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再造天朝 > 332.服务费(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332.服务费(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王小七早就料到梁掌柜会有此问,不慌不忙的说道:“好处肯定不少,您听我慢慢给您说道说道。”

“行道会准备对咱们的街区进行大规模的整治,绝不仅仅是派人打扫一下卫生那么简单。首先,就是对门前的这条大街进行修整。”

“梁掌柜也应该知道,门前的这条大街不比那两条主道,晴天灰尘满天,雨天泥泞不堪,对咱们酒楼的生意影响非常大。特别是那些有钱人,没有马车轿子根本就不愿意来,毕竟谁也不想抬脚就是一鞋灰或者泥。”

王小七的话说到梁掌柜心坎上去了。

醉贤居的名气之所以还不够大,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菜做得不好,而是天生的地理位置限制了醉贤居的发展。

因为不是在主道上面,醉贤居门前的街道是黄土夯成,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常有的事情。

而那些排名在醉贤居前面的酒楼,大多在主道上面。门前青石铺就的街面,不仅出行更方便,而且也更加干净卫生。

其实梁掌柜也想把自家门前修成青石路面,只可惜耗资太大,没有官府的支持根本就修不起。现在听到王小七说行道会要修自家酒楼门前的马路,梁掌柜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你们准备什么时候修?怎么修?”梁掌柜的急忙问道。

见梁掌柜上了钩,王小七不着痕迹的笑了笑,“等到商馆和码头修建完成,就轮到我们修马路了。初步预备先修成碎石路,夯实。等到碾压得差不多了,就会在碎石上面浇筑水泥,将马路修成水泥路,一劳永逸。”

“水泥路?你们准备将门前的马路修成水泥路?”梁掌柜惊讶的问道。

“是的,计划就是修成水泥路。只是水泥路对地基的要求非常高,所以要先用碎石路做基础,等到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再浇筑水泥才行。”王小七点点头。

虽然王小七说的也是实情,但是真正的原因是水泥的供应跟不上,根本就没有水泥用到上海的街道上。

梁掌柜是见过世面的,知道水泥路的好处,要是醉贤居酒楼前的马路修成水泥路,梁掌柜相信自家的生意起码可以上涨五成。

至于王小七是不是在忽悠,梁掌柜认为可能性不大,毕竟金州军和行道会的信誉还是非常不错的。

“需要我捐多少钱?”梁掌柜觉得要是金额不大,花点钱将马路修好也是好事。

“每个月十两。”王小七用手比划道。

“十两?”梁掌柜皱起了眉头。

十两银子看起来不多,但是如果每个月都交的话就不少了。

“这十两银子当然不仅仅是修路的钱,还包括以后路面的养护,毕竟再好的路没有人照看也是会破损的。这笔钱还包含每月的垃圾清扫,梁掌柜只要每天将垃圾拖运到固定的堆场,我们会安排人将它清走,保证醉贤居门前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

梁掌柜点了点头,觉得这个方法很好,但是比起十两银子来说还是觉得太贵了一点。

“行道会将组织巡逻队,日夜在街道上巡逻,那些乞丐、无赖、小偷、骗子什么的绝对不会再骚扰醉贤居了。顺便巡逻队还会帮忙防火防盗,保证醉贤居的安全。”王小七又说出了一项增值服务,令梁掌柜的脸色好看了不少。

虽然梁掌柜的背景使得他不惧一般黑白势力的骚扰,但是总有一些不怕死的无赖会想办法占醉贤居的便宜。他们每次要的不多,而且也不使用武力,只凭醉贤居的护卫就足以对付他们了。

只是梁掌柜开的毕竟是酒楼,讲究的就是一个广迎八方宾客、和气生财,老是发生一些意外事情很影响人的心情,顺带着连累生意。

再加上江湖上还有些为了钱财什么事都敢做的人,行道会防火防盗的服务虽然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但总归是多了一层保障,这样一想的话,一个月十两银子勉强还能接受。

