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北宋当大佬 > 第五百六十八章 朝堂风雨

回到北宋当大佬 第五百六十八章 朝堂风雨

作者:祝家大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2:45:21

第五百六十八章 朝堂风雨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的的的

甘相公搬家了,搬进了内城,方便上班,到哪都近,各处官员来找他也方便,相对而言内城也比外城要安全一些,皇城司主要的巡视区域就在内城。

宅子极大,内外好几进,偏院也有好几个,占地七八十亩。宅子里光是护院的人手就有上百,马厩里能放几十匹马,后院园子里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的应有尽有,还有小桥流水。

宅子大了好处多,但在甘奇看来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一家人都分开来住了,赵宗兰自然住在坐北朝南的正院,左边偏院住着吴巧儿,右边偏院住着张淑媛与春喜,蒲希尔也有自己的院子。

如此一来,这一家人反倒成了分开住了,各院有各院的丫鬟小厮。没有原来住小院显得亲密热闹了。

家大业大,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了。

甘霸要娶媳妇了,甘家村隔壁一个村子的农家姑娘,甘奇也给甘霸在宅子里备了一个院子,娶亲大事,甘家村热闹非凡,甘霸家如今也在村里建起了宅子,宾客盈门自然不用说。

甘霸娶妻,却是整个汴梁城的达官显贵都来了,就算没有来的也派人送了礼物来。

甘家村如今在这汴梁城的地位早已水涨船高,连带甘家村相扑场的商业街也繁华了起来,丝毫不比城内的商业街差。

甘奇为了控制族人不能飞扬跋扈,也是想尽了办法,孩童们只有两条路,要么读书进学,要么入伍当兵。读书进学的,考得上举人算是有出息,好好学习争取进士及第,实在考不上的也有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在道坚书院里学明算,将来当账房当掌柜也是一条路。

反正就是甘家村里的年轻人,不能有一个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不游手好闲,就会少许多事情。甘家村老一辈的人,大多都是老老实实的农家汉,哪怕做了一点小生意,发了一点财,大多也还摆脱不了老实巴交的性格。

有些事情,冥冥之中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如今甘家村里的读书人不少,军汉更多,稍微一算,村中军汉就有二三百号之多,宰相的族人,堂弟侄子之类的,都是军汉,这无形之中就给军汉的身份地位带来了不少的变化。

这也给甘奇带来了不一样的名声,忠烈满门这种话,形容甘奇最合适不过了,便是汴梁军中,人人也知道甘相公家中当兵的二三百号,这种亲近之感,像是与生俱来的一般。甚至有人再骂什么贼军汉的时候,便也有人那甘家来举例,连宰相家都是满门军汉,难道宰相家也是贼军汉?

甘奇这么安排,起初也只是因为甘家村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要严格管制,避免许多祸事,却没有想到这么安排会带来这些好处。

甘霸的婚宴之上,能回来庆祝的军汉二三十号,坐了三桌,军中操训许久之后,这些小伙子一个个皮肤黝黑,身板子宽大,喝起酒来也是海量。

却是也有悲伤其中,当兵的多了,总免不了时不时有那阵前战死的人,自小一起长大的兄弟,时不时就少了一两个,自然也是酒桌上的话语,哪怕抚恤金不菲,哪怕甘奇还让甘霸再送一些钱来补贴,人死了就是死了,如今甘家村不愁吃喝,多少钱也弥补不了人命。

甘奇如今得了空闲,还得亲自上门去安抚。

涕泪俱下的场景,甘奇也难以面对,却也不得不面对,除了给钱,别无他法,唯有在加一点言语:“九叔保重啊,人死不能复生,大子为国而亡,好在还有二子读书进学,将来必然出将入相。”

老头哭着,却道:“咱们甘家的富贵,都是道坚你挣来了,咱们都得帮衬着你,能读书的读书,能打仗的打仗,道坚呐,九叔悲伤,却也不后悔,一家人只要这般团结一心,咱们汴梁甘氏一族便永远都不会没落。只愿你在边关能多打胜仗,身边有更多效死之人。”

