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 > 第284章 两个案子

第284章 两个案子

大宋后宫。

说起来,把后宫当校场、用来训练卫士的,古往今来也没哪个皇帝似赵桓这般了。历来宫里规矩甚多,一举一动都不能逾矩,包括走路不能太快,不能大声喧哗,见到皇帝要远远的拜伏……

可是现在……

每天天色渐黑,这后宫里便开始呜呜的响个不停,一百名勇士、五百名女兵便开始练武,一直持续到次日正午。

这生物钟,自然是被赵官家“潜移默化”改出来的。

一百名勇士都是全国精挑细选出来的,不仅天分突出、人品有保障,家世也经过了仔细调查,都是大宋天下一等一的好汉,不然也不敢放在赵桓身边。

他们修炼的都是戟法、马战,是赵桓教授给他们的《霸王戟法》;为首的两个侍卫统领吕方、郭盛,现在也主修《霸王戟法》。

一百位骑士、一百杆方天画戟同时舞动,先不说实战能力如何,就说这气势,两三千普通军士在他们面前都占不了便宜。

五百女兵也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原来的九百人,多数已经赐婚给将军们或者官员们;也有些是带着护卫的使命给一些大臣当了小妾,比如李纲、闻焕章、许贯忠等人。宫里总共只留了一百多人,而后又全国选拔了近四嗯嗯百人。

她们只许在宫里当差五年,随后多数都会成为文武大员们的妻妾,少数会成为男侍卫们的妻子,继续贴身守护皇家安全。这是她们的主要归宿,因此也吸引了无数平民家的孩子,成为一种近似于科举的、能“鱼跃龙门”的上升途径。

她们练的是《清风剑法》,统领就是方百花、宿红裳、陈丽卿和刘慧娘四位贵妃,其中方百花、宿红裳统领四百人负责宫禁,陈丽卿、刘慧娘统领一百负责赵桓安危。

总之,这后宫的规矩到了赵桓这里算是全坏了,好在后宫不得大臣进入,里面都是赵桓的心腹,倒也没人来死谏。

如今在这后宫校场上,每个人的武艺高低,相互之间差不多都有了个了解。

说起来,赵官家的武艺倒是他们中武艺最高的,高到什么程度还没人能量得出来。前几天,四位娘娘外加吕方郭盛六人围攻赵官家,也没能把赵官家打败;虽说这六个人是绝对不会用尽全力的,更不会让赵官家在众侍卫面前丢脸,但也足见赵官家的武艺之高超。

其次是方百花,再其次是宿红裳,然后便是陈丽卿、吕方、郭盛、刘慧娘。

刘慧娘的清风剑法如今也算是登堂入室了,就算是五六个男侍卫围攻也奈何不得她;但毕竟她是除了赵桓之外起步最晚的,擅长的也是一对一、寡对寡,所以目前仍然是垫底的存在。

再有就是,这六百侍卫和所有将领、重臣,身上都日常穿着定制的胸甲。这是大宋最先进的防御甲胄,即便只有一个胸甲,均重也超过了十斤,男侍卫的胸甲则在二十斤以上,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支撑得起来。

当然,因为胸甲、板甲之类为了保持贴身都是定制,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保持体重,至少不能胖或者瘦的太快,否则军器院的那些人势必会在重新测量他们体型的时候数落一番。

但重归重,好处是防御效果好啊,一般的弓箭是射不进去的,就连刀剑砍上去也只是个白印,护住了他们的要害,就相当于让他们多了一条命。

眼看天色渐亮,赵桓收了升龙破城戟,擦了把汗,与侍卫们一起用了早膳。

这仍旧是历代皇帝不曾有过的行为,完全打乱了贵贱之别。

然而实际上,则正是因为赵桓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如此亲民。

要知道,他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张口闭口都是“本太子”;就算做了皇帝之后的大半年里,也总是自称“朕”。目的嘛,无非就是在时时刻刻提醒下面的人——我是你们的主子。

看起来很强势,很不像赵佶那样自称“我”亲民,但追根结底都是源于赵桓骨子里的不自信。

现在的他,终于能很舒坦的被人称为“官家”,也能很轻松的自称“我”。这就是因为他有了强大的自信作为内心的支撑。

如今距离大宋收回燕云十六州已经过去三个多月,历法上已经入秋,天气也渐渐转凉,倒比盛夏酷暑要舒适得多。其他人继续练功,赵桓则在吕方、浦文英的跟随下进了紫宸殿,开始处理龙案上的奏疏。

事务不算多,赵桓只用了半个时辰变差不多快要批复完毕。

蒲公英把最边上的最后两本奏疏递给了赵桓,脸上的神色很沉重。

这些奏疏都是他看过之后分了类的,也是他把这两本奏疏放到一边的,他自然知道里面是什么内容。

赵桓看了他的神情,心里也起了疑惑;打开看了一遍,脸上怒气渐渐显露。

这两本奏疏是两个案子,一个是举报驸马曹晟仗着权势、勾结官府、强买强卖、欺压良善的,一个是弹劾宋江心思不正、道德不端、无才无德、不配为官学之长的。

举报曹晟的这个奏疏,说曹晟亲自出手强买苏州一家李氏商人的铺子,结果李氏不屈被曹晟打死,李家的人在苏州、杭州、江宁等地商人的支持下上告开封府,要求“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诛杀曹晟。

此案人证物证俱在,已经被刑部核查过,无误;现在刑部尚书吕颐浩请求捉拿并审判曹晟。

弹劾宋江的奏疏,是因为有几十个太学生拦住问宋江,什么是“三纲五常”,引得宋江大怒,当即斥责那些太学生“吃着官家的粮”、“拆着官家的房”;但那些太学生之乎者也的一顿说,让学识不佳宋江无以应对。于是,太学生中便有数百人联名上书,要求罢免宋江官学主官的职位,另择贤者。

此事经过了政事堂的讨论,除了李纲、闻焕章等少数几个弃权外,赵鼎、张孝纯等全部支持罢免宋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