的在釜底抽薪,没办法将展才弄回京,就将展才在东南最重要的援助斩断。

钱渊在镇海设市通商,其中很多地方都要靠吴百朋帮忙,这下惨了……但惨到什么地步,还要再看看。

看什么?

当然是看谁接任浙江巡抚。

“吴惟锡身负奇才,屡败倭寇,气节无双,当年扬州大捷虽赏未酬功,后因援桐乡升任浙江巡抚。”徐阶振振有词,“两京未有吴惟锡这等对东南诸事烂熟如心的人物,实是福建巡抚的最佳人选。”

嘉靖帝的视线落在严嵩身上,“惟中?”

严嵩熟练的回道:“老臣唯伏圣意。”

“吴惟锡,吴惟锡……”嘉靖帝曲起手指敲了敲手中的玉如意,“何人接任浙江巡抚?”

徐渭的眼神变的锐利起来,紧紧盯着徐阶……这是最关键的。

徐阶没有冒进,而是拱手道:“何人接任浙江巡抚,当元辅建言,陛下钦点。”

这个冬天有点难熬,垂垂老矣的严嵩这还是半多个月来第一次来西苑,听到这句话忍不住心里啐骂……娘的,这徐华亭真是成精了,老夫还想让胡宗宪兼任浙江巡抚呢!

殿内数人,徐渭还有点懵懵懂懂,但嘉靖帝、严嵩甚至一旁服侍的黄锦都心里明镜儿似的,徐阶将吴百朋撵到福建去,这个位置不可能落到别人手中……还真当徐阶是为国事建言啊?!

不管是为了东南的权力制衡,还是为朝中的权力制衡,这个位置只可能是徐阶的人,这是政治规矩,也是政治默契。

去年阮鹗被押送入京,本来浙江巡抚这个位置都应该是徐阶的,只不过当时东南实在被倭寇祸害的太惨,连连兵败,嘉靖帝大怒非常,这才直接询问钱渊,推出了本应该早就升任浙江巡抚的吴百朋。

在这种情况下,嘉靖帝默许,严嵩也认可,浙江巡按这个位置是留给徐阶的。

但没想到钱渊如神兵天降,用脱离翰林院斩断储相之路为代价,将浙江巡按抢到手。

如今徐海兵败身死,汪直来降,两浙大抵平定,东南必然要恢复权力制衡的规则中。

严嵩喘了几口粗气,黄锦在嘉靖帝的示意下搬了个凳子过去,又端了杯热茶给严嵩暖暖手。

抿了口茶,严嵩这才开口,“兵部右侍郎王诰,曾任南京户部侍郎,总督漕运,对东南诸事也算熟悉。”

徐渭略略回忆立即想起来了,王诰,嘉靖二年进士,徐阶的同年同党,嘉靖三十四年,徐阶和李默还算和睦的时候,曾经一度试图举荐王诰接任浙直总督。

事实上,这一世的浙直总督只有四任,而原时空有五任,多出的那个就是时任南京户部侍郎的王诰,可惜他还在路上还没到杭州,朝中局势骤变,赵文华一本上奏,胡宗宪将浙直总督抢到手,从此开启了他褒贬参半的传奇经历。

嘉靖帝在心里琢磨了好一会儿,叹息着摆摆手。

诸人在黄锦的眼神暗示下起身行礼逐一退下,徐阶殷勤的扶着严嵩缓缓前行,身后的徐渭在想……如果天色晦暗,两老头都一跤跌倒死翘翘就好了。

老而不死是为贼,两个老贼!

回到随园,徐阶接过孙鑨递来的茶盏一饮而尽,示意孙鑨再倒一杯,摇头道:“若无意外,当时吴惟锡调任福建巡抚。”

陶大临眨眨眼,“此建言颇为适宜,吴惟锡的确是最佳人选。”

“的确如此,但展才那边……”陈有年叹息道:“乡梓多有书信,端甫兄守孝期间也颇有耳闻,展才在镇海设市通商,闹的动静不小,如今朝中科道言官蠢蠢欲动……”

一旁的冼烔连连点头,补充道:“明面上风平浪静,但私下颇有串联。”

在场的都是东南人氏,都知道吴百朋和钱渊当年在苏州订交,虽然会面不多,但情深义重,也是钱渊的力挺,吴百朋才能升任浙江巡抚。

有吴百朋在,钱渊在东南施展手段的空间很大,但吴百朋一走……

孙鑨将新斟的茶递给徐渭,轻声道:“最重要的是,接任浙江巡抚的是谁?”

“不错!”孙铤精神一振,“记得最早是胡汝贞兼任浙江巡抚,如若还是胡汝贞还算不错。”

徐渭抿了口茶,面无表情的说:“分宜举荐兵部右侍郎王公遇。”

沉默了一阵后,孙鑨问道:“已成定局?”

“陛下尚未御笔钦点。”徐渭咽了口唾沫,“论战功,论资历,谭子理有何不可……展才……举贤不避亲难道都不懂?!”

