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赵氏虎子 > 第609章:三月中旬

赵氏虎子 第609章:三月中旬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6 00:27:12

第609章:三月中旬

赵氏虎子正文卷第609章:三月中旬在杨定与王彦离开鲁阳的次日,赵虞亦带着牛横一行人离开了鲁阳。

至于魏普,赵虞与他相约五月于许昌碰面。

当然了,在离开鲁阳县之前,赵虞特地带着鲁阳县尉丁武又去了一趟新乡侯府,意在再好好敲打敲打那赵炳。

得知赵虞前来,赵炳暗暗叫苦,此时的他其实仍不清楚赵虞有陈太师作为后台,但他至少已得知此人并非寻常的一郡都尉——没见昨日杨定与王彦都奈何不了这个周虎么?那两人,那可都是王太师一系的官员。

在意识到这件事后,赵炳在赵虞面前表现地唯唯诺诺,发誓日后再也不干欺压良民、威胁县衙的事,同时也口口声声表示不再想念那两万余田地,态度诚恳地几乎要在赵虞跟前跪下来。

鉴于赵炳这种表现,赵虞语气平常地阐述了他与鲁阳县的关系,最后丢下了一句不算狠话的狠话:“再让我得知你在鲁阳恣意妄为,我就打算你三条腿!”

赵炳唯唯诺诺,不敢反抗,他甚至表示愿意无偿遣散府上的奴仆,还他们自由。

待离开新乡侯府后,何顺面带不屑的对赵虞说道:“此奸滑小人也,其誓言不足轻信。”

“无妨。”

赵虞摇摇头,转头对丁武道:“日后若他再为非作歹,派人通知我,我再来收拾他。”

他此前已向杨定与王彦暗示过:他并没有伸手介入南阳郡的意思,但鲁阳县对他有恩,他要偿还昔日恩情。

有了这个名头,赵虞就可以一次次地介入鲁阳县的内事。

虽然此举无疑会得罪王彦与杨定,甚至得罪王尚德,但赵虞笃定这三人未必会为了一个鲁阳县,为了一个赵炳与他撕破脸皮,或有可能采取视若无睹的态度。

一次视若无睹,两次视若无睹,待第三次,也就默认了。

至于为何不像牛横提出的建议那般,一刀宰了这个赵炳,当然不是因为赵虞顾念什么远方亲戚的情谊——他早已前后从张季、赵寅口中得知,临漳赵氏虽然是从鲁阳赵氏分出去的远亲,甚至分出去仅三辈而已,但两者的关系却十分恶劣。

确切地说,当初临漳赵氏分出去的原因,就是因为长兄与排行第三的弟弟发生了家产的争议,继而导致三兄弟分家,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赵寅、赵虞兄弟的祖父,即那位排行第三的弟弟,临漳赵氏,即那位长兄,而下邳赵氏,即当时家中的老二,也就是次子。

至少三十年没有往来的亲戚,在赵虞眼里与陌生人没有什么区别。

真正不杀赵炳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麻烦。

毕竟赵炳如今顶着的‘鲁阳乡侯’爵位,是晋国朝廷授予的,即便赵虞身为颍川都尉也无权处置,倘若假借贼人之手,那就势必会引来朝廷的追查。

因此在权衡利弊后,赵虞决定暂时让赵炳保留其府邸,以及那个名爵与‘食千户’的特许。

他相信后两项迟早会回到他的手中,目前只不过还不是时候而已。

至于如何约束那赵炳,让他不得滥用‘鲁阳乡侯’的名爵与特权,赵虞在临走前也给丁武出了主意:“丁县尉不妨派人盯着他,一旦他做出出格的事,便由县衙派人去制止,倘若他不服管教,你来找我。”

