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帝国无双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回京 (下)

我的帝国无双 第一百二十三章 回京 (下)

作者:录事参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2:44:16

第一百二十三章 回京 (下)

我的帝国无双正文卷第一百二十三章回京住进文总院府,陆宁甚至撤换了管家,令张典苑和两名女官回了内宫,便是为了不想在这文总院府,也如同回到皇宫一般。

新管家,陆宁用了花三娘,没错,就是花三娘,引发宋延渥惊天大案的“陆老大”之妻花三娘。

宋延渥之案,牵涉极广,最后当然不是杨昭的专案司决定的,但案中被判劳役的女眷,大部分被发去各处皇庄,但包括花三娘在内有四人,在京兆府女牢囚禁了一段时间后,不久前,被发来了文总院府服劳役,张典苑甚至用钱,将这四名劳役女犯买断。

现今来说,家奴正是从变形奴隶制向雇佣制过渡期间,奴隶自也不能完全废除,甚至下南洋贸易的东海百行船队,本身就贩卖南洋奴回来,一部分卖给皇家开垦田地,也有一部分,卖给官员商贾家为奴。

而且,南洋奴男性,全部阉割,土制青霉素精贵,很少用在这上面,是以南洋奴伤口感染而死的便不少。

这种血淋淋之事,陆宁懒得理懒得想,甚至管理南洋奴乃至以后可能的外来之奴,齐律也专门立法,都是内阁拟定,一些条款从陆宁的角度看,很是惨无人道,但在现今来说,对中国自然是有益无害。

中国地,现今来说,倒是不需要大量奴隶来开发或做活,所以东海百行的奴隶贸易并不频繁,倒是在吕宋岛所建的皇庄,同时也是东海百行商队的补给点、港口,去了少量中原移民,多数要靠南洋奴做活。

吕宋岛现今地广人稀,且处于原始部落发展阶段,根本没有形成国家,是以,在其上圈地建皇庄港口倒是没遇到什么阻难。

但是后世来说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中南半岛等等地域,是很有些海上强国的,基本处于奴隶制国家或部落联盟国家状态,要在这一带建立起一连串港口补给点势力范围,便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陆宁也琢磨,等东北、西北局势稳定下来,自己休息够了,去东南亚走一走,一来,看怎么建立起齐国海贸航线势力范围;二来,对现今东南亚土著是一种什么状态,也很有些好奇。

话说回来,也是因为将来可能需要各种海外奴隶,所以,国内奴隶也就未完全禁止,当然,从前唐,逼良人为奴便是重罪,现今就更别说,没有贱户,国民全是良人,卖身为奴的卖身契之类的,早已经废止,但唯有一点,犯下十恶之罪的亲眷,如果牵涉其中便可能被发为奴服劳役,甚至可以卖断给官员,这也是官员的特权之一,同时,也算这些重犯家眷为国家财政创造的一点点价值。

花三娘等四名女眷就是如此了,其中还有宋延渥的新婚之妻刘氏,也就是前渤海郡夫人,也曾经和陆宁打过交道,另外两名少女,则是牵涉进宋延渥案的重要犯人之千金,容貌都很秀丽。

从某种角度,将貌美之人都留下转卖给“旧识”,杨昭这属于暗箱操作了,当然,这些女子,若不然也都是送去皇庄服劳役,其操作的对象若不是大皇帝,杨昭自然也不敢,多少双眼睛盯着呢。

专案司成立前后,杨昭都清清楚楚,知道花三娘和刘氏都曾经给自己这个文总院气受,所以,才会有这样一通神操作。

陆宁想想也觉得好笑,花三娘和刘氏在自己面前趾高气昂的样子自己早已经没什么印象,但事情还记得,现今这两个母老虎却成了自己府邸的奴婢,也是有点意思。

而张典苑等被自己诏入宫,最佳管家人选,舍花三娘其谁?

……

书房中,一袭红裙艳美无比的花三娘规规矩矩站在一旁,看不出她心里到底想什么,面对“文总院”,她毕恭毕敬,偶尔露出笑靥,便真如同忠心耿耿多年的奴婢一般,只是其气质,虽然经历几个月牢狱,但艳丽如昔,仍是主母的气息。

“陆老大”已经被问斩,而花三娘在狱中,写了数封认罪书,杨昭看其言辞,认为其确实“悔悟”,或者说认清了现实而屈服,这才正式发其为奴。

“这个月的府内用度收到了吗?”陆宁不在意的问。

花三娘轻轻点头:“收到了!只是妾刚刚接手账目,有些条目还不太明了,等明日再禀明老爷。”

陆宁微微颔首。

说起来,回到文总院府,家长里短,甚至还仔细看了看自己的俸禄,考虑了下收入支出,感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自己这文总院,是四品官,月料加年俸,以及杂七杂八的贴补,每年共计三百石米、二百贯钱。

而自己家中,现今是四个买断不要钱的婢女,六名雇佣女佣,两名雇佣男仆,一名厨子,一名马夫。

女佣和男仆、马夫,都是包吃包住,月薪要钱也行,要米也行,要钱加米也行,大体上就是一贯钱或一石米。

现今大多数民生商品,都有商税院定价,米价地域不同略有不同,但大体维持在一斗米百钱左右,一贯钱,和一石米同价。

所以说,在这文总院家做活算是美差,基本上,一人做活,全家不饿,一个月可以背回去一百余斤米,便是现今油水少,饭量大,但也足够四五口之家吃饱了。

汴京城内,做活的普通男仆女佣,工钱都差不多,但是,其中水分会很大,比如有的官宦人家,给佣人发粮不用足斗,全给劣质黍米,和稻米又是两回事,佣人更没有选择得钱的权利,甚至给佣人发粮,里面可以掺和沙土,本来就不足斗,低质黍米,再掺沙土,其中区别就大了去了。

这种事情,陆宁也有所知晓,但自也不会什么都管,还专门为这个制定什么律法,水至清则无鱼,矫枉过正,可能起反作用。

当然,东主太苛刻的话,逼得佣人去告官,那就是另一回事。

至于自己府邸,自然一切照规矩办事,便是发钱,也都是纸币。

现今雕版印刷的纸币,和银票不同,使用的特殊纸张,比之真正宣城产宣纸还金贵,面额自然不能太小,但尽管如此,汴京、南京、东海市三地纸币,最小面额也都定为了百文。

实则现今改进的纸币用纸,极难仿造,只要接触过纸币的,基本不可能被假币所骗,要令在全国通行也未必不能。

甚至内阁许多重臣都希望在全国通行,毕竟他们眼里,用纸张铸钱,简直一本万利。

但越是臣子们这种心态,陆宁越是谨慎,仍令纸币只能汴、扬、东海市三地流通,免得太激进,出什么大事,自己变成千古罪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