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帝国无双 > 第四十八章 殿直羽林郎

我的帝国无双 第四十八章 殿直羽林郎

作者:录事参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2:44:16

第四十八章 殿直羽林郎

晋阳西山下演武场中,杨业和折御勋正持棒相斗,两人棒头都裹布,布上蘸了石灰,此时,斗得甚是激烈。

陆宁坐在演武场旁观看,站在陆宁身侧的小小孩童,自然便是折御卿。

军械相斗,棒似游龙之类的形容词自然谈不上,两人都是紧守门户,争取格挡对方进攻的同时,能寻到破绽命中对方要害。

场中不时传来木棒相交的清脆响声。

也不知道,这两人怎么杠起来的,杨业新降,被授殿前羽林郎,陆宁来观西山大佛又准备登宝严阁,众羽林郎,接替了女卫的警卫之责。

殿前羽林郎是此次北伐新设,共百人左右,说白了,就是战阵中跟随大皇帝的亲卫队,他们都是从殿前军、京戍禁军中选拔的勇健儿郎,以杨业之勇,在其中也算不得佼佼者。当然,陆宁也并没有想杨业在自己身边做一辈子打手罢了,勇悍军卒好寻,优秀统帅却难觅,不过杨业新降,要用他,也要他立些功劳,在军中有点威信再说。

北伐契丹,身边女卫陆宁也不准备带,毕竟此次战事必然极为惨烈,更不能令女兵真正上战场,哪怕这些完颜女卫,其实很有些战斗力。

现今提起十二分精神,挑战这个北方渐渐崛起的庞然大物,此战,也关系齐国,未来数百年国运。

羽林郎,便是要跟随他冲锋陷阵的卫士。

来看西山大佛,陆宁便是带了这百余名羽林郎,又领了折氏兄弟,想和兄弟俩说说话。谁知道,不知道怎么,折御勋和杨业就杠上了,又恰好路过西山下已经废弃的这汉军军营,陆宁没反对,两人就约斗,折御勋说,如果他赢了,就要去了杨业这殿前羽林卫的名头,他代替杨业,入殿前羽林。

其实殿前羽林郎,按官阶,不过是八品武官,和禁军百人都的都头同阶,但卫护圣天子的这份荣誉,对武官们来说,却是重如泰山了。

折御勋便很想进入殿前军中建功立业,多少,有些嫉妒杨业。

两家又是世交,折御勋和杨业小时候就认识,只是多年未见。

折御卿便偷偷在陆宁耳边说,听家里人言,哥哥小时候被杨家哥哥打过。

显然,两人都是武将世家,小小孩童时就免不了舞枪弄棒,那时候,折御勋不是杨业对手,现今,多少也有为小时候正名的原因。

是以,两人约斗,陆宁就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此时两人相斗,劈哩叭啦的木棍脆响接连不断,却是难解难分。

突然,折御勋往后一跳,将手中木棍狠狠摔在地,“某认输,不是你对手!”

陆宁也早看出来,杨业一直隐忍,折御勋出现了几次破绽都没攻进去,想来是照顾这旧友的面子,二来,折御勋现今是皇贤妃娘娘的长兄,杨业新降,自然有顾忌。

见折御勋认输,陆宁心下一笑,自己这大舅哥,也不失为光明磊落的一条汉子。

“多年未见,世隆的枪棒功夫越发精进,斗下去,怕为兄不是对手。”杨业也将木棒,递给旁侧一名发须有些白的老卒。

这老卒羽林郎,叫王贵,年近五十,和杨业是仅有的从汉军降兵中挑选的两名羽林郎。

王贵神射,隐隐令陆宁想起了演义中的那老黄忠,历史上,王贵也是七十三岁高龄征辽,作为杨业部将,在陈家谷一役,和杨业陷入辽兵重围,射杀数十名辽兵后,力战身亡。

“你少假惺惺……”听杨业话语,折御勋骂娘的话差点脱口而出,随之才想起圣天子就在旁侧,剩下的话咽回了肚子,却憋的直翻白眼。

陆宁微笑,目光,看向了西山上,层峦叠嶂的绿木中,隐隐可见宝严阁那五层楼宇,这西山大佛和佛寺,年代久远,最后一次大修是后汉刘知远,添换瓦木,彩饰佛像,很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自己对此自然不感冒,可偏偏,下了晋阳城后,赵普等上奏疏,请修宝严阁,彰圣天子爱民之意。

就好像,修缮这佛寺,太原一地百姓,才会觉得齐天子行仁政,天下依旧太平。

因为西山大佛,对现今晋阳许多百姓来说,都是乱世中的精神寄托。

赵普等的奏疏,从常规来说,倒是一个好主意。

“仰之弥高,睹之尤丽,万人瞻仰,祈福于兹!”

陆宁远远望着那西山佛阁,笑笑道:“若真在此祈福晋阳就得太平,倒也省事。”

“这些害人佛陀,毁了才好……不拜圣天子拜佛陀,便是大罪……”

小声嘀咕的殿前羽林郎是一个虎背熊腰的青年,他叫荆嗣,年未满二十,但却少年时就人高马大,力气惊人,他将门之后,乃是灵州团练使、神卫军统领荆罕儒之兄的长孙。

党项人归还从赵匡胤残地夺取的灵州后,陆宁任命荆罕儒为灵州团练使,管理灵州军民事,北伐之前,又令陕西大营拨五千禁军驻扎灵州,组神卫军,任荆罕儒为神卫军统领。

也就是,荆罕儒不仅仅管理灵州军政民政,而且,还是驻扎灵州的禁军指挥使。

陆宁对其的器重,可见一斑。

因为灵州,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乃是现今齐地最西北要冲,往西便是河西地,也就是俗称的河套地区,东就是党项人的定难军区域,而且灵州,也聚居着许多党项人,更是牵制党项人向西部河套地区扩张的一个重要节点。

灵州不失,便是党项人西侵,这颗打入党项势力的楔子,也足以令其畏首畏尾施展不开。

这等要塞州,陆宁选了荆罕儒总领军民及禁军事,自是信任荆罕儒的才具。

除了西征秦地荆罕儒表现出色外,重用荆罕儒,当然也源自后世对这位名将的一些了解。

而对荆罕儒的了解,却离不开荆嗣,后世很多资料介绍荆罕儒时,就用荆嗣之叔祖等字句,这自然是因为荆嗣青出于蓝,名气更为响亮。

荆嗣可能算不上名将,但绝对是宋初第一悍将,一辈子几乎都是做先锋官的事情,带头破阵,一生经历一百五十余战,未尝败绩,经常出现他一个人斩敌五十乃至上百的记录。

宋史虽然水分大,但这孩子的未来潜力也可想而知。

加之荆罕儒被如此重用,其族中子弟被带在圣天子身边,有恩宠之情,又何尝没有警醒之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