在赵虞看来,这样几次下来,那赵炳保准就会灰溜溜地回临漳去了——因为他在鲁阳已经没法横行霸道了。

而如此一来,就能将这厮在鲁阳县的危害减到最低。

“我明白。”丁武点点头,旋即郑重其事地对赵虞说道:“这赵炳不过是个纨绔子弟,但都尉此番得罪了杨定与王彦,恐怕这件事没有那么容易结束,都尉要小心。……我曾多次与叶县县令高纯喝酒闲聊,据他所说,杨定一直以来都有想要对都尉不利的念头。”

“放宽心。”

赵虞笑着说道:“今时今日的我,杨定想要动我,他也得掂量掂量。”

“那倒也是。”

丁武笑着点了点头。

随着众人的步行,远远已看到了来时的马车,赵虞停下脚步,转身对丁武说道:“好了,我也要回颍川去了,今年的春耕仍是重中之重,我身为都尉,不可懈怠。……你等也要尽快使璟公渠竣工,争取抢在春耕之前。”

丁武抱了抱拳,笑着说道:“都尉放心,今早县衙就已经派人去通知各屯,叫他们组织人手前往汝阳,不过要抢在春耕之前完成河渠,怕是有点困难了……”

“呵呵,尽力而为吧。”

说着,赵虞转头打量了几眼四下,由衷地说道:“一旦璟公渠竣工,鲁阳的面貌,便不同往日了。”

“那是。”丁武同样抱着期待,他当然明白璟公渠竣工后意味着什么。

“好了,我等就在此分别吧。”

“这……好吧,都尉保重。”

“你也保重。”

寒暄几句后,赵虞便登上了静女与碧儿所在的马车。

“回颍川了么?”端坐在马车内的静女轻声问道。

“啊。”

赵虞应了一声,从车窗往外头,朝着恭送他们的丁武挥了挥手。

随着马车渐渐驶动,他的心情不禁有些复杂。

鲁阳是他的故乡,可惜却不在他的辖下,好在昨日王彦与杨定已做出了妥协,日后应该不会干涉他介入鲁阳县的事……

但一回想昨日的事,赵虞依旧有些在意那杨定的态度。

杨定昨日表现地太冷静了,几乎不曾与他争执,这种不对劲的态度,让赵虞莫名的警惕。

大半日后,赵虞一行人回到了昆阳县。

这次他们并没有进县城,而是径直去了黑虎山。

在见到郭达后,赵虞将发生在鲁阳县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后者,旋即叮嘱他道:“郭大哥,麻烦你派人替我盯着赵炳与杨定。……那赵炳,只要他不在鲁阳县胡来,就不必管他,关键在于那杨定,我怀疑他要做什么动作。”

“他敢?”

郭达听罢感觉很不可思议。

要知道他兄弟赵虞如今不但是颍川都尉,还是陈太师的义子,那杨定敢有什么动作?难道不怕得罪陈太师么?

据民间传闻,若陈太师发起雷霆之怒,那可是连当今天子都要畏惧的。

虽说这传闻肯定有不实之处,但也足以证明,陈太师是当之无愧的朝中第一重臣。

“小心点为好。”

赵虞提醒郭达道:“那杨定可不是一个‘守规矩’的人,你别忘了,当日刘仪、王雍二人落在咱们手中时,他冒着牺牲两名县令的危险,也要将我等一网打尽……虽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但足以证明,他一直以来都想要除掉我等。”

从旁,何顺插嘴道:“或许是一山不容二虎吧,叶县离昆阳太近,离颍川太近。”

“有道理。”

郭达深以为然,旋即点点头道:“不过,派人至叶县……”

仿佛猜到了郭达的心思,赵虞提点道:“你不妨去找黄馥,黄家在叶县仍有家业,请他安排咱们几个兄弟,不成问题。”

的确,黄馥、黄绍兄弟虽然‘叛出’了鲁叶共济会,但他们在叶县尚有祖宅与一些店铺,请他们帮忙安排几个黑虎众,假扮成家仆混入叶县作为眼线,自然不是什么问题。

“我明白了。”

