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八百九十三章 年节(中)

脸谱下的大明 第八百九十三章 年节(中)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八百九十三章 年节(中)

钱渊来到这个时代,在笃定开海禁之后,最先考虑的是军械方面的引入,最典型的就是鸟铳。

虽然戚继光改进的虎蹲炮很好用,但以威力而言就差的多了,钱渊辗转购买的几尊铁炮、铜炮主要设置在浙江水师和威远城,让汪直“聘请”来的几名西洋工匠还在括苍山中忙碌。

燧发枪的细节钱渊不太清楚,但大致原理还是知道的,如今括苍山中的作坊研发出了初步的转轮打火枪,但打火成功率还比较低,没有太多的使用价值。

事实上,历史上的燧发枪成熟大致要等到16世纪八十年代,但如今转轮打火枪在西方已经开始装备军队了。

钱渊坐在书房里揉着眉心,自己所望,和同僚所想,上官所想,甚至和陛下所想……看似殊途同归,但实则有着本质的差别。

或者自己捧起一个东南如同汪直一样的巨头,来间接的把控这一切。

谭七指还是钱鸿?

钱渊突然笑着摇摇头,先不去想那么远的事,就目前而言,要解决东南事,特别是军中将领调任……杨博是绕不开的,高拱在这方面主要依靠的就是前兵部尚书杨博。

只是这份礼不知道够不够打动他……钱渊咂咂嘴,这也是个老狐狸,估计看得出来,去年自己刻意留下的漏洞。

当钱渊这封信送到杨博手中的时候,回京述职的王崇古、来拜见两位舅父大人的张四维都在场。

杨博拆开信看了几眼,顺手递给了王崇古,对张四维笑道:“那位虽晚了你一科,但说不定能抢在你之前。”

“兼任太常寺少卿,说不准哪天就能入六部为侍郎了。”张四维倒是没什么异样神情,只笑道:“不过说到入阁前后,那要看陛下何时加钱龙泉翰林职。”

呃,钱渊倒是私下向高拱许诺过不回翰林,但如果隆庆帝施恩,高拱也说不出话来……事实上,高拱也心里清楚,如果隆庆帝要以随园制衡自己,多年之后的钱渊很可能会兼个翰林学士。

夏言、张璁都不是翰林出身,但也都在任尚书的时候被嘉靖帝加翰林学士……这才顺理成章的入阁为大学士。

顿了顿,张四维突然苦笑道:“不论钱龙泉,张叔大必然在我之前。”

杨博微微点头,“非你之过……只能说有得必有失。”

严嵩、徐阶前几年斗得那么惨烈,杨博丁忧守孝被起复兵部尚书兼镇守宣府,但始终不肯回京,就是怕被卷入政争。

在这种局势下,张四维进入裕王府,并成为高拱的绝对心腹,也直接促使高拱和杨博成为盟友。

对高拱来说,杨博是天然的盟友,虽然名气大,但毕竟是三甲同进士出身,又不像李默、钱渊多少还以庶吉士的身份在翰林院待过……如果是嘉靖朝还不一定,但在隆庆一朝,绝对没有入阁的可能。

对杨博来说,入阁是虚无缥缈的,能坐稳这个吏部尚书已经心满意足,而高拱也显然有意提拔张四维……这位走的是纯正的储相之路。

但谁能想得到,突然杀出了个张居正,而且还是和徐阶彻底决裂的张居正。

而张居正资历比张四维深的多,又因为和徐阶决裂只能依附高拱,很可能会被高拱首先推荐入阁。

同为高拱的心腹,张四维入阁的时间自然要往后推,说不定还在钱渊之后……因为前面还有如陈以勤、殷士儋、林燫这样的潜邸旧臣。

那边王崇古已经看完信了,笑道:“早在嘉靖三十二年就听闻钱龙泉之名,嘉靖三十四年在太平府相识,啧啧,不过六七年光景……”

张四维接过信一目十行扫下去,脸色一变,脱口而出道:“许晋商自行组建海船?”

钱渊去年回京,和张四维密谈,许晋商参与东南通商事,但到现在一年半过去了,晋商能参与的程度相当的有限,比如在镇海,也不过占了几个铺子而已,很难直接插手海贸。

那些南下的晋商眼见浙商、徽商赚的盆满钵满,眼睛早就绿了,不能组建船队出海,这意味着晋商只能做个渠道商,利润并不丰厚。

但凡卖到草原上的货物,必须经过晋商的手,靠着这一招,晋商赚了如山如海的银子。

这里面的道道,晋商能不懂吗?

晋商自然是有钱的,买几艘海船也不是难事,但问题是镇海、宁海对通商文书的审核非常严格,而从其他人手转买……浙商、徽商都对晋商极为排斥。

所以,钱渊给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丰厚。

“少有才名,有军略之才,这也罢了,只是这等心思手段,也不知道与吉兄是怎么教出来的。”王崇古忍不住吐槽,“当年与吉兄可是刻板的很,钱龙泉这是自学成才吧?”

王崇古是嘉靖二十年进士,与钱渊的老师陆树声是同年。

杨博也忍不住笑了,“东南这块肥肉……算是被钱龙泉榨得干干净净。”

王崇古看了眼茫然的张四维,摇头道:“子维也不必丧气,若非如此人物,若非如此心计,如何能在朝中有如此分量,使得元辅、新郑都视为大敌。”

看外甥完全没听懂的样子,杨博点了句,“去年钱展才回京与你密谈,许晋商参与东南通商……难道那时候他想不到浙商、徽商的反对,想不到晋商难以在东南立足,想不到晋商难以组建船队出海?”

张四维愣了半天,才声音苦涩的说:“那时候他就留了余地,就是为了今日?”

“未必是为了今日,只不过今日之事能用得上罢了。”王崇古解释道:“凡事均留三分余地,留一份后手……”

杨博冷笑一声,“子维要不要猜猜,晋商南下如此艰难……会不会是钱龙泉暗中指使?”

张四维如坠冰窟,艰难开口道:“三弟来信,被人设套骗了数千两白银,就在镇海……”

“报官了?”

“嗯,查不出什么……”

“唐荆川、孙文和、吴鼎庵均在镇海,驻守镇海附近的游击杨文、张一山均是钱家护卫出身。”王崇古对东南事很熟悉,摇头道:“若是真要查,不会什么痕迹都查不出。”

沉默了半响后,张四维指了指放在桌上的那封信,“舅父,那这次……”

“自然要应下。”杨博笑道:“如若拒绝,就和随园撕破脸了。”

王崇古皱眉道:“那高新郑那边?”

“东南诸军调配,这是兵部的事。”杨博漫不经心的说:“游击、把总不会报到兵部来,参将……戚继美均可留守浙江,但东南诸军中,最具盛名的何人?”

熟悉东南事的王崇古脱口而出,“必戚元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