老头一番话,出人意料的通情达理,这让甘奇心中更是难受不已,一时间竟无言以对,默默无声。

老头却是又道:“道坚,你好好当官,二子能读书,若是真能高中,往后也还要你多抬举。”

至今思项羽,不敢过江东,这种感觉,甘奇此时当真是切身体会其中。

“九叔,你放心,天地有眼,九叔多保重身体,多享几日清福。”甘奇能说的话,也就这么多了,留下财物,告辞而去,还得去下一家。

甘成木,如今也是上过阵的人,虽然还没有立下什么大功,却也不是那等贪生怕死之辈,手底下也杀过敌人,虽然才杀过一人,如今却也完全不一样了,在婚宴上见得甘奇,毕恭毕敬,人也沉稳了许多。

甘奇还有意把他招到面前,拍着肩膀勉励着:“奋勇杀敌,凭着功勋升迁,将来也与你霸哥一样,当个将军。”

甘成木点着头,有些拘谨,如今他在军中也是受了“社会毒打”的,这毒打还是之前甘奇亲自吩咐的,真正生死场中走一遭之后,才知道富贵来之不易。

过年没有回村,此番回村,甘奇还有许多事情,村里如今的主心骨也是他,安排一两千号甘家人的大小事情,也成了甘奇的责任。

回到城内,甘相公还是那一国之首相,钱庄之事已然开始,汇兑从大城池开始,北到大名府真定府太原府河间府,南到江南苏杭扬州,最南到泉州广州,西到成都府,西北自然要到京兆府秦州延州,黄河一线洛阳等地,京畿应天府。

这些是主要的分部网络,建成也快,人手暂时勉强够用。汇兑凭据用存折,其实名称无所谓,存折交子银票是一回事,存折的防伪有交子那一套,繁琐的印刷程序,固定密码防伪,以及编一套密码本来做临时密码的防伪。

汇兑的过程其实简单,一笔钱从汴梁汇到成都,就需要从汴梁开一个存折,商户把存折送到成都,凭借这个存折就能在成都的钱庄取出钱了,不取也行,重新再在成都的钱庄开一个新户头的新存折,就可以再到外地汇兑了。买卖双方的钱财交接,可以直接在钱庄里进行。

如此,商业活动就简单了许多。钱庄,一方面就是用来促进商业发展的。

此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吸纳储蓄,京华时报这个广告平台,每天变着花样来宣传这件事情,为了更好的宣传,连三司都开始往钱庄里存钱了,许多资金来往也在钱庄里进行。

外地城市,比如杭州成都等地,钱庄也开始了前期的募股活动,只要全国各地的大商户都入股了钱庄,钱庄自然而然就会深入进全国各地的各种商业活动里去,甘奇手握百分之六十的股份,有一部分就是给外地大商户准备的,随时可以转让。但是这转让的价格就会成倍数增长了。起初是a轮融资,价格便宜,接着B轮c轮就得溢价,最后还可以上市大规模融资。

单一的公司公开大规模发行股票,在大宋朝也是可行的。这玩意荷兰人1600年就能干成,在大宋朝自然也不在话下。反正就是钱庄里的钱越多越好。只要钱越多,汇兑的成本就越低,借贷规模就越大。

如今钱庄最大的储户就是甘奇,或者说是甘奇麾下的几处产业,彩票与相扑场两处,就存了三百多万贯进去,第二大储户是皇帝,存进去了七十万贯。其他大储户自然就是各处的商户,多则一两万贯,少则几千贯,都是在试试水。

甘霸最近也有差事,那就是组建镖局,镖局的主要业务就是给各地钱庄提供安保服务。这事情甘霸去做最好不过了,汴梁城的街面人物茂哥儿,如今已经就是四海钱庄本部的安保主事了,麾下几十号汉子,每天还像模像样操练着。

