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北宋当大佬 > 第三百三十六章 我还没有面试呢?

第三百三十六章 我还没有面试呢?

殿试当天,所有人都在皇城门口等候,礼部的官员早已到场,安排着一百多号考生殿试之事。

所有人的紧张,全部写在脸上,见皇帝这件事情,是许多考中进士的人一辈子的巅峰。

为何这么说?因为大多数进士,这一辈子可能也就见得到这一次皇帝,仅仅这一次,没有第二回。得见天颜,就是人生巅峰了。

能真正在朝堂列班之人,永远是官员中的极少数,所谓朝会文武百官,能经常见到皇帝的,也就这百官了,兴许还不足一百之数。仁宗一朝,一共举办了十五次科举,取士最多之时,超过三百之数,所以仁宗皇帝这辈子取的进士就有三四千之多,这还不包括那些恩荫为官的,也不包括那些先帝真宗时期的老进士。

一旦进士之中被放到外地为官,大多数人,一辈子是升不到中央的,一辈子也就在各地州府辗转,一辈子再也没有机会见到皇帝了。

得见天颜,这是一辈子莫大的荣幸。

得见天颜,还要接受皇帝的考问,在场之人,已经就有人在瑟瑟发抖了。

兴许甘奇是那个最放松的人,皇帝他已经见了好几次了,皇帝还是他的长辈亲戚,皇帝还等着他去当官,你说这找谁说理去?

两天前还见过皇帝一面,与皇帝奏对了一番,所以甘奇没有一丝一毫的紧张之感。

皇城之门打开了,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之下,众多考生到得垂拱大殿之外,垂拱殿平常就是皇帝大朝会时候的场所。垂拱就是垂拱而治之意。

大殿广场之外,众人列班站好,等候召见。

殿试这种东西,大多时候真的就是一场考试,每人一个桌椅,皇帝出个题,现场答题。

有时候,就是皇帝面试奏对,皇帝发问,现场来答。比如苏轼与苏辙,就是最后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

不过对于考生而言,面对皇帝,宁愿落座提笔写文章,也不愿让皇帝亲自面试奏对。毕竟众人都紧张,也怕说错话,也怕失礼,而写文章就可以避免这些事情。

很不幸,皇帝赵祯这回,是准备面试了,也就是论文答辩。

礼部官员不断忙前忙后,皇帝已然在大殿之内落座,便有官员进去请示,请示之后,便出来招呼众人进去拜见。

众人拖着沉重而紧张的步伐往里而入。

甘奇是真放松,放松到这种场合还敢开口说话,对着身边的李定说道:“资深,不必紧张,陛下最是和善,好好答话就是。”

李定闻言转头看了看甘奇,点了一下头,自己给自己鼓了一下劲,果真不那么紧张了,迈的步子都大了起来。

甘奇这时候忽然还有点紧张起来,不是为自己紧张,而是为蔡确李定等人紧张,总怕他们有个什么差错。

进得大殿,皇帝高座,这也是甘奇第一次看到仁宗皇帝身穿龙袍,头戴盘龙镂空皇冠,以往见到的赵祯,都是大红色的官袍,乍一看与韩琦等人穿的没有什么两样。

甘奇之前还以为宋朝的皇帝没有龙袍呢,没想到也还是有的,只是一般场合并不穿戴。

众人拜见,全场噤若寒蝉。

赵祯已经开始低头看考卷了,看着看着,就开口了:“哪位是李定李资深,上前答话。”

李定闻言浑身一颤,倒霉催的,第一个奏对,硬着头皮上前去拜,大冬天的,额头已经满是汗珠。

赵祯已然发问:“所谓预决算之法,具体如何实施啊?”

李定连忙答道:“回禀陛下,学生以为,朝廷每年年初,就该让各个衙门开始做各自的预算,然后交与朝廷审核留档,按照审核之后的预算拨款,到得年底,再行决算,以留档预算为标准,进行审核,特别是超支部分,便要着重审核,各地各级衙门,皆可按此办理,年初预算,年末决算。如此确保度支的计划性,也确保朝廷款项的合理安排。”

赵祯点点头:“不错,办法是好办法,只是操办起来,需要无数人力物力,还得要有一个审计衙门专职此事,不过若是真能为朝廷节约出来许多款项,用在这个新衙门上,倒也合算。嗯,此事容后在议,你且退去吧。”

这就完了?李定有些不敢相信,一边往后退着,还一边出着大气,殿试这么简单的吗?

甘奇听得也是连连点头,按照这个节奏,甘奇也不必太过担心了,之后还有蔡确等七人,应该问题也不大。

皇帝一个一个发问,有些人多问几句,问得那人是满头大汗,有些人少问几句,便是答得一语中的了,让皇帝满意了。

甘奇是百无聊赖,因为一直没有轮到他,他也没有在朝堂上听到什么令他耳目一新的东西。

所以甘奇很无聊,无聊得甚至都打起了哈欠,两眼到处去看,看看仁宗头顶的那块牌匾,烫金大字:仁德大隆。

看看赵祯身边的那个小太监,李宪,这家伙以后会是个人物。

看看四周的考生,也看到了程颐,正看到程颐也往他这边看来,面色之上带着鄙夷。

甘奇上下打量了一下自己,想看看自己到底哪一点让程颐面露鄙夷之色。

程颐见得甘奇看向他,便把头偏了过去,口中喃喃一语:“不知礼节,无君无父。”

甘奇又怎么无君无父了?那自然是甘奇抬眼到处乱看的原因,不仅直视皇帝,还抬头去看皇帝上面东西,甚至还抬头去看大殿屋顶。读书人哪里有这么不知礼的?天子当面,岂能这般做派?

