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工程兵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寿春

大秦工程兵 第二百四十三章 寿春

作者:远征士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2:48:45

第二百四十三章 寿春

其实有没有其它人增援汝阴,杨端和又哪会不知道。

他只是不敢相信这场仗会打成这样。

不过当杨端和走进汝阴城看到满地都是黑甲军尸首时以及幸存者脸上的疲惫时就信了。

虽然伤亡一千余人对杨端和来说算不了什么,但他从未见过有哪支部队累成这样,那些兵士包括沈兵在内简直就没有人形。

他们中相当一部份人在知道援军来时没有欢呼,而是第一时间找个干燥的地方倒下就睡,这其中许多人就像陈端一样倒下之后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杨端和第一时间找到了沈兵。

沈兵已等不及见杨端和在城垛里睡着了,杨端和马上让随军巫医上前察看一番,待巫医回报沈兵只是几处皮外伤后,杨端和才松了一口气。

他担心沈兵也会像黑甲军那许多人一般靠着意志带伤作战,此时突然放松下来反而不妙。

杨端和没有叫醒沈兵,他只是让秦军入驻,另一边用飞鸽将战况报予邯郸。

嬴政在收到杨端和的战报后激动得手中的酒卮都掉在了地上。

在此之前没有人能知道汝阴的情况,因为那时汝阴已被楚军团团围困而秦军主力又在百里之外。

便是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杨端和也不确定汝阴是在沈兵手里还是已被楚军攻下,更别说嬴政了。

此时嬴政知道详细战况,不由感叹道:

“以三千之兵面对楚军七万余人。”

“不只保汝阴不失还杀敌数万,也只有沈兵能做到,也只有黑甲军能做到。”

“李斯,此战当居何功?”

李斯拱手回道:

“禀大王,以三千之兵杀敌数万可晋爵一级。”

“保汝阴不失致楚军汝水防线无用武之地,进而使寿春失去屏障对灭楚大有益处,可晋爵两级。”

“属下以为当全军晋爵三级。”

嬴政想也不想便应了下来:

“好,便全军晋爵三级。”

“另赏金百两公示全军以为榜样,并赐名……神武军!”

嬴政这做法是明智的,尤其是在这秦军急需用兵的时候,对黑甲军这种立下奇功的军队予以重赏,就能带动其它部队纷纷效仿。

尤其这黑甲军还是由魏国降兵组建。

所以这其实也就是在公示天下:不管是哪国的军队,秦国也好魏国也罢,甚至楚国、燕国、齐国,降秦之后只要立功就一样能得封赏并受重用。

于是……这就不只是重赏和激励秦军的问题了,更是引诱它国兵士来降的问题了。

另一边的楚王负刍却在寿春愁眉不展。

项燕逃过汝水后第一时间就到寿春去请罪。

项燕是带着他的帅印去的,他一到宫中只往楚王负刍面前一跪,将帅印和头盔用托盘装着一并送了上去:

“末将无能,致使汝水全线失守敌军兵临城下。”

“末将责无旁贷,请大王治末将指挥不力之罪!”

楚王负刍虽然对项燕接连败仗心有不满,但他却知道这并不是项燕无能而是秦军过于强悍了。

或许说是那沈兵之诡计也过于出人意料了。

汝水防线原本防

得好好的,谁又会想到沈兵居然能以诈败引楚军出击,然后再以奇兵突袭汝阴并守住十余天……结果就是今天的窘境。

早知如此,便放着淮北大片土地不占只守汝阴就成了。

但这世上没有后悔药,事已至此尽想这些也无用。

项燕之败非用兵之过,而是计不如人。

更何况,若是把项燕撤了又能换谁呢?

昭氏?

屈氏?

还是刚回来的张崎?

昭、屈等贵族自然信不过,兵权若是交到他们手里只怕马上就反了,甚至以他负刍的人头去求和也不一定。

张崎虽是信得过,但是……带了三万精锐出去又集结了七万兵,竟连三千人驻守的汝阴都攻不下,这还能与二十万秦军作战吗?

所以思来想去,也只有项燕可用。

于是楚王负刍上前扶起项燕,道:

“将军言重了,胜败乃兵家常事。”

“如今不过是失了汝水而已,我等实力尚存依旧有再战之力。”

但项燕却长拜不起。

楚王负刍不由奇道:

“将军为何……”

项燕回道:

“大王,末将请大王迁都洞庭。”

“汝阴一失,寿春便失去屏障,秦军可长驱直入至城下。”

“以末将之见,秦军野战无人能及,而我军自寿春以西更是无险可守。”

“是以……”

不等项燕说完,昭恤并打断了项燕的话:

“若汝水可守,为何寿春不可守?”

“上将军不知寿春有淮河之险乎?”

这话看似有理。

汝水防线是依靠汝水,而寿春则是依靠淮河。

相比起汝水,淮河可要比汝水更宽更急。

所以如果守着汝水秦军就无法攻破,那么寿春应该更难攻破才对。

项燕摇头回答:

“此言大谬。”

“汝水可守皆因其上游乃城父,秦军无法占汝水上游截流。”

“淮河上游便在汝阴之南。汝阴一失,秦军便可以汝阴为据攻占淮河上游。”

“到时寿春便是另一座大梁城。”

昭恤无言以对。

项燕说的对,以河水为天险阻敌最重要的其实是看上游在谁手里。

若上游在敌人手里那根本就没有“天险”可言。

甚至不只没有天险那河水还是祸害,比如秦军水淹大梁城,又或者像项伯军攻汝阴那样在上游截流。

项燕接着又补了一句:

“大王,留在寿春便是死路一条。”

“为今之计,便只有迁都洞庭,再以洞庭、云泽为两大屏障以水军与秦军周旋才是长久之计。”

正在楚王负刍犹豫之时,昌平君站出来问了句:

“上将军,以水军与秦军周旋?”

“可是牵城水战……”

负刍闻言不由一惊,也跟着问道:

“此言有理,秦军有车轮战船还有黑甲军,牵城一战我水军十不敌一,如何能以水军与其周旋?”

项燕回道:

“大王,黑甲军于汝阴一战已损失惨重。”

“且我水军战船也有拍竿,再加上我江东水军熟悉地形水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