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北宋当大佬 > 第五百零七章 鸣金!

回到北宋当大佬 第五百零七章 鸣金!

作者:祝家大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2:45:21

第五百零七章 鸣金!

甘奇又在城墙之下坐了一个下午,战事依旧没有开始,今天停战了,意料之外,却也不那么意外。

辽军大营之中,情况显然不怎么稳定。

到处都在议论纷纷,故事随着人言传播者,甚至也开始有了添油加醋的版本。

十几万人的大营,犹如一座城市一般,无数的营帐排列得漫山遍野,人与人聚在一起,没有鼓声,便也只有相互谈论之声。

南院枢密使被太子快打死了,南院枢密使的侄子差点拔刀把太子给杀了,四千南院兵马也差点哗变了。

为什么?这是重点。

至于到底为什么,兴许也不那么重要,底层的人,最喜欢听的故事自有一个版本,不论这个版本与事实的出入是大还是小,人们都更喜欢这个版本。那就是下层的人被压迫了,被冤枉了,被不公正对待了。

唯有是这样的故事,才是人们喜欢听喜欢传的故事。

所以故事的版本虽多,但是都离不开一个主题,那就是好人没好报,所有人都亲眼看见了耶律乙辛奋勇攻城的模样,也见到了那些南枢密院的兵马奋勇攻城的模样,尸山血海去了,回来落得这个下场,这种事情越是让人愤怒,便越是传播甚广。

皇帝耶律洪基也有应对之策,那就是把各部大小军将召集来,说上一些语重心长之类的话语,也暗示一下众人要管制一下麾下之人,不要以讹传讹之类,当皇帝,也难。

这一天,皇帝都在做救火的事情,军心不稳,还谈什么打仗?

打仗就得众志成城,心无旁骛,一个个前仆后继往前冲。精气神最重要,思想就是精气神,一旦士卒们脑袋里有了多余的想法,问题就大了。

皇帝到处救火,安抚人心,却在傍晚时分,忽然听得有人来报:“陛下,北院枢密使回来了!”

“啊?”耶律洪基有些意外,他之前甚至都不不确定耶律仁先是否还活着,因为一直都没有确切的情报证实耶律仁先还活着,陡然听到这个消息,不免如此。

“陛下,北院枢密使已然到得大营,要不要召见与他?”

耶律洪基环看中军大帐,点了点头:“快快召来。”

不得多久,耶律仁先就走进了大帐之中,白白胖胖的,衣衫也干干净净,看起来没有受到什么虐待。

只是耶律仁先自己低着头,不敢抬头见人。

耶律洪基却哈哈大笑起来:“仁先回来了,好,极好,仁先一回来,朕便是如虎添翼,仁先快快一旁落座。”

耶律仁先,本来是真正有罪的,他是实打实葬送了十万大军的败军之将。耶律乙辛还有借口,借口说是乃蛮人与达密里人带了许多部落临阵脱逃了,但是耶律仁先却没有丝毫借口能解释他的失败。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此时皇帝却不能发火,也不能开口治罪了。这种情况,让耶律洪基都觉得有点憋屈,不是滋味。

如果没有耶律乙辛昨天的那一档子事,此时耶律洪基必然是要大发雷霆的,把十万大军葬送了,岂能不治罪?

耶律仁先倒是自觉,头往地上一磕:“臣有罪,臣死罪!”

皇帝又看了看左右,尴尬一笑:“如今大战当前,且不谈什么罪不罪的,既然你回来了,那当一心为国,你我君臣一心,定要把宋人赶出燕云。”

耶律仁先眼泪说来就来,他是真感动,他以为自己回来之后肯定要获罪,没想到皇帝这么宽仁。

北院枢密使,本就是宰相高官,帐内也有许多他的亲信官员与军将,特别是军将,如今大军之中多是北院人马,军将里都是耶律仁先提携之人,见得耶律仁先回来,倒是有许多人高兴不已,见得皇帝这么说了,立马有人上前去招呼耶律仁先。

“枢密使快快起来,这边落座。”

“枢密使不必过于自责,怪之怪宋人背信弃义,突然背盟起兵,实在教人措手不及,此番咱们众志成城,只要把燕云重新夺回来就是。”

“枢密使,您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耶律仁先却不起身,接着磕头:“拜谢陛下圣恩,臣知罪,臣该死!”

