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九百一十章 心真脏

脸谱下的大明 第九百一十章 心真脏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九百一十章 心真脏

这一年是隆庆元年。

混乱的嘉靖一朝终于结束了,朝中似乎平静下来,但这只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

隆庆帝尚未下旨开始京察,京中暂且保持着风平浪静的态势,而这场暴风雨却是在远在千里之外的浙江开始酝酿。

王本固将昨日收到的信件又细细的看了遍,才小心的收起来放好,在心里琢磨了会儿,从那次试探到现在已经一个月过去了,原本还想着再等等,但师相似乎不想等的太久。

也罢,终究是有理由去抢班夺权的,而且董一奎也算配合,而且就算不成,也决计吃不了亏。

王本固思虑良久后招手叫来下人,“来了吗?”

“正在偏厅饮茶。”下人从袖子里取出礼单呈上,“送来两个箱子。”

王本固嗤笑一声,“难道真以为本官贪财?”

跟了王本固十多年的下人陪笑着将礼单放在书桌上,心里却隐隐知道主人是什么打算……海贸利润丰厚,就拿这点边角料来打发本官?

偏厅里,看到王本固进来,董一奎立即起身行礼,“子民兄。”

“天宿来了,坐吧。”王本固看了眼茶盏,笑道:“今年的明前龙井还没到时候,不过也快了,到时候给天宿留点。”

“粗人一个,只知牛饮而已,不敢暴殄天物。”董一奎不动声色的轻声问:“到时候了?”

“一叶知秋啊。”王本固轻笑点头,“昨日接到京中来信。”

整个浙江官场都知道,明前龙井在很多时候都代表了一个人,每年的明前龙井,相当一部分都会送入京中随园。

最早是赵文华,之后是胡宗宪,再之后还有谭纶,即使是去年侯汝谅接任浙江巡抚,也没缺了钱渊的那份明前龙井。

寒暄片刻后,董一奎细细听着王本固的讲述,沉思良久苦笑道:“如此单刀直入?”

“便是如此单刀直入。”王本固点头道:“且为天宿分说详情。”

“子民兄请说。”董一奎眉头皱起。

“若前任巡按宣府的御史主责钱粮配给,继任者主责何事?”

“自然依旧主责钱粮配给。”董一奎觉得莫名其妙。

“便是因此,才能单刀直入。”

王本固细细讲述后,董一奎才明白过来。

巡按一职非立国之初就常设,一般是为了某件事才会临时设置,到如今除了个别的如巡盐御史之外,一般的巡按地方的御史的权责范围都是接任上一任御史。

巡按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存恤孤老,巡视仓库,查算钱粮,勉励学校,表扬善类,翦除豪蠹,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

说的简单一点,御史能管的范围太广了,前任御史得罪人的地方,继任者是不会去触碰的,但如果是前任御史做得好的地方,继任者都会发扬光大。

时间一长,御史的权责范围就会有所固定,特别是如开海禁通商这种本朝未有之制。

而嘉靖三十六年,招抚汪直,于镇海设市通商,其中有两个关键点,其一是收取税银,这是由镇海县衙、宁波府衙负责的,其二是发放通关文书,这是由宁波府衙发放的……但实际上,发放通关文书的权力一直掌握在钱渊这个浙江巡按的手中。

当然了,钱渊当时没想的太远,为了给那八家海商挖坑下套,为了剿杀那些走私海商,他才始终将发放通关文书的权力握在手中。

当时宁波知府唐顺之每次发放文书之前,钱渊都要过一遍,将那八家海商踢出局,呃,可能还要添上几家掩人耳目。

钱渊回京后,继任的浙江巡按庞尚鹏是张居正的人,频频巡视宁波,始终不涉通商事,但是,发放通关文书的权力,名义上是握在庞尚鹏手中的……只是实际操作上由宁波知府唐顺之负责。

毕竟到目前为止,虽然全天下都知道海贸获利颇丰,知道税银能解朝中用度不足,但隆庆帝还没有正式下令解除海禁,相关的机构都没设立,只以当地府衙、县衙兼管,只在户部设立宁波清吏司而已。

所以,王本固至少从明面上,从官场规矩上,是可以抢走发放通关文书之权的。

至少在官场上,唐顺之孙铤没有足够的借口回避,顶多是扯皮。

董一奎可没那么好忽悠,立即有了异议,“话是如此说,但如若唐荆川不肯交权,硬顶着……”

“未必会硬顶。”王本固胸有成竹,问道:“以天宿观之,唐荆川何许人也?”

“世间大儒,文武双全,又品行高洁,随园在东南最重要的人物。”

“哈哈哈,前几句都对,但最后一句……”王本固摇头笑道:“世人视唐荆川为随园中人,但实则其非钱展才嫡系。”

“嘉靖三十五年,随园初建,尽皆当年新科进士,后有贪图幸近官员攀附,如户部侍郎黄懋官,刑部侍郎潘晟,南京国子监祭酒高仪,但在东南,算得上随园一员的只有三个人。”

“谁?”

“福建巡抚吴百朋,镇海知县孙文和,宁海知县赵大河。”王本固轻拍桌面,“此事天宿无需相疑,本官作保,唐荆川绝非随园一员。”

董一奎半信半疑,唐荆川在东南好大名声,当年钱展才设市通商,实际操作大都是唐荆川,居然不是随园一员?

王本固还真没说错,唐顺之这老头当年是半主动半被逼着出山主持通商事,虽然对钱渊颇多赞誉,但的确算不上随园一员。

至少除了东南通商之外,唐顺之在政治派别上是不站在随园这一边的,这一点和潘晟、黄懋官、高仪等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看董一奎还在犹疑,王本固又补充道:“京中消息,高新郑已然入阁,内阁中师相与高新郑相安无事,至少东南一事配合默契……内阁如何能容忍东南通商事握于随园手中?”

“从去年宋仪望、梅守德、卢斌等人陆续被调出浙江后,随园势力大衰,其原在东南的跋扈也渐渐衰减。”

停顿了下,王本固才接着说:“一个月前纵火一案,以此试探,天宿强硬不退,最终郑若曾只能忍气吞声……这也符合京中随园现状。”

“噢噢噢,原来那次子民兄是为了试探镇海态度?”董一奎看似恍然大悟的表情,心里却在暗骂。

都一个月了,董一奎早就打听清楚弟弟董一元为什么和食园郭远发生冲突,除去海瑞那个脑壳瓦特了的将案犯送入食园关押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王本固轻描淡写的挑拨离间。

挑拨离间的目的在于试探镇海那边的态度有多坚决……这些文官,心真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