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帝国无双 > 第二十七章 漠南诸员

我的帝国无双 第二十七章 漠南诸员

作者:录事参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2:44:16

第二十七章 漠南诸员

到了赫拉特城或者说漠南城,临时安置好之后,陆宁首先自然是拜会漠南同僚。

当晚,漠南经略使张去华在漠南城中新开业的东海大酒楼为新任的廉访使接风洗尘。

东海大酒楼三层木楼结构,妥妥的中原风格耸立在漠南城中心,或许,也代表着,这一带中原化的开始。

是以,在楼下看着这座和周围各种本地风格及默罕默德风格那些方形土屋、半圆顶建筑等等截然不同,显得很突兀的建筑物,陆宁站了一会儿,心下很是有些感慨。

从撒马尔罕之战到现今,一年半时间过去,大齐对新征之地的经营,也渐渐进入正轨。

酒楼三层,雕梁画柱,大红柱子,软纱屏风,八仙桌椅,木雕窗栏,一切的一切,令人宛如回了中原,在窗旁凭栏远眺,亚历山大城堡耸立,从近到远层层叠叠的灰扑扑土色的长方形土楼、土屋,却才愕然发现,这里还是异域。

东海大酒楼刚刚开业半个月,却已经是城里权贵趋之若鹜之地,能进入这齐楼饮酒用膳,自然是身份的象征,是一种荣耀。

不过今日,东海大酒楼闭门谢客,顶层热闹无比。

经略司经略使张去华、漠南旅旅帅呼延丕显、靖安使种放、转运使张齐贤、经略司秘书厅总主薄冯拯和陆宁同在主桌。

其余四五品官员在其余几桌,再往下的官员,便没资格参与了。

漠南旅,实际就是西征第三旅,现今整旅驻扎在这远离商道更和其他齐城都相距千里的桥头堡。

旅帅呼延丕显,二十余年前和陆宁一起征吐蕃时还是小小烈炎营副指挥、第一都都头,当然,是陆宁身边的副营总、近侍卫的都头。

二十余年过去,已经是禁军中从三品的旅帅,而他年纪堪堪不到四十岁,将门虎子,呼延家算是后继有人。

呼延赞因病告老,在家享天伦之乐,从历史上来说,他也就这一二年寿数,最晚后年,就当寿终正寝,但今世看,他身体还好,病已经养好,寿数应该会延长一些。

但不管怎么说,以呼延赞在军中朝中威望,少年时就跟随大皇帝征战天下的显赫经历,呼延家自是显赫无比,桌上大员,人人尊呼延丕显一声“旅帅”,哪怕是上官张去华。

经略使张去华,总管漠南军政事,是以,漠南禁军旅也受其管辖,当然,不管怎么说,禁军自成系统,呼延丕显虽受他节制,但到底还是和文官体系的管辖有所不同。

陆宁并没有给他送去密信揭示自己身份。

但陆宁现今面目,和二十年前征吐蕃地是一般无异,更莫说呼延丕显名字都是陆宁起的,年幼时更时常在陆宁身边聆听教导,从军后也是能面圣聆听机宜圣眷最宠的几名年轻将领之一。

是以,在东海楼外见到陆宁,呼延丕显就大吃一惊,由此便陷入一种手足无措的状态,到了三楼,坐没一会儿,便赶紧告辞。

自然是不知道该如何在许多同僚面前和又换了身份的圣天子相处。

看着他下楼的背影,张去华眼神微微一冷,随之对陆宁笑道:“廉访,呼延旅帅毕竟是军汉,难免桀骜一些,廉访不必在意。”

显然呼延丕显不是不太听他的招呼,就是自傲不怎么瞧得起他,总之两者关系看起来不是很融洽。

张去华,陆宁当初看到这名字心里就有些不舒服,不知道怎么,可能年纪大了,忌讳也就多了。

西域新征之地共有十齐城,其中两城设总督府,八城设经略府,八名经略使中,有几人是陆宁钦点,其余几人,则是内阁议定监国太子和摄政皇后审准。

张去华,资历是没任何问题的,在中原有十余年州刺史的经历,又在西北天山南道担任了十余年的要职,官声甚好,在天山南道时,对不同族群的统合治理很有心得。

但就是这名字,就有点让人不喜,但终究不能因为名字,将内阁议定的人选驳斥回去,对这老臣,也不公平。

他正是花甲之年,但精神矍铄,坐在那里,自有一股威势,一看就是那种比较强势控制欲很强的一方大员。

这张去华,历史上好像是一位名臣,不过现今来说,大齐立国四十余年,新学种种,工商种种,政体种种,他们的人生轨迹已经截然不同,自不能再将他们和历史上人物挂钩。

就比如这靖安使种放,和帝国几乎同龄,今年四十余岁,看出身及字号,应该就是历史上种家军奠基人种世衡的叔父,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儒。

但现今,这种放却成了文武双全的儒将,问其子侄辈,更没有种世衡其人。

在这主桌,除了匆匆告辞的呼延丕显,坐的都是正三品和从三品的本地要员,当然,和后世官僚系统的庞大不同,这漠南城主官漠南经略使张去华为正三品官员,但算上刚刚到任的陆宁和离开的呼延丕显,正三品和从三品官员也不过六人。