“而且您只要交了每月十两银子的服务费,衙门里的那些差役就不能来醉贤居打秋风了。因为他们都收了份子钱,再那样做就是坏了规矩。”王小七略带得意的说道。

这个服务让梁掌柜眼睛一亮。

并不是说梁掌柜受到了衙役们多大的敲诈和压迫,毕竟醉贤居背后还有一个兵部的郎中,衙役们是不敢乱来的。

只是俗话说得好,县官不如现管,兵部的郎中权势再大也不能整天挂在嘴上,只有遇到比较重大的威胁时拿出来才好使。像那种衙役们隔三差五的去醉贤居消费,假模假样的给钱,梁掌柜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的情况实在太多了。

收了,那些衙役们指不定会使什么小手段来恶心醉贤居,还让醉贤居抓不到把柄。

不收,平白亏钱不说,还大大的损害了醉贤居的威名,让人瞧不起。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梁掌柜只能给这些衙役们打折,折扣的力度还比较大,时不时的还要免免单,让双方的关系维持在一个微妙的平衡之中。

赚钱、亏钱还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一旦有衙役们在酒楼吃饭,酒楼的生意都会差一些。那些衙役的名声实在太坏,仿佛和他们一起吃饭都倒胃口。

“你们如何保证那些衙役们不会再来打秋风?”梁掌柜还是有些不相信行道会能够这么容易就制住那些衙役们。

王小七轻轻的笑了笑,“我们又不是那些唯唯诺诺的瘪三们,我们可是响当当的行道会,拿了我们的银子还想坏我们的规矩,真当行道会是泥捏的吗?”

这个时候梁掌柜才隐约感受到了一点行道会的霸气。

也是,虽然行道会不做为非作歹的勾当,但毕竟是一个帮会。所谓菩萨心肠、霹雳手段,这两点行道会都不缺。

“好!就冲你这句话,这个服务费老夫就交了!”每个月十两银子对醉贤居来说并不多,只是花得值不值的问题。现在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梁掌柜也就不再纠结了。

“我们行道会保证梁掌柜这钱绝对会交得物有所值。”王小七高兴的拍着胸脯。

有了醉贤居带头,王小七顺利的收取了所负责辖区内商户、百姓的服务费,立马开始兑现承诺。

碎石路开始进行铺设、垃圾有人定时清理、巡逻队开始执勤,现在已经很少在街区商铺、酒楼看到衙役们的身影,即使偶尔有,也都非常的规矩和本分。

之所以衙役们变得这么听话,金州军的恩威并施是最有力的手段。钱给足,犯错一定严惩,衙役们才会这么听话。面对一家独大,又有强大靠山的行道会,衙役们的那点力量根本不够看的。

衙役们也曾想过让官老爷们出头帮他们站站台,可惜那些老爷们收的好处比他们更多,怎么可能为了这些低贱的衙役得罪自己的金主。

何况老爷们也不傻,他们当然知道衙役们的名声有多坏,以前是迫不得已才要用他们,对他们的胡作非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自然就要将那些衙役们拨到一边去。

自从行道会接手上海县城的秩序管理,治安形势大好,官老爷们的口碑都顺带着起来了,这是既有钱拿,还有政绩送上门,这样的好事怎么能够因为一群衙役的贪得无厌而破坏呢。

何况行道会做事滴水不漏,又不是没有给衙役们好处,官老爷们自然更加不会为那些低贱的衙役们说话了。

蒋涛他们忙着整顿上海的地下秩序,谭明仲则带领上海官府和大族们支援的工匠、青壮,开始加速建设商馆、码头,争取在内廷到来前修整出一个富丽堂皇的商馆,为第一批大内物品的售卖提供基础。

