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再造天朝 > 175.满清的忧虑

明末之再造天朝 175.满清的忧虑

作者:猪哥老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2:52:34

175.满清的忧虑

在传旨太监出去后,大家都留下来一起商议该怎么办。

“朝廷这是什么意思?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啊?”虎大威忍不住问道。

“什么意思?大家都嫌这个事情棘手,同意或者不同意都有后患,干脆推到督师身上了,倒是把自己都摘了个干净。”黄济不屑的说道。

这也是官场的常态,好事大家一起上,坏事都唯恐避之不及。

“那我们怎么办?换还是不换啊?”虎大威性子有些直,还没有体会到传旨太监的意思。

“皇上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肯定是要我们换的,只是不好直接说罢了。我想督师大人已经有了决断吧?”黄济将目光看向了卢象升。

“做臣子的怎么能够让主上为难,既然皇上有这个意思,那就换吧。只是要委屈各位了。”卢象升满含歉意的看向黄济和杨国柱等人。

这些俘虏都是大家拼死抓来的,现在为了卢象升的前途不得不拿出来去交换德王,这些功劳很有可能就得不到兵部的认可,毕竟兵部还没有清点过人头不是。

“还请督师不要放在心上,都是为了抗清大业,何况我们以后还可以再抓不是。不过我们也不能吃哑巴亏,正好传旨的公公在,至少也要让他知道确实有这些俘虏,我们是吃了很大的亏的,皇上和朝中大臣们必须要认我们这份人情。”黄济是个不吃亏的主,可没有无私奉献的那个想法。

“黄济啊,你呀,就是心眼太多了。身为臣子,岂能计较那么多。”卢象升作为传统的文人,对于黄济的这种锱铢必争的人,多少还是有点不太不习惯的。要不是知道黄济就是这样的性子,对自己又是始终如一,早就开口训斥了。

“大人,做臣子的不但要会做事,还应该让皇上和上官知道我们做了什么,否则陛下和阁老们如何信任我们?我们不但要把这个事情做的漂亮,还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的付出。事明则无惧谗言,说句冒犯的话,以前大人就是因为只知道埋头做事,不知道上通下达,所有才会被小人构陷,处处受制。”黄济自有自己的一番道理,说得卢象升都是一愣。

卢象升最近些年过的确实不怎么舒心,明明有做事的雄心,却因为不会讨阁老们和皇上欢心,屡次被诋毁,满腔热血抵不过反复折腾,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说的容易,要做到何其难也。咱们大明用心做事还要讨好上官,时局就是败坏在这帮人手里的。”卢象升也是心有戚戚,深深的叹了口气。

“既然已经有了决断,那就尽快与鞑奴谈判,以免突生变故。黄济,我这就写信,你去俘虏里找个人给杜度送去,让他转交多尔衮,将我们的要求说给他听,看他如何答复。”抛开愁绪,卢象升立刻进入工作状态,试图与多尔衮联系。

“大人,信写好了最好让传旨的公公过目一下,以免横生枝节。”黄济忍不住提醒了一下。

卢象升确实没有想到这个关节,但是得黄济提醒后,也觉得很有必要,反正不过是多费一点功夫而已,却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对皇帝的重视。

在卢象升写信的功夫,黄济跑到传旨太监那里,先是奉上了大笔的银子,感叹公公一路辛苦,这是给公公在路上花销用的。不光是太监,护送太监过来的锦衣卫们也是人人有份,气氛很快就融洽了起来。

太监收到银子立马态度更好了,当黄济说出卢象升准备与满清交涉,用俘虏换德王的事情时,果然如预料一般,传旨太监的脸马上就笑开了花,话里话外都是尊重卢督师的决定。并且说,像卢象升这样懂得为皇上着想的官员确实不多了,回去一定会好好向皇上汇报。

