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我在大虞当杀手那些年 > 第269章 圣旨到进爵加官

煎雪楼。

魏水城西城门一战,段洪波重伤不治,“儒门当兴”的重担,终究是落在了安秋池的肩上。

如今的煎雪楼,可谓是一个烂摊子。

随着儒首的离世,儒门气运不再,煎雪楼的荣光亦不再。

再之后是倭寇年前在城中作乱,煎雪楼被一把火险些烧得精光,好在抢救的及时。

如今,段洪波的离世,煎雪楼彻底没了大儒坐镇。

安秋池吃住皆在煎雪楼,日日奋笔疾书,只求早些将烧毁的儒门经典默写出来。

光是这些工作就需要一个不短的时间,而且颇耗精力,以至于他从蝶梦洞天获得的那部《礼记》,时至今日都无暇翻阅。

“大师兄!”

李华兴冲冲地跑了进来,“刚才丁猛兄弟派人过来传话,说是今晚要设宴,邀请咱们一起过去。”

“你去吧。”

安秋池头也不抬头,仍旧奋笔疾书,还不忘提醒道:“到了金玉楼莫要贪吃。”

李华微愣,“大师兄,你不去吗?”

安秋池沾了沾墨水,继续书写,“这本《醉酒月下眠》的游记还未写完,我便不去了。”

“明日写也不打紧的。”

李华走了过来,可面对他的劝说,安秋池已是没了回应,一门心思都在写书上面。

就像一个勤勤恳恳的作者,两耳不闻窗外事,每天脑子里只想着三件事,更新、更新,还是tm更新,像这么勤奋的作者,属实是不多见了。

李华胖乎乎的脸上,多了几分愁容。

他倏地开口,“大师兄,其实你就是今夜把所有烧毁的书全部重新写出来,儒门也不可能振兴。”

安秋池行云流水的笔尖一顿,第一次抬起头来,脸上带着不悦,“师弟,你在说什么?”

“大师兄,儒学乃治世之学,可如今天下大乱,朝局不稳,世间根本就没有儒门学子的用武之地。”

李华前所未有的认真道:“儒门没落的时代潮流是必然的,大势所趋,远非你我之辈能左右。”

安秋池心头一震,既是心中的幻想被戳破,又是惊讶自己这位师弟的见识。

看来,他一直小看了这位似乎有些贪吃的小师弟。

安秋池将手中羊毫放下,带着考较的口吻问道:“依你之见,儒门振兴,当如何?”

李华毫不犹豫道:“等!”

“等什么?”

“等一个天下太平!”

李华说道:“只有天下太平了,莘莘学子才能安稳读书,届时,儒门才能真正大兴。”

安秋池站在窗户前,双手负后,久久无言,可眉头却怎么也舒展不开。

他自然知道振兴儒门绝非多几本书便能办到,若仅是典籍越多,就能使儒门昌盛,那儒首在世时,儒门就已经大兴了。

可问题在于,哪怕儒首读了几百年的书,走了不知几万里的路,儒门的颓势仍旧不可逆转。

“唉。”

安秋池一声叹息,愈发感受到“儒门当兴”这四个字的重如山岳了。

“大师兄。”

李华走了过来,“师父在世时就曾经说过,做事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安秋池看了他一眼,“你倒是真不急。”

李华嘿嘿一笑,挠了挠头。

安秋池转而问道:“你先前说丁猛今夜设宴,可曾说因何设宴?”

“没说,不过今晚是丁玲姑娘亲自下厨。”

李华补充道:“红莲姑娘也会来!”

安秋池看了他一眼,后者胖乎乎的脸上竟是浮上一抹羞涩。

“现在的姑娘眼界都高。”

安秋池拍了拍李华的胸口,“以后不要将烧饼放衣服里了,容易沾上味。”

“烧饼是粮食,这世上谁不得吃饭啊。”

“再说了,红莲姑娘不是以貌取人的人,师父也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

两人说着说着,已经走出了煎雪楼,往南边的幻音楼而去。

“师兄,你除了修儒,还对什么武道感兴趣?”

“怎么了?”

“要不你再多兼修一种武道吧,我听人说,儒道气运极其稀少,纯粹儒修入不了大宗师境。”

“你从哪听说的?”

“大家都这么说,而且除了儒首与他的弟子孟恒远前辈,世间似乎再没有纯粹儒修了。”

“或许吧。”

“那你要兼修什么武道?”

“懒得修。”

……

魏水城出西城门的驿道上。

有师徒三人结伴而行,一路往西。

“师父,咱们这次是去哪啊?”

余庆玩了玩手里的金蟾,而后将金蟾放在了头上,金蟾静静的趴着。

“师父还没想好呢。”

老天师手中拂尘微摆,笑问一声,“傻徒儿,你有没有想去的地方?”

余庆不假思索道:“我想回武当了。”

“想你那些师兄了是吧?”

“嗯!我想二师兄了!

“那咱们就回武当。”

“好耶!能回武当了!”

余庆大喜,扶着头上的金蟾,在月下的驿道大步往前跑,欢喜的情绪不言而喻。

“师父。”

落后老天师半个身位的祁仙侠适时开口,“你那晚去哪了?”

老天师像是没听懂,“哪晚?”

“就是战罢八岐大蛇本体的那晚。”

那一晚,祁仙侠救下了岳不拙一家,而后便是前往北城门,与烟雨楼七爷联手,牢牢守住了北门。

在此期间,老天师离开了两天,祁仙侠便带着余庆在魏水城等了两天。

老天师随口说道:“城里城外打打杀杀的,吵个没停,老头子我就出去透了透气。”

祁仙侠略微蹙眉,倒是没有再问。

他只是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事,居然要使他师父离开两天之久。

以他师父的境界,除了迎战神明,还有什么是一次出窍神游不能解决的?

剪不断,理还乱。

“傻徒儿呦,你的脚步可得加快一些。”

忽的,老天师对前方疯跑的余庆笑叹一声,“这个时代,可是要精彩很多啊。”

……

承天一年,五月初三。

距离瀛洲大败灌江口,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月时间。

在此期间,天下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护送昔日太子妃陈渔的銮驾入了京城,新帝果然下旨封后。

大婚后,“陈渔”入住坤宁宫,母仪天下。

与此同时,两道旨意传入明州。

其一,国丈陈文宇,受封太傅,位列三公,另外还担任中书省右丞相,即刻入京赴任。

其二,明州王消除倭患,于国有守土之功,由上柱国,加封为大柱国,赐军政大权,免除赋税五年。

自此,明州王成为名副其实的明王。

大虞两位大柱国,再添一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