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上帝指使自传 > 二千八百四十七章 生与死,阴与阳

二千八百四十七章 生与死,阴与阳

看万物都是一视同仁,众生皆是平等,还是一句话我们应该善待生死。

所以花花的死,和一只蚂柞,一头狐狸,一棵树的死,没有区别。

但在凡夫俗子的眼中,见死不救这在我们大地朝的传统,从道义上来说这种行为是说不过去的,我知道这会让很多人不适应,觉得作者的三观不正。其实我也不想这样的,血腥暴力冷酷没有人性不是我本意,而是借鉴了中外名著中的一些描写手法,突出主角的个性,刻画人物性格。读者朋友们还请以宽容理解的心,看待这种描写。若是带给诸位身心上的冲击和不是,作者在这里向诸位致歉了!

在大家看来人的死会引起他们的愤怒、仇恨和惋惜,可是同样死掉的还有大黄,它知道的主人陷入到了危险中,被蛇群围困。它虽然是无力回天,也不能力挽狂澜,它只是一只狗而已,面对比它更为强大的生物,它也并不能像小说里写的那样变成改变局势的那条狗。小说里一般会这样写,就是忠犬护主,主人受到危险后,最终都在宠物的帮助下到达了安全的地点。

主人收养了一只温顺爱犬,每日与它朝夕相伴,不料主人在独自建造木屋时意外受伤,而爱犬忠心护主,陪伴并支撑着主人脱离险境,它还呼喊求援,使主人获得重生。护林员被熊袭击导致重伤之后,他的马成为他唯一的生存希望,在狗的护送下主人找到了自己的生路。

话说在北极圈,一位老教授带着由122只忠犬拉着的雪橇在雪地中考察,突然遇到一只北极狼一只北极熊,这两只猛兽带着被教授骚扰的愤怒,向教授发出怒吼,这12只忠犬想起了平日了严谨治学的老教授,想起了那对自己关心爱护,吃剩下的骨头汤水从来不到掉,都扔给了狗狗们的老教授,狗狗们非常感动,于是乎纷纷冲上前去,朝着被骚扰的猛兽呲牙、大吼,最后勇敢地赶走了那些威胁教授安慰的猛兽。

教授平安了,他爱惜地抚摩着一个个狗头,心想:还是你们乖,要不是嫌弃你们肉少长的丑,我还真留你们不到今天,歪打正着,原来你们还有这用处啊,真是12只忠犬呀!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真是数不胜数,举不胜举。

看看小说,都是些狗血的事,那些狗常常能逆天,做出舍身救主的事,却不想现实呢?现在是什么,狗咬伤主人的孩子,狗咬了路人的孩子,狗袭击人类,可是这样的事人们却永远不会记得。反之,只要狗做了一件好事,大家就开始转发,变成爱狗人士的偶像,变成爱狗者眼中的明星,对于这些人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更不知道要如何评论它们。

不过这条大黄确实挺忠心的,而且如此让人感动,他先是护琦琦,可是发现自己救不它后。它选择回来给自己的主人通风报信,不管别人信不信,就于静看来它就是这样一条狗。大黄的行为,确实比花花的行为更值得人去感动,可是同样是死掉的两条生命,她们还是只看到了花花的死,却忘记了那条跑回来的忠犬,确实让人唏嘘。

若换做人吃熊,他们却不会觉得有多过分。换做一个人被吃,他们心中的惋惜就会夫大降低。换做一个恶贯满盈的杀人凶手被吃,他们会拍手称快,反而大声叫好。

其实,万物平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大自然是公平的,不讲爱恨,是无情的,从不会区别对待万物。

所谓物竞天择,我们人类从自然界里走出来,我们不是就不再对自然负责了,我们不是就不是自然中的一员了。我认同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这是自然界里的动物生存的法则。

只是回过头来看看,一个生命体的消失,对于整个广袤的自然界,对于深邃浩瀚的星空,对于滚滚而流的历史长河,又算得什么呢?

死了就死了,谁能不死呢?什么人类、巨熊、蚂柞、狐狸、树木、外星的生物,都不能一直长存!都是要死的!都逃不开生死!

