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猛虎 > 第四百七十一章 狄咏的大燕国攻略(六千)

第四百七十一章 狄咏的大燕国攻略(六千)

大宋猛虎虎起汴梁第四百七十一章狄咏的大燕国攻略麻牛问起了狄青的来历,狄青看着麻牛,想了一会,并未立马回答。

麻牛有些心急了,又问:“狄相不方便说吗?”

这个时候,场面忽然有了一些变化,一身龙袍的麻牛,似乎在这一瞬间失去了这几天身为皇帝的威严。

狄青回应了一个笑脸,说道:“陛下真想知道吗?”

麻牛更是心急:“事情已然到得这般地步了,朕……朕自然是想知道的。”

狄青点点头:“我父大名,上狄下青。”

“狄青?”麻牛疑惑着重复了一语,面色大变:“什么?你是南朝狄青之子?你是南朝人,你是大宋朝廷的人?”

“陛下意外吗?”

“……不意外,不意外,朕想过的,早就如此想过了,只是不太相信,几十年后,大宋朝廷竟然在海上有了这么大的船队,朕只是没有想到而已……”不知道为什么,麻牛在这一刻,忽然有些乱了方寸,兴许是他这一身龙袍在狄咏面前忽然显得太过突兀了。这个才坐几的皇位似乎也没有说服力了。

麻牛对自己这一身龙袍起了怀疑,大宋朝廷,大宋皇帝,又岂能容得下另外一个皇帝?

“陛下还是猜错了一些,我是大宋的人,我父也是大宋的官,只可惜我不是官,也不受大宋朝廷委派,我有一个大哥,他名叫甘奇,我只是听命与我大哥来做这些事情的。”

狄咏的话语把麻牛的心思立马又来回来了一些。

麻牛连忙问道:“甘奇?甘奇是何许人也?”

他是真不知道甘奇是谁,一个辽国燕京城的坊间底层人物,又岂能知晓谁是甘奇?就算在哪里听得一句,他也不会把南朝一个文人的名字记在心中。

“陛下不知我大哥名讳也属正常,过不得几日,陛下应该就知道他是谁了。”狄咏如此说着,却多少还有些保留。

“那海上的大船都是这位甘奇的吗?”麻牛又问,其实此时他心中安定了许多,狄咏不是听命于大宋朝廷,他就松了一口气。再听狄咏说自己还有一位大哥,大哥这种词一听就带着市井江湖气息,麻牛心思就更安定了许多。

“是的,那些船都是我大哥甘奇的。”

听得狄咏确定的话语,麻牛几乎担忧全无,问了一语:“你大哥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为了钱?为了势?”

狄咏摇摇头,答道:“这我就不知了,我就是听命行事。”

狄咏其实是知道的,但是他明白,麻牛只是一盘大棋里面的一颗棋子,棋子就不该知晓太多,免得棋子不受控制。狄咏说出自己的父亲是狄青,对麻牛而言就足够真诚了。

麻牛点着头:“想来你大哥定是个了不起的英雄好汉。”

狄咏一脸的自豪答道:“那是自然,我大哥,是这世间没人比得上的人物。”

这句话,其实说得麻牛心中又有些不那么高兴了,只是他并没有表现出这种不高兴。

为什么不高兴?毕竟而今在这滦州,十万大军之中,刚刚立起的大燕国里,他麻牛才是皇帝,他麻牛才是狄咏的上司,但是狄咏这个部下,心中却向着另外一个人,这种感觉,就像女子吃醋一般。

“军师将来是会一直留在朕这里当官,还是会……”麻牛问了一句直接的话语。

狄咏立马明白了麻牛的心思,答道:“陛下不必担忧,而今敌军围城,我早已没有了退路,唯有一死搏之,岂还能想得那么多?只待把敌军打败了,这燕云无数城池,陛下只管派大军四处出击,予取予求,那时候的大燕,才是真正的大燕,那时候的陛下,便是真正天命所归之九五至尊。只待打赢这一仗,待得那时候,我留与不留,又有什么关系?”

麻牛听得这话,心中细想一番。也有了定计,狄咏说得对,如今这般局势,他狄咏便是有再多的心思,也只能一心退敌。

待得敌人败了之后……

兴许狄咏离开,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

刚才麻牛还吃醋一般,想着试探一下狄咏的真心,希望狄咏能一心帮他。此时想来,陡然就觉得自己想错了,狄咏如今在军中威望甚高,甚至比他这个皇帝的威望还要高。虽然麻牛自己的名望在外,传遍燕云十六州。但是真在这滦州城内,狄咏才是麾下十万大军的命令所出。

若是此战真的胜利了,狄咏反倒是皇帝麻牛的威胁了。

对,狄咏得走。

麻牛如此想着,完全推翻了他之前的想法。

只有狄咏走了,自己这个皇位才坐得安稳。

麻牛此时转头看着狄咏,又问:“狄相难道不喜欢高官厚禄吗?”

