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再造天朝 > 345.差距太大了(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345.差距太大了(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趁着士兵们回去着装的间隙,洪承畴依然有些不敢相信的向鲁若麟问道:“这些人是京师的那帮二世祖?”

“如果大人您说二世祖的是张静睿他们这些勋贵子弟,确实是他们没错。”鲁若麟点点头。

洪承畴不可思议的问道:“你到底用了什么办法让他们这么听话的?”

鲁若麟笑了笑,“说来话长,都是一些小手段,晚点给您解释。”

洪承畴点点头。

半柱香的功夫不到,张静睿他们全副武装的回到了操场,开始向洪承畴他们表演自己的训练成果。

虽然是都是一些队列表演,立正、稍息、齐步走之类的,再加上一些简单的阵型变化,但是依然让洪承畴他们看得津津有味。

张静睿他们的表现放在大明的军队里也是非常不错的,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实战经验以及杀气,毕竟都是些没有见过血的新兵蛋子。没有经过血与火洗礼的军队,算不得强军。

不过联想到他们勋贵子弟的身份,加上训练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个月,这样的表现已经足够亮眼了。

即使是一向对于勋贵没有什么好感的洪承畴,这个时候也难得的露出了笑脸,对这些勋贵子弟们好好的表扬了一番。勉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争取尽快学成结业。

洪承畴有文官的身份,不用在意勋贵们的态度,吴三桂、马科、曹变蛟对张静睿他们就要热情多了,各种恭维和赞扬的话说个不停,让张静睿他们听得热血沸腾。

毕竟都是些中二少年,见到这么多的大明名将,并得到他们的肯定,更加的认为自己的付出值了,也更加的充满了动力。

听到洪承畴来了,在另外一支部队参加完野外训练的周遇吉和黄杰赶忙过来拜见。而鲁若麟借口视察军营的其他工作,给了他们单独见面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可以好好的交流一番。

洪承畴不仅接见了周遇吉和黄杰,还将张静睿和朱君峻也叫了过来,准备向他们了解一些情况。

周遇吉和黄杰毕竟是武将,早早的就完成了新兵训练,开始跟随金州军的部队参加日常训练,并临时担任了副营长的职务,学习金州军的领兵方法。

虽然来金州军的时间不长,但是周遇吉和黄杰已经感受到了金州军的与众不同。要是非要他们形容在金州军的感受,那就只有一个字:爽!

在金州军军队里,士兵和将领们不需要为其他的事情操心,只用安心打仗就行。而且军人的地位非常高,待遇也非常好,和在大明当兵完全是两码事。

在金州军待的时间越长,周遇吉和高杰对朝廷的军队越发没有信心。

就说吃饭,明军的士兵们都是吃陈糠烂谷,有时里面还掺了沙子和石头,就这还时常吃不饱。金州军的呢?一日三餐,有鱼有肉,管饱。甚至偶尔还有水果吃,这待遇完全没法比啊。

再说到装备,金州军是恨不得把士兵的牙齿都武装上。除了武器铠甲,衣服鞋帽,还会提供毛巾、袜子、牙刷等生活用品。这待遇在明军里连周遇吉都享受不到,更不用说普通士兵了。

周遇吉和高杰还参与过一次金州军的军饷发放,那真的是说多少就是多少,逐个发到士兵手里,没有一丝克扣。而明军呢?吃空饷,克扣粮饷那是基本操作,几乎每个将领都在干。

周遇吉敢打包票,要是金州军以这样的条件在大明招兵,想要去的人简直不要太多。

所谓享受什么权力,就要承担什么责任。金州军的待遇好,训练自然也是非常严格的,这点周遇吉和黄杰已经深有体会。

金州军的训练水平和强度,周遇吉觉得普通明军连一成都没有达到。部分钱粮充足、操练得法的明军可能有金州军三成的训练水平。

虽然训练水平并不能代表真实的战斗力,但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训练水平高的军队经历几次实战之后很容易就成为强军,而训练水平差的军队打再多仗也没有成为强军的可能。

这些还只是硬件条件,更为关键的是社会地位问题。

军人在金州军的体系里地位非常高,其家庭会享受很多独有的福利待遇,很受尊重。而且当兵也不一定是一辈子的事情,金州军有很完善的退伍制度,退伍的士兵也能得到妥善的安置,所以很多年轻人都希望能够加入军队,这是即光荣又有前途的事情。

明军呢?士兵的地位异常低下,不是活不下去没人愿意去吃兵粮。绝大多数的士兵都是军户或者强征来的壮丁,在将领们的心里和奴仆没有什么两样。加上待遇差,上升空间几乎为零,这样的军队你能指望有什么战斗力?

