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帝国无双 > 第二章 汤家公馆

我的帝国无双 第二章 汤家公馆

作者:录事参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2:44:16

第二章 汤家公馆

汤家公馆在汴京女子学院西邻,这一片亭宇楼榭的宅院区,居住的大多是学院的女教授们和内府那些女性高级财会、核算吏员等等。

此时,陆宁就在汤家公馆一处绿柳环绕的书房中,斜靠榻上,慢慢翻看今天的一份奏章。

这份奏章,是他特意带出来的。

要说今日,有两件大事,一是安南来的奏疏,言道丁部领最后残部被击溃,其五皇后之一的丹嘉割了头颅献降。

从自己当年去安南,开始在安南北部布局,到现今,十年时间,终于,安南大定。

其实,如果靠骄兵悍将短时间占据安南并不难,但如何令其长治久安,令其民接受齐人不是外来统治者,他们也是齐民中的一员才是难事。

其实前唐安南都护府在时,种种作派,就是外来统治者,土蛮们就是被统治的奴隶,这种统治,很难长期维护下去。

而从自己去安南后的这十年,尤其是从东瀛回来后这五年时间,主要便是北部、西北和安南之事。

北方,以强压政策,令各部族大迁徙,打乱草原部落的固有羁绊,令划定的各个放牧区,都变成各个部落混居的状态,部落首领,悉数由中原任命。

这种高压下,动荡叛乱是免不了的,随之便是进剿平叛。

包括前年到去年殿前军奔赴草原的血腥镇压。

如此,强盛部落的人口大幅下滑,而接受中原礼制教育的部落,越来越多,甚至中原之民,也有许多迁徙到草原各处皇庄,过起了放牧的生活。

通婚融合,也越发成皇庄民和部落民之间的常态,部落之富有家庭,很多人家都希望将女儿嫁到皇庄庄户里,生活更安稳更好,自己家族,也有个依靠。

西北,主要便是支援于阗国和西州回鹘,抗击喀喇汗国的侵攻。

陆宁并不想大齐早早陷入和中亚、西亚诸国的争斗,那会是不分胜负无止无休的局面,而大齐,是需要几年时间休养生息做好准备的。

这几年,最主要的着力点,还是在北方草原和白山黑水中,北方安稳,大齐才有多余的精力,将力量投入西北。

至于安南,反而是顺势而为了。

眼睁睁看着安南节度使,也就是后世越南人吹嘘的其被中原统治千年终于复国的第一个政权,“吴朝”的末代君主吴昌炽,被丁部领攻下交州后杀害。

随之,大齐举起了为属官复仇收复失地的旗号。

赤虎军,专门为山地丛林作战训练的这支五千人的精锐,击溃丁部领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三年前,赤虎军已经收复交州,并从此将安南,更名为“岭南南道”,交州升河内府,为岭南南道治所。

不过,丁部领南遁,剿灭其残部及收编其余使君很是耗费功夫心力。

在这其中,李艳娘功劳不小,其也因功被授“河内郡主”,并行监察事,为岭南南道道署监察御史,算是大齐第一个女性官员,不过因为岭南南道的特殊性,此举倒也没有引起什么非议。

现今,丁部领残部终于烟消云散,而且,还是覆灭之前,被其皇后杀害割了头颅。

陆宁当时看着奏疏,只能摇头,安南的土蛮女子,和中原女子比,还真是两个世界的物种。

而昨日除了安南事,另一份重要的奏疏来自西川,却是说,大理国王段素顺派出使者入川求助。

说是杨氏意图谋逆,且得到了吐蕃脱麻斯王赵匡胤的暗中支持,段素顺遣派使者,入川向川蜀道巡药重遇和川蜀招讨使杨业求助。

赵匡胤丢掉青唐城后,更向南遁,听闻这几年,很是经营出了一些气象。

陆宁倒也不急,因为细作早就探查过吐蕃地的情形,现今吐蕃地苦寒无比,当年庞大的吐蕃帝国,根本就不可能重现,看来史书上用大的天文地理环境分析吐蕃王国兴衰并没有错,吐蕃王国的兴起,和当时正处于历史上最高温气候有很大关系,当时持续的高温期,让高原冰雪融化,让高原水草丰美,进而促使牛羊大量繁殖、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不然的话,吐蕃高原气候,根本就难以承载海量的人口并进行扩张。

