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九百九十五章 单独奏对(下)

第九百九十五章 单独奏对(下)

钱渊一声不吭,平静的跪在那儿。

看这厮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隆庆帝越说越是火起,“锦衣卫指挥使成国公说谭七指曾在徐海麾下,可是实情?!”

“一旦两浙倭患复起……钱展才,你可知晓你自己会有什么下场?!”

“居然还殴打刑部郎中,就算想护住汪直儿子,也用不着如此吧?”

“单独奏对,说话,哑巴了吗?!”

钱渊缓缓直起身,直视隆庆帝,“陛下可记得,嘉靖三十五年殿试,臣侥幸上榜,后被点为庶吉士,却请假南下。”

“无论登科与否,无论名列何榜,臣都会重回东南,请假只是一个借口。”

“臣不过文弱书生,虽聚集百余青壮护卫,但于东南击倭大局实在无关紧要。”

“但臣并不讳言,东南败倭,首功在胡绩溪,次功在臣。”

“原因很简单,事实上胡汝贞、戚元敬、俞志辅等人都知晓,臣在倭寇中有眼线。”

“眼线?”隆庆帝瞪大了眼睛,愣了半响才恍然大悟,“难怪你当年不惜抛弃翰林转都察院也非要南下!”

“倭寇精悍,行动迅速,东南沿海处处烽火,但最令人难以抵挡的是,官军很难探查倭寇的动向,毕竟倭寇长期盘踞海上、岛上,一旦侵袭,官军难以及时赶至。”钱渊解释道:“所以,胡汝贞、谭子理、吴惟锡、唐荆川诸人在倭寇中均有眼线,但以臣的眼线最为重要。”

“如此说来,就是那谭七指了?”隆庆帝回过神来,抬手道“展才,起来说话。”

钱渊手撑着地面爬起来,不停揉搓着膝盖,两辈子了,都没跪过这么长时间。

“自个儿搬个凳子来。”隆庆帝面色还是不渝,追问道:“即使谭七指是官军眼线,但也曾在徐海麾下,展才如何敢保证其不会复叛?”

“原因很简单,因为谭七指的身份。”钱渊面如枯槁,言语中带着丝丝悲凉,“谭七指,原名非谭隆,而是谭维。”

“出身江西宜黄谭氏,嘉靖十八年江西小三元,后科举不畅转而游历天下,嘉靖三十年出海,嘉靖三十二年沥港被毁,谭维流落海外,目睹倭寇侵袭东南,尸横遍野,村无人烟,愤然而为官军眼线。”

“江西小三元?”隆庆帝眼珠子都瞪出来了,江西是能和浙江并列的科举重省,别说十年八年,就是几十年也未必能出一个小三元。

虽然只是个秀才,但能在江西拿到小三元的秀才绝不是寻常文人,怎么会混入倭寇?

顿了顿,隆庆帝皱起眉头,“朕好像听说过宜黄谭氏?”

“宜黄谭氏,开国至今进士五人,举人秀才不计其数,谭维之父谭鹏,弘治年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西道御史,嘉靖元年大礼仪事件,百官哭门,先帝下令廷杖,谭鹏即是被廷杖的御史之一,数月后伤重不治。”

转头看了眼若有所思的隆庆帝,钱渊继续说:“这一代宜黄谭氏,最有名的就是前浙江巡抚谭纶谭子理。”

“什么?!”隆庆帝霍然起身,“谭子理不是你小舅吗?”

钱渊缓缓起身,“谭维,字子直,其妹即臣母,其父即臣外祖。”

“他是你嫡亲舅舅!”隆庆帝目瞪口呆,“这这……”

“嘉靖三十五年,臣抵达台州后出海,与二舅在岛上密会,也正是那次,探听到汪直、徐海停战之事,判定徐海必然侵袭东南。”

“数月后,二舅密送消息,徐海声东击西,先使小股倭寇侵袭宁波、台州、绍兴、松江,使胡汝贞不敢分兵,徐海自身率五千精锐倭寇攻嘉兴。”

“可惜……”

“可惜时任浙江巡抚阮鹗无能,丧师失地,嘉兴、湖州一片糜烂。”隆庆帝缓缓坐下,“还是展才急行相援,长水镇、桐乡两场大捷力挽狂澜。”

“东南击倭,臣常亲身上阵,但临阵勇决非臣所长,桐乡大捷,桐乡大捷……”钱渊垂下头,“徐海率三千倭寇来袭,臣正面迎敌,使吴淞把总侯继高率军侧翼出击,倭寇左翼未战先退,以至于官军截断倭寇,扰乱阵势,官军方能败倭。”

“领倭寇左翼的就是谭维……也正是他不战而退,被徐海砍下三根手指,才有了谭七指的绰号。”

隆庆帝听得冷汗涟涟,“如此说来,若不是谭维先逃扰乱阵势,展才那次……”

“九死一生。”钱渊面无表情,“桐乡连接南北运河,城内大量布匹、粮食,而且为杭州屏障,一旦倭寇破城,杭州府也……”

沉默了片刻后,隆庆帝点头道:“忠勇可嘉。”

“嘉靖三十六年,二舅密送消息,浙直总督胡汝贞与臣密议,定下诱敌深入,聚歼倭寇主力之计,先后调浙江总兵俞大猷、浙江副总兵戚继光、浙东参将刘显,以及戚继美、侯继高等将。”

“后徐海果然选了绍兴府,被一路引到上虞……”

“噢噢,这就是抵定东南的上虞大捷。”隆庆帝叹道:“深入虎穴,真有古人之风。”

钱渊再次拜倒在地,“如此义士,却被指责率倭寇侵袭沿海,陛下信吗?”

“即使为了臣,为了臣母,为了宜黄谭氏,二舅宁可举刀自裁,也不会侮谭氏之名。”

“这也是为什么臣不敢担保靖海伯,但敢以身家性命担保谭七指的原因。”

隆庆帝长叹一声,东南倭乱在他登基前就已经平定,他只知道浙直总督胡宗宪、浙江巡按钱龙泉,并戚继光、俞大猷、吴百朋等人败倭,哪里想得到其间如此多的千折百转。

舅父,在这个时代家族姻亲中地位很高,民间俗语,天大地大娘舅最大。

而谭维又是官宦世家子弟,本人还是小三元出身的秀才,这些都是钱渊敢以性命担保的原因。

“朕的确不信。”隆庆帝起身,亲手扶起钱渊,“去岁展才曾言,胡汝贞身染墨点而建功立业,谭子直一般无二,朕信得过你。”

隆庆帝感慨的看着神情复杂的钱渊,以舅父为间,对面前这个青年来说,虽然是不得已而顺势为之,但也必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钱渊的神情很到位,当然了,他脑海中出现的并不是二舅谭维,而是父亲和兄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