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北宋当大佬 > 第五百二十四章 东山再起,就靠这一遭了

第五百二十四章 东山再起,就靠这一遭了

这大宋朝就是这么奇怪,本就是敌国,而且一直处于交战状态,边关大将想方设法打了大胜仗,反倒把汴梁城内的许多人给吓坏了。

朝堂之上,言官四起。

“陛下,种愕擅开大战,必要严惩!”

“陛下,而今宋夏两国,本已许久未开大战,多是一些小摩擦,种愕不好好守城,反倒大军出击,此举必会引得党项人大举报复,两国之大战一旦再起,不知多少生灵涂炭,种愕之辈,祸国之贼尔。”

“当拿种愕戴罪进京!”

皇帝赵曙,一时间也有些迷糊了,问道:“陆诜弹劾奏折之中,还言种愕已然进军绥州,正要在绥州筑城,此举……”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纵容,若是种愕今日所为,被他人效仿,国将不国也。”文彦博知道皇帝的意思,那就是觉得种愕大了胜仗,还占了地盘,是不是该宽厚对待。

“是啊,陛下,陆诜奏折之中还有言,党项聚了四万大军,已然南下与种愕对峙,一场大战一触即发,还请陛下速速定夺。”

赵曙倒也明白文彦博等人的意思,种愕不报而战,这种行为肯定是不能容忍的,若是边军将领都这么行事,那还了得?

历史上这一战,种愕是要获罪的,发到吏部,降级退休。种愕一直在延安府清涧城驻军,绥州也就是绥德,与延安府毗邻,就是清涧城的最前线,那里一直住着党项人的嵬名山部,是种愕的眼中钉肉中刺,种愕想尽办法,先策反了嵬名山的弟弟,又买通了嵬名山身边的官吏,然后才大计得逞,把嵬名山包围起来了。

种愕自然是锐意进取的,可得一州之地,也立马开始筑城,党项人也反应极快,四万大军不久就来了。

种愕未来还会凭借一己之力打**项四万人,把绥州城建好,改名绥德军,从此这里就成了宋土。

奈何这些事情做得差不多了,朝廷的圣旨也就来了,种愕获罪了。

朝堂上的弹劾,一边倒的局势,种愕必须要获罪。

皇帝也无法,唯有让吏部定夺一下,看怎么给种愕一个惩戒。

这件事情也就商量到这里了,历史上吏部的定夺就是贬官退休。

这件事本该就此告一段落,之后宋神宗赵仲针会把朝廷的这个定夺给收回了,重新启用种愕,让他官复原职。

奈何甘奇一直就等着这件事,如今社会氛围早已不同,如种愕这般打了胜仗,得了许多土地的有功之人,甘奇怎么可能让他获罪呢?

早上朝廷的朝会才开得不久,街面上的报纸就有了头版头条: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内容自然就是清涧城守将种愕运筹帷幄,大败党项嵬名山部,夺得方圆百里土地,又铸城池,捷报,大胜,当普天同庆。

此时种愕,还并未声名鹊起,官也是小官,他是受得种世衡的恩荫,到了延州边境一个小城池堡寨当守将,麾下不过三四千人马,就这点人马,他也敢谋划上万人马的部落,还让他干成功了,不得不说种愕也是个人才。

西北种家,倒还真不是武夫世家,而是士族,世世代代读书带兵,也世世代代恩荫为官,如种师道种师中,皆未中过进士,但是皆恩荫为官。这是大宋极少数例外的士族家庭,世世代代守边关,世世代代有官当,还有一个就是西北折家,也是如此。至于话本里名声更大的杨家将,反倒没有这个待遇,或者说这个待遇并未延续下去。(陆诜不是转运使,而是延州知府,上一章写错了,已经改过。)

此时狄咏,刚到延州,他是延州兵马都总管,也就是说他还是种愕的上级,只可惜他去得晚了半步,没有赶上种愕这么大的行动,不过应该也正在帮着种愕筑城池的事情,还得面对党项的四万大军。

甘奇在报纸里把种愕一通夸,也间接把狄咏带了进去。如此一个举动,直接造成的影响就是朝廷刚刚定夺下来要治种愕的罪,民间百姓却又奔走相告,喜出望外,又是一场对外了不得的胜利,本来这京城里谁也没有听说过种愕这个人,此时却人人都在传颂种愕的战功赫赫。

甘奇还亲自在报纸上写下评论:种愕,昔日环庆兵马钤辖种世衡之子也,恩荫为官,以清涧小城,夺绥州广土,更退四万党项大军,实乃古今少有之智将勇将,朝廷得此大才,幸甚至哉!

