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南唐 > 第五百二十六章 天灾

乱世南唐 第五百二十六章 天灾

作者:乱世浮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6 00:23:44

第五百二十六章 天灾

春雨淅沥沥不停,浇灭了这片土地上的战火,哪怕双方大军对垒,已经能够闻到战争的气息,可终究没有迈开那一步。

仅歙州一地,双方聚集的大军就近二十万,林肇庆跟匡仲耒这对老搭档,眼下份属敌对,早晚要一较高低。

湖州那边也差不多,反而是苏州附近,呈三足鼎立之势,倒是难得的祥和一些。

李从善这些日子,是吃不下睡不好,他知道,每过一天,孙宇对越国故地的掌控便加强一分,可如今这季节,实在不适合作战,只能静等。

“陛下,严相求见!”李信走进来说道。

话说这严续也够厉害的,历经数朝不倒,简直就是个奇迹,如今备受李从善依赖。

“老臣见过陛下!”严续拱手行礼,以前总觉得,无论换谁来坐这大位,他严家都能屹立不倒。

但是现在,严续明显慌了,孙宇显然是个例外。

不仅是他严家跟孙宇有仇,而且,孙宇一路走来,靠得就是打破世家大族的垄断,无论是土地还是人才,这与严家天然相对。

现在严续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与李从善牢牢绑在一起,击败孙宇。

“严爱卿免礼,这么着急进宫,有什么急事吗?”李从善现在越发倚重严续了,之前还总觉得严续不是什么好人,现在是完全顾不上了,只有能为他分忧的,才是能臣。

“陛下,今年雨水,比起往年多了不少。若是任由其发展,恐怕有决堤之危。”严续是贪婪了一些,但是肚子里是有货的,仅从降雨量便能判断个大概,如今各地的长江水位还没报上来,但决计不会低。

如今南唐上下,本就钱粮吃紧,南北俱是虎视眈眈,这若是再发生了水患,一个不慎便要起民变的,那时便是内忧外患,崩塌就在顷刻之间。

“孤也知晓这些,可如之奈何?”李从善两手一摊,这长江沿线这么长,谁知道在哪决堤?

大宋那边是年年修,而南唐这边,基本是年久失修,大概率是这边决堤。这种时刻,再想要修堤坝也晚了。

“以老臣愚见,与其任其发展,提心吊胆,不如择一地,掘堤坝泄洪,损一地,而保全局。”严续今日来,自然是做好了准备,这个方案,就是最好的。

“这......”李从善沉默,这决堤并非一定会发生,而人为主动掘堤,依旧会有很大的损失,只是安置得力的话,不易引起民变罢了。可是这安置,依旧要钱粮无算,从何而出?

这就是人性,当灾难不确定会发生时,一定会抱有侥幸心理。

“陛下,只要发生决堤,大唐危矣!”严续很严肃,这不是在开玩笑,这关系大家的身家性命,赌不起。

“孤何尝不想,可是眼下,早已入不敷出。年初刚加了一次税,民间已经多有怨言,若是再加,与决堤何异?”李从善愁眉不展,孙宇带来的强大压力,让他们不断征兵,这开销也是与日俱增。

年初的一次加税,让国库收到了近二百万两的钱粮,能够勉强维持各地的运转,若是掘堤,一次性安置大批的灾民,这钱也不会少。

而李从善很清楚,国库入库了二百万两,这底下征收的,估计要翻倍,若是再次增收,肯定要激起民愤。

“这一次,不需要这般多,五十万两足以。比起受灾,出些钱,应该还在承受范围内。”严续也不想,可这没钱定然是不成的。

放在眼前的,就是两条路,若是置之不理,一旦决堤,便有万劫不复之嫌,而且是大概率发生。彼时受灾的饥民,一定比人为掘堤要多得多,他们没有吃食,没有住的地方,只要有人一挑动,便会大肆劫掠,裹挟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另外一条,便是再次加税,相对来说要温和一些,但是肯定会丧失一些民心,也可能发生一些零星的反抗,初时不明显,一旦孙宇打过来,恐怕会出现夹道欢迎的景象。

