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北宋当大佬 > 第四百三十章 叫你们掌柜的出来

第四百三十章 叫你们掌柜的出来

雄州驻军,两万有余,编制是一个厢,厢是宋朝部队编制里的最高级别,厢下面有军,一个军大概两千五百人左右,军下面是营,一个营五百人左右,营下面是都,一个都一百人左右。

都下面是队,三人小队,九人为中队,四五十人一个大队。大队有队头,都有都头,都以上的主官称指挥使。营指挥使,军指挥使。

指挥使下有副指挥使、都虞侯这一类的副官。

这种军制而言,还是比较先进的,也很合理,与后世军制大同小异,甚至可以简单的把中队理解为后世军队的班,组织方式是极其先进的。

雄州的大营,旌旗招展,这里是大宋朝的门面,架势非凡。

但是真正到了击鼓聚兵的时候,才会发现这里的军队,金絮其外,败絮其中。

老弱病残,破衣烂衫,装备也不谈了。

但是将台之下,倒也有一两千兵马算是甲胄鲜明的,这大概就是真正的门面部队了,需要时不时出现在人前,所有凑出了这么多好军械。

其他人的甲胄,那就真正难以入眼了,铁甲上打着皮甲的补丁,皮甲上打着麻布的补丁。

甲胄这种东西,在战乱到开国的那一段时间里,朝廷置办下了极多,也是因为战场需要。从檀渊之盟后,朝廷就再也没有花过大钱来补充这些东西了。

因为河北几十年没有战争,也因为朝廷穷,有多余的钱要置办军械,也是给西军了,那里还得与西夏打仗,那里的军队比河北的军队更需要精良的军备。

狄青在将台上看得是连连摇头。

甘奇也看得连连摇头,心中还想,难怪几十年后,这个大宋朝灭国灭得那么突然,金人南下河北,摧枯拉朽一般的威势。

就看着眼前这支军队,岂能不被人摧枯拉朽打得一溃千里?

要整军,首先要钱。

赵滋为了自己的面子,还左右下令,跑起了骑兵,换起了步卒战阵,算是小小操演了一番。

狄青依旧在摇头。

赵滋有些不好意思地走到狄青面前,说了一句:“狄相公,见笑了。”

狄青对于军队这种事情,一向是很严肃的,他直接说道:“赵将军啊,倒也是难为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论领兵之能,你不该是这种水平。”

赵滋尴尬答道:“若是昔日在西北,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军械有军械,那就不谈了,奈何如今在河朔,我已是尽力了。”

狄青只道:“把部曲都散了去吧。”

赵滋点着头:“解散了,各自回营。”

稀稀拉拉的大军,前后左右,各自散了去,犹如一窝蜂散向了四面八方。

赵滋也觉得今日自己丢脸了,主动说道:“狄相公,甘经略当真下定决心要整军了?”

狄青点着头,看向头前皱眉思索的甘奇。

甘奇慢慢转过身来,问了一句极为直白的话语:“赵将军麾下,若是要挑选真正能作战的军汉,能挑出多少数目?”

狄青还着重加了一句:“要真正能上阵拼杀的,与西军汉子那般临阵不乱、心怀勇武的。”

赵滋本来准备答个七八千的数目,听得狄青这么一问,言语一止,为难了几番,开口说道:“许是……大概可以挑出个二三千号吧。”

两万多人,只能挑出两三千号。

这让甘奇再次皱起了眉头,这个比例低出了他的预料。

无奈,甘奇头一点,说道:“那就先把这二三千号人挑出来,独成一军,军械甲胄兵刃都有限配给,另外加例钱与伙食,由狄将军亲自操练,也由狄将军带在身边听用。”

赵滋点着头:“遵命。”

挑出精锐给狄青,赵滋倒是没有什么意见。能配得上狄青的,自然就是精锐,给一些老弱病残倒还给不出手,二三千号人也不多。

“边境这里,其他地方整军之事,先以挑选精锐为主,这些事情都先拜托狄将军了,我明日就要先回京一趟,过段日子再回雄州来。”甘奇如此说道。

“听道坚你安排就是。”狄青也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不小,不仅要巡查边境走私,还要在各地禁军抽调青壮勇武者亲自操训。

甘奇风风火火的,点校完人马,也不多留,说是先回河间府。

把狄青留在了雄州。

甘奇走后,赵滋一脸疑惑问着狄青:“狄相公,这位经略使倒也有趣,才刚到边境来,忽然又要回京,这差事也办得太轻松了一点吧?代天子巡边,也能巡得这么敷衍?”

