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再造天朝 > 354.是走是留(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354.是走是留(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既然无法从正面将热气球击落,那就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

“范爱卿,派你的人去试一试,要是能将那东西毁了,朕有重赏。”皇太极对范文程说道。

“喳。”范文程立马站出来跪地领命。

清军的内地细作这一块,皇太极一直把控在自己手里,并交给熟悉此事的汉臣打理。以前是头号汉奸李永芳,现在则交到了范文程手里。

这些细作除了打探情报、收买官员,必要的时候也是可以做暗杀和破坏的。

其实在情报工作这一块大明一直是占有绝对优势的,锦衣卫除了充当皇帝的爪牙对付官员,也有情报收集的职责。

锦衣卫的情报收集并不局限于大明内部,对外部敌对势力的情报收集也在他们的工作范围之内,以便为皇帝提供更加详实准确的情报。

只是因为文官们对锦衣卫的印象实在是太坏了,只看到了锦衣卫坏的一面,一旦掌权就想千方设百计的削弱锦衣卫的实力,从来不会考虑是否影响到大明的情报工作。

加上崇祯被文官们忽悠得厉害,自断手脚,使得如今的锦衣卫存在感非常微弱,就更不用说对外的情报收集了。

曾经锦衣卫的探子们北上可以深入大漠草原,南下可以到达热带雨林,几乎周边国家都有他们的身影。现在随着大明的衰败,以及锦衣卫的势弱,整个情报体系也接近崩溃了,再也不复以往的强势。

反而是清军的情报工作做得越来越出色,也更有成效。

清军前期攻陷的城池大多都是细作们收买汉奸打开的城门,否则清军初期的发展绝对没有这么顺利。

而且满清细作在情报收集、散布谣言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屡屡通过这些低成本的手段达到了战场上实现不了的目的,可谓成绩斐然。特别是崇祯多疑的性子,使得造谣、离间的效果非常好,让崇祯做了很多自毁长城的事情。

这一次在外部不能破坏热气球的情况下,皇太极自然将希望寄托在了有不错成绩的细作身上,或许能够再创辉煌也说不定。

“十二弟,明军的动向查得怎么样了?”得知明军前来增援,皇太极也比较关心。

“回皇上,现已查明明军蓟辽总督洪承畴带领山海关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东协总兵曹变蛟停留在辽南,但是所带兵马并不多,加在一起也不过两千余人,不足为虑。”洪承畴他们来时的动静有点大,很难瞒过有心人,所以阿济格想要打探到这些基本的信息并不困难。

听到是洪承畴来了辽南,皇太极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洪承畴如今的名声可不小,平定肆掠多时的中原农民起义让他声名鹊起,如今更是上任蓟辽总督,成为满清最直接的对手,满清想不关注都不行。

原本皇太极以为明军与金州军是面和心不和,不太可能协同作战,现在看来还是小看了洪承畴和鲁若麟的格局。

“如今我大清兵马全都集结在金州,锦州一线兵力空虚,洪承畴的压力并不大。要是他真的有心帮助金州军,完全有能力抽调更多的兵马,不可大意。”皇太极并不像阿济格那么乐观。

“是臣弟疏忽了,臣弟一定继续让人打探。”阿济格连忙认错。

虽然皇太极到了金州,但是针对南关的进攻不会那么快进行。近二十万的兵马肯定要先行整顿,还要打造攻城器械,没几天功夫都不可能理顺。

在这期间,辽西明军的增援部队也到达了辽南,直接拉到南关战场,随时准备参战。

这批总数接近一万人的辽西援军确实都是辽西军中的精锐,个个彪悍,少有年老体弱的,可见洪承畴和吴三桂他们也是下了血本的。

和预料中的一样,金州军对于援军一视同仁,伙食按照金州军的标准来,装备也换上了济州岛军工厂出品的铠甲和钢刀,让这些明军大呼来得值了,士气非常旺盛。

清军如此大规模的进犯自然不可能瞒得住,金州军也没有准备隐瞒。刻意隐瞒清军到来的事实,在拆穿的时候反而容易引起恐慌。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告诉百姓们清军来犯,早日做好心理准备。

不过在宣传上肯定会有侧重点,无非是金州军足够强大,绝对可以将鞑子挡在关外。

不过即便如此,仍然有大批的人离开辽南回到大明本土或者去济州岛。这批人主要都是有钱人,鞑子凶残的名声早就如雷贯耳,但凡有一丝危险,他们也不会留在辽南。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们自诩为君子,肯定是要等金州军打胜了才会回来。

当初那批来到辽南的勋贵子弟们也完成了他们的训练,如今他们的长辈正在催促他们离开辽南回京师,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只是在是否离开辽南这个问题上,这些勋贵子弟们产生了分歧。

并不是所有的勋贵子弟都愿意混吃等死,浑浑噩噩的过一生,其中也有不少人还是有建功立业的想法的。特别是那些在家族没有继承权的子弟,这样的意愿要更加的强烈一些。

原本他们或许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找不到方向。现在经过金州军的几个月训练,他们发现想要建功立业,还是要效仿先祖在沙场上赚一份基业。

对于这些人的选择,他们的家族虽然舍不得,但是从本意上还是比较支持的。毕竟家族的基业只有这么大,大部分都要留给主支,旁支能够获得的资源非常少。如果这些旁支可以依靠自己的奋斗再建一份基业,对主支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助力,对于家族的延续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保障。

后辈子弟能够亲上沙场征战对于他们的家族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光彩的事情,但是前提是家族继承人不能去冒险。

