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帝国无双 > 第二十三章 殿试 (上)

我的帝国无双 第二十三章 殿试 (上)

作者:录事参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2:44:16

第二十三章 殿试 (上)

我的帝国无双正文卷第二十三章殿试讲武殿前,汉白玉台阶下,百多名进士站在烈日下,都激动而又忐忑的,望着前方巍峨的殿宇。

他们中,最年少者,刚刚束发,十五六岁,乡间称为神童,年长者,两鬓斑白,已近花甲。

其中,也有几名,本就是新朝吏员,也就是中举后虽然没有官缺,但也听从圣天子号召作为吏员进入司衙,会试时便有加分,作为吏员表现出色的,有主官推荐信,加分便多。

现今,这些进士们,都激动无比,等待圣天子召见。

前方那巍峨的殿宇,在他们眼中,金灿灿的,宛如神圣之地。

……

大殿宝座上,陆宁正翻看着这些进士成绩及大概情况。

本朝科举分五科,分别是明经、明文、明算、明法、明物。

其中明经,便类似于历史政治忠君爱国这类,通过研习古代书经及新学教材,以史为鉴,学习社会架构之类,又灌输国家民族观念,忠君思想等等。

明文,顾名思义,大概就类似于后世的语文。

明算,便是算术,算学。

明法,便是律法规令种种。

明物,则是天文地理,生物自然,物理化学等等。

进士,基本便是取五科综合成绩,但如果单科特别出色者,也可破格取士。

唯有明物例外,如果只是明物特别出色,其他各科一塌糊涂,便只能在道试中破格取为举人,尔后派遣到合适的衙司,也有被东海百行取用的,毕竟皇家产业,能进入期间,也不显低劣。

而且因为明物科优异录取者,对明算科也有一定要求。

在陆宁看来,这些人,自然就属于一些技术人才了,做官便不妥当。

当然,本朝吏员晋升官员渠道也很多,只是没中进士直接成为后备官员这么直接罢了。

翻阅了这些进士资料一遍,陆宁笑笑,“传吧,我要先看看这个小神童!”

圣天子亲自殿试这般大事,内阁七巨头都在,此外还有吏部尚书李景爻在侧。

说起来,今日盛事,内阁哪一位通政又不想来?不过圣天子不许,说免得人太多,吓坏了这些学子。

听圣天子言语,翰林院掌院大学士刘温叟微微拂须,那位小神童,他也极为看好。

殿内翰林院的典薄郎们,立时一声声唱出去,当然,他们嘴里,变成了“楚州山阳新科进士刘承珪觐见!”

前朝到现今的殿试,并未形成一定之规,有时殿试君主会出题统一考试,有时则君主召见,按照喜好问一些问题。

当今圣天子,毫无疑问喜欢后一种形式。

……

金殿外,一声声传唱,直到这些进士前方的翰林班内郎听到,笑道:“楚州山阳的刘承珪,入殿觐见!”

这些新进士们,自还大多是学子作派,这时候纷纷议论,“我就知道是他。”

刘承珪就是本科进士年纪最小者,年方十五,乡间誉为神童,好像五科考试成绩,也在前列,是状元郎的最有力竞争者之一。

人群中挤出一名翩翩少年郎,脸带童稚之气,那翰林班内郎笑着拱手:“早闻大名,刘兄请。”显然,是当同僚一般了。

“王老西儿,你说说,咱俩哪一个能先进去?”

两个年轻人,远远站在人群后,两人成绩都不怎么好。

“王老西儿”籍贯太行山西的汾州,叫王嗣宗,看起来很沉稳的一个年轻人,今年正好及冠,也就是二十岁,五科考试,他偏科很严重,靠明法一科拿了满分,才得以取士。

和他闲聊的年轻人丁照行,两人同在河中府的陕中道学馆求学,两人三年的同窗,脾气相投,成为挚友。

王嗣宗却沉默不语,他一向就稳重寡言。

丁照行无奈叹口气,“就算见了圣天子,你也白饶!”

……

金殿上,陆宁看着跪伏在地的这个少年,刘承珪,今年刚刚十五,按后世说,就是十四岁,生得唇红齿白面貌清秀,又有童稚之气,让人一看就有好感。

不过,他怎么就成了宋史上的五鬼呢,来自楚州山阳,名刘承珪,当然就是五鬼里的那个刘承珪了。

历史上,这刘承珪是个宦官,说起来,他掌管内库三十年,对度量衡很有研究,为宋的权衡改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社会发展角度,这才是真正的人才呢。

“起来吧!”陆宁淡淡道。

本来免了新科进士跪拜之礼,但这刘承珪进殿后,战战兢兢,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拜倒磕头。

有女官引领他近前,他才算找对了磕头的地方。

“我观你明物最通,在明物上,你可有什么心得啊?”陆宁随意的问。

好一会儿,刘承珪既没有起身,也没吭声。

翰林院掌院大学士刘温叟微微蹙眉,本来最看好这年轻人,却不想,上不了席面,到了金殿之上,被吓得魂不附体,怕是圣天子言语,都没听清。

不过,终究还是个良才,刘温叟便要出言提醒。

“陛下,学生斗胆问一句,可否畅所欲言?”刘承珪小心翼翼的问。

“当然。”陆宁温言道:“你便是说天上有个窟窿,也无罪。”确实想听听,现今学子,学了新学后,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程度,尤其这刘承珪,明物成绩又特别好。

“是,那学生,心中有一疑惑,观圣天子书经,学生得出了天圆地圆之理……”

“大胆!”翰林院掌院大学士刘温叟立时勃然大怒,他反应最为激烈,或许也是因为,太喜欢太看好这少年了,却不想,简直就是个混球,“你可知道,妄揣圣意,胡言乱语,该当何罪?!”

陆宁倒是一怔,“你如何得出此理?”

“学生拜读过陛下的《航海说》……”跪伏在地,刘承珪身子也在微微发颤,显然,很是骇怕,他那句话出口前,却未想过会有什么后果,现今虽然不知道被什么人训斥,但坐在殿下的,又岂有简单人物?想来也是内阁重臣。

妄揣上意,对重臣都是大忌,何况他一个寸功没有的新科进士?

更莫说,还将胡乱揣测的上意,当众说出来了。

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身子更颤抖的厉害。

陆宁又一怔,随之笑了笑。

在新学中,陆宁并未推翻天圆地平说,而是含糊其辞,避而不谈,毕竟,“天圆地平,中国居中”,是传统华夷世界观的核心部分,自己一下子推翻,现今可能自己威望足够,但也会引起天下大乱,尤其是,暂时还得不到验证之前。

不过,在自己有生之年,是定然要确定地圆一说的。

是以在自己一些杂著中,比如给东海百行随意写的航海指南中,便曾经提到,茫茫大海,船若能一直东行,绕过陆地而行直线,终究能回到原点。

不管东海百行的船长、领航手们信不信,又怎么解读,反正自己是随意乱写进去了。

却不想,刘承珪读书很杂,也很有门路,东海百行内部流行的小册子都能看到。

更由此得出,自己认为天圆地圆,他也算很聪明了。

深深看了刘承珪一眼,陆宁笑笑:“你下去吧。”

看刘温叟吹胡子瞪眼睛的样子,怕再问下去,就要砍了这孩子的脑袋。

何况他小小年纪,太喜欢耍小聪明,以为这样能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不能说令自己不喜,但至少,还是要磨砺磨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