现在还在座的,正三品两人,经略使张去华,廉访使文正一。

从三品三人,靖安使种放,转运使张齐贤,总管主薄冯拯。

廉访使,品阶和经略使同阶,自也是制衡之意,毕竟中原官场自古以来,官大一级压死人。

靖安使,主要管理古拉姆治安军。

种放人很儒雅,但也是提三尺剑可上阵杀敌的猛人。

转运使主要便是城中商税、管辖之地的人头税,以及赋税收入的本地留存、转运中枢,以及对本地特产资源的垄断管理等等。

张齐贤国字脸浓眉大眼,刚刚年过五旬的他倒不见老态,两鬓头发略有些白发,整个人给人就正气凛凛,面由心生的话,他必然人品不错,而且历史上,他应该是北宋一位贤相,不过,还是那句话,现今其人自不能和历史上人物挂钩。

经略司秘书厅,其实就是文吏帮主官们处理日常事务之所。

从南北朝有秘书省,本朝改为秘书监,地方则设秘书厅、房,在主薄下行事,实则,因为管理卷宗,且对整个地方的各种日常事务、各种数据处理汇总归档,现今齐制,若主官舞弊或行不法事,没有主薄配合基本不可能,且各级主薄也成为最主要的佐官之一,同样是对一地主官的掣肘和制约。

经略司这执掌秘书厅的总管主薄冯拯,今年四十岁,十五年前的状元郎,明法之科,更是满分。

漠南经略司,主要的官员就是这几位了,其余都是四品及以下官员,其实也没多少人,四五品官员,坐了两桌,十三四个人而已。

要说西域诸城,名义上管辖之地,比中原有些道署管理的还要大,但官员自然远远不及中原腹地一道官员林林总总,而且漠南城下属,地方官都没有,其余诸城,有了商道上驿站公所,漠南城却是没有,而且其名义上管理的面积有二十几万平方公里,整个阿富汗西部囊括其中,当然,各部族伯爵、子爵、男爵,从一定程度上,等于漠南城管理的地方官了。

但如此辽阔区域,这片土地的总人口,按照人头税数据的话,也不过堪堪超过四十万,这人口密度,放在后世的话,属于倒数第一,比之澳大利亚、纳米比亚和蒙古三兄弟还要低许多。

而一年四十万贯的人头税赋,实际上,还不抵一旅禁军的军费,更莫说其他支出了。

一旅禁军,正卒一万三四千人,加之辎重预备,将近两万人,四十万贯,吃喝拉撒、制服军饷、武器折损、乘骑换代、弹药消耗等等,又哪里够?

当然,有古拉姆、马穆鲁克屯田,可以额外负担一些。

何况商税收入,也是大头。

再有漠南属于最边陲的重镇,还想边军能本地财政就可以供养本就不可能。

不过总体上,在西域,现今大齐还是中央贴补状态,但从长远看,又是另一回事。

何况商道收入,大部分不在西域财政收入内,细算账的话,现今其实也不亏,仅仅看支出,因为征服了西域新增的收入却视而不见,这种账目,通常在庙堂争斗中才会采用。

一边琢磨,陆宁一边和在座几名臣子闲聊。

“张经略,受七河王总督令,在库什卡处理了一桩公案,在此地,还要寻一处聚落和萨拉赫斯部的幸存者对迁,这是相关卷宗。”陆宁说这话,身后远远站着的小德子忙走上两步,将手中厚厚一摞文函递给陆宁,陆宁又转交给张去华。

张去华微微一笑:“我接到你的信函已经筹备此事,好说,好说。”将卷宗顺手递给了身后侍从。

陆宁又和种放、张齐贤、冯拯闲聊,又有旁桌官员轮番来敬酒。

最后,算是尽兴而散。

陆宁年纪轻轻,哪怕带在身上的鱼符、委任状,以及张去华见到的履历,年纪都标注为三十二岁,算是面相年轻娃娃脸,但三十出头,能成为三品大员,以前又没听说有这么一号神童、后起之秀,那么,多半便是家世显赫了。

是以,在座诸人心照不宣,也没人太过详细询问这位文廉访的过往。

至于河西城的经略变动,他们自然联想不到面前这新任廉访,因为陆宁履历表上,胡乱编造了一通,军方将领出身,和河西经略风牛马不相及,而且,因为出身军旅,他们从来未曾听闻也是情理之中。

倒是陆宁在库什卡部得到的马穆鲁克突击骑兵,按七河总督府分派,归属陆宁亲管,算是家丁系列,且要求漠南经略司,为其划出聚落放牧地,五百烈炎营,同样有家丁的意味。

这就不由得不令漠南城内消息灵通的中高层官员,开始琢磨这漠南城,以后到底是张经略为首呢,还是文廉访更尊?

倒是陆宁身边的那些绝色女奴,因为不会莺莺燕燕一大堆一起示人,更不会有人知道这是总督府从全西域精挑细选的敬献,总督府挑选绝色女奴时,漠南还是军管,这些官员有的有耳闻,有的没有,但听过传闻的,自也以为是献去京城的。

至于文廉访分配的马穆鲁克女奴有的具有绝色之姿,这个传闻,也只是令旁人羡慕,只能说,看履历,文廉访是军方出身,征西域立了大功,身先士卒的将领,率先进入西域,得到些本地绝色女奴,也是人情之常。

而本地官员,如经略使,可有百名马穆鲁克服侍左右,但分配下来的这些战俘奴隶,到漠南这最后设经略司之地,都是人家挑剩下的了,指望里面有什么俊男美女就别想了,何况马穆鲁克正常来说本来就是仆役之用,若是有那方面的爱好,只能在本地看机缘,能不能买到一些中意的男奴女奴。

总之,文廉访的际遇,羡慕不得,毕竟,人家是第一批进入西域有血战之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