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赵氏虎子 > 第670章:四月

赵氏虎子 第670章:四月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6 00:27:12

第670章:四月

“郑家快公布迄今为止的售粮数目啊!”

“郑家……”

在郑氏米铺前的街道上,一群汝阳人被赵虞派去的卫士挑唆着朝店内起哄,听得店铺内的郑家家仆们一个气愤填膺。

或有一名家仆恨声骂道:“这么帮着赵家,莫非是收了什么好处么?”

骂归骂,其实店内的郑家家仆心里都明白,与其说街上那群人是收了赵家的好处,还不如说这群好事之徒纯粹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有这工夫扛着锄头去育田多好?非要来这边凑热闹?

换做以往,谁敢这般讥讽郑家?

也就是这次,对面赵家的威胁太大,以至于郑家为了顾及颜面只能老老实实,否则就街上这群好事之徒,抓几个到店铺内打断腿,整个汝阳谁还敢胡乱说什么?

正在这时,有一名家仆急匆匆从二楼奔了下来,口中喊道:“世子有命,公布售粮结果。”

“公布?”

店铺内的郑家家仆们面面相觑,毕竟他们也大致清楚,他家贩售的粮食数目,迄今为止未必能比得过对面。

随后,郑氏米铺亦停止了售卖米粮,足足等了半炷香工夫,才见两名郑家家仆黑着脸走了出来,将一块木牌挂在门外。

街道上的众人连忙上前观瞧,才看到木牌上的数字为四千一百石。

“四千一百石?”

“真的没有赵家多诶……”

“但其实也没有相差多少……”

“就是,赵家那群人还说郑家只卖出一千石、两千石,那嘴脸才叫人厌恶……”

“郑家乃我汝阳望族,岂会比不过区区一个外乡的家族?”

街上的汝阳人对此议论纷纷,有的认为郑家输了,但更多的人选择袒护郑家,毕竟四千一百石跟五千石,确实相差不多,在他们看来几日就能追上来,谈不上什么胜负。

甚至于,他们反而称赞郑家的坦陈。

而此时,混在人群的几名赵家卫士见无法挑动汝阳人嘲讽郑家,遂识趣地回到米铺,将这件事汇报于赵虞。

“四千一百石吗?”

赵虞站在窗口暗自估算着,算来算去,觉得这个数目确实差不多。

毕竟他也知道,在汝阳城内商贾与其余世家这‘第三方’势力出现之前,郑家的生意确实要比他们好,毕竟郑家是本地人,在价格相同且不需要长时间排队的情况下,汝阳当地人基本上还是会去支持郑家的生意。

“这个郑潜……看不出来还有几分骨气。或者说,他是考虑到了后果么?”

赵虞暗自轻笑着。

老实说,郑潜如此老实的公布真实的售粮结果,这稍稍有点出乎他的意料,要知道他本来都已经做好准备了,只要郑家隐瞒售粮数目,不管是因为售粮落后还是因为拉不下面子,他都带着卫士们去街上闹一波,趁机抹黑一下郑家——反正他笃定当前是他赵家的售粮领先,倘若赵家谎报数目,他岂会不挑唆汝阳的好事之徒查账呢?

在这个信誉至上的年代,纵使是强势的郑家,也终究会因为顾全颜面而屈服。

可没想到的是,那郑潜却老实地公布了真实的结果,这让赵虞打算借机抹黑郑家的计划破产了。

不过无所谓了,反正赵虞的目的也达到了。

“既然郑潜不顾自家丢脸,报出了真实的售粮数目,可见他已打定主意要追过咱们,就当前汝阳的情况来说,他想要追过咱家,就只能让城内其余的商贾与世家派人到他家买米……”

不得不说,赵虞的思路非常清晰,听得张季、马成等人连连点头。

而事实证明,赵虞的判断丝毫无误,在短短两日之后,郑家米铺就以‘八千二百石’的售粮数目,远远领先于赵家‘六千五百石’的售粮。

这使得街道上的舆论风向完全调换了,许多人帮着郑家嘲讽赵家。

“你赵家不是说,这汝阳城只需要你赵家一家米铺就足够了么?何以售粮的数目却被郑家反超了呢?”

“哈哈,我就说嘛,郑家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地输给一个外来的家族。”

与上次不同的是,上次纵使赵家暂时领先,但还是有大一帮人帮郑家说话,但这次,帮赵家说话的却是寥寥无几,总结原因无非就是一个:赵家终归是外来人。

而对于街上那群人的嘲讽,赵虞以及他手底下的卫士、仆从们,仿佛就跟没听到似的,似乎是在默默较劲。

相比之下在郑氏米铺,郑家的仆从与卫士们则在欢呼,欢呼他们反超了赵家,迫使那帮嚣张的家伙闭嘴了。

唯独郑潜笑不出来。

别人不知,难道他还不知赵家故意公布售粮数目的目的么?

