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帝国无双 > 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征四都

我的帝国无双 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征四都

作者:录事参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2:44:16

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征四都

从贵州入川蜀,再到康定镇时,已经是盛夏时分,当然,陆宁在贵州盘桓了近月时间,反而现今最耗时间的长途跋涉,对陆宁来说,用不了几日。

康定镇,从地理位置,距离川蜀道的雅安府更近,但其直属川蜀道管理,也是现今大齐川蜀道最西部的边镇之一。

不过从法理上来说,康定西三百里的雅西州还属于大齐疆域,只是雅西州为羁縻州,由内附大齐的波窝王家族世袭刺史。

而不管康定镇也好,雅西州也好,都曾经是吐蕃帝国的领土。

现今西南吐蕃地方向大齐疆域就是如此,通常边镇比之前代西移了许多,然后,又有两三百里内附的吐蕃部族为缓冲。

只是吐蕃地辽阔无比,便是波窝王统治的最西的羁縻州雅西州,距离逻些城,直线距离也有一千七八百里,如果是真正行军,要走的路程,那更不必说。

……

营帐中,陆宁端坐,烈炎营四名都头肃立,但脸上激动都难以自抑。

四名都头都是年青的小伙子,第一都都头呼延丕显,今年刚刚十八弱冠,为枢密副使、辽北兵马总管呼延赞的长子;第二都都头马知节,年二十二,将门虎子,其父马全义官至泸州将军,但十年前已经过世;第三都都头罗大兴,贵州籍贯,出身乌蛮部落,身材短小,但黑黝黝肌肉虬结,看起来就是个小牛犊一般精壮;辎重都都头赵守礼,出身雅西吐蕃部落,黑红面膛,二十出头的他,常年风吹日晒,倒好似三四十岁的面相,不过同样身上鼓鼓的腱子肉,更有难言的凶悍气息。

四名都头中,呼延丕显是陆宁小时候就抱过的,甚至呼延丕显这个名字也是陆宁赐的。

其父呼延赞,是最早跟随陆宁的高级将领之一,现今已经高居枢密副使、辽北兵马总管,当然,所谓兵马总管,只是民间俗称,按照大齐官制,境内各大营及招讨使由攻击性改为中性,毕竟,诸大营并不是招讨大齐子民来的,而是要保家卫国,是以,大营改为地方兵马总司,招讨使,改为司令,呼延赞官位为枢密副使、辽北兵马总司总司令,也是名副其实的令公了。

呼延丕显,是从京城而来,来得不仅仅是他,还有二十名羽林卫。

不过,除了呼延丕显,其余二十名内卫,和那些被遴选为羽林郎的贵族子弟不同,他们出身多很贫苦。

呼延丕显,也是现今大皇帝驾前的内侍卫长。

此次深入不毛编为烈炎营的西征小股,共五百五十多人。

二十名羽林卫,三都正卒,又有二百余名辎重卒。

此外,还有枪械工匠、随军医师数人。

二十名羽林卫,都来自京城,操控使用大皇帝亲手打造的“神火击”。

这种神火击,其实就是后装线膛枪,且使用长型弹丸,又有可装卸刺刀,不但装弹及发射速度、射程、精度大大提高,也有了仓促下近身接战的能力。

这是陆宁在京城工匠房领着一众工匠鼓捣出来的,只是工艺复杂,难以在没有陆宁的情况下普及到诸军械场工匠,到现今,也不过打造出了三十多杆可以正常使用之物,被全部带来了,二十名内卫,也本就是一路实验使用这些枪械的羽林卫,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其余三都正卒,使用的就是已经正向全军普及的撞击式燧发枪,突破性的进展是将弹丸和发射药装在同一个纸筒内的内装枪弹,装填时将纸筒撕破(咬破),把发射药和弹丸一块装入枪膛中去,既简化了装填过程,又保证了发射药的定量装填。

这些变革,定装子弹也好,燧发也好,如果前人自己摸索从想到提高枪械威力的各种点子,不同方向的实验,再从各种失败到成功可能需要一两百年时间,而对陆宁来说,便都不是问题,需要做的就是,诸多军械场的工匠们,进行技术方面的普及,且对枪管直径等等,进行制式标准制定,且一定程度实现部分部件有辅助模具的制式量产。

至于所带的工匠以及小型工具,则可以修理一些不太大的毛病。

辎重都二百多人,主要挑选的附近归附的吐蕃各部勇悍,作战器械便是弓弩刀枪了。

也正因为此,当得宣令此次是大皇帝御驾亲征且更被大皇帝在御帐召见,赵守礼才更加的激动,比其余三名都头,更有一种得到信任的无上荣耀之感。

毕竟,其余三位都头,不是大皇帝原本的亲卫,也是大皇帝亲信将领之后,哪怕贵州乌蛮,也在十几年前就被大皇帝收服,贵州女王,却是大皇帝的红颜知己,诞下的女儿,生父却是大皇帝,不久前大皇帝诏令天下,授女儿为贵安公主,算是承认了其是皇室血脉,显然是因为现今贵州地,东西南北皆为大齐疆土,大皇帝不再担心爱妃和女儿被人觊觎用来做文章,诏令一出,贵州乌蛮各部,和大皇帝关系自然更近一步。

而自己出身吐蕃,本朝之前,还从未臣服过中原,便是现今,也仅仅部分边地部落依附中原,西方诸部,名义上的臣服都未曾有。

却不想,大皇帝一视同仁,四名都头,都得到召见。

要知道,这可是天大的干系,大皇帝仅仅领着几百士卒深入不毛亲征,一旦泄露出去,有什么后果很难预料。

陆宁看着赵守礼,却是琢磨,赵氏兄弟进入藏地,还是影响了本地人文的,比如这些归附的吐蕃部落土民起汉名,用赵姓的很多,毕竟赵匡胤现今也是大秦皇帝,尊贵之人,且又在吐蕃地定居,令他们觉得和他们有了某种联系的姓氏中,赵姓最为尊贵,至于中原皇族姓氏,轻易却不敢用的,不仅仅官方禁止,也是种忌讳,免得福气不够反受其害。

琢磨着,陆宁道:“波窝嘉措该当征集的牲口还未征齐,三个月了,效率太低了些。”看向赵守礼,“你本是雅西州人,波窝嘉措办事本就如此不力吗?”

此次西征,征用的牲口本来准备牦牛百头,主要运输各种物资,藏马五百头用来乘骑,波窝王该当送上牦牛二十头,藏马百匹,到现在还没送来。

赵守礼一滞,这话可不好回答,若回答波窝嘉措原本不如此,那不是故意怠慢西征的徭役?若说他一向如此,那如此无能之辈,那被免也没有怨尤,毕竟面前之人,是圣天子。

陆宁见他一时涨红了脸不知道如何回答,摆摆手:“算了,明日启程,前去雅西。”

几名都头,齐齐躬身领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