又是这一套,皇帝耶律洪基看着满场众人,却还是笑脸:“莫要说那么多,朕岂能不知你心中忠义?落座落座。”

耶律仁先受宠若惊,在几个人的搀扶之下,慢慢站起,却还连连拱手。

有人搬来座位,有人送上来茶水,这待遇与耶律乙辛回来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耶律乙辛回来的时候,这里就只有一万多南院残兵败将,而当耶律乙辛回来的时候,满场大多都是他的旧部。

耶律仁先也是个倒霉催的,好好的北院枢密使,非要到燕云去领南院之兵打仗,还打了一个大败仗。

皇帝就这么看着耶律仁先受着众人的优待,也不知心里想着什么,只等着众人把耶律仁先前后安排一番之后,放开笑着开口说道:“仁先,宋人可有让你带什么话语回来?”

耶律仁先连忙起身,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简短说道:“陛下,宋人想求和。”

书信在手,皇帝看了片刻,微微皱眉,又问:“仁先,你觉得宋人求和之语,可是有诈?”

耶律仁先立马答道:“必然有诈,臣过关口之时,亲眼见得宋人铁甲无数,精锐非常,军械粮草之物也准备极多,还多了无数的马匹,显然是做好了大战的一应准备,此搬情况下求和,其中定然有诈。”

这是耶律仁先真心所想,他甚至都不知道大同那边的事情。

只是耶律仁先这话一出,满场众人面色皆变,因为耶律仁先越是说宋军准备得多么充分,也就代表了这场攻坚之战多么难打,已经打了这么久了,那城头之下已经死伤了好几万人,而今宋人依旧还有如此实力,这仗还这么打下去,还得多少人上去死伤?

众人麾下,这个两三千,那个一万多,一部一部上去消耗,还能坚持多久?如何舍得?

耶律洪基也是眉头紧锁,又问:“依你观察,宋军还有多少精锐?”

耶律仁先还认认真真回忆着,他过关口之时,是真的留了心,观察沿路宋人的所有情况,此时严肃认真答道:“宋人当也有十万之众,古北并无大城,只有一座小小瓮城,臣一路而来,所见的营帐规模,并不比咱们的小。粮食等物,更是堆得到处都是,有些甚至都来不及堆进避雨之处,就这么堆在路边,一看就不是求和之态,而是准备了一场持久大战。”

宋军还真有十万左右,这话是不假的,只是真正堪战之兵却没有这么多,充其量在五万之内。

耶律洪基皱眉点头,又问:“诸位觉得宋人求和,何处有诈?”

耶律仁先兴许知道该是自己表现的时候了,立马说道:“当是想假借盟约之名,待得我军后撤回去的时候,再出兵来追击掩杀,如此偷袭。除此之外,宋军倒也没有什么可乘之机。”

耶律洪基想得一想,说道:“头前宋人把乙辛放回来了,此番又把仁先放回来了,宋人当真是下了血本了……”

“嗯?乙辛?乙辛怎么了?”耶律仁先自然是不知道这些事情了。

旁边立马有人与他简短说了前后之事。

耶律仁先面色大惊,口中怒骂:“草原之贼,当千刀万剐!屠尽杀绝也不能解我大辽心中之恨。”

众人连连点头,此番都把败兵之原因归结到了那些临阵脱逃的草原人身上,若非那些人临阵脱逃,此时这关口也不至于这么难攻。牵一发而动全身,归根结底都是乃蛮人与达密里的人错。

耶律仁先又问:“乙辛呢?怎不见他来议事?”

耶律仁先这一问,问得众人有些尴尬,皇帝当面,自然不好上前再与他说,唯有都默不作声。

“怎么了?乙辛怎么了?”耶律仁先开口再问。

尴尬是尴尬,但是皇帝陛下还是得说,所以他摆摆手,说道:“都是朕那个不孝子做的好事,他怒火上头,动手把乙辛给打了,乙辛……正在养伤。”

耶律仁先却还说道:“那稍后臣当去看看他。”

皇帝也不多言,看一眼就看一眼吧,说不定是最后一眼了。

事情还得接着议,皇帝说道:“宋人求和,想来是假的。这仗还得接着打,诸位回去各自安抚麾下人马,明天大早,继续攻城。”

“遵命!”