郭达点点头。

次日,赵虞一行人便离开了昆阳县,启程返回许昌。

三月十六日,赵虞一行人终于回到了许昌。

回到城内,回到自家都尉周府,府内的管家贾应带着一干仆从出来相迎。

期间,老管家向赵虞禀报道:“都尉,您与夫人不在许昌的期间,有一人自称是都尉您的相识,特地前来拜访,老朽也不知是真是假,虽不敢将其迎入府内,只是派人将其安顿在城内的驿馆,吩咐驿馆照顾其吃用。”

“哦?”赵虞颇有些意外,问道:“这个人叫什么。”

“此人自称高衡。”老管家拱手道。

『高衡……郑罗的人啊。』

赵虞当即就反应过来,点点头道:“好,我知道了。”

待老管教退下后,赵虞给何顺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而去。

进府之后,赵虞先是到内院清洗了一番,换了一身干净的衣物,随后才来到书房,静静等待那高衡的到来。

不多时,何顺便领着那高衡来到了书房。

果然,正是赵虞当日见过的,郑罗的同伴高衡。

鉴于对方是郑罗信任的同伴,赵虞自然也表现地颇为客气,在高衡进门时,他便站起身,带着几分歉意笑道:“府内的人不知高兄弟,并非有意怠慢,还请高兄弟莫要见怪。”

一如当日所见,高衡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似乎也不喜欢客套,在听到赵虞的话后,他仅平淡地说了句‘都尉言重了’,旋即便道明了来意:“首领派我将这封信转交都尉。”

说着,他便从怀中取出一支竹管,递向从旁的何顺、龚角二人。

从何顺手中接过那竹管,赵虞从中抽出一块白布,仔细观瞧。

虽然他并不清楚这是否是郑罗的字迹,但看称呼,看信中的内容,应该是郑罗写给他的信。

据郑罗在信中所写,他带着他那一干同伴到了砀山县后,故意大张旗鼓地祭祀砀山赵氏。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便引来了朝廷派去追查童彦死因的那位御史田贯。

甚至于,那位田御史还连同砀山县,大肆抓捕可疑分子。

根据郑罗自己的判断,他们已成功地将‘赵氏死士’塑造成了一批为了砀山赵氏复仇的死士,转移了那位田御史的注意力。

看到这里,赵虞心中十分高兴,毕竟他还是很忌惮那位田御史的,生怕他万一查出什么蛛丝马迹来,而现如今,有郑罗故意将其引导至‘砀山赵氏’,田御史就算要起疑,也只会怀疑砀山赵氏当年仍有幸存者,万万不可能怀疑到鲁阳赵氏身上。

要怪就怪童彦当初铲除、陷害了那么多以赵为氏的家族,以至于现如今要追查加害其的凶手也成为了一件大海捞针的事,这就叫自作孽。

除了以上这件事,郑罗还在信中简单讲述了当前沛县一带的消息。

据郑罗打探到的消息,当日与赵虞分别的赵寅,已成功带着陈勖、程周、吴懿以及在陈郡战败的义师残余撤到了沛郡,目前正在彭城一带与驻江夏将军韩晫对峙。

可能是因为沛郡最近也是贼寇四起的关系,陈门五虎之一的韩晫暂停了对江东义师的进攻,转而围剿在沛郡境内作乱的小股贼寇,而有意思的是,陈勖与程周也在做同样的事——双方都在为了维持沛郡的稳定而打击在境内作乱的小股贼寇,彼此保持着克制。

