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南唐 > 第二百三十三章 池州灾民

乱世南唐 第二百三十三章 池州灾民

作者:乱世浮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6 00:23:44

第二百三十三章 池州灾民

“当真是瞌睡送来枕头。”居然有十数万流民,让孙宇负责接收,这事别人看来是负担,孙宇看来就是财富。把这批人送到大琉球岛上,直接就有了一个上县的人口规模了,只要初期物资供给跟上,两年之后,必能自给自足。

“大人,什么好事,笑成这样?”恶狗好奇问道,自家大人怎么笑得有点跟往常不一样。

“池州水患,十数万百姓流离失所,陛下让我忠勇军安置。此事,当真是妙极。”上半年,趁着荆楚之地战乱,孙宇偷偷摸摸,费了老大的劲,不过弄来数千人口。这下倒好,一下子就是十数万灾民,也不知道这池州究竟受灾几何,有没有办法让这人口数量,再扩大一些。

“这不是花钱的事情么?我还以为陛下赏赐了银钱呢。”恶狗摇摇头,这十数万灾民,得花多少银子,估计徐先生知道,得痛哭流涕才是,侯爷居然这么开心。

“手下没人,光有钱,顶个屁用。对了,老程,这边你给收个尾,回头我让叶衡那边,重新挑选人手过来,我有急事,先回剑州去了。”孙宇决定亲自北上池州,怎么着也得多弄些人口回来。

“哦,对了,回头让那个,就是那个受伤的吏员,叫祁钧的,先干着县尉的活,干得好转正,干得不好换人。”此人有正义之心,此番也吃了痛苦,孙宇决定给个机会。

孙宇先派人拿着自己的信件,奔赴泉州跟漳州,分别交由两地刺史,开始囤积粮食,运往大琉球岛。这些灾民,登岛之后,一年之内,主粮都得由自己提供,确实是个不小的考验。人均六石粮,那就是要一百万石,以孙宇如今的地盘,还是有不小的压力的。

数日之后,剑州刺史府,徐易眉头紧皱。

“侯爷,不是说今年能够宽裕一些的嘛。”徐易还指着今年过些宽松日子,这下倒好,直接给分派了三十万石的任务。

“那个,呵呵,计划赶不上变化。先生,你看看,这大琉球岛,是作为咱们的大后方跟退路的,这若是不开发出来,总不能咱俩去当野人吧。咱俩吃苦就算了,孩子还小呢。”孙宇颇有些不好意思,自打徐易跟了自己,这钱粮就一直紧缺。本以为今年秋收之后,能够过得轻松些,这泉州的粮仓,都开始建造了,但是今年估计是存不到粮食了。

“哎,也罢,再咬咬牙。”徐易一听,是这个理啊,弄了十几万人口过去,就算地盘丢了,去当个岛主也不错,农忙时种田,闲时打渔。听说那岛颇大,全部开发出来,足以养活百万人。

“咳,三十万也不一定够。”孙宇摸摸鼻子,这百万粮食,是按差不多十五万人口计算的,但是他觉得,自己还能够争取一下。

“侯爷,你又打得什么主意?”徐易以手扶额,再增加的话,恐怕剑州就有人要吃不饱了。

“这个,机会难得嘛,若是在地方上运作一番,增加一些,也是可以的。”若是跟地方上官员打好招呼,再宣扬一二,想必那些个没田地的,肯定要动心的。

“侯爷,直说吧,准备弄多少人回来?”徐易觉得,以孙宇目前的地位跟手段,再加以银钱,这事还真能成。以前是不敢,怕被朝廷察觉,如今直接混入流民,那是顺利成章,谁也查不清。回头往海岛上一送,那更是半分痕迹都没有,若不是怕吃相难看,估计孙宇都有直接动手抢人的心思了。

“看情况,多多益善。”孙宇觉得吧,这基数大了,眼下是得吃糠咽菜,过些苦日子。但只要熬到明年,就能缓过来,等到后年,指不定岛上都能有盈余了。毕竟没开发过的土地,那肯定是肥沃无比,而且靠近赤道,光照充足,粮食必然高产。

“属下,尽量筹措。”眼见孙宇拿定了主意,徐易也没辙,只能再去想想法子,多收集一些。也不知道后面天时如何,若是能够丰收,总要轻快些。

池州的大小官员,全部被带去江宁府,由三司会审。如今这池州刺史,由吏部重新选调,之前在礼部任员外郎,名为龚七夏。

话说这龚七夏,三十二岁中举,因为家境一般,没有什么门路,就调入了礼部这个清水衙门任职。这一干就是七年多,眼看就要在礼部迎来第八个,居然峰回路转,得到了外放的机会。

