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帝国无双 > 第一百六十八章 山城

我的帝国无双 第一百六十八章 山城

作者:录事参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2:44:16

第一百六十八章 山城

到处都是叮叮当当修复城寨栏栅的声音。

虽然藤原秀乡放了把火,但这唐泽山城他经营多年,后世来说,是关东七大名城之一,他匆忙的这把火,自然不能将山城烧个精光,反而容易被烧毁的,自也容易修整。

唐泽山城,既然带唐字,陆宁干脆更名为新唐市,以此纪念前朝,为“市”,便是特别行政区了。

这下野国,作为缓冲区,都分封给了依附的城主,但新唐市作为前线驻军之地,和其余郡便区分开来,为大齐直接管理。

新唐市是藤原秀乡对抗平将门时修筑,正是钳制常陆、武藏、下总三国的咽喉之地。

宣抚营主力,也拔营南下,驻扎在了常陆国和陆奥分界线的勿来关附近,和新唐市东西呼应。

……

“咕噜噜”,清澈的泉水冒着热气缓缓流淌,注入宽大石池,又从另一侧流出,这小木屋,倒和后世日式天然温泉屋没什么太大区别。

毛野多温泉,后世极为著名的便有草津温泉、川原汤温泉等,而且草津温泉现今名气已经不小,只是距离此地太远。

却不想,这新唐城的本丸处,也有一处温泉。

新唐城是山城,仅仅是军事用途。

陆宁转了转,山上建筑,驻扎个几千军马不成问题。

现今来说,便是早击女营及两百名侍武士。

山下町,本来人口应该不少,现今逃亡了许多,也正好,一直跟随自己的那几百足轻分到了山下田地,家属也会迁徙过来。

这中原建筑不同的是,这座山城,军事用途第一,对女眷和军人之间的避忌基本不考虑,如从女眷居住的本丸要出城,还要经过军营屋区域,东瀛来说,虽然贵族女子也避忌抛头露面的事情,但是另一种风格,其思维和中土本来就不同,毕竟,女天皇都出了六位了,上一任女天皇,不过是百多年前的事。

陆宁自也不准备改造其布局。

而且转了一圈,陆宁倒是很喜欢这山城的布局。

“陆班头,你来!”

陆宁正在本丸或者说内寨的绿草坪上转悠,恰好一袭瑰丽和服的夷懒行来,她身后,有女卫撑着漂亮纸伞遮挡阳光,还真是东瀛风情。

陆宁无奈走过去后,夷懒递给他一封信笺。

是杨业的奏疏,先送到了宣抚营,又从宣抚营送来,却是说,他率三千军马已经攻破了越后国的春日山城。

陆宁微微一笑,现今,构想中的基本盘,缓冲区域,就差常陆国和上野国了,但是,自己不准备动了,不然接下来,必然马上便是和东瀛人的国战。

现今,至少自己还算有些借口,出羽、陆奥两国,是剿灭虾夷,攻打下野国,是因为藤原秀乡先派儿子领兵攻击齐人。

杨业领兵进入越后,也是差不多的借口。

越后打下来正好,本来正愁下野国才六个郡,出羽和陆奥南部归附并且参加了惠兴合战的十几个城主不够分,现今正好将其中一部分,移封到越后。

和南部东瀛,想来早晚免不了一战,哪怕自己现今就此按兵不动。

但平安京的公卿,很多不同意征募军马北抗齐人,主要还是觉得齐人有可能退兵,哪怕通过谈判,给齐人一些好处,总比打一场胜负未知的惨烈战争要强。

可如果发现,齐人在关东及越后分封城主不说,甚至出羽和陆奥,齐人任命知县这种流官,分明就是要长期统治的样子,那么,不管战事结果如何,他们也必然要倾尽全力一战。

不过和齐人作战,京都的权贵们自然要做好万全准备。

自己,则需要时间消化北部领土,以及真正收服这些南部的城主们。

他们看似跟着自己兴冲冲讨伐藤原秀乡,但如果天皇下诏,承认他们现今得到齐人承认的城主地位,并号召他们一起攻击齐人,到时候,还不见得是怎么回事。

其中一部分倒戈是必然的,哪怕做壁上观,都是好的,而能跟齐人同进同退的,怕没几个,唯一有把握的,可能就是柴田的张正雄了。

毕竟,自己帮他报了全家被杀之仇,这年青人,也不善作伪,一直忠心耿耿,惠兴合战,他真是拼了命一般,其他一些城主,很多就保存自己实力,小花样多多,要不是自己领亲军攻破藤原秀乡本阵,他们才一窝蜂冲上来抢功,仅仅靠他们的话,惠兴合战是必输之局。

