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六百五十七章 诱惑

脸谱下的大明 第六百五十七章 诱惑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六百五十七章 诱惑

被划出的一亩地,四角有户部小吏亲自站定,不放心的胡应嘉还特地站在那儿监视,惹得钱渊嗤笑不已。都到这地步了,还不信?!呃,其实黄懋官、陈有年都不太信,主要是不太敢信。这不,被挖起的红薯装入竹筐中,黄懋官亲自执秤,亲自记录,为了保持精确,甚至还将竹筐重量扣除,红薯上沾着的土块都要扒掉。“彭溪镇一共种了多少?”陆一鹏好奇的问。钱渊在心里算了算,“南洋那边先后送来三批,彭溪镇先种了二十亩,后来又补种了二十亩,这一块是后来补种的,可能亩产略微少点。”陆一鹏啧啧摇头道:“如此新奇作物,居然肯拨出四十亩地,彭溪镇还挺大方。”钱渊没吭声,早在前年,父亲、兄长将西红柿、玉米、向日葵的种子送来,就是选在彭溪镇试种。再加上彭溪镇先后十余名族人都入钱家护卫队,还有多名族人受伤被小七救回,这都是情分。再说了,钱渊也承诺过,种植得法,收获均是农户所有,钱家出银相购,如若种植不得法,按亩产三石水稻赔偿。一直到黄昏时分,黄懋官统计了总数,前后复核三遍,咽了口唾沫,“约莫十三石半。”陈有年笑道:“展才,文长说过,陛下言,不满二十石,以展才充之!”“少了六石半……那也不够啊!”胡应嘉从头盯到尾,甚至还下田亲自去扒了几个红薯……这厮在琢磨,会不会是在做戏,可惜没看出什么破绽。钱渊笑着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类此理,红薯在南洋亩产二十石,移植至此产量略微降低。”顿了顿,钱渊补充道:“可能和季节有关,先行种植的那一批是九月中旬收获,约莫十七八石,有老农猜测,如若三月份种植,八月份收获,有可能亩产二十石。”黄懋官在心里盘算片刻,微微点头,“如此说来,移植东北、西北各处,也需要择时试种。”“那是当然。”钱渊笑道:“南洋无冬日,不见风雪,东北、西北寒风凛冽……自然大不相同,不过红薯在西洋寒地也种植过,理应无碍。”红薯最主要的推广地区就是东北、西北,湖广、东南各处还真不太稀罕。钱渊和毛海峰从南洋带来的老农讨论过,很可能是温度不够,第一批红薯是九月中旬收成,那时候中秋都过了一个月了,已然深秋。当日晚上,众人吃了顿全红薯宴……放在后世笑掉大牙,但这个时代,算是珍品了。黄懋官这厮还真没什么架子,亲自跟着钱渊,看着他洗、切、蒸、煮、炖、烤……除了蒸红薯、煮红薯、烤红薯外,还有红薯饼,红薯面条,红薯糯米果,红薯粥,红薯粉蒸肉,钱渊甚至还做了一道让小七赞不绝口的红薯拔丝。黄懋官笑着捡了快蒸红薯入嘴,只觉得入口即化,甜棉可口,入口即化,不由赞道:“能得展才亲自下厨,实在荣幸。”陈有年、陆一鹏倒是没感觉到什么……当年他们吃多了钱渊在小厨房折腾出来的试验品,而胡应嘉嗤笑一声,显然觉得黄懋官这厮有点不要脸。黄懋官也不气,笑道:“文长曾言,随园之外,京中得展才亲下厨者,不过裕王、高新郑、陆平泉聊聊数人耳。”陈有年偏头看了眼钱渊,补充道:“东南之地,唯有荆川公,吴惟锡、戚元敬、中丞大人有此殊荣。”钱渊大笑摇头,“小舅爱梨园,亲制戏剧,钱某爱烹饪,亲制菜肴,其间趣味不足为人道也。”黄懋官点点头,手中不停,片刻后又道:“明日再起几亩试试。”“不放心?”钱渊倒是无所谓,“不妨事,而且台州、宁波还有几处也种植红薯,还有洋芋、黄金棒……不过都已经收成了,产量也不低,至少比水稻收成高。”黄懋官皱眉问道:“也能代五谷?”“不好说,可为主食,也可制菜。”钱渊想了想,“洋芋亩产量和红薯差不多,黄金棒就少多了,亩产约莫六七石。”黄懋官有点不可置信,在他看来,如红薯这等宝物已然是天下难寻,居然还有类似的洋芋?“味道还不错,这样吧,再留几日,让人送些洋芋过来。”钱渊舀了碗红薯粥,“如若探查无误,亩产十余石,在北方试种推广,还要劳烦霖原公。”“此为户部本职。”黄懋官慨然应诺,“可活万民,此为功德,单论此举,展才足以留名后世!”“咳咳。”胡应嘉不阴不阳的说:“此物为海商所献。”白日还说红薯和自己没一丝一毫关系的钱渊两眼一翻,“钱某慧眼识宝!”陈有年嗤笑道:“展才招抚汪直,设市通商,栽下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来。”胡应嘉脱口而出,“明明是胡汝贞招抚汪五峰!”屋内安静下来了,黄懋官微垂眼帘,陈有年和陆一鹏拼命忍笑,钱渊哭笑不得的看着脸色铁青的胡应嘉。啧啧,胡应嘉是徐阶的门人,向来视严党大员胡宗宪为敌,如今却在为其争功……实在太好笑了。这货是傻了吧?看胡应嘉悻悻离去,钱渊忍不住摇头,“胡公真是后继乏人。”看那三人瞥过来的古怪眼神,钱渊正色道:“钱某的确敬仰南津翁。”胡应嘉这厮在历史上其实名气不小,很能搞事,两度弹劾高拱,第一次要不是嘉靖帝恰巧驾崩,只怕高拱要惨,第二次高拱被徐阶借势驱逐出京。曾经和钱渊有一面之缘的前国子监祭酒沈坤也是死在胡应嘉手中的,倭寇侵袭淮安,沈坤散尽家财聚乡勇杀倭,胡应嘉弹劾其阴谋造反,结果沈坤被下狱,死在狱中。胡应嘉滚蛋,屋内气氛松快起来,钱渊还让人捧来一坛米酒助兴。“便如钱某之前所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红薯、洋芋种植之法,如何育种,何时种植,何时收成,南北东西各地有何不同……”钱渊轻声道:“可于各地试种,询之老农,整编成册,不知霖原公可愿承此重任?”黄懋官眼睛一亮,随即摆手道:“此物是展才一手引入,还是一事不烦二主的好。”“展才那性子!”陈有年摇头道:“陛下都说了,展才属猴的,上蹿下跳没个安静的时候,抛却翰林南下击倭,实在是因为在翰林院坐不住!”陆一鹏也笑道:“文长也在陛下面前提过,论文彩,展才三十年后也入不了翰林院,如此重任,非霖原公不可。”虽然知道两位好友都是在帮忙,但钱渊忍不住瞪了两眼过去……一群狐朋狗友,就知道损我!黄懋官手捋长须,沉吟片刻,“展才身负奇才,巡按浙江,奔波各地,那黄某先行筹备,再请展才定稿?”“多谢霖原公襄助!”大家心里都有数,如若红薯、洋芋真有十余石产量,能推广到东北、西北各处,这篇文章……足以让黄懋官留名后世。这是钱渊送出的一份重礼,也是黄懋官难以拒绝的诱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