这是一句真试探,他此时忽然有些怕狄咏喜欢上了高官厚禄,一旦狄咏真的喜欢上了高官厚禄,兴许哪一天,这大燕皇帝,说换就换了。

狄咏浅浅一笑:“将来我大哥兴许更需要我。”

麻牛彻底的大气一松,这样好,这样最好不过了。

麻牛似乎也成长了,昔日里一个市井之徒,今日里开始玩起了帝王心术,眼界完全不一样了。

“那狄相便好好巡查城防,朕回去了。”

狄咏拱手送走麻牛,看着麻牛的背影消失在台阶之下,狄咏深深叹了一口气。

可惜了,世事如此,如之奈何?

狄咏在这一刻,是真的佩服自家的大哥甘奇,这么大的一盘棋,就已经下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人真的在棋盘里不能自拔。

就在几个月前,甘奇带着狄咏几个人,来到燕云,计算着这么大的一盘棋,哄抬物价,逼良为贼,又把贼人引导成了一方大贼,又把一方大贼弄成了手握十万大军的皇帝,这皇帝,也不过是鼓掌之间的玩物而已,只是为了替甘奇牵制辽国的大军。

狄咏也有些悲戚之感,这几个月与这些人朝夕相处,岂能真的没有一点感情?

但是这点感情又值得什么呢?家国大义、兄弟情义,哪一样不比这点感情重要?

这大燕国,这滦州城,这满城的文武百官,不过就是如梦似幻,却让许多人在这梦幻里真的走不出去了。

什么刘邦项羽,甘大相公,才是真正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罢了,狄咏也不多想,转过头与左右大喊:“继续巡查,一定要仔细,明日敌军还要攻城,要确保万无一失。”

左右刚刚见到大燕皇帝陛下的汉子们,一个个还在激动之中,朗声高喊:“遵命!”

显然这些人都知道,只要这场仗打完了,不说什么大官,随便一个知县之类的,不是难事。昔日里衙门知县,一个个高高在上,进出之间,众人簇拥,人人躬身。何等脸面,何等威风凛凛?

而今里,人人都有机会当知县,只要肯搏一搏,知府都有可能。这种机会,岂能不把握?你看那祝东,昔日里也不过是一个杀人越货的主,被官府通缉得四处躲藏,而今国公爷都封了,封地就在滦州,滦州所有百姓都是他们家的了,回头看看这座硕大的滦州城,谁能不羡慕?

当天亮的时候,城外炊烟四起,不得多久,号角连营。

辽军开始排队列了。

城头之上,也开始准备了,汉子们一边嚼着刚发下来不久的面饼,一边开始往城头上搬来各种重物。

大燕狄相公教大家专门用来推长梯的长杆,都放在垛口之下准备好。

燃起篝火,把铁锅里面的油脂彻底煮沸,随时准备倒下去。

城外的鼓声响起来了,辽军开始攻城了。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得躲起来,躲在垛口之后,或者拿门板床板把自己遮蔽住,因为箭雨要来了。这也是之前狄军师反复教的,听到鼓声,就一定要躲好。

箭雨如约而至。

不得多久,敌军鼓声加急,开始冲锋。

不要着急,四处都有人大喊着“不要着急”。等敌军近前,等敌军爬墙。也有零星的箭矢开始反击。

一场大战,惨烈开场。

狄咏坐在城楼之内,静静看着。

如今这支反贼军队在守城战中打出了自信,狄咏也一直不吝言辞称赞着这些军汉有天下无当的勇武,让这些汉子们以为打仗不过如此,辽人也不过如此。

这种自信,暂时而言,是极好的。

但是,总有一天,可能会遭受现实的毒打。

也许狄咏就存了这种心思吧?