当黄济说出卢象升希望他能够把把关,看看写给多尔衮的信是否妥当的时候。传旨太监连忙挥手说不用了,他相信卢督师不会出什么差错。但是黄济一再要求,说是公公久在皇上身边,耳闻目染,肯定比外臣更知道皇上的心思,就当是代表皇上监督此事圆满完成,到时候对大家都好。说这话的时候,一串硕大的珍珠塞进了太监的袖子里。

最后太监勉为其难的同意帮卢象升看看书信是否妥当,也有为这件事情背书的意思在里面。

卢象升进士出身,区区一封书信肯定难不倒他。信里既说明了意图,又显得不卑不亢,大家是平等交易,并不存在谁吃亏。

在书信给传旨太监过目后,确定没有什么逾越的地方,就由黄济找来的一个俘虏送给了在附近监视的杜度那里。

因为丢掉了李家庄,损失了大批的人手和钱粮,杜度如今的日子很不好过。

其他人都是赚的盆满钵满,后去之后还会受到奖励,自己却很有可能受到皇太极的处罚,这让杜度很是愤懑。

自己的运气实在太差了,居然被卢象升选为攻击目标,而且卢象升的实力如此之强还是大大出乎了自己的预料,以至于让自己损失惨重。以往手上有上万兵马,哪里去不得,如今却只能窝在这里这个小地方监视卢象升。

物资匮乏的杜度放手下的人马在周围扫荡了一遍,又抢劫了一些物资钱粮,暂时度过了危机。

这日,无所事事的杜度正在屋内喝酒,突然接到手下汇报,有人从李家庄带了卢象升的书信过来,顿时来了兴趣。

这个幸运的被选中放回来送信的鞑子受到了杜度的接见。

“主子,奴才以为再也见不到您了。”这个鞑子一见到杜度就跪倒在地,痛哭流涕,一副伤心欲绝的模样。

“回来就好,主子我会给你们报仇的。”杜度说了句场面话,直接就询问情况。

“听说卢象升有送信过来,是怎么回事?”

“回主子,明军说这封信是给睿亲王的,让您转交。”这个鞑子知道的也不多。

“哦,给睿亲王的信?”杜度接过信,见没有封口,看来也不是什么机密的事情,就直接拿出来看了一遍。

可惜杜度汉文化水平有限,很多字都不认识,就叫人去找个识字的过来帮他念信,趁着这个空档,他问起了李家庄的情况。

可惜这个鞑子一直被看管,庄内的情况并不了解,而且明军将他送出来的时候是蒙着他的眼睛往外押送了很远才放开的。那个时候他只有脱出生天的惊喜,根本不敢查看周围的情况。

这个情况让杜度有点失望,明军做事真的是滴水不漏啊。

“那你们这段时间过的怎么样?”杜度准备从其他方面了解下卢象升他们的虚实。

“我们都被关押在一处营地里,周围有重兵把守,根本出不去。凡是想要逃跑的都被杀了,后来都不敢跑了。”

“那些当官的都被抓去拷打过,应该是想询问我们军的情况。只要是呆在营里听话的话,明军基本不会杀人。”

“伙食上明军也还大方,基本人人都有吃的,而且是一天两餐。”

“衣服被褥什么的明军也都发了,除了原来受伤死去的,冻死、饿死的倒也没有。”

“就是那些明军每天都把奴才们召集起来,整日的说主子们的坏话,奴才听了都想杀了那些狗贼。只可惜奴才们手无寸铁,只能违心的坐在那里将当他们放屁。”

…………

杜度断断续续的听了这么多,感觉到这些被抓的清军整体上过的还不错。

明军很少抓到清军俘虏,每个俘虏在明军那里都是非常值钱的,这点杜度也是知道的。不过明军对俘虏这么好还是有点出乎杜度的预料。要知道清军对待俘虏还是非常残忍的,除非加入清军的队伍当炮灰,能够给点吃的就算不错了。