枢密院使甘奇甘道坚的大名,也署在这段话的末尾。

朝廷又得大胜,虽然比不得甘相公收燕云之功勋,却也是近二三十年来少有之功绩,那些忧国忧民之人,不免又有借口痛饮一番。

甘奇也不例外,高高兴兴又在樊楼起了大宴,请了不少人来,又来一回文武同乐。

显然这些都是甘奇有意为之,给了朝廷一个大难题。

种愕罪名惩戒的定夺还没有下来,第二天御书房内,文彦博就开始弹劾起了甘奇:“陛下,这位甘相如此行事,岂不是与朝廷作对?岂不是与陛下作对?如此擅起战端之将,反倒成了英雄,难道甘相是想朝廷边将,人人都如此擅自行事不成?”

富弼在一旁附议:“是啊,陛下,打胜仗谁不喜欢?但是这般擅自行事之辈,哪怕是侥幸得了一胜,来日只怕也要出大纰漏,不可纵容。”

文彦博又道:“陛下,他种愕兴许还想着夺了一地,沾沾自喜,却不知一旦两国再开大战,又岂是一城一地之事?种愕实乃是被眼前小利所蒙蔽,不知顾全大局也。此般之事,哪里谈得上有功?”

赵曙面前,就摆着一份今天的报纸,他也为难起来:“二位所言,朕都明白,只是百姓欢庆胜利,朝廷忽然把种愕给治罪了,到时候人言可畏啊。”

“陛下,百姓不读诗书,不知古往,不见大局,便也多与种愕一般鼠目寸光,朝廷若是也这般鼠目寸光,必有大祸也。”文彦博又道,种愕是谁他懒得管,倒是作为朝廷最高统治者之一,作为帮着赵家管理天下的士族首领之一,这般的将军不治罪,那还了得?

更重要的是西夏党项已经聚兵南下了,这个时候若不快点拿种愕治罪,那就真的是一场大战。昔日好水川一败,如今这文人朝廷,依旧还心有余悸。但是这些话语不能明说。

赵曙看了看文彦博,又看了看富弼,还看了一下没有说话的欧阳修与富弼等人,长叹了一口气,说道:“罢了,擅开战端者,有一不可有二,便降四级,迁襄阳随州安置。”

文彦博满意了,富弼去备圣旨发出去,便是定夺下来了。赶紧去办,治了种愕的罪,也就能熄了党项的怒火,把大战赶紧止住。这朝堂真的打不起大战了。

其实御史中丞司马光也是赞同文彦博所言的,文人朝廷,哪里容得军队有一丝一毫的自主?哪怕种愕当时箭在弦上,哪怕种愕当时战机稍纵即逝,哪怕种愕当时憋着劲要拔掉眼中钉肉中刺,那都得报到朝廷之后,朝廷定夺,种愕才能做,朝廷定夺没下,种愕私自做了,那就有罪。

京华时报头版头条:敢问枢密院文相公,为何大功却获罪?

便是这一篇,一石激起千层浪。

无数百姓街头巷尾在说,无数年轻士子聚在太学,似乎又要做那请命之事。

甘奇还有推波助澜,署名文章:怕乎?何惧之有也?

目标倒也不是朝廷,就是盯着文彦博喷。怕什么?是怕边军将领私自调兵?而今大胜了还获罪,往后哪个将领敢做事?

是怕了党项人?党项人能比得上辽人吗?辽人尚且不惧,燕云都收了,怕党项人做什么?

是怕昔日好水川重演?

你们若是这么怕,你文彦博文相公若是这么怕?

那我甘奇甘道坚不怕,我甘奇甘道坚愿为先锋,请战西北!身先士卒,死而后已!