即使家族继承人不得不去战场刷经验、混资历,那也只能是那种胜算特别大,非常安全的战事,像金州军与鞑子的大战就绝对不适合。

但就是在这个不容妥协的事情上却出了问题,英国公府的小公爷张静睿执意要留下来参战,这可急坏了他的堂叔张世浩。

张世浩是特意来辽南参加张静睿的结业仪式的,张静睿在金州军的优异表现令英国公府非常长脸,张世浩也是与有荣焉。

特别是结业仪式上张静睿作为骠骑营的营长,带领整个骠骑营步伐整齐的从观礼台上走过的那一瞬间,张世浩心中无比的自豪,为张静睿的成长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才是英国公家的子弟,整个京师勋贵子弟无出其右。

只是张世浩没有想到,张静睿在金州军学到本领的同时,也深深的受到了金州军思想的影响,再也不是京师里那个稍显懵懂的贵族少年了。

“不行!绝对不行!你是英国公府的继承人,绝对不能上战场!”张世浩大声的对张静睿说道。

“堂叔,我英国公府以军功立家,什么时候张家子弟都不能上战场了,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张静睿反驳道。

“其他人可以,唯独你不行!”张世浩坚决的摇着头。

英国公府好不容易出了一个优秀的继承人,怎么可能让张静睿去战场冒险。

“堂叔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正因为我是英国公府的继承人,更应该去南关杀鞑子。否则以后别人说起我张静睿都会嘲笑那是一个贪生怕死的逃兵,我英国公府又有何颜面?”张静睿还带着一些稚嫩的脸上露出一股坚毅。

张世浩苦笑的看着张静睿,心中既骄傲又担忧。

张静睿有如此胆量与当担,英国公府后继有人。但是战场上刀枪无眼,要是万一有个闪失,对英国公府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静睿,上阵杀敌的机会多的是,又何必执着于这一回。”张世浩苦劝道。

“鞑子乃我汉人之大敌,岂是区区贼寇能比的。只有上阵杀鞑子,才能尽展我汉家儿郎的威风。若是人人都畏难就易,又有谁能护卫我大明万里江山、万千子民?”张静睿不为所动。

张静睿的帽子扣的实在太大,张世浩也不好反驳,只得将目光转向了坐在一旁的张光瑶。

“光瑶,还不快劝劝你哥哥,这战场之上刀枪无眼,万一有个闪失可如何得了。”张世浩希望把张光瑶拉进来一起劝说,可惜事情并未如他所预想的那样。

“哥哥,我支持你!我们张家世受皇恩,此刻正是杀敌报国的时候,张家没有贪生怕死之辈!”张光瑶举起小拳头,狠狠的挥舞了一下。

得,又是一个被金州军洗脑的人,而且看样子洗的还不轻。

张世浩听了张光瑶的话顿时目瞪口呆,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静睿可是你的亲哥哥,你就舍得让他上战场?”张世浩将矛头对准了张光瑶,说服不了张静睿,还说服不了你这个小丫头。

“堂叔,这是国战,只要是汉人就应该一往无前,岂能有亲疏之分?可惜光瑶不是男儿之身,否则定然像哥哥一样上阵杀敌,即使马革裹尸又有何惧?”张光瑶大义凛然的话马上就让张世浩败退了。

张世浩作为一个享受了一辈子荣华富贵的公子哥,心中的理想和抱负早就被磨灭了,哪里还有张静睿和张光瑶他们的满腔激情,如何保住家族的荣华富贵才是他的第一要务。

“我说不过你们,我现在就给大哥写信,在大哥的回信到来之前,你不许去南关。”张世浩见无法劝住张静睿,只能把英国公张世泽搬出来。

张静睿一脸严肃的说道:“军情如火,岂能坐视?哪怕父亲令我回去,我也只能忤逆一次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还请堂叔告知父亲,为了英国公府的荣耀,静睿战死沙场又有何惜?”

见事已至此,张世浩也不多劝了,只希望尽快与张世泽联系,看能否改变张静睿的想法。同时他迫切需要与鲁若麟沟通一下,为张静睿安排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毕竟是大明未来的小公爷,要是真死在了南关,想必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两家说不得就要反目成仇了。

张静睿的决定并不是只影响了他一个人,整个骠骑营的勋贵子弟们都在观望他最后的选择。要是张静睿选择回京师,估计大部分人也会做同样的选择,趋利避害嘛。

只是当张静睿选择去南关参战之后,骠骑营的勋贵子弟们不管是不是自愿,都选择了跟随张静睿一起前往。

说到底都是一群中二少年,面子的事情大过天。这个时候要是选择临阵脱逃,以后就不要在勋贵圈子里混了,丢不起这个脸。哪怕是他们的家族事后知道了,也只会要求他们紧跟张静睿的脚步,即使战死沙场也不能当逃兵。

勋贵这个圈子最怕的就是被其他勋贵排斥,一旦脱离了主流的勋贵圈子,家族也差不多算到头了。好事轮不到你,出了事也没人给你说话,和消失了没什么区别。在整个家族的利益面前,个别家族子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张静睿的决定也影响到了朱君峻,同为小公爷,他要是回去京师,估计这一辈子也别想在张静睿面前抬起头来。

朱君峻留下来,他的那帮小弟们肯定也不会走,所以在张静睿出发去南关的时候,骠骑营全营到达,没有一个人缺席。

张静睿难得的给了朱君峻一个笑脸:“怎么?不回去了?”

“还没有砍下鞑子的脑袋呢,怎么能够回去?我朱君峻即使回去也要风风光光的,岂能如同老鼠一样灰溜溜的。”朱君峻傲娇的说道。

虽然明知道朱君峻说的是大话,但是张静睿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此时的他有一点可爱。

“好!世人都说我们是纨绔子弟,一无是处,是时候证明我们也是热血男儿了。兄弟们,出发!”张静睿大手一挥,一马当先的奔驰而去。

这些勋贵子弟被张静睿激起了心中豪情,嗷嗷叫的紧随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