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北宋当大佬 > 第四百九十四章 甘相公的动员之法

第四百九十四章 甘相公的动员之法

大燕国,就这么覆灭了,享年三个月左右,对于这个寿命如此之短的大燕国,史书上应该只会留下小小的一行字,比如:燕云起贼寇,立国大燕,历时三月,甘奇灭之,燕云始安。

历史书永远是冷冰冰的,中国正规的编年体史书,几乎从来不记载细节,只说一件事情的开始与结果。这种史书,没有什么温度,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历史的具体走势与发生事件都极其可信,甚至会记载具体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的天文变化,比如中国的彗星记录,极其完整。

传记体史书里,就会有更多的细节,更多的人物评价。看这种书,就要带着脑子看了,有些人写的历史,既带着胜利者的姿态,也带着个人的猜想。

所以说看史书,显然也得辩证来看,中国的史书,事件发展的脉络大多没有问题,但是其中细节许多地方都是值得探讨的。

这倒也不是抨击中国人写史的习惯,因为世界上也只有中国有这么详尽的记录历史。其他地方,不论什么样的文明古国之类,都没有如此详尽的记录历史。甚至许多什么古文明,拿着神话故事就当历史看了。

比如印度的《摩柯婆罗多》与《罗摩衍那》,又比如《荷马史诗》。这玩意,就是游吟诗人讲故事的稿子,其实也就是茶楼里说书人讲故事的话本,是用来赚钱糊口的东西,不能说他们全部是假,但肯定也不真实。

又如罗马帝国这种跨越时间极广的历史时期,前前后后更迭共一两千年,却没有一本史书传世,研究那一段历史,还得看凯撒大帝自己写的自传。就好像皇帝自己写一本书,告诉后人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这都不是胜利者的姿态了,这是单纬度主角视角。这也还好,凯撒那个时候还真是在记录自己时代的东西,已经是西方难得的史料了。想来想去还有一个塔西佗,倒是有些类似司马迁。

数遍上下,西方就没有一本官方记录且有持续时间性的正规东西。绝大部分的历史,全靠各种拼,这种感觉,就好像中国人把流传下来的各种野史与说书人的话本都拿来拼接,拼一拼,上下几千年,就有了!

不过地中海文明还算好的,至于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以及古印度,那就更不谈了,不是否认他们在历史上的繁盛,而是后人压根就难以明白他们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最可笑的是印度,历史就是神话故事,然后得找其他文明的历史来佐证研究自己的真实历史,自己的祖宗,连真实的只言片语都没有留下来,还得从唐朝和尚的游记里找历史。

历史,世界上所有的历史,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历史了。

甘奇面前,倒也不是这些东西,而是二十万需要回家种地的百姓,以及许多需要运到泉州去挖矿的贼寇。

还有不少人,正在接受改编,其中沈黑子忙前忙后,林岩石也正在忙前忙后,选了六七千比较清白的人,编入甘奇麾下的万胜军。

西北先送来了各处招募的一万多青壮汉子,刚刚赶到燕京城,忽然来了这么多熟悉口音的青壮,让狄青心情大好,立马投入了操练的工作当中。

西北汉子,在这个时代,是最耐操的,最彪悍的。这话或许也不对,应该说西北汉子,自古以来就是彪悍的,大华夏龙兴之地,赳赳老秦,泱泱大汉,万国之唐,都在那里,那里的汉子自古以来就是彪悍的。

这万余人,直接都充入了甘奇的威武军,后续还会招募更多西北汉子从军,不过那都是后事了,眼前,甘奇的威武军,人数大概也就是这么多了,原先甘奇麾下的一万多人马,再加上一万多西北汉子,基本上可以算作三万人,其实也并没有满三万人。

这三万威武军,将是甘奇的机动部队,也是甘奇的精锐部队。

万胜军,已经满员了,十万人。驻扎在无数大小关口,昔日甘奇麾下的人马,一半进了万胜军,以为骨干。从河北两路与河东以及京畿禁军中抽调了大量青壮,又整编了不少辽国降卒,还整编了几千大燕国的旧部。