这篇文章一出,之前准备要去请命的士子们,一下子就像有了主心骨,请命也不请了,无数人朝着甘奇家而来,声援甘相公。

甘奇家前后的大街上,都聚满了人。来的不仅是文人士子,还有许多刚刚在茶楼里听完读报的普通百姓。

“甘相公威武,甘相公威武。”

“请甘相公去教训那些党项狗。”

“报仇,报仇,报昔日好水川之仇!”

“甘相公无敌,甘相公无敌!”

“甘相公万胜!”

甘奇不大的宅子,笼罩在这些喊声之中。

甘霸站在门口,大喊道:“你们不要喊了,我家相公如今赋闲在家守孝,又做不了枢密院的主,更做不来朝廷的主,你们喊也是白喊,都回去吧。”

“我们不走,甘相公何等威武,必能胜党项,还请甘相公往西北带兵,一雪前耻!”

“都跟你们说了,我家相公做不了枢密院主,便是我家相公有杀贼之心,也无兵将可用,难道让他一人提刀上阵不成?莫要害了我家相公,都回吧,散了散了……”

说完,甘霸回头,大门轰隆一声就关起来了。

便已有人在喊:“走,去枢密院,去枢密院找文相公陈情,虎狼契丹亦能败之,何况一个小小党项,只要甘相公领兵而去,必把党项灵州都踏破了去。”

“走,去枢密院!”

众人转头,往枢密院而去,枢密院里的文彦博,刚一听说有许多人往这边来,赶紧就出了衙门,进宫去了。

“陛下,甘相公他挑拨人言,包藏祸心呀!”文彦博是来告状的,他在甘奇手上栽过,对甘奇的这种手段太熟悉了,一眼就看透其中。

赵曙叹气摇头:“唉……富相之事,没做成不说,还助长了他的气焰,而今他越发少了忌惮,当真教朕头疼。”

富相之事是什么事?自然就是洛阳程颐的事情,也是那汴梁时报的事情,这件事情是为了打压甘奇的名声,更是为了与甘奇争夺舆论话语权。而今没办成,赵曙本就郁闷,再来这么一件事情,更是一个头两个大。

文彦博却不知富相什么事情,便是又道:“陛下,当下圣旨,让甘道坚出汴梁城远居,他在城内,只会坏了朝廷的大事。”

“待得富相来了再说吧,朕已派人去召了。”赵曙为难不已,如今的赵曙,其实心气也高,收了燕云、大败契丹之后,他对打仗的事情也不那么害怕了,本来只是边境一个将军的小事,而今非弄成了大事。

真要是再打大仗,赵曙倒也不怕,只是这仗让谁去打?又让甘奇去?赵曙有些不愿意,再让甘奇立功,那也是大麻烦。但是不让甘奇去?让谁去呢?谁去能放心?

或者说不打算了?

赵曙纠结着,等着富弼来。

富弼来了,没什么话语好说,直接说道:“陛下,臣倒是同意文相之言,让甘道坚出城远居即可。”

“若是让甘奇出城远居,怕更让汴梁城百姓怒上心头,到时候民怨一起,不可收拾也。”赵曙也有担忧。

“陛下,匹夫之怒,以头抢地尔,便让他们闹一闹,过不得几天,便会自动平息,不必挂怀。”文彦博对甘奇,还真是恨之入骨,只要赶走了甘奇,仿佛什么事情都不是事。

“当真如此处置?”赵曙又问,他心中并没有一个定计。

文彦博点着头:“祸乱之源,便是甘道坚,只要他一走,天下太平。”

富弼却在琢磨着皇帝的心思,他似乎琢磨出了一些,便道:“陛下莫不是有开战之心?陛下万万不可若此作想,辽人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若是又再与党项开大战,辽人岂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到时候两线作战,腹背受敌,危矣。”

这番话倒是真正熄灭了赵曙的一些纠结心思,点了点头:“便照此办吧,让甘奇去……”

赵曙一时之间还没有找到借口……

文彦博把借口送上来了:“去巡视黄河沿岸治水之事。”

赵曙头一点:“嗯,那便如此。”

东京汴梁议论着,西北绥州大战一触即发,草原之上,契丹人与乃蛮等部激战正酣。

甘奇却要走了?圣旨已来,甘奇拿着圣旨,正在笑,他显然不会就这么走了,西北还有一个延州兵马都总管狄咏呢。

东山再起,就靠这一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