他听说,这两日赵家雇了一批当地人去打探城内趁机囤积粮米的商贾与家族,很显然,那赵虞早已经察觉到有‘第三股推力’的存在——不得不说这小子确实很聪明,雇汝阳当地人去做这件事,不管查到、查不到,至少风声放出去了,警告了城内那群试图浑水摸鱼的人。

一条计策对付城内那群企图浑水摸鱼的人,又一条对策对付他郑家,他郑潜暗中耍的花招,就这样被对方轻轻松松地破解了。

甚至于,他郑氏米铺还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诚然,在售粮数目上超过了赵家,甚至将赵家远远抛在后面,这固然是一件值得令人高兴的事,但别忘了,这也意味着他们比赵家亏地更厉害。

保持领先,让赵家始终无法超过就足够了,没必要领先太多……

郑潜心中暗暗想道。

相比较对面,他也有优势,比如他可以操控城内的商贾与世家,借这帮人来平衡赵、郑两家的售粮数目,既不会使赵家领先、叫赵虞那小子找到借机嘲讽他郑家的机会,也不会让他郑家领先太多、因而受到更大的损失。

这是对面那赵虞所不具备的优势。

时间一日一日过去,转眼便到了四月中旬,汝阳城内赵、郑两家的店铺,已分别售出两万余石米。

看上去似乎并不算多对不对?那是因为,这仅仅只是在汝阳的售粮数目,而另外在临汝、轮氏、郏县等其余刨除阳城与汝南两县的汝水诸县,赵、郑两家又分别售出了将近五万石的粮食。

一家七万余石……

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数目已经快抵得上一个县城的官仓储粮,郑潜无法想象区区鲁阳赵氏如何能拿得出这么多的米——后来他才知道,鲁阳乡侯是得到了姻家郾城周氏的大力帮助——他只知道,他已经有点心惊肉跳了。

最近,有他在河南诸县的分家亲戚跑到汝阳,与他父亲汝阳侯商议、述苦,原因就在于为了跟赵家打这场仗,郑家的分家在河南各县大肆收购粮米运来汝阳,高价于河南各县购入、低价于汝水诸县卖出,这一买一卖,郑家已经亏了十万钱。

想想也是,河南诸县的米价,原本也在二百三十钱一石左右,就算郑家起初可以用半价价格购入粮米,差不多也需要一百二十钱左右,再算上运输的人力物力,保守成本在一百三十钱一石左右。

也就是说,郑家卖一石米,就亏三十钱。

而这还是在最初,而后,随着郑家在河南大肆收购米价,无形中导致河南的米家飙升,已经涨到了二百七十钱左右,几乎郑家卖一石米就要亏五六十钱。

而迄今为止,郑家在汝水诸县贱卖了七万余石米,猜猜亏了多少?

只能说,纵使是郑家,也亏了全族人心惊胆颤。

或许有人会问,郑家亏了那么多,相信鲁阳赵氏也不好受吧?

这就是有趣的地方了,鲁阳赵氏借助姻亲郾城周氏的力量,从定陶、河北、徐州购入粮米,一部分运到郾城,走汝水运至汝水诸县,跟郑家火拼,一部分运到叶县,装车运往宛城,以比市价高两成——也就是二百六十钱到二百八十钱左右一石的价钱,卖到宛城军市。

而当郑家得知此事,准备往宛城军市通商的时候,他们却发现,他们根本无路可去:向西,必须经过鲁阳,向东必须经过叶县,而偏偏鲁阳、叶县两地传遍了对他汝阳郑氏不利的谣言,当地人对他们极其排斥。

于是乎这场交锋,周家基本保本、赵家没亏多少,唯独郑家亏得一塌糊涂。

对于如此‘不公’,郑家自然要有所报复。

这不,郑潜立刻就直奔宛城,亲自求见驻军宛城的将军王尚德。

当时他对王尚德说道:“鲁阳赵氏操纵鲁阳、叶县两地的民意,阻止我郑家过往,可恨的是,对此鲁、叶两县县令置若罔闻,放纵赵氏打压我家……我家与将军通市行商,赵氏都敢阻拦,他父子根本不把将军放在眼里。”

郑潜说得很严重,但王尚德根本不吃这一套。

倘若当初王直来见王尚德的时候,舍得捐个十万、二十万石米,那么纵使王尚德未必会发给他通市凭证,也至少会记住汝阳郑家。

毕竟从郑家得了好处嘛,能占一次便宜就能占两次便宜,这位王将军就是这么现实。

当然,占便宜之余,王尚德也会帮忙调和一下赵郑两家的恩怨,可既然郑家不上道,那他管郑家死活做什么?

至少鲁阳赵氏那边,可是许诺给他运几十万石粮食过来的。

虽然迄今为止,王尚德只从赵氏身上买到几万石,但他也打听过郾城周氏,对赵虞当日许下的承诺颇为放心,哪里会理睬郑潜。

除非郑潜承诺贱卖他十几二十几万粮食,那他还可以考虑要不要出面使赵、郑家和解,否则,忙着准备讨伐南郡的王将军,哪有这个闲工夫。

无奈之下,郑潜只好返回汝水诸县另想办法。

眼下汝水诸县中,鲁阳赵氏还未涉足的,就只有阳城与汝南……

不,汝南也快了。

汝南县城约三分之一的店铺,已挂上了‘鲁叶共济’的牌子,使得汝南县县令刘仪又惊又怒。

是的,就当汝水诸县的人将目光投在赵、郑两家的战争时,汝南亦发生了另外一场商贾间的战争,一个名为鲁叶共济会的商会,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入汝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