只要认识到这一点,破一切相,见真相,就有了对生与死的了解,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没法知道什么是生,什么死,也不能感觉到生与死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可是随着我们逐渐长大,我们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我们对生死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我们都渐渐明白生与死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这人往光明处踏出微微一步,世界就变得豁然开朗了,人就见到了光明。往黑暗迈出半步,世界漆黑一片,我们就见到了黑暗。

再次申明血腥暴力不是作者本意,只是作品的需要而已。

但现在,眼前的花花与大黄竟是一堆血肉,这些血肉,显然是被什么东西是咬成一片片,一块块,摊了一地。猩红的血液积蓄在院子里那坑坑洼洼的小土坑里面,有的是惨白的皮肉,有的是长条的肚肠,其中还夹杂着一两块骨头,不是腿骨或者就是肋骨。周边角落的血泊中,还浮着两根手指头,半根脚趾,这场面太过血腥了,让人不寒而栗起来。

光阴如水,岁月如莲,一个人的时候,静静守着这抹安然,划一笔流转的时空,坐落于某个过度,拈花不语,寂静,不张扬的婆娑,静静与岁月合欢。笑,红尘如画,吾自清欢,只是她万万没有想到一日不见,却是血肉变成了骷髅,活人变成了死人。生与死之间的瞬息万变,变化得太快了,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来。

人生在世生死轮回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一个人如果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对生死轮回的看法,可能自己的人生会有一番新的姿态。那么何为生呢?说到生就不得不提“时间”,因为人们通常用时间来表述生命的长短,那什么又是时间呢?物理学上说“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也就是说时间不是真实存在,它只是对物质变化的一种表达。我们都知道一个生的东西都是有时间变化的,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等,依此可以判断生者的世界一切都在动,山不动水动,水不动人动,人如果不动了心还是会动的。反之死亡就是绝对静止,包括时间与思想,在生者世界里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所以生者的世界永远都见不到死人。

古代阴阳学说认为这世界有阴阳两部分组成,阳代表一切会动的以及看不见摸不着的,阴代表一切静止的以及看得见摸得着的。生物都是阴阳混合体,身体为阴,意识或者说灵魂属于阳。当阴阳结合就是生者,分则为尸体和意识。人的意识从何而来我想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的清楚,有人可能会说来自于上一代,那上一代的意识来自于哪?对于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不做深究,但可以笼统的说来自于大自然,毕竟人的一切都来自于此。我们都知道死后的尸体会慢慢腐烂,回归大地,回归自然,那么意识也同样回归自然,回归到那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些事物当中去。

有人可能会困惑,之前说死亡是绝对静止,阴阳学说中阴也是静止,但前者说生者看不到死者,后者却说阴是看得见的,这岂不是相互矛盾其实不矛盾,按阴阳学说讲死亡之后阴阳不相互融合,不融合说明这个个体已经不存在了,我们看一个人不是只看他的身体或者只看他的灵魂,而是看这个人身体和灵魂的结合体。其次就是不同学说之间的差异问题,阴阳学说阴所说的静止并不是绝对的静止,而是相对。大地朝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他们很少把一些事物说的很绝对,所以一些了解不深的人总会误以为大地朝哲学是矛盾的,不靠谱的,其实这是天大的误会,要知道连老子传承了几千年的经典都在自我否定,因为大地朝古代倡导中庸之道。

假如这个世界是一个封闭的超级大水缸,里面装满了水,我们可以把水缸看成有形有质的阴的部分,把水看成虚伪缥缈的阳的部分,但它们是一个整体,如果有心去研究阴阳两仪图可能能够更好的理解,因为只有阴阳交融才能生出大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把水缸比做大自然就是因为水的流动性,能够更加形象的表达阳的虚无缥缈。如果缸里多了一些不是完全封闭的杯子,把他们装满水缸里的水,前提是杯子也存在于水缸里,就相当于身体装入了意识,由于水装入了新的容器使他与外面的直接联系变得狭窄,剩余的可能就是视觉听觉和一些其他感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