看到这里,赵虞心下忍不住想笑:希望沛郡的贼寇安好。

当然,这只是调侃而已,天下绝大多数的贼寇在赵虞眼里都该死,他自然不会去担心这帮人,他只是觉得当前韩晫与陈勖、程周等人的对峙颇有意思而已。

不过他也明白,这种‘和平’只是暂时的,一旦晋军解决了那些贼寇,就会立刻对江东义师以及现如今依附其的陈勖、程周等势力动手。

而现如今对于江东义师来说最恐怖的对手,那便是陈门五虎——汝南的邹赞、梁郡的薛敖、济北的章靖、沛郡的韩晫、陈郡的王谡,这五员虎将,如今就驻军在江东义师的庭院前,只待陈太师一声号令,便会朝济北、沛郡、江东三个方向展开猛攻,分别攻打江东义师的头、腰、尾,将江东义师的地盘截成三段,分而破之。

之所以还未动手,一来是被各地纷纷兴起的贼寇绊住了手脚,比如兴起于汝南郡的卧牛山群贼;二来嘛,就是各支晋军的粮草还未筹足。

而一旦晋军准备充分,那天下就将爆发一场不亚于前两年几路义师并起的战乱。

『晋国,真的不打算缓两年么?』

放下手中的书信,赵虞揉着额头沉思着。

平心而论,哪怕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他觉得陈太师也应该缓两年再动手对付江东义师,毕竟陈门五虎驻扎的郡县,才刚刚经历过几路义师并起的战乱,民心浮动不说,粮食也成为了攸关当地百姓存活的重大问题,倘若这个时候晋国不顾民生,继续筹集粮食发动战争,那么赵虞可以肯定,到时候必然会有无数的无辜百姓因饥饿而死。

考虑到陈太师的为人,他应该不会无视这一切才对。

『那位老大人现在在做什么呢?他还在邯郸么?』

负背双手站在窗口,赵虞暗暗想到。

而与此同时,在晋国的王都邯郸,陈太师正带着毛铮,乘坐马车前往王宫。

作为两朝重臣,晋王室的守护之臣,陈太师拥有着种种特许,像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参拜不名等等,自古以来位极人臣的臣子甚至权臣所享有的特许,陈太师几乎都享有,简直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王下第一人’。

还记得毛铮第一次跟随陈太师进宫时,他简直难以想象这位老大人所拥有的特许。

不过几次下来,毛铮逐渐也适应了。

“太师。”

在步行前往大兴殿的途中,毛铮小声问陈太师道:“此番陛下召见太师,不知有什么事?”

“老夫亦不知。”

陈太师微微摇了摇头。

前一阵子,为了楚侯杨固的事,陈太师与当今晋国皇帝闹得有点不甚愉快。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无非就是陈太师认为‘荆楚造反’其过不在杨固,而在某位太子,虽然他讨伐了楚侯杨固,甚至将后者的尸体带回了王都,但他认为这件事应当到此为止。甚至于,为了表现宽宏,朝廷应当厚葬楚侯杨固。

对此,大兴殿的那位不同意,毕竟楚侯杨固造反这件事,让这位陛下深恨之,尽管这位陛下也明白楚侯杨固为何会对朝廷、会对他心存恨意。

于是乎,陈太师与这位陛下足足争吵了一个时辰,期间可谓是吓得大兴殿的宦官、伺从瑟瑟发抖。

但最终,在陈太师的据理力争下,晋国皇帝最终还是答应厚葬楚侯杨固,并答应不追究楚侯杨固那几个逃逸的儿子。

当然,这是在那几位楚侯公子不再反抗朝廷、反抗晋国的前提下。

不然,陈太师也是不会手下留情的,就像他明知义师并非不义,却依旧带着几个儿子将那几路义师击溃一样。

他,陈仲,终归是蒙受先帝恩泽的晋国臣子。

片刻后,陈太师与毛铮便来到了大兴殿的殿门前。

此时,毛铮拱手对陈太师说道:“太师,晚辈就在此等候。”

“唔。”