赵匡胤自然不懂这些,他认为吐蕃高原上曾经出现和盛唐并驾齐驱的大帝国,是以,才将希望寄托在了这苦寒之地。

而他在吐蕃地运营,陆宁倒是乐见其成,简直就是中原人民的活**和开拓者,为大齐最终进入吐蕃做了先行军,进行思想基础的潜移默化。

只是,苦了跟随他的军民。

不过饶是如此,其四处活动也还是很讨人厌。

现今其盯上了大理,那可不能容他染指,若不然,西南边疆从此多事。

琢磨着,陆宁笑笑道:“过几日,我去西南。”

正想出门转转,而且,也顺路看一看小女王陆贵平,平儿大前年带女儿进京来见过自己一次,可两年多未见了。

书房里,站在一旁伺候茶水小吃的是一名白衣白裤鲜红高跟鞋的艳美丽人,披肩发,有点类似民国时期的美女,但举手投足,自有现今时代的韵味。

丽人正是汤玉娘,现今已经是汴京女子学院的总管学倌令,通俗被尊称为“院长”。

而汴京女子学院,也渐渐成了女子思想解放之思潮之地,当然,这里的思想解放和后世截然不同,而是打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鼓励女子做工。

实际上,汴京女子学院这几年,也培育出许多高级财会、核查之类的专业人才。

而汤玉娘这身穿着,正是因为自己喜欢看,她才敢大胆穿出去,也多多少少,影响了女子学院教授、学员们的穿衣风格。

陆宁对此也觉得有些无奈,但是,高跟鞋之类的,比之缠足要好上万倍,用后世真正的女权们的价值观,会认为自己现今所为,还是物化女性对她们不够尊重,但从现今时代来说,自己好像做的有点多。

但从大的方面来说,解放女性生产力,令其能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那实在是多多益善。

不过话说回来,现今女子学院能影响的,也不过是汴京贵族女子圈子里的一小拨人,莫说出汴京,便是在汴京城内都是异端。

如果不是女子学院背后是皇室,只怕早就被老夫子们批的万劫不复了。

而现今,虽然看不惯的老夫子们敢怒不敢言,但如果自己身死,自己的继承人不具有自己这样的威望,分分钟学院就会被取缔,若是改朝换代,只怕这女子学院会被描述成类似昏君的酒池肉林之类的场所了。

自己呢,只能希望自己活得更久一些,使得一些变革存在的年头更久远一些,熬死一批批顽固派,后世被反攻倒算的可能才会更小一些。

其实莫说女子学院,便是皇家正德书院,作为世界上,不说第一个,也是前三存在的大学,受到的诟病也不小,因为正德书院的授课,进一步提升了明物、明法等学科的比重,传统文人吟诗作对的才智风雅,多少受到了影响,诗作得再好,在科举时,也不如正德书院的高材生考出的分数高。

“阿爹要出京了?还是去西南?”汤玉娘呆了呆,随之偷偷瞥了眼陆宁脸色,说:“儿有个学生,很是聪慧,是西南大理人,本来想若阿爹有兴致,便见上一见。”

“阿爹”这个称呼是汤玉娘初见陆宁从贵州时便沿袭下来的。

而现今来说,“阿爹”这个词的含义并不仅仅表明汤玉娘是奴,陆宁是主了,而是外人面前,汤玉娘便是“文总院”的麒麟女,因为汤玉娘有几个密友,是见过陆宁的。

当然,现今因为外面上使馆很多,真正的总院已经易人,由韩德让担任,隶属鸿胪寺。

陆宁则给自己加了个一品,化身的话,为鸿胪寺少卿,加龙图阁直学士,为从三品大员。

听汤玉娘的话,陆宁蹙眉,“莫将学堂变成藏污纳垢之地,达官贵人,想将此当猎艳之地,十倍罪之,到时你也脱不了关系。”

“是,是。”汤玉娘吓得俏脸变色,又忙道:“儿自然懂,阿爹也不是和儿说一次了。”

外间传来脚步声,陆宁听了一笑,“是莲儿下学了。”

果不其然,莲儿欢快的声音从外面传来,“是阿爹来了嘛!”