前几日,钱渊送密信入京,吩咐针对福建巡抚、浙江巡抚两个位置,随园不动。

一直没说话的吴兑微微摇头道:“文长,此事……展才无动于衷,心中必有定计。”

“展才这些年来,无论面对何事,无论处境如何糟糕,他总预料在前,准备充分……我们想得到的,展才不会想不到。”

“展才行事暗合兵法,深通兵法三味……”

吴兑最后捋须道:“咱们还是静观其变的好。”

徐渭哼了声,“不静观其变还能做甚?想插一手也没这资格!”

事情很快落幕,第一任福建巡抚和接任浙江巡抚的人选同时出炉。

前一个没有脱离众人猜测,浙江巡抚吴百朋调任福建巡抚,专职剿倭。

但后一个让人大跌眼镜,并不是兵部右侍郎王诰,一个月前以南京光禄寺卿升任南京户部右侍郎的赵贞吉,转南京副佥都御史兼浙江巡抚。

消息传出后,京城各个衙门都是议论纷纷,国子监祭酒陆树声倒是露出了笑容,难得的在放衙后来到钱宅。

向来板着脸没事不上门的老丈人上门,钱铮疑神疑鬼的将陆树声迎进来,惴惴不安的试探了几句。

“孟静,社稷臣也。”陆树声笑道:“秉心持正,刚直有口,遇事辄发,不能藏垢。”

钱铮扯扯嘴角,“惜大洲公不善兵事……”

“如今两浙倭患渐息,休养生息为重,正是孟静大展拳脚之机。”陆树声摆手道:“熬上数年再回朝,当为社稷重臣……那时候严分宜也该致仕了,本朝尚无八旬老翁持政先例。”

钱铮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陆树声和赵贞吉很有交情。

赵贞吉嘉靖十四年进士,是钱铮的同年,选庶吉士入翰林院,三年后请假归乡治学。

嘉靖二十年,西北边地不宁,赵贞吉起复以副使身份随隆平侯张伟出使兰州,行持节册封事,回京后重入翰林。

而陆树声就是嘉靖二十年的会元,选庶吉士,在翰林院中和赵贞吉来往密切,即使后来归乡守孝也有书信来往。

陆树声虽然不擅政争,但眼睛不瞎,发现女婿那欲言又止的古怪神情。

正要开口问个清楚,脚步声传来,陆树声转头看去,脸黑如锅底的徐渭大步走进来,开口道:“已送密信南下,这次糟了,居然是赵大洲那厮!”

“文长!”钱铮轻喝一声。

“噢噢……平泉公。”徐渭行了一礼。

陆树声摆摆手,皱眉道:“送密信南下……是展才?”

“是。”徐渭可不知道陆树声和赵贞吉有交情,牢骚道:“华亭看来是早有预谋,他如何不知赵大洲和展才之间……”

陆树声心头怒气渐起,“赵孟静名扬天下,展才敢对其不敬?”

“哈哈哈……”徐渭脸上一片扭曲,“名扬天下,名扬天下…………他赵大洲鲜廉寡耻,是这名声已遍传天下了?!”

钱铮实在有点头痛,自己这个侄儿啊!

该划清界限的称兄道弟,严东楼、董份、胡宗宪这些严党大员都和他关系匪浅,甚至在京的时候经常一起搓麻。

要知道虽然如今严党势大滔天,但所有人甚至严嵩自己都知道,十有**严嵩在史书中将遗臭万年。

而那些站在严嵩对立面的……李默当年就看钱渊不顺眼,当年刚刚入京将未来岳父揍得鼻血长流,和徐阶结为姻亲却貌合神离,连久不在朝的赵贞吉都和他不对付。

看岳父递来的不悦视线,钱铮回应了个委屈的眼神……说起来,展才还是您老调教出来的呢。

徐渭已经将那些破事都抖了出来,事实上钱渊和赵贞吉之间只有两件事。

其一,身为钱铮前任的徽州通判赵贞吉暗中使了个绊子,以至于钱铮当年在徽州丝绢案一事上极为被动。

其二,就是当年百余倭寇千里袭南京一事。

“赵大洲名扬天下,却要为一己私利而坏东南战局!”徐渭咬牙切齿道:“若是当年胡宗宪去位,东南战事不可收拾!”

看陆树声还懵懵懂懂,钱铮不得已详细解释了一遍,最后说:“朝中奸邪横行,以至于东南抗倭不利,赵大洲意欲夺走战功,以弹劾胡宗宪剿倭不利。”

陆树声想了会儿,怔怔道:“这话有理啊。”

徐渭气极反笑,“有理?!”

“天下皆知,他赵大洲恨严分宜入骨,不敢正对,却弹劾正在费力编练新军,苦苦支撑东南战局的胡汝贞!”

“朝中奸邪横行,就不顾东南水深火热!”

“东南百万百姓的性命,在他赵大洲眼里算什么?!”

“如若当年胡宗宪因此去位,他赵贞吉百年之后不让徐有贞!”

这句话说得有点狠,徐有贞在不少明朝士子的印象中……是和秦桧相提并论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