张正雄,也被移封到了下野国中心最富裕的郡河内郡,为河内城城主。

缓冲区,陆宁并没有改郡为县,除了东瀛色彩强烈的地名略作改动,其余地名都没有变。

而现今,要准备的,就是和东瀛之间的一场大战了。

但是,在北部的驻军,也不太好调动过来,毕竟都是刚刚征服之地,人心不稳,如果大量军马都调动来前线,怕后方起火。

最好的结果,就是东瀛人马,分批次来,各个击破。

话说回来,现今东瀛人作战,习惯真是如此,要说直接从南部各豪强征募几万人马,那自然没问题,甚至加上农民兵,征募个十几万都没问题。

但地形关系,本就不适合大规模作战,加之后勤问题,各地豪强又愿不愿意有人统一指挥他们的问题。

真要在一个战场投入几万兵力,现今的东瀛人,没这个习惯也没这个条件。

毕竟,便是到了五六百年后的战国时代,东瀛东北地区完全被占据开发,东瀛人口膨胀了三四倍,其规模最大的关原合战,东西两大集团的大决战,各自才不过投入了几万兵力。

不过,这新唐城位置重要,还是看杨业能不能抽调两营兵力过来把守,仅仅依靠女营和侍武士以及周边的城主,怎么都感觉有点空。

陆宁正琢磨之际,却听夷懒又道:“这里既然检查过了,安全无虞,你们宣抚卒,如果不得召唤,或紧急军情,不要再随便出入本丸。”

因为东瀛这城寨和中原布局既然不同,就是为小规模战斗准备的,所以,一些称呼,改成中原语言总感觉有些词不达意,是以

暂时还是采用东瀛特色语言来称呼城内区域。

夷懒说得倒是在理,陆宁也懒得理她,转身便走。

……

二之丸,便是本丸外第二层内寨,三之丸,为第三层内寨。

和本丸相连的近侍丸、南丸以及二之丸,住着女营。

三之丸,住着陆宁,九名重甲正卒,二十名虾夷辅兵以及两名侍大将。

实际上,因为是山城,依山势而建,是以和中原城寨布局完全不同,如这三之丸,就是比二之丸矮一截的略平山头而建,实际面积还不如二之丸大,而三之丸东西依照山势延伸出去,又有长丸、天之丸、金石丸、北丸、石山丸等等。

实际上,每一个丸,又可以看作一层防御,地势高低都和相邻的丸不同,又如天之丸和石山丸,都是建在略高的山头上,可以用各种投掷器械支援三之丸的防守。

所以,陆宁一时还真不好找到合适的中原词汇来代替这些东瀛风格称呼,便是用寨代替丸,也感觉不是那么贴切。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新唐城应对小规模进攻,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几千人规模的进攻,战斗力差不多的几百人,应该也可以比较轻松的防守,再多人进攻的话,山下也施展不开。

而只要今年秋天前,东瀛人没有大举来袭,山城里有了更多存粮,便是多少东瀛人来也不怕了,这山城很多建筑的节点,就是一人当关万夫莫开那种,现今东瀛人,又没什么攻城器械,对山城更毫无办法,只能依靠个人武勇破城。

这也是陆宁,令宣抚营仍旧镇守最东线的原因,东瀛人大举进攻的话,必定是从东线平原方向突破,那里必须用最精锐士卒把守。

反而这新唐城,只要有吃有喝,感觉自己一个人,挡住东瀛几千军马都没问题。

而恰恰山上不缺水,不但本丸有泉水,天丸所在的山头下很矮的地势处,又有挖掘好的大炊井,但不攻破三之丸,又根本去不了水井处。

依照山势所建的这座城寨,确实巧妙,不亏是藤原秀乡这个智者几十年苦心经营而筑。

越是在这山城转悠,陆宁越是赞叹。

当然,这种山城在中原是没法生存的,第一,不保护民众;第二,投石车轰轰的砸下去,管你什么精妙构造,都稀巴烂;第三,哪怕是有大量弓手,曲射压制下,攻破这种城寨也根本不难。

不过,陆宁倒真是很喜欢,感觉东瀛人大举来袭的话,依仗这座城寨沟壑、坡度、险要之处,自己简直能化身千人斩吧?