书房门帘一挑,进来一名长发飘飘的妙龄少女,雪白公主裙,隐隐可以看到裙裾下的乳白小鞋子,甚为秀美可爱。

汴京女子学院,提倡发髻从简,衣着从简,便是不希望学成的专业人才,还将大量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穿衣装扮上。

莲儿便是女子学院的高材生,今年夏季就毕业了。

和后世一般,现今大齐各学馆也选择年中作为学年的开始和结束,陆宁以前没想过这个问题,现今坐在这个位置,才有点明白为什么全世界惯例用夏季作为学年的开始,哪怕中原以前最大规模的乡试,也是秋闱。

现今才明白,一年年末各种事情太忙了,孩子的家长之类,要再应付孩子升学等等,实在会苦不堪言,而年后,本该是大多数人过了年关,想好好休息的时间。

而且夏天毕业考试等等,不似冬天寒冷,现今来说,寒冷和温暖,对人的活动意愿影响太大了。

又有学生帮助家里农作等等考虑。

总之,确实夏天进行学年更迭更合理。

看着莲儿,陆宁咳嗽一声,不消说,前几年,莲儿也没逃离自己魔掌,和汤玉娘、莲儿母女同榻而眠,更是无比的刺激和舒爽。

不过,这种绝佳享受,却是可遇不可求,也真是莫可奈何。

初始,还能半年来享受一次,后来,就延长到大半年,现今,便要近乎一年生时间了,若不然,她们两个,便禁受不得。

胡思乱想着,陆宁将川蜀来的奏疏递给汤玉娘,说道:“你看看,我去西南做什么,你川蜀的族人,听闻有和大理国有贸易往来的,我可用得上?”

汤玉娘忙双手接过奏疏,大致看了下,小心翼翼问:“阿爹想以何种身份去大理?”

陆宁笑笑,“以商人身份吧。”

大理四大豪族,段家、杨家、高家、董家。

现今董家势弱,高家新晋之族,主要相争的就是段家和杨家。

而高家正是趁段、杨争斗,几十年后,一举登上权力巅峰,甚至曾经逼着段家禅让皇位,尔后,又觉得人望不够,退而为相,但从此,大理国相,由高氏世袭。

后世有本极为流行的武侠,里面主角之一为大理皇子,也提到了其父的好臣子、好兄弟侯爷高升泰,但实际上,正是这个高升泰,逼迫段氏退位,自称皇帝,只是段氏在大理诸部族威望极高,高升泰有感于此,临终前令子孙还位于段氏,从此高家世袭国相把持朝政,段氏为皇帝维持统治权的合法性,由此大理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平衡,国祚延续近二百年。

而自己前去大理,自要一鼓作气解决疆土问题,将后世属于中国的领土纳入大齐国土。

当然,现今的大理,南部囊括许多后世越南、缅甸、老挝之领土,但世界疆域,本来就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今世来说,将整个大理国纳入齐土,慢慢消化下,以后中华疆域,自然有所不同。

只是现今来说,如果不依靠当地豪族,而直接将大齐地方官制照搬过去,怕会头破血流很难长久,何况,要在大理国动刀兵,也是很劳民伤财的事情,战斗力极强的禁军军团反而施展不开,要用赤虎军之类的特殊兵种,但现今赤虎军刚刚平定岭南南道,若马上调走,怕引起岭南南道土蛮的反噬。

扶持一家豪族暂时以地方官的身份统治大理是成本最低最稳妥的做法,尔后慢慢世袭官变成流官,一点点做出改变。

实际上,从元侵吞大理国,随后任命段氏作为世袭地方官管理大理地,到明时沐家永镇云南和流官并存,再到清时流官为主,也是这样一种延续。

不过自己会把这个过程,尽量缩短罢了。

扶持一家豪族,无非段、杨、高、董其中一家,自己要好好观察一番更适宜扶持哪一家,毕竟,这次抉择,可能会影响后世千百年。

当然,自己亲自前往,也许有更好的选择也说不定。

可不管怎么说,伪装成能接触到这些豪族的商人,但又不是官员,效果应该更好。

而川蜀的汤家族人,听说很有一些经营川蜀到大理之间商品贸易的,毕竟利润很是丰厚。

“好,儿帮阿爹想想办法。”汤玉娘又抿嘴一笑,“儿先祝阿爹再下一国,威临四海。”

陆宁笑笑不语。

“阿爹,我和你一起去啊!”莲儿虽然听不太懂其它的,但好像阿爹是要去西南川蜀自己的老家,虽然,那里的记忆实在不怎么美妙,但现今倒挺想去看看的。

陆宁笑道:“好啊!”

“阿爹是去做正事。”汤玉娘立时瞪了莲儿一眼。

莲儿做个鬼脸,“我说笑的啊!”

陆宁微微颔首,自然知道小丫头突发奇想,要说真的,这可不是去游玩,自不能真领她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