鲁若麟有时候也不得不佩服那些文官们,一面需要士兵们保家卫国,一面又将士兵们视为牛马,真不知道他们是哪里来的自信觉得士兵们一定会为他们效死。要是鲁若麟处在明军的位置,不当场将那些文官们碎尸八段就不错了,还想要为他们效死,简直是做梦。

鲁若麟有时候觉得那些明军们是又可怜又可恨,处在那样的大环境下,饭都吃不饱,家人也养不活,还怎么去保家卫国?哗变、叛逃、造反真的怨不得他们。

周遇吉和黄杰算是明白了,想要在新军里复制金州军的一切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根本就没有那样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只能想办法提高士兵们的待遇,用金州军的训练方法尽量去训练他们,能吸收多少就吸收多少吧。

“末将周遇吉(黄杰)见过总督大人,见过诸位总兵!”周遇吉和黄杰来到洪承畴身前就单膝下跪拜见道。

这个时候洪承畴他们才反应过来,金州军的士兵好像就没有跪过,哪怕是鲁若麟当面也是如此。这个时候见周遇吉和黄杰下跪,反而有点异样的感觉。

其实周遇吉和黄杰也是有些习惯了金州军的军礼,很久没有下跪了,一时之间都有些生疏了。

按照鲁若麟的说法,军人就应该铁血阳刚,是硬骨头。动不动就下跪,时间长了膝盖就软了。军人,可以跪天跪地跪父母长辈,非大恩不屈膝,非扶弱不弯腰。

对于这个说法周遇吉和黄杰作为军人是打心底里认同的,只是身为朝廷的将领,在森严的规矩面前,他们是无法公开附和的。

“免礼,起来吧。”洪承畴轻轻一挥手,然后问起了周遇吉他们的情况。“听说你们到野外去训练了,有什么收获?”

“叹为观止啊,不得不服。”周遇吉感叹道。

“哦,怎么说?”洪承畴来了兴趣。

“我们昨天训练的是夜间长途奔袭,一晚上全副武装奔袭五十里,无一人掉队,全员按时到达。这样的强度在我大明军队看来简直无法想象,但是金州军里却是基本的要求。”周遇吉感佩道。

“一晚上全幅武装奔袭五十里?训练的是骑兵吗?”洪承畴追问道。

“不,全员步兵,随身携带武器装备以及十天的口粮夜间奔袭五十里。”黄杰在一旁补充道。

这下子洪承畴和吴三桂他们全都动容了。

“你们也有这样的训练吗?”洪承畴扭头向张静睿问道。

“以前没有,不过马上也要开始了。我们训练的强度没有周将军他们那么大,白天是奔袭三十里,晚上是奔袭二十里。”张静睿说着说着有点不好意思。

别看张静睿他们的花架子耍得不错,真的要和金州军的士兵们比起来,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一夜奔袭五十里,这要是用在战场上,完全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作用实在太大了。”洪承畴表示他也很想要,要是有这样的强军在手,不说多的,只要有十万,绝对可以保证让鞑子不敢南下。要是有二十万,他有信心直捣鞑子老巢。

可惜以明军目前的状态,饭都吃不饱,普遍营养不良,别说全副武装奔袭五十里了,就是轻装奔袭五十里都会要了士兵们的命。

然后洪承畴向周遇吉、黄杰,以及张静睿和朱君峻详细了解了他们在金州军军营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所知道的金州军情况。

周遇吉非常客观的陈述了自己亲眼看到的情况,每说出一项,都让洪承畴和吴三桂他们的神情凝重一分。加上张静睿他们的补充,基本将军营里的情况说了个**不离十。

根据周遇吉和张静睿他们的描述,洪承畴的感受只有一句话:差距太大了。

训练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无非是金州军的要求更严格一些,几乎是每天一训。而且涵盖的科目也更加的多样,除了阵型演练、团队配合、个人技战术提升,甚至还包括战场急救、马术、海战等特殊科目。