又啧啧称奇的转悠了一圈后,陆宁回到了三之丸。

长丸、天之丸、金石丸、北丸、石山丸等,住着两百侍武士,实则,还有叫青年丸的地方,应该是藤原秀乡用来训练少年武士的,现今也住进了侍武士。

三之丸就是比二之丸矮的较平山头,被藤原秀乡加以修整,要从下方十几米处绕过三之丸平台,上木梯进入三之丸,如果是敌人来攻击,不但头顶就在对方脚下,人又爬不上去,木梯被撤下,落下栅门,对方的木梯也不可能如此长,是三之丸平台加两人高的栅栏那么高。

当然,要说真针对这座城,以东瀛人来说,带上大量火油,看到栅栏就烧,火油足够的话,对方防御力量又不足,倒也不是说这座城就攻不下来,不过东瀛人,基本没有这种作战传统,尤其是现今,便是名将,也很少有集团作战的思维。

三之丸平台上,一排东瀛风格的格栅木屋,便是陆宁等三十二人的住处了。

二十名虾夷辅兵住的略挤,陆宁,九名正卒,两名侍大将,四人住一屋,又恰好多了一间屋子,陆宁便自己住一屋,不管如何,和这些多少天也不见得洗澡的多个军汉挤一个房间的话,陆宁实在有些受不住。

经历数场战事,九名正卒也好,两名侍大将也好,简直将陆宁奉做神明,是以,陆宁便是搞特殊化,他们也认为理所应当。

现今,说中原语言更结巴的,又多了两个侍大将,王盛重和王敏行,陆宁称呼他俩“二王”,这花名也渐渐流传开来。

齐军标准的一日三餐,在现今的东瀛来说,这是很了不得的。

午餐是芋头和鱼,都是蒸的,真正日本习俗了,食材便宜,又不浪费柴火。毕竟米是奢饰品,富裕阶层才能享用,虽然说新唐城里便是最低级的侍武士,说起来也是特权阶层,但毕竟没在此地站稳脚跟,食材还是省着点好,何况山下町即将迁徙来大量跟随陆宁作战的足轻,陆宁准备抽取的粮租,自要比东瀛豪雄们抽取的少一些。

九名正卒,都是北方部落出身,应征入伍后又吨顿好吃好喝,所以,本就强健的他们越来越肌肉发达,现今数日不见畜肉,虽说有鱼吃,但和畜肉带给人的满足感完全不同。

是以,有几个家伙就愁眉苦脸起来,络腮胡大汉马达山唉声叹气,“头儿,我,嘴里,淡出鸟儿!”

这话,倒是学会了。

陆宁就笑,说:“再忍忍,明天我带你们去打猎。”

山城北部,便是辽阔无比的山林,猎物很多。

不过,杨业提议输运些家畜来着人饲养,陆宁现今,明白了什么意思,自己宣抚营人少还好说,经常去打打猎开荤,镇东军却不能这般解决肉食问题了。

说起来,历史上东瀛人养过猪,现今却已经绝迹,要到明治时代才又重新兴盛。

也不仅仅猪肉,日本人现今就是不吃畜肉,不过打猎的野味肉食倒是吃。

陆宁吃得一向清淡,倒是忘了这一节。

听陆宁说去打猎,几名正卒立时欢呼起来。

虾夷奴,有吃的就行,他们饭量大,每天三顿吃的很多,在被齐人征召前,他们从来没有过这般每天都能吃饱肚子的生活,早就满足的不行,哪管吃什么。

二王侍大将,生活也比以前有所提高。

只有北方部落来的宣抚卒,他们本来在部族就都有些小身份,不然也不会长得如此健壮,每天吃素吃鱼,自然受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