狄青知道赵滋言中之意,笑道:“他可不是在偷懒。”

“这还是不是在偷懒?”赵滋又问。

“时间久了,你就知道他是个什么人了。他这个人呐,心思极为深沉,谋事缜密非常,从来都不是一个敷衍懈怠之人,此去定然是有要事,不便多猜。”

“狄相公对他还真是推崇得紧。”

“哈哈……过不得多久,你便也会与我这般想他了。”狄青捋着胡须,相当自信。

“反正我也落得个清闲,跟着狄相公办差,倒也心甘情愿。”赵滋显然还是愿意跟着狄青做事,心里能接受。对于甘奇,还是有点既定看法的,毕竟甘奇实在太年轻。赵滋是个武人,武人有武人的待人方式,要么不服,要么服服帖帖。

狄青只是摇头不语,甘奇是什么样的人,他太了解。眼前赵滋心中这点想法,狄青压根就不放在心上,也不值得放在心上。

金融巨鳄甘道坚,不得几日,就带着他的巨额国际资本的一小部分,乘着一艘船就北上而去。

从沧州乘船到析津府,其实用不了多少时间,而且渤海湾内行船还相当安全。

船只远远泊在海上,甘奇又带着人趁着夜色,乘着小船上岸。

这些事情,都得甘奇亲自去做,因为别人做不来。所以这趟辽国,比如由他亲自走一趟,走这一趟之后,甘奇以后兴许就不必自己以身犯险了。

上岸就是辽国,辽宋就是这么近。

析津府,大致包含了后世的北京市与天津市。后世的北京现在叫做燕京,也就是析津府的治所,燕京城也是现在辽国的南京城。

辽国有几个京城,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东京辽阳府。其中西京与南京,基本上都是汉人聚居之处,也就是燕云十六州。

最初的时候,辽国政治体制上,分了两套系统,称之为南大王院与北大王院,这大概是历史上最早的一国两制。把整个国家分为两个体系,在燕云之地用汉人的那一套官制,用汉人来管理汉人。在北方游牧部落,依旧还用原来部落联盟的那一套。所以有了南北大王院这个东西出来,南大王院就是管理燕云汉人的。

后世小说天龙八部里,萧峰还当过辽国的南院大王,几乎就是燕云十六州的王。

本来北大王院是契丹本部,后来慢慢发展之后,南大王院不论在哪个方面,势力都越来越强,辽世宗就直接改革了,把两个大王院先降级为南北枢密院,然后又把两个枢密院合并起来来,从此一国一制,中央集权。

辽国到得如今,其实汉人的地位是很高的,这一点比契丹人比蒙古人做得好很多,辽国贵族也早已全面汉化,这种汉化是从上至下的,从皇帝到贵族。所以汉人的地位自然就不低。

而且从法律,到习俗风俗,再到燕云各地的世家大族,辽国朝廷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汉人官员更是到处都是。这也让辽国在燕云的统治越发平稳。

辽国获得燕云十六州这一块地盘,倒是与大宋朝没有什么关系,这是遗留问题,并非是辽国从大宋朝抢去的。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有一个领兵大将叫作石敬瑭,然后他叛乱了,自己拥兵自立,建立了后晋,也遭到了剧烈的反扑,石敬瑭扛不住了,往北去求契丹人帮忙。为了让契丹人帮他渡过难关,石敬瑭主动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人当做报酬,还向契丹人自称是儿皇帝。契丹人拿了燕云十六州,也帮了石敬瑭。