众多军将,面色各异,慢慢转头出得大帐。

这般的军帐议事,每天都有,却是连皇帝自己都能感受到今日气氛与往日不同了。

头前大军汇聚于此时,满场军将,一个个义愤填膺,一个个喊打喊杀,请战之声不绝于耳,那时候士气如虹,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誓要重夺燕云不可。

今日,再也没有了喊打喊杀之声,也没有了昔日的气势,唯有一个个眉头紧锁,虽然不是垂头丧气,但是一个个都满怀心事,憋着的那股劲头,似乎去了不少。

皇帝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却又无可奈何。

说人心散了?倒也不至于,但是人心肯定出问题了。

第二天大早,号角与鼓声按时想起。

辽军再次开始排列阵型,攻城军械也开始运送发放。

许多事情,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变化,却在内里,早已不同。

军将们头几日上阵,那都是打了鸡血一般,不断鼓动着麾下士气,誓要一战夺关,铸就一番天大的功勋。

今日却不见以往打了鸡血一般的军将,只见到一个个军将都是眉头紧锁。

士卒们排着队列,面色依旧紧张,只是紧张之余,还有心思左右去看,甚至还有人交头接耳。

鼓声紧密而起,军将带着士卒们前进。

云梯车又有了十几具,投石机更多了,床弩嗡嗡发作。

程序还是那个程序,弓弩先起,投石机再发,然后前两者停止,云梯车靠上,开始奋勇爬城。

只是今日这云梯车靠上去之后,爬城的士卒却显得有些懈怠了,畏畏缩缩,一步几抬头,上去之后也还回头看一眼同伴有没有上来。

后阵依旧有督战队,手中也拿着大刀,只是督战队似乎也不太积极了,驱赶几番,也不见有人拿刀打人。

这是泄气了,这些小小的变化,若不认真仔细观瞧,其实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大军也是蜂拥往前,看起来也是前仆后继。

将台上坐着皇帝与耶律仁先,皇帝连续看了许多天,自然看出了今日与以往的不同,耶律仁先却没有发现什么,只是紧攥着拳头,期待大军攻上去的那一幕。

大战就这么打着,观战之人也这么看着。

忽然皇帝转头问道:“昨夜可去看了乙辛?”

耶律仁先先陪了一个笑脸,然后点点头:“看了。”

“他怎么样了?”

“医官说他伤势过重,生死难料,不过乙辛倒是能与我寒暄几句,想乙辛以往身体还算强健,说不定能熬过这一遭,希望他真的能好起来,若论战阵运筹,乙辛比臣要强,他若是能活过来,定是陛下股肱之助。”耶律仁先答着。

君臣之间,似乎总有哪里不对。皇帝能感觉到,耶律仁先与以往有些不一样了,非要说哪里不一样,就是不如以往那般亲近了,就如耶律仁先脸上的笑,笑得就不由衷。

耶律洪基微微点头,又道:“但愿他能活下来,都怪朕那个不孝子,待得战事结束,一定要好好惩戒与他。”

耶律仁先不说话,这句话他接不了,毕竟那是太子,他点头也不是,摇头也不是,唯有不说话。

皇帝又道:“仁先,你对这战事可还有看法?”

耶律仁先看着远方攻城之势,听着隆隆快鼓,在想。

皇帝也不着急,在等。

许久之后,耶律仁先答了一句:“陛下,要不……撤了吧?”

“嗯?”皇帝出了一个鼻音。

“此乃以退为进之策,宋人多是步卒,即便如今有了许多马匹,却也没有几个宋人真正会骑马打仗。宋人想从关口追出来是不现实的,若是他们真的追出来,反倒成了我军胜战之机,到时候只要我军以精锐皮室骑兵转头一战,必能把宋军打得丢盔弃甲而逃。宋人和谈,若是真心存此诈,不若引蛇出洞将计就计,也为上策也。”耶律仁先态度转变得这么快,不是没有原因的,重点就在于耶律乙辛之事。也在昨夜众多北院军将来见他,说了许多。

“继续说。”皇帝真在听。

“若是宋人真心和谈,也无不可。而今之局,宋人重兵防守关口,看这攻城之景,也听得众人说了最近攻城之局势,想来是难以攻陷此处了。不若假作和谈一番,撤军而去,让宋人也放松警惕,待得宋人大军散去,各归驻地,到时候再来雷霆一击,当容易很多。”耶律仁先昨夜一夜未眠,都在想这些,也等着今天皇帝发问,口中还有话语:“关键还有一事需先做。”

“何事?”皇帝问道。

“草原之事,而今大军粮草,多半靠草原供应牛羊等物。而且士卒减员甚多,也要靠草原之兵来补。撤军而去,当先攻草原,把草原彻底屠戮一番,一来绝了后患,而来可补军中物资与兵员。只待大军纵横一番草原,补个二三十万大军,到时候再来攻宋,必能破之。”耶律仁先是个狠人,这是准备把草原彻底打死,把草原的男人都强征入伍,把草原的牛羊都变成粮草。

这个计策,狠辣毒绝,但是对于此时的辽国来说,见效最快。

“嗯。”皇帝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耶律仁先再说一语:“此时与其在此空耗实力,不如先把草原横扫一遍,把实力加强,如此……”

皇帝把手一抬,不置可否,却起身说了一句:“鸣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