不得而知。

再一次打退了辽军的进攻,城墙之上的所有重物几乎倾斜一空,城墙之下,连续几天倾泻下去的重物,几乎把地面都抬高了几尺,也让敌军进攻的时候难以落脚。

狄咏笑着在城墙上来来去去,不断夸赞着每一个他能遇到的汉子,几乎把这些汉子夸得是天下无敌了一般。

立功的,马上开始封赏,知县知府,又封出去不少,好在燕云地盘不小,有足够多的知县知府去封。还有许多人,功上加功,狄咏也多的是官职来封。三省六部,二府三司,台谏馆阁,军中将校,狄咏都是信手拈来。

甚至狄咏还得与这些人去解释每一个官职是干嘛的。

众人还得评议一番,哪个官职油水多,能发财,哪个官职油水少,换一个行不行。

还有一些阵亡的,狄咏也不吝官职去封,封他的儿子,没有儿子封他的父亲兄弟。还给一大笔抚恤的钱,开口就是几百贯上千贯。这钱有没有先不说,滦州城里所有的大户都被查抄了个干净,实在没有的钱,也先记着。天下打来了,还愁没有这几百贯钱?

狄咏还专门把城中的歌舞伎之类的女子都组织起来,到处劳军,这劳军倒也不是那种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狄咏要这些女子到处给汉子们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

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故事,从揭竿而起,讲到大封群臣。当然,讲到大封群臣也就够了,之后鸟尽弓藏杀功臣的事情也就不必讲了,反正这些泥腿之们也不知道。

吃过午饭,辽军再次开始攻城。

耶律仁先,显然就是不管不顾了,就是要用人命堆,堆他十天半个月,堆他几万条人命去,也要堆下这座滦州城。

耶律仁先也有一些心存侥幸,他的侥幸就是希望滦州城内的这些乌合之众在每日死伤之下,早些人心慌乱起来,然后作个鸟兽散了,各自逃命去。

下午接着攻城,耶律仁先还在各处调来了许多匠人,开始打造更先进的攻城器械,比如推不倒的云梯车,但这也不是一天两天能造出来的。不过还是得造,实在不行,时间哪怕久一点,最后一击的时候也用得上。

反正,这滦州城里的反贼,必然要覆灭,绝不可能有生路。泱泱大辽,披甲百万,北据草原大漠,辽东城池无数,燕云有**州,打得大宋连年岁币,吓得西夏也每年送礼,剿个贼匪岂能有例外之理?

鼓点又起。

耶律仁先亲自打马在阵后督战,打了几天了,损失不小,麾下军汉开始有些懈怠了,耶律仁先便要自己亲自督战了,哪一部懈怠,就斩了哪一部的军将。

大军如潮水扑了上去,喊杀震天,哀鸿遍野。耶律仁先充耳不闻,人命就该死在战场上。

忽然又一队快骑飞奔而来,左右询问几番,直奔耶律仁先督战的高台而去。

“圣旨到,圣旨到!”

耶律仁先闻言连忙起身,跪地接旨。

“皇帝有言:宋军突袭燕云,已然大军兵临燕京城下,朕有危难,着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速速带大军回援燕京,败宋军于城外!”

“什么?”耶律仁先都不敢相信这圣旨说的是真的,第一反应在想是不是滦州城的贼人弄出来的阴谋诡计。

所以他直接起身,一把夺过圣旨,上上下下清清楚楚看了一遍。

再一抬头,耶律仁先开口急问:“怎么回事?宋人岂敢开战?耶律乙辛呢?他不是在燕京吗?燕京本就有两万留守之军,加上边境还有三万大军。宋人仓促之间,想来人马也不多,怎么就让宋人兵临燕京城下了?”

显然,耶律仁先推翻了自己的怀疑,圣旨这种东西,他岂能认不出真假?就算认不出真假,面前这一队送来圣旨的人,有好几个都是经常在宫内走动的人,看着面熟得紧,这圣旨岂能有假?耶律仁先的怀疑,也不是真怀疑圣旨有假,他就是不敢相信。

“枢密使,其中细节小人也不知,只知道萧驸马在巨马河打了打败战,近三万人马,被宋人打得丢盔弃甲,所有才让宋人兵临城下了。陛下严令,让枢密使赶紧回去救援,否则陛下危矣。”

“这个萧德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平常里吹嘘起来,没人有他会打仗,事到临头了,守个河岸还能打了败仗。废物!”耶律仁先一边说着,一边转头去看正在大战的滦州城,这座城下他已经堆上去了七八千人,战死的就有四五千之多,伤兵也有好几千。城内的贼军伤亡显然也至少有三千了。

仗已经打到这个地步了,再坚持几日,必然破城。

这么大好的机会,一旦撤兵,必然贼势大起,肆虐无数州府,来日再剿,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这个时候退军而走,真是傻子做的事情。

“枢密使,事已至此,还是以大局为重,一些贼寇,岂能比得上宋人?贼人至多再占一些城池,一旦宋军得势,那可是……不堪设想。”

耶律仁先转头又问:“宋军有多少人?”