陈太师点点头,迈步走入了宫殿。

只见在宫殿内,年过六旬的晋国天子手托着腮慵懒地坐在王位上,看似无精打采地听着殿内几位臣子的禀告。

可当他眼角余光瞥见陈太师从殿门走入时,这位晋国的天子,竟下意识地坐正,抖擞精神。

见此,殿内那几名臣子心中有些惊讶,或有察觉地转头看向身后,旋即果然看到陈太师走入了殿内。

满朝文武,也就这位陈太师能治得了陛下。

“臣,陈仲,拜见陛下。”

陈太师恭恭敬敬地朝着天子拜了拜,中气十足。

“免礼。”

天子随意地摆了摆手,同时上下打量着眼前的太师陈仲。

回想起前一阵子二人之间的争执,这位晋国天子就恨得牙痒痒,他可不会忘记当日这陈仲眦目瞪眼时的模样。

若非这陈仲是先帝认养的义子……

若非这陈仲是与他相识几十年的老臣……

若非这陈仲是他李氏王室最忠心的臣子……

他早就把这个敢多次忤逆他的老东西给斩了。

但很可惜,他杀不了陈仲,反倒是这陈仲随时可以掏出先帝御赐的玉仗将他暴打一顿,美其名曰‘劝谏’。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像前些年那样,借口塞外异族不稳,变相将这个老东西流放到塞外去,只可惜,频繁骚扰他晋国的塞外异族,前些年已经被这个老东西杀光了……

『都快耄耋之龄了,这老家伙精神还这么旺盛么?』

一瞬间闪过这个念头的晋国天子,浑然没注意到他早已也年过六旬了。

“咳。”

轻咳一声,晋天子沉声说道:“太师,此番朕请你来,乃是因为江东的乱党派人向朝廷送来了一份停战之议……”

说着,站在他身旁的一名宦官,赶忙将一份书信样的东西递给陈太师。

陈太师接过,皱着眉头仔细观瞧。

据他所见,这封停战之议,乃是江东叛军的军师,一名自称‘公羊’的儒生所写,意在与朝廷相约,两年之内互不侵犯。

往后的内容,这个公羊亦详细地阐述了晋国朝廷立刻下令征讨江东的种种弊端,称‘或会使群寇伺机而起、使百姓更苦’。

“太师,你怎么看?”晋天子问道。

陈太师仔细观阅信件,沉声说道:“此乃江东乱党惧朝廷围剿,故而借贼寇之名请和……”

说罢,他用手指弹了弹书信,沉声说道:“话虽如此,但此‘公羊’,他清晰看到了我大晋如今的疲弱,正如其所言,若朝廷不顾一切进剿山东、江东,必将使国内愈加不稳。依臣之见,虽不可答应,但朝廷着实应歇养两年,待准备充足,再一举覆亡这路叛军。”

“两年?”

晋天子不悦道:“太师,你要朕看着那群乱贼占据山东两年?”

陈太师沉默了片刻,旋即摇摇头说道:“此时发兵进剿,隐患太大,别的不说,就说筹集粮草……”

“再大的隐患,也没有让江东乱党占据山东的隐患来得大。朝廷歇养两年,那群乱党岂不是也歇养了两年?”说着,晋天子看向陈太师,正是说道:“太师,朕你命于今年进剿山东,擒杀二虎,否则,朕心难安。”

『二虎……么。』

陈太师皱着眉头,默然不语。

当晚,在邯郸的太师陈府,陈太师正坐在自己的书房内,神色凝重地看着摆在桌案上的那张纸。

只见这张纸上,靠左一侧写着‘寅虎’二字,靠右一侧,则写着‘申虎’二字。

陈太师的耳畔,仿佛回响起当初天子对他所讲述的一个噩梦。

平心而论,就为了一个梦,使天下平添冤屈,陈太师对此十分愤慨,可他也没有想到,天子的噩梦,竟然渐渐要应验了?

“呋。”

微微吐了口气,老太师的面色便再次变得严肃起来,旋即,他提笔在这两张纸上又写了两个名字:赵璋、赵瑜。

『此,即乱我大晋之二虎也!』

看着这两个名字,老太师的眼神锐利如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