如此凑了个十万人,驻防在各处关口以及燕京城大同城。

燕云里还有一支军事力量,就是从河北河东防线北移的大宋边军,人数也不少,但其实是不堪用的,不过总有一些用处,比如驻防在各处州府县城,对于治安的作用还是挺大的。

笼统来算,此时的燕云,军队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七八万。

粮饷是摆在甘奇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甘奇这一番操作,是在朝廷原有的编制上扩大的许多,至少扩充了五六万人入伍,也就多出了五六万人的粮饷。而且甘奇还自己给一线部队加了待遇,给钱给粮给肉。

这些都是钱,不仅仅如此,甘奇还在大规模打造军械装备,威武军需要完备的铁甲与兵刃,乃至于各种弓弩。万胜军也至少保证人手都有甲胄,好坏可以有差别,但是人人又要有,还得置办大量的守城之物,弓弩箭矢是必不可少的。

这么大的支出,朝廷显然无能为力。

甘奇一边让北方所有州府都上交甲胄兵刃弓弩等物,一边又自己花巨资不断打造,当然也还要与东京哭穷,有一点是一点。

燕云各地,到处都在抄家,豪门望族,只要与契丹人扯得上关系的,一个都不放过。

说白了,一个字,抢!

也不能光抢,还得做点好事,比如抢完了,得修一修路,修一修桥,修一修学堂,甚至也低价给底层百姓卖一些本属于豪门望族的土地。

反正就是不能让燕云乱了,打击一批,就得拉拢更大的一批人。抢了豪门望族,就得拉拢穷苦百姓,再加上重兵弹压,这样就乱不起来了。

这倒也不是打土豪分田地,这就是甘奇**裸的抢劫之道,田地是不会随便分的,特别是现在,他得留着这些田地,低价卖可以,低价租也可以,甚至免费给人种一季粮食也可以。

但是甘奇得留着许多土地,无他,激励军心而已。立功就有重赏,搏命就能改变人生,光溜溜一条汉子的,只要拿命去搏,就能真的换来富贵,就能变成家有良田千百亩的大地主,甘奇说到做到。

论功行赏,已经开始了,当初跟着甘奇卖命的人,或多或少,一亩两亩的人多的是,十亩八亩的也不少,百十来亩的并不少见。

地契由新府衙制好,亲自派人送到军队里来。

甘相公,就是这么一个完美的主帅。

也是甘奇与以往的领兵主帅都不一样,甘奇这算是真的为大宋开疆拓土了,他也真的敢把燕云的豪门望族都抢了一个遍,也真的敢把这些土地拿在手中奖励功勋。

这可能也是要出问题的,但是甘奇不管那些,一门心思按照自己的想法干。

有粮有饷有肉吃,打仗立功有地赏。

这无疑以最快速的手段让甘奇麾下的十几万人马对于打仗产生了一种期盼,对于操练的人情大涨。

这是老秦的办法,也是大唐前期的办法。虽然不完美,但是在此时紧迫的时刻,很奏效,有奇效果。

热火朝天的军营之中,谈论得最多的就是土地的事情。

西北来的新兵,用一脸羡慕的眼神看着自家的队头,口中问道:“张队头,你这回当真得了两亩地?”

张队头从怀中掏了掏,把一张纸故意扬在空中,说道:“瞧瞧,瞧瞧清楚,想你们也不识字,涿州,小梁桥口的两亩地,如今已经有人租在种,只是这租价太便宜了点。”

“队头,你识字吗?”

“我他妈哪里识得字?不过我请人读了一遍,妥妥当当的,涿州的官印都在。等战事告一段落了,我就回河北一趟,把我爹娘与小弟接过来,自己种的话,那就赚了。不过两亩地还是少了点,养不活一家几口人,还得我的粮饷接济着,如果有个十亩就差不多了……”张队头想着。

“队头,这战事什么时候开始啊?我都有些等不及了,如果我也多杀几个敌人,甘相公给赏个十亩地,那我也去西北把我爹娘接过来,就在这里扎根了,不回去了,再取上一房小娘,美滴很!”