“这个,倒也没有实际数目,我等出城的时候,并未看到宋军,想来总在三五万之多。不过,想来宋人得了势,肯定会源源不断派军队驰援。”也不能怪这求援的人,他来的时候,正值萧德让刚回京,甘奇又还没有到燕京。具体宋军的数目,这些求援的人还真不知道。

真正宋军的具体数目,还是甘奇快赶到燕京的时候,辽国朝廷才真正清楚。这个时代的信息,就是这般难获取。

“唉!”耶律仁先着急了起来,又看了看正在攻城的场面,说道:“容得几日行不行?燕京城内还有两万多军队,还有几十万百姓。想来挡得住几日。”

“这个……枢密使,陛下圣谕,让您接旨之后,立马回援。唉……您也知道,燕京城内军队不多,陛下,陛下安危皆系于此,您……”

“我岂能不知陛下安危皆系于此?我就是……”耶律仁先又看了看滦州城,再道:“唉!”

“小人多嘴,再劝一语,陛下可就在燕京城内,还请枢密使速速回援……”说话之人其实也心中急切非常,因为他还有一家老小在燕京城内,如果耶律仁先不去救燕京,一旦城池真的被打破了,那后果不堪设想。这人甚至多想了一些,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拖拖拉拉的,莫不是因为他的家小都在北院,所以他不急?

但是再不急,你也得急皇帝啊。

“我知晓我知晓!”耶律仁先极其不耐烦,转头大喊:“鸣金,鸣金收兵。”

再如何不舍得,耶律仁先除了口中埋怨,还是得把傻事做了,还是得回援燕京。这个时候,他但凡拖拉了一下,来日必然不得好死。

这种事情,耶律仁先心知肚明,在大辽之国,但凡受得皇帝半点猜忌,就是心有反意,就是个不得好死。

若是此时耶律仁先换成是耶律乙辛,那兴许耶律乙辛说不定就真的要拖拖拉拉了。但是耶律仁先不是耶律乙辛,他心中可从未有过半分非分之想。

听得收兵之言,几个来传旨的人心中皆是大松一口气,只要回援就行,回援了燕京城就保住了。

才刚刚如潮水而上的辽国将士们,突然听见了鸣金之声,一个个连忙转头就跑,有一种如蒙大赦之感,爬城墙,还真不是人做的事情。能不爬城墙了,那就是再好不过的。

而听到这么突然的鸣金之声的狄咏,连忙奔出了城楼,看着潮水般退去的辽军,心中立马大喜,他知道,一定是甘奇那边成功了,辽军要走了。

狄咏压制着自己内心的喜悦,盯着远方的辽军看,果不其然,辽军退回去之后,就开始收拾营帐等物了,车架到处在装着粮食等东西。

狄咏喜出望外,连声大喊:“胜利了,我们胜利了,辽狗要收拾东西逃跑了。”

城墙之上爆发出阵阵喊叫,所有人都在为自己奋勇作战而打退了辽军高兴。

却没有一人想过,这场仗是不是胜得过于简单了一些,所有人都只觉得是自己的奋勇让辽军怕了,不敢攻城了。

却是此时,狄咏反倒忽然迷茫了起来,接下来该怎么办?

就这么看着辽军退?

但是带兵冲出去的话,狄咏看着身边这些汉子,若是真冲出去,辽军骑兵两三万,转头一个冲锋,这些汉子哪里还挡得住?

怎么办?等辽军退了,接着去占周边城池?

那大哥甘奇那边呢?

狄咏纠结起来了。

好在,帮他下决定的人来了。

“狄相公,辽军退回去之后,东城忽然冲过来了一队骑士,说是狄相公的兄弟,正在叫门,兄弟们怕是奸细,正在犹豫要不要放箭,您快去看看吧。”

有人来到狄咏身边禀报。

“东城?走,速去。”狄咏心中明了,毫不拖延。

几里就到东城城门之上,狄咏放眼望下去,二三十骑,那铁甲的样式再眼熟不过了。

“谁来了?”狄咏大喊。

“是我,周侗,我可绕了好几个大圈子才过来的,快开门。”

不是辽军要走,周侗还得在外面绕来绕去也过不来。

“快开门,快开门。”狄咏大喊。

周侗冲进城门之内,城门立马再次紧闭起来。

一封书信,交到狄咏亲手,周侗幸不辱命。

狄咏飞快把书信浏览了一遍,就是一身大喊:“来人呐,来人呐,击鼓,聚将,快,把所有军将都召唤到西城来。”

这封书信帮狄咏下了决定,只等辽军一动身,立马带大军出城,带上所有能带上的人,全部出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