“那便如此,切记,各地州县,一定要讲明道理,这笔钱,是为了安置灾民。”李从善心底叹息,恐怕,民间都将他当作贪图享乐,肆意挥霍的昏君了吧。

他登基之后,礼服还是用李煜的改成,宫中下人也遣散不少,都是为了节省开支。就连一日三餐,也都是一律从简,比在开封时的用度还要差上许多。

“泄洪的地方,老臣觉得,之前池州水患淹没的地方,最为合适。”严续建议道,这个地方,人口都被孙宇迁走了。如今也有人,但比起其他地方,算是人口稀少了,安置成本也低。

“好,去办吧!”李从善感觉被掏空,为什么,他并不想如此,可却被推着,一步步往前走,根本没有转圜的余地。

三日之后,池州衙门内,刺史龚七夏,看着手中的公文,不住叹息。

“龚大人,这又是为何叹息?来,这是老夫刚弄的新茶,尝尝!”池州司马何至骞拎着一个茶包,嘚瑟的不行。

何至骞在老家盘下来一座茶园,这里面装的,就是今春的新茶,等闲喝不着的。

话说这何至骞,已经到了至仕的年纪,便等着秋收之后,上书朝廷,回乡养老去了,在外奔波一辈子,临了能够锦衣回乡,乃是人生一大乐事。

“怎能不愁,都是什么破事。”龚七夏将公文递给何至骞,原本之前发了点小财,将衙门亏空都填上,还有不小的结余,日子也过得不错。

“怎么又来征税了?哪有这青黄不接的时候,接二连三征税的,不是将老百姓往绝路上逼么?”何至骞直摇头,普通老百姓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每一次征税,基本就是从他们的口中夺食。

他何至骞即将至仕,只想安安稳稳回老家,这么弄下去,指不定要出乱子的。

“还不止,还要掘堤泄洪,这批银钱,说是征收了就是为了安置灾民。居然又是池州,咱们是倒了什么霉?”龚七夏觉得晦气,除了要安排人手去各乡迁移民众,其余各乡还得去征收税赋,这活不好干啊。

若是洪水冲垮了江堤,大家都没得怪,老天爷发威,能活命就成。但是人为的去掘堤,这事得被人戳着脊梁骨骂的。

“龚大人,这活,不好干啊。”何至骞一脸忧色,他这就准备混到秋收呢,怎么还来这种破事。

“本官何尝不知,但是这,哎!”龚七夏将文书往桌上一丢,今年刚加固过江堤,池州这一段,他是有信心的,但是这朝廷的意思,他也只能照办。

千头万绪,简直让人不知从何开始,只能先下文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铺垫一下。

“咳,这动员的事情,下官可以亲自去办,但是这效果,就不知道了。”何至骞知道躲不过,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来。

这动员的事情,倒是有经验,只要多跑动,深入民间,总会有些成效。

“若是真的不行,那就只能动用三班衙役,事情总是要完成的。对了,朝廷是说有补贴的,各家都先登记一下大概,咱们估算一下。”龚七夏觉得,若是补贴到位,这都不是事,但是对于朝廷,实在是信心不足。

“咳,龚大人以为,多报三成如何?”何至骞立刻就动心了,这赈灾,向来是致富的捷径。

“何大人,此番,还是据实为好。严相那边说了,此次款项,他跟游大人,都会亲自派人严查,一旦发现有贪墨者,严惩不贷,这钱,烫手,犯不着。而且这天下动荡,我等为父母官,还是多体恤百姓为好。”龚七夏自认,不算什么两袖清风,却也不是刮地三尺的,以前是实在太穷了,现在日子过得去,没必要在这时候,刀口舔血。

其实龚七夏还有一丝心思,那就是江南大变在即,池州紧靠歙州,而他与忠勇王孙宇,本就有交集。

若是名声不错,万一南唐不敌,他也能转头去孙宇那混个职位。

这个心思,他连何至骞都没有说过,他不敢主动去接触孙宇,就怕走漏了风声,只能慢慢等待。

龚七夏又亲自写了文书,传到各县,加征税银,随即便出府溜达,算是体察民情。

雨水依旧淅沥沥不停,身边跟着的亲随阿九负责撑伞,阿九是绝对信得过之人,特意从老家寻来的族中子弟。

“老丈,来两碗米粉。”龚七夏直接在街面上的小食肆坐下来,准备垫一垫肚子,这湿漉漉的天气,难受得很。

“大人,最近怎么总是在这种小铺面吃东西?”阿九不解,刚到池州的时候,这龚七夏基本不在这街边食肆吃饭,说是容易吃坏肚子,要么在家中吃,要么就是去高档酒楼。

“嗯,换换口味,也算是了解一下民间的生活,怎么,不合你胃口?”龚七夏笑着问道。

这阿九算是他的族侄,读过几年书,后来去镖局里打杂,跟着老镖师学了一些拳脚,许是天赋不错,身体也扎实,比衙门里捕快还要强上不少。

“哪里,我以前吃的比这个差多了。”阿九挠挠头,他一个下人,哪有挑剔的资格。

“嗯,那就吃吧,不够再添。”龚七夏点点头,他现在每日于街面溜达,在街边食肆吃东西,都是在给暗中之人制造机会,当然,这暗中之人到底有没有,他着实心中没谱。

“二位,打扰了,可否凑一桌?”米粉刚上来,龚七夏尚未开吃,便有一男子上前说道。

“那边有空位。”阿九直接努努嘴,有空位还要挤在一起,哪有这样的。

“阿九,出门在外,当与人方便。这位壮士一看就英武非凡,不同于寻常人,快请坐。”龚七夏连忙制止,这指不定就是他要等的人。

阿九不懂这些,但是既然大人开口了,那就依大人的意思。

“老板,跟他们来份一样的。”此人看了一眼对面二人碗里的米粉,好像还不错的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