后来后晋的灭亡,也遵循了同样的套路,也是后晋的领兵大将刘知远拥兵自立了后汉,把后晋给灭了。

后汉的将军郭威,又拥兵造反,灭了后汉,建立了后周。

后周的将军赵匡胤又在陈桥兵变,皇袍加身,建立了大宋。

然后大宋扫平了天下,灭亡了后蜀等其他国家,然后杯酒释兵权,重文防武,把这种武将造反的基因给止住了。

五代十国就是这么一个混乱的时期。

大宋虽然一统天下了,但是独独当初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不在大宋的版图之中,而且后来西北方还有一个党项李元昊也脱离了组织,拥兵登基,建立了西夏。

这大概就是如今这个时代的历史沿革与版图格局。

甘奇入了析津府,趁着夜色就在官道上疾驰,白天就在路边城镇买了几辆车架与马匹,直奔燕京城而去。

甘奇在这辽国,不认识任何一个人,想要真正开启贸易战,前路都得自己去趟。

燕京城,乍一看,与大宋没有任何区别,街边人说的话语,口音也差不多,风俗习俗都差不多。

若不是甘奇清清楚楚知道这里是辽国,还会有一种在大宋的错觉。

唯一一点去大宋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路上时不时能看到一些契丹武士,秃头披发,身穿毛皮,腰系弯刀。

这种装扮的契丹人,显然不会是契丹贵族,而是契丹人里的底层,是从更北方的区域到燕京城来的。燕京城里的契丹贵族,如今可不会是这么一副打扮,必然都是绫罗绸缎在身。

甘奇走进一个茶楼里,坐下之后,叫了一些茶水点心之类,想听听这燕京城里的消息。

还果真就有大消息传到甘奇耳中。

一旁桌子上的人正在聊着最近发生的一件大事。

“你们知不知道,北边打起来了,皇太叔耶律重元造反了。”

“什么?真打起来了?”

“当真,北安州,兴化,滦河那边,都乱成一锅粥了。不过耶律重元也是自寻死路,在滦河行宫起兵造反,最后兵败自杀了。”

甘奇侧着耳朵在听,皇太叔是谁?就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伯父,怎么突然就造反了?

大宋朝今年新皇登基,辽国几年皇太叔起兵造反。倒也是有缘分。

造反了倒也好,辽国此时内乱,正乱成一锅粥,有利于甘奇的计划实施。

“皇太叔野心真大,我觉得他必然会败,他岂能打得过陛下?”

“我也这么觉得,好好的皇太叔不当,非要想当皇帝,这不是自寻死路吗?这回又不知多少人要倒霉了,你看燕京城里,忽然来了这么多契丹武士,先来就是为此事而来,要严查皇太叔之党羽。”

茶楼里都在议论着这个新消息。

甘奇听得许久,便出门而去,辽国宗室一直都有谋逆造反的传统,比如辽世宗就是被人谋刺的,至于宫闱之中的乱事,那更是数不胜数,特别是当皇帝的老爸杀儿子,儿子想着杀老爸,还有什么皇帝杀皇后之类……太多太多。

此时辽道宗耶律洪基刚刚被谋刺,全国上下都在调查这件事情,宗室之中人人自危,官场之上人心惶惶。甘奇大概就需要这种环境,当官有其他的事情忙,也方便甘奇润物细无声的贸易战。

甘奇反倒极为开心,出来茶楼,在街道上逛了一下,找了找去,选中了一间粮行,牌匾上书:有道粮行。

甘奇走了进去,招呼人的小厮上前躬身笑道:“客官买点什么?”

“麦何价?”甘奇此时衣装讲究,绫罗在下,绸缎在上,精心刺绣,玉带在腰,看起来就是富贵人。

“麦价一石七百钱,若是论斗,一斗七十五钱。”

甘奇心想,倒是与大宋北方的粮价差不多。又道:“有多少存货?”

小厮闻言,立马就知道有了大生意,开口说道:“客官要多少,我们粮行就有多少。”

“是吗?这么大的口气?一万石有吗?”甘奇开口笑问。

“一万石,有。”小厮倒也不虚。

“十万石,有吗?”甘奇又问。

小厮有些心虚了,问道:“客官当真要这么多粮?”

甘奇不答,心中却已知道这个粮行能量不小,只道:“叫你们掌柜的出来。”

“客官稍等,小人这就去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