张队头哈哈一笑:“你小子,先把操练熬过去再说吧,老子这才攒了个两亩,你小子也敢跟着想十亩地的事?”

“嫩不要小瞧人!”

张队头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娃有大志气!”

“队头,嫩可不要学我说话咧,说得又不像。”

忽然,营中鼓声大作。

张队头连忙站起来:“击鼓聚兵了,把家伙事都拿好了,赶紧的,走,出去集合。”

“队头,这是要打仗咧?”

“不知道,先去集合,动作快些。”

将台之上,依旧站着一个金甲,站得一动不动,铠甲衬托的人威武不凡。

将台之下,在一块几个足球场大小的校场之中,满满当当站在三万人。

各处军将带着麾下赶来,先在台下报备一番,金甲点了点头,也不多言,只是一脸严肃站着。

三万人,一言不发一一排列整齐。

黑压压一片,这里面有一万多西北来的新兵,操练还不满月,却也站得笔直笔挺,也都知道一言不发。

甘奇开始说话了:“辽人要来了,听闻有一百多万大军。”

甘奇顿了一下,台下有军将接了一句:“哈哈……头前七十万,如今又有一百万了?相公,辽人就是会吹牛。”

甘奇也笑了笑,问道:“你们怕不怕?”

“不怕!”

“不怕!”

“不怕!”

三万人,能真正听清楚甘奇说话的,也就台下附近的一部分人。

但是这不怕的声音,连连在喊,几声之后,三万人都在喊这句话语。

“干他娘的,跟他们干!”

“干死他们。”

喊着喊着,各种话语都出来了。

甘奇微微一抬手,全场禁声,又道:“别的不多说,打胜了,封赏有的是!”

“相公,我等自当奋勇杀敌,不堕了相公的威名!”

“相公只管教军中那些虞侯文书把笔拿好了,可别把我等的军功记出了差错。”

“好,这一仗,一个辽人的头颅,便是一亩地,弟兄们只管去争,虞侯文书们也会披甲上阵,让他们跟着你们,给你们记。”甘奇这是豁出去了,把那些虞侯文书之类的也逼着上阵,就是要让军汉们心无旁骛,只管杀敌。这还不够,还得每个都曲多让几个人负责记录,记录不到的地方,以头颅为准。

交一个头颅,换一亩地。

“相公威武,相公威武!”

“相公万胜,相公无敌!”

喊了一会儿,甘奇再一抬手,满场又禁声了,甘奇笑道:“没啥说的了,说完了,我走了,你们回营各自准备好,明早动身。”

说完,甘奇直接下了将台。这是一个动员大会,没有什么家国大义,也没有什么心灵鸡汤,内容很简单,但是甘奇亲自穿着一身金甲当着所有人的面来宣布,意义显然不同。

辽人真的来了,一百万大军,具体多少,甘奇也不知道。

因为甘奇虽然派了许多人前去侦查,却是这辽东与草原之地的情报打听,还真不是汉人擅长的。

不过甘奇也有猜想,多也不过二三十万,出不了这个数,辽人没了燕云,国力显然大不如前,而且粮食供应肯定也不那么宽裕,二三十万还是甘奇满打满算的,这里面也有甘奇对于如今辽国人口的估算。

第二天大早,甘奇带兵开拔了,游牧渔猎之族南下。汉唐时期,在西北。到得宋明时期,便是大同与燕京了。

燕云就两条防线,一条在大同,一条就在燕京之北,古北等关口。

显然,大同是一个最容易进攻的地方。

甘奇此去,直奔大同,哪里才是防线重点。防线之外,就是草原,辽人如此大规模的军队,也唯有大同那边能真正展开。

不过也防着辽人两线出击,所以狄青去了古北沿线。

防御战,无他,就是做好一应准备,等着敌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