一个一个的论文答辩,甘奇也越发无聊,抬着头真在看屋顶,屋顶上雕梁画栋,实在美不胜收。中国人的建筑工艺,绘画艺术,皆在其上。

“洛阳程颐程正叔,上前答话。”

这个声音,才把甘奇欣赏建筑与绘画艺术的心思给拉了回来,程颐倒是姿态不凡,至少不是那种紧张得满头大汗的模样,几步出得人群,上前见礼等问。

赵祯开始发问:“你说浮费弥广之事,症结在朝廷臃肿,且说上一说。”

“回禀陛下,学生所言,乃是说各地衙门权责不明之事,不仅权责互相不明,还经常有交叉重合之处。比如各地州府衙门与转运衙门之间,权职往往划分不清晰,导致衙门之间,有好事就互相争夺,有坏事就互相推诿。又比如边镇之中,许多州府既有经略使衙门,又有知府知州衙门,权职极为重合。若是能把许多职权划分的更加清晰,那就可以避免人力浪费,如此可节省一大笔俸禄支出,可解决一部分浮费弥广之事。”

不得不说,程颐这一番话,是有一点道理的。仁宗也听得连连点头,却反问一语:“经略使衙门,多是有重兵之地,也是边镇多战之地,为了战时指挥顺利,经略使衙门必然就要有大权在握,知府衙门,自然是处理政务。这并不能算权职重合,此乃战时权宜之计。转运使衙门,主要负责钱粮等事,知府知州衙门,不能权力太甚,若是没有转运使衙门,一地主官,便是军阵钱粮在握,如何监管之?”

宋朝就是这么有才,一方面文官独大,不论是在朝廷还是在地方,都是文官独大,武人都是跟班。但是又怕万一文官也出岔子呢?所以又得给文官分权,管了军阵,但是把钱粮调度之事又分出去。不过这也自然会造成机构臃肿。

所以程颐只看到了其一,没有看到深层次的东西。

程颐有些尴尬,却是又道:“回禀陛下,衙门差吏也是靡费之重,明确权职,也可少养一些人手,如此也可减少靡费。”

赵祯叹了一口气,有时候就是需要这种谁也不能说话算数的行政办法,这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防备手段,对于赵祯而言,这是皇帝御下的手段,不说避免什么作乱之事,也至少避免重大欺上瞒下。

赵祯答了一语:“衙门差吏,多几个人少几个人,一年能节约几个钱?罢了,此事就这么说了,你且退下去吧。能思虑到这个层面,已然不错了,超越了许多人。”

程颐也有些意外,他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写得这么有理有据的事情,竟然在皇帝这里并不受重视。

程颐带着失望,回到原位。即便被皇帝最后夸了一语,程颐还是失望,因为程颐本来以为今日自己是要大放光彩的。

程颐也开始无所事事起来,但是他不敢与甘奇一样到处打量,还抬头去看屋顶。所以他就时不时看看甘奇,等着甘奇上前奏对,看甘奇能说出个什么东西来。

一个一个的奏对,仁宗似乎也在故意控制着速度节奏,绝不浪费一点时间。

中午安排了一个简易的饭菜,仁宗吃的竟然跟这些考生们的一样,这一点又让许多考生心中感动不已。

吃饭完也不休息,继续殿试。

到得下午半晌,一百多人就算面试得差不多了。

甘奇从早等到晚,都快等一天了,此时心中还有一点欣喜,难道皇帝是故意把自己留到最后的?

最后出场的,那就是压轴人物了。想到这里,甘奇还笑了出来。

只是没有想到,当多有人都面试过了,皇帝忽然起身说道:“今日殿试,到此为止,诸位请回吧。”

完了?

甘奇愣了愣,我还没有面试呢?怎么把我给忘记了?

几个主考官凑到皇帝面前,小声议论了片刻。然后回头与众人说道:“都退下吧。”

退吧,甘奇一边退一边愣,我还没有面试呢?面试的机会也不给吗?

还有一人也在发愣,那就是一直关注这甘奇的程颐,甘奇怎么没有面试?

是皇帝看不上甘奇?还是皇帝把甘奇给忘记了?

程颐带着疑问,慢慢出门。考进士,这么随意的吗?还能把考生给忘记了?

甘奇自己脑袋不断在想,难道两天前书房里奏对,就算是面试了?

应该是这样,两天前,甘奇已经把该说的都说了,也把皇帝说动心了。这面试其实就已经完成了?

“算了算了,随他去吧……”甘奇也懒得多想,大踏步往宫门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