赶紧赶慢,在内廷到来之前,金州军上海一期工程完成了,已经不影响正常的使用。

王怀义王公公带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上海的土地,他身上的任务非常重,必须为内廷赚到足够的钱财,所以上海的这次售卖能不能成功,关系到王怀义的未来和前程。

内廷对这次的交易绝对是空前重视,连护卫货物的都是锦衣卫的人。他们这次没有走运河,而是在金州军的保护下坐海船十几天就从天津到了上海,这样的速度是走运河绝对达不到的。

为了办好这次销售,谭明仲使出了浑身的解数,通过镇远镖局的网络,早就将内廷即将来江南售卖一批皇家内廷工匠制作物件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江南,很是吸引了那些富豪之家的眼球。

不管是不是有意要买几件皇家品牌的物品,哪怕只是到上海来瞧一瞧、见见世面、凑凑热闹也是不错的。所以随着售卖会的时间日益临近,来上海的达官贵族们是越来越多,很快就挤爆了上海县城。

后世有展会经济这么一说,一场大的展会可以带动巨大的人流,推动物流、餐饮、住宿等许多方面的消费,大大的繁荣展会所在地的经济。

这样的经验在如今的上海同样适用,因为谭明仲在开售之前,对这批皇家出品的物品进行了好几天的展示,满足大家对皇家物品好奇的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销售预热。

在新建好的、悬挂“皇家交易所”巨大牌匾的商馆,很多内廷出品的精美器具在锦衣卫和镇远镖局的双重保护下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精美与奢华。

对于商馆的名字,本着不用白不用的原则,在请示了王怀义之后,谭明仲将商馆起名为“皇家交易所”。

王怀义还没有意识到“皇家”这两个字蕴含的商业价值,朴素的认为既然是卖皇家商品,将交易所起名皇家交易所似乎没有什么不妥。全然没有想到被谭明仲占了不小的便宜,被他偷鸡了一把。

这个展示会可不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进去看的,不但要收取门票,还要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最简单的两条就是要么有权,要么有钱。当然,这个时代钱、权不分家,这些人基本上是重合的。

也有特殊的人可以不需要门票,甚至会受到谭明仲和王怀义的隆重接待。这些人都是江南一带名气极大的文人雅士,是引领潮流的顶尖人物,有他们参与,这些皇家物品的身价也会提升不少。

为了营造出足够的噱头,谭明仲和王怀义向众多江南名士发出了请帖,请他们到上海来共同品鉴这批“旷世佳作”,准备赋予这些皇家物品更多的文化内涵。

随着晚明江南经济日益发达,民间的奢侈之风盛行,特别是那些权贵富豪之家,简直是钱多得没地方花的典型代表。

这些有钱人在吃、穿、住、行、用方面无不追求奢华、精致、昂贵的风格,为了一件好的物品一掷千金是常有的事情。

而且这些富人们为了彰显自己的独特地位,喜欢炫耀、斗富,为了追求独行特立往往是不惜血本。

不过即使在如此奢靡的社会环境下,江南民间的御用物品依然少得可怜。除了祖上因功获得的赏赐,御用物品是绝对不会流落民间的。

哪怕有些人通过特殊的手段搞到了御用物品,也不敢拿出来展示或者使用,这也使得他们犹如锦衣夜行,无法向人炫耀自己的。

现在皇家公开售卖内廷物品,无疑是在这些富豪之间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不说这些内廷物品的质量如何,仅仅是“大明皇家监制”这个Logo就可以让那些富豪们兴奋到gaochao。

虽然展会的门票价值不菲,十两银子一张,但是依然供不应求。

你要明白,愿意千里迢迢跑到上海来买东西的人,会在意区区十两银子的门票钱?十两银子对他们来说连一顿饭钱都不够。

王怀义算是见识到了什么是有钱人,仅仅为了能够看几眼自己带过来的物品就愿意掏十两银子,要是真卖起来他们愿意出多少?成百上千,甚至上万?想想都让王怀义感到兴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