还记得那天,礼部侍郎孙举,将自己叫到他的班房,告诉他,只要一万两,就能外放一州刺史。龚七夏将自己在江宁跟老家的宅子土地都变卖一空,凑了三千余两,剩下的全部找钱庄借贷,因为他知道,错过这次,恐怕这辈子,都没机会了。

一州刺史这样的实权官,等闲没个三五万两,那是想都不要想的。龚七夏知道,这里面肯定有蹊跷,但是他管不了,先去把位子占了再说。

“刺史大人,这粮食,可不多了。”就在龚七夏愣神的当口,旁边的池州司马何至骞问道。之前这何司马,基本属于被架空养老的状态,估计过两年就要至仕了,倒也因此逃过一劫。

“朝廷的粮食,还没到么?”龚七夏头痛不已,这池州的粮仓都空了,银钱也所剩不多,朝廷的赈灾物资一直没有到位。之前若是知道这池州形势,如此不妙的话,他不一定有这个胆子,花一万两来此。

“估计快了,最多还有三天,但是,灾民等不及了,要是闹起事来,就没法收拾了啊。”何司马也是急得不行,就想着平稳致仕呢,若真起了民变,不流放就算好的了。

“再去城中大户跟粮商那边,告借一批?”之前也就是靠着借来的一批粮食,才让这粥汤里,有些米粒。

“粮价飞涨,都翻了两番了,都指着卖高价呢,不肯借了啊。”何司马如何不知道这些粮商什么心思,之前借一点,纯粹是为了堵住官府的嘴,若粮食都被官府借走了,等到朝廷粮食到了再还上,还挣个屁钱。

“都是一帮奸商,本官要杀之后快。”龚七夏一跺脚,自己可是官,区区几个商人,也敢给自己仕途添堵?

“哎呦,我的刺史大人啊,万不能这么想啊。这年头,但凡能做粮食交易的,谁没有点通天的关系?就咱们这胳膊,拧不过人家的大腿啊。”何至骞一愣,怎么是个二愣子啊,如果都这么容易被你拿下,人家敢找借口拒绝嘛。人家既然不卖面子,那就是有十足的把握啊。

“那,咱们就这么干看着?”龚七夏郁闷了,这地方上,不是刺史说了算嘛,怎么连个粮商都搞不定?再说,就这么等下去,自己这一万两换来的位子,指不定就保不住,全打水漂了。

“不如,高价先买一些,后面,再想法子补上。”何至骞也是没办法,这位明显不开窍,若是早几年,他还年轻,肯定要动脑筋,将他架空了,当个摆设算了。如今不成了,就算架空了,自己也要致仕了,平白便宜了别人。

“那就,拜托何大人了。”龚七夏也是没辙,眼前这关先度过再说。

“这是下官该做的,只是,这欠条,得盖大人私印才行。官府大印盖的,人家不认......”何至骞的意思很明确,事情我可以做,但是这责任,得由你来扛,毕竟你才是一州正印官,自己不过是个混日子的。

“此事,哎!”龚七夏没法子,拿出纸笔,写了一张三千两的欠条,将自己的私印给盖上,这三千两银子买的粮食,勉强够两天煮粥吃的。若是两天之后,朝廷的粮食还不到,估计还得打欠条,自己这刺史当的,已经负债一万两了。

“禀报刺史大人,城门外出现大队骑兵,来自忠勇军,为首之人是镇海侯。”城门口守将一路骑着马小跑,赶到刺史府禀报。如今这城外流民太多,他们全部缩在城内,根本不敢出去,只是在城头大概确认了一下。

“镇海侯?忠勇军节度使孙宇?居然亲自来了,走,去看看!”龚七夏一听,顿时喜笑颜开,这包袱,很快就能甩出去了。

孙宇站在城外,举目四顾,估计所有的灾民都在这里了。这城外一个维持秩序的官员或士兵都没有,居然没有出大乱子,当真奇怪。

就在孙宇等着的当口,一袋袋粮食,从城头顺着吊篮放下来,一批健壮的汉子上前,将粮食接手,然后每口大锅面前放上一批,在这些人维持秩序下,整个营地逐渐飘起了粥香,男女老少,纷纷起身,在大锅前排起了长队。

“大虬,去打听打听,他们这里面,谁是头领的,给带来我这里。”此番灾民太多,为了维持秩序,孙宇特意将张大虬跟他的执法营全部带来了,这事他们比较擅长。但是没想到,这灾民里面,居然还存在一定的组织性,这就好办了,只要拿下此人,一路上就足够轻松了。

张大虬随便找人闲扯,一会就将这里面给摸清了。这为首之人叫贺兰山,原先就是个大地主,但是经常接济乡里,又铺桥修路,名声不错。而且此人有武艺,麾下有十数名弟子,之前逃难路上,经常出乱子。后来这贺兰山,带着弟子将所有的刺头都打服了,如今都听他号令行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