这些虽然有些超出了洪承畴他们的想象,但是还在他们的认知范围之内,但是其他的就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了。

训练并不是军营生活里的全部,人毕竟不是机器,长时间的高压下谁也抗不住。所以金州军也会有很多其他的活动掺杂在训练之中,缓解士兵们的紧张情绪。比如拔河、踢球、唱歌,以及无特殊情况每天晚上都会进行的学习,这些东西明军的将领们几乎不会去考虑。

以那些明军将领们的思维和想法,能够让士兵们发泄情绪的,只有杀戮和女人。

偶尔金州军的士兵们也会走出军营,去加固河堤,或者帮百姓们挖挖沟渠、修补一下房舍,进行一些亲民的活动。别以为这些活动辛苦士兵们就不愿意,其实比起枯燥无味的训练,能够出去透透气才是他们最期盼的事情。

“你们每天晚上还要上课?学什么?”洪承畴惊讶的问道。

“是的。主要是识字,以及讲解一些常识和历史故事,还要学一些简单的算学。”朱君峻点点头。

“谁来教?”这个问题很关键,这个年代读书之所以困难,就是因为老师少,学习成本高。

“多是军队里镇抚司的司员们兼任,偶尔也会有学问比较好的士兵上去讲课,我和静睿兄也曾上台讲过课。”朱君峻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哦,你们也讲课,讲的什么?”洪承畴笑着问道。他也没有想到这些纨绔子弟还有为人师表的一天,实在是有意思。

“主要是讲一些太祖时期开国功臣们驱逐鞑奴再造华夏的故事,士兵们也爱听。”朱君峻一脸的得意。

洪承畴满意的点点头:“讲这个好,让士兵们知道大明开国不易,应当更加忠君爱国倍加珍惜。”

朱君峻得到了洪承畴的认可,更加高兴了,“我们也是这样想的,这金州军孤悬海外,还是要多宣扬王化的。”

“你们能这么想甚好,不愧为勋贵之后。”洪承畴的赞许让张静睿和朱君峻满面红光。

“让你们出去干活,还是做些无关的事情,你们就没有怨言吗?”对于金州军助民的举动,洪承畴很是不理解。

“刚开始确实不太乐意,毕竟我们是当兵打仗,又不是干苦力的。后来出去的多了,也慢慢的有些理解了。”张静睿有些感慨的说道。

“说说看。”洪承畴也想知道张静睿他们是如何转变思想的。

“在大明,百姓们见到军队是唯恐避之不及,甚至比见到盗匪还要害怕,更不用说什么支持了。但是在金州军,百姓们对军队非常信任,也非常支持。在他们眼里,金州军的士兵们就是保护他们、帮助他们的,他们也愿意竭尽所能的支持军队。”

“这种信任与支持是需要长久经营的,所以金州军经常会组织一些亲民活动,为百姓们排忧解难。大人可能没看过百姓见到我们时的热情,那种欢迎和喜爱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再苦再累也值得。”

“金州军的军人地位之所以这么高,正是因为军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的信任,被百姓们誉为保护神,自然受到尊敬。要是自己行事不当,损民害民,还妄想得到百姓的支持,怎么可能?”

显然张静睿最后的话里是在讽刺朝廷的军队自己持身不正,自然没有什么好口碑。

只是这话从张静睿嘴里说出来,颇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味,毕竟明军的口碑这么差,除了文官们从中作梗,勋贵们在其中也起了非常坏的作用。

张静睿他们是年纪太小,涉世未深,对勋贵们那些暗地里的勾当还不是很清楚,否则他绝对说不出这番话来。

这个话题有点大,洪承畴也不好回答。

鲁若麟可以用这样的办法争取民心,但是朝廷的将领就绝对不可以,否则就是居心叵测、图谋不轨。反而是那些不怎么守规矩的将领更受欢迎一些,因为这样的将领对朝廷的统治没有什么威胁。

朝廷以文御武,对军队多有打压,防的就是军队威胁朝廷的统治。说到底还是朝廷对军队的控制手段太低级,只能以削弱军队战斗力的手段达到控制的目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