与这些事情同步进行的就是开战借贷业务,初步以抵押借款为主,借款利率很低,远比九出十三归要低很多,月利息只在千分之五左右,年利息在百分之六。但是这也比储蓄的利息高了三倍。利润就是这么来的。

钱庄第一个借贷大客户就是三司衙门,也就是朝廷。

三司衙门向四海钱庄借了一笔三百万贯的巨款,主要用来支付京畿禁军的裁撤遣散费用,待得南方秋粮税收上来了,再予以偿还。

这些事情也就都运转起来了。朝廷也不缺钱了,钱庄也活了,里里外外都让甘奇盘活了。

这两桩大事一了,甘奇只感觉浑身轻松,干活的王安石忙得是家都不回,甘奇反倒轻松起来,还抽空到潘家酒楼赴了一场宴席。

新皇帝心情也是大好,原因许多,从仁宗皇帝到英宗皇帝都没办成的三冗问题,他上台就给解决了一半,这还不说,他还给皇家给自己赚钱了,如今皇城之内的吃喝用度终于可以放开一些手脚了,只待年底,从彩票与钱庄就能分来几十万贯的钱,皇宫之内再怎么造,也够花了,该修的园子修,该进的布匹进,该吃的山珍海味敞开吃。

朝堂之上,不免也有许多人有落寞之感,比如富弼,每天无所事事,就看着甘奇带着一帮人忙前忙后。每天上朝,就听得禀报,这事也办成了,那事也办成了。听得富弼每天都觉得莫名有些憋屈。

这东西就怕比,富弼在位多少年了?这也不成,那也不成,成了的事情都是甘奇办的,如今甘奇上台了,什么都手到擒来,这真不是滋味。

富弼也开始弹劾起了甘奇,罪名就是盘剥百姓,以权谋私。理由也很简单,盘剥嘛,汇兑的手续费不就是盘剥?以权谋私?借钱给国家还收利息,这不是以权谋私是什么?

这事情还真有人支持富弼,比如司马光,就支持富弼,觉得富弼说得有道理。司马光自己有一套理论,这套理论其实也是有道理的,也是他在历史上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论据。

这个论点是这样的:天下每年出产的钱粮是有限的,如今皇帝越赚越多,钱庄也赚钱,他们这些钱多出来了,那一定是有地方少了,谁少钱了?那自然就是百姓。与民争利,那就是不对,宰相怎么能这么做呢?

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也是这个道理,天下钱粮出产是定数,不在官府就在民间,官府赚钱了,那百姓就少前了。朝廷怎么能这么做呢?

这个理论,司马光提出来的,其实到得后世,依旧盛行,比如有人说国家那么有钱,为什么不发给百姓呢?国有公司赚那么多,为什么不发给人民呢?其实是一个道理。这些人放在宋朝,绝对个个都是司马光。

司马光一出手,立马满朝风雨,言官们纷纷跟进。

甘相公也开始面对这些压力了,改革还没有真正开始,保守派的反击就已经开始了。

好在这个时候,苏轼苏辙等一批甘党回来了,甘奇的助力回来了。

樊楼之内,灯火通明,苏轼同学如今面色也少了一些白皙,多了几分黝黑,年纪也要三十了。

回京当官,与甘奇重逢,把酒言欢的时候,本该是喜事,但是苏轼的心情很糟糕,面色难看至极。

甘奇拍着苏轼的肩膀,问道:“子瞻兄这是怎么了?今夜酒宴,却见你愁眉苦脸的。”

苏轼已然落泪,口中念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咋了?”甘奇疑问。

“夜阑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自顾自说着,泪眼婆娑。

甘奇猛然明白过来,这首词,苏轼的大作啊。苏轼的老婆王弗去世了?

甘奇猛然明白过来,这首词,苏轼的大作啊。苏轼的老婆王弗去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