至于说召集俘虏训话,杜度认为完全是明军假仁假义惯了,非得行教化之道,想要把狼教成狗。问题是吃惯了肉的狼是那么好驯化的吗?杜度对明军的这一套嗤之以鼻。

等到识字的手下将信读了一遍,杜度才知道卢象升为什么要给多尔衮写信了。原来一切都是因为多尔衮在济南抓的德王啊。

信中卢象升愿意用五百满清俘虏换德王一家,按照送信回来的人说的,卢象升抓的清军俘虏总共也才六百多,可以说绝大部分清军俘虏都在交易的范围内,可以说是非常有诚意的。

站在杜度的立场肯定是千肯万肯的,毕竟那些被抓的基本上都是他的手下,很多甚至是他旗下的奴才。如果可以换回来,自己的损失又可以弥补很多。

至于那个什么狗屁德王,在大明就是废物一个,到了大清更是除了空耗粮食,屁用都没有,还不如拿来换回满清的那些勇士。

不过德王是多尔衮抓的,换不换全在多尔衮一句话,所以这个事情最终还是要落到多尔衮的头上。

杜度马上安排人给多尔衮送信,而且这个人能说会道,希望能够说服多尔衮接受卢象升的交易请求。即使不能成功,也可以打个埋伏,让多尔衮知晓自己的想法和态度。

向北回师的多尔衮大军十数万众,携带的物资、缴获更是多不胜数,速度自然快不起来。

对于李家庄的卢象升,多尔衮是志在必得。

任何敢于挑战清军的明朝军队都是清军重点打击的对象,只有将那些敢应战的全都打死了、打怕了,以后才可以放心的抢劫。而且通过一次次击败和歼灭强敌,与明军越来越怯战不同,清军是骨子里越来越骄傲了,逢战必喜,每战必争先,无敌的架势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此行的重要战利品德王就在多尔衮的军中,多尔衮没事就把德王朱由枢叫过来取乐。

每到大宴将领的时候,还会让德王朱由枢和郡王朱慈赏当场表演些节目,比如唱一段戏之类的。而且德王朱由枢和郡王朱慈赏的妃子众多,军中的高级将领每个人都会分一个,当着德王的面行荒淫之事,极尽羞辱之能。

如果不是因为德王朱由枢、郡王朱慈赏的正妃和他们的女儿需要送回去交给皇太极处置,多尔衮等人早就不会客气了。

正是因为德王身份高贵,满清众人羞辱起来才更有满足感。

今日多尔衮众人又在宴会,德王朱由枢和郡王朱慈赏照例被出席。

多尔衮特意将朱由枢和朱慈赏安排在大堂的角落里,席面上也尽是些粗食。而且这二人的妃子也被大堂内的满清将领搂在怀里上下其手,纷纷用戏谑的眼神看着朱由枢和朱慈赏,不时的大声欢笑,申请得意极了。

朱由枢和朱慈赏面色铁青,虽然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几次了,但还是让他们非常难堪。

真正性子刚烈的妃子早就想办法自尽了,现在还能活着的都是已经认命了的。她们尽量不去看朱由枢和朱慈赏,即使要看,也是一脸的麻木。

如果朱由枢和朱慈赏像崇祯一样宁折不弯,只怕也早就自我了断了,免得受辱。可惜他们锦衣玉食的生活享受惯了,骨气也都消磨殆尽了,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了。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活下去,哪怕像狗一样活着。

他们知道自己还有一些利用价值,否则多尔衮早就将他们一刀砍了脑袋。

当然多尔衮看中的肯定不是他们的才能,因为除了吃喝玩乐他们啥都不会。如果巧取豪夺、鱼肉百姓也算特长的话,他们的技能几乎都是满级。

他们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对明朝实行攻心战,打击明廷的威望。

就在这时,亲兵进来禀报,有杜度的紧急书信。

多尔衮以为是有紧急军情,不敢怠慢,连忙让人将书信呈上来,大厅内的众人也都止住声音,尽量不打扰多尔衮。

多尔衮展开书信一看,见不是军情,先是松了口气,但是信里的内容让他皱起眉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