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九百二十二章 足够的理由

脸谱下的大明 第九百二十二章 足够的理由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九百二十二章 足够的理由

唐顺之一连串的斥骂让董一奎、董一元懵懵懂懂,但王本固频频点头赞同,孙铤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无言以对。

说到底,大家再怎么争,只是内讧而已。

文官体系内的内讧。

但如果重设市舶司……嘉靖二年之前,本朝是有市舶司这个机构的,但一直被宦官牢牢握在手中。

在普遍意义上,文官和宦官永远是死敌,前者发展到极致代表了相权,后者其实是皇权的分支。

相权和皇权本就是相互制约,所有文官和宦官天生就站在对立面……虽然如徐阶、严嵩都和宦官交好,但这种事是不能摆在明面上说出口的。

也就钱渊这种穿越者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当年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兼管东厂的内相黄锦,严嵩、徐阶都要交好,但明面上是没有来往的。

连续的斥骂让孙铤脸色惨白,反倒是王本固打圆场道:“嘉靖二十九年至嘉靖三十六年,朝中用度不足,户部尚书方钝每日都要愁白几缕头发,太仓户空空如也,不论通商事,但税银必须递交入户部库。”

孙铤强行辩解道:“也不是说一定要重设市舶司,但总得有个正式衙门……子民兄,这对你也是好事。”

“陛下尚未下旨开放海禁,何来的正式衙门?”唐顺之嗤之以鼻,“你孙文和南下数年,虽任事勤勉,但处事周全还差得远呢!”

王本固在一旁暗自啧啧,他南下之前曾经和胡赢家长谈过……听闻唐荆川能随意训斥钱渊。

如果是以官场前辈和后辈之间的关系而论,唐顺之训斥钱渊,那是亲近的表现……不见外嘛。

但如果是以同在一股政治势力,而且钱渊还是当之无愧的魁首的情况下,唐顺之训斥钱渊……只能说明他真的不是随园一党。

如今公认的随园一党中,纵官至户部侍郎的黄懋官,刑部侍郎的潘盛,别说训斥了,平日里和钱渊说话都是和声和气,能够训斥钱渊的……也就通政使钱铮一人而已。

又顺嘴训斥了孙铤好一会儿,唐顺之才住了嘴,心想如果把孙铤换成钱渊那厮就好了,老夫能一直骂到天黑都不嫌累!

站在孙铤身后一直沉默的郑若曾忍不住了,给唐顺之递了个眼神过去,歪楼了好不好!

唐顺之这才回过神来,看向王本固,张了张嘴又闭上,坐在那儿一语不发……看的王本固心里一阵古怪。

郑若曾先是愣住了,随后有捂脸的冲动……那货八成是骂顺了嘴,把正事给忘了,忘了下面该说什么了!

一个演员,如果没有臻入宗师境界,最重要的永远不会是临场发挥,而是按照剧本记词!

而唐顺之这货,论六艺,均为宗师级别,但论演技……小学生级别而已。

不过,唐顺之没有慌,而是镇定自若的转头四顾,“今日之事,既然文和与董总兵已然议定,那就此作罢,都坐吧。”

顿了顿,唐顺之指着杨文,“去给伯鲁先生搬把椅子来。”

郑若曾作揖行礼,“多谢荆川公。”

唐顺之不禁有点挠头,这位是心里恼了啊,也不给个提示……

还在回忆着呢,那边王本固笑道:“这些年,钱龙泉在东南做的好大事,在下嘉靖二十三年选官江西乐安知县,曾途径浙江,悠悠十七载,又历东南连年战事,却见富饶更甚往昔,再过数年,只怕宁波一府繁华越南都。”

董一奎兄弟、杨文这些武将听不懂,但唐顺之、孙铤、郑若曾这是一听就明白了。

王本固这是在说,自己只想抢班夺权,并不会坏通商事,也不会从别人嘴里抢肉吃……这个别人指的当然是宁波府衙和镇海县衙。

“自今上正位,随园之名更是名扬天下,多得士林赞誉……”

王本固的话说到一半就被不耐烦的孙铤打断了。

“为夺权而来,此事……”

孙铤的话也没说话,唐顺之咳嗽了声打断道:“文和暂且饮茶。”

有点不讲究啊,王本固倒是不会和孙铤硬碰硬,人家是宦官世家,不说其他的,老子如今还是内阁大学士呢。

孙铤猛地站起来,扬声道:“若荆川公遂他人心意,下官不敢相拦,今日便辞官归乡!”

“文和说甚气话。”郑若曾皱眉劝道:“尚未有定论……”

王本固瞥了眼郑若曾,在心里打了打腹稿,孙铤大怒,这位能安坐相劝,这也证明了两人在随园的地位高低。

唐顺之起身缓缓道:“文和知镇海县事两年有余,勤于通商事,于国于民均有功劳,何以轻言辞官?”

郑若曾实在是忍不下去了,你是真的不记得了,还是在故意歪楼?

“但适才文和那句话说的也对,陛下虽尚未下旨开放海禁,但开海禁通商已成定局,户部已设宁波清吏司。”郑若曾起身道:“重设市舶司绝不可能,但终究要新设衙门管辖开海禁后的通商事。”

王本固眼睛一亮,“倒是记得前年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崦山公提议以御史巡按通商事……”

刚开始王本固还是一边回忆一边说,但看着孙铤的脸色,王本固越说越流畅,“都察院多有御史谈及此事,均言当以御史管辖……如今陛下尚未下旨正式开放海禁,以都察院御史辖之,理应最为合适。”

看孙铤还想反驳,王本固只喘了口气,接着说:“当年钱龙泉设市通商,便是以巡按浙江御史为之,之后孙叔孝南下福建于泉州设市通商,也是以福建巡按御史的身份。”

“当然了……”王本固拖着长长的调子,“都察院此议,便是在嘉靖三十八年,钱龙泉回京后……”

这下,孙铤没话说了,毕竟大家都是要讲规矩的,公开场合说出口的话不能当屁放了……这也是王本固敢抢班夺权的一个原因。

因为,就是钱渊提议暂时由都察院御史管辖。

没辙啊,历史上隆庆帝登基后立即下旨开海禁,钱渊计划那时候提议正式组建相关机构,但这一世没了动静,至今还没开海禁。

至于为什么两世有如此区别,钱渊猜测,可能有因为自己插手提前平息倭乱的缘故,因为历史上的隆庆开关本就有转寇为商平息倭乱的因素。

当然了,钱渊觉得还有个理由,很可能高拱在隆庆帝面前进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