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五十章 想法(续)

乱世栋梁 第五十章 想法(续)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五十章 想法(续)

建康一隅,徐府,少府丞徐驎召见恭候多时的李笠,李笠此前,已经在徐府侧厅等了将近三个时辰。

此来建康,专为送礼,所以李笠不仅带来了河珠三千枚,又有彭蠡鱼干一千斤。

鱼干到处都有,李笠送的鱼干,却是相对少见的银鱼干。

彭蠡湖里有一种小鱼,长不过一指,粗不过簪子,通体透明,死后体呈银白色,味道鲜美,是鱼干中的佳品。

三吴地区的大湖,也有类似的小鱼,名为白小,所以对于权贵而言,这倒不是什么稀罕之物。

不过李笠送的银鱼干,还是让徐驎颇为满意,感慨起来:“这鱼,我家乡就有,只是当年不舍得吃,捞起来晒干,全都拿去换钱。”

“此鱼别处罕见,据说汉末天下三分,吴主孙权食鱼脍,残鱼落入水中,化作白色小鱼游走,说的就是这种鱼了。”

李笠赶紧表态:“上官若喜欢,卑职每年渔汛都捕捞送来。”

“不用,莫要大老远的送来,我若要吃,就近便有,不过,你有心了。”

该有的礼数,该送的“孝敬”,都已经走了一遍,现在,李笠向“上级的上级”汇报工作。

顺便听听上级有何吩咐,之后,才会去少府寺“述职”,走“对公流程”,在直属上级和同僚面前露露脸。

顺序不能反,否则就是不会做官。

徐驎对李笠任上的表现很满意:“能这么快把珍珠备好,不错,你的位置稳了。”

李笠回答:“卑职全靠上官提点。”

“范鄱阳没为难你吧?他这人倔脾气,认死理。”

“范府君政务繁忙,哪有空管珠役的事情,上官放心,明年珠役依旧不会有问题。”

“你把握好分寸即可。”

李笠今日一早就来徐府,等候徐驎召见,等了三个时辰,又困又饿,却不敢有半点表露,抖擞精神,陪对方说话。

他已经有了珠署监作这张虎皮,一切进展顺利,没必要再从徐驎这里获取什么,所以只要继续保持“孝敬”,态度谦卑,就能稳住现有的成果。

徐驎见李笠很会聊天,自己话也多了起来。

鄱阳乐安的胆铜法采铜,进展不错,虽然要过上几年,铜产量才会大幅提升,但从徐驎兴致勃勃的交谈中,李笠可以看出,这个政绩给对方带来了不少好处。

“陛下很关心乐安铜矿,不过,具体事务自有湘东王处置,官冶只需尽快提升产量,来年,必然大有可为。”

“你出的主意不错,只是管个小小珠役,屈才了。”

这是夸奖,也是试探,李笠赶紧表态:“卑职以总角年纪,得上官任用,监作珠役已经吃力不已,尚需历练多年,方敢再有重用。”

“不,以你的年纪,能短时间里组织起这么多人手,又是捕鱼,又是养鱼,还组织护渔、护珠,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徐驎缓缓说着,看着李笠,李笠知道这位必然有耳目在珠署,所以也不矫情:“小人憋着一股气,将来也要让人看得起,自然要努力做事。”

“对,就该有这口气。”

徐驎说着说着,感慨起来:“昔年,我也是贫苦出身,吃了不知多少苦,才有了今日。”

“你和我当年有几分相似,胆子很大,不认命。”

又在试探,李笠赶紧再次表态:“卑职胆子再大,也不过总角年纪,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需上官多多鞭策。”

“你很有想法...”徐驎看着李笠,似笑非笑,“用胆铜法换区区监作,这买卖不划算呀。”

“卑职是想出头,要做鄱阳大户,家里不再受人欺负。”

徐驎摆摆手:“你招募青壮,聚拢少年,也不过是在家乡做个大户,然而没有宗族依靠,独木难支。”

“有没有想过,往再高一些的地方走?”

“卑职倒是想过,只是前路茫茫,不辨东西...“

李笠再三表态,不想被动防御,以攻代守:

“先前,卑职在鄱阳王府饷家,陪伴十一郎君读书,射箭,听说,都下的国子学生,可以策试入仕...”

“所以想着给侄儿请先生开蒙,然后在郡学读书,若读得下去,读得好,争取入国子学,先旁听,再看看有无机会补入...”

“将来,家里可就指望他了....”

李笠如今虽然是监作,但其实是吏而不是官,要去国子学读书是不可能了,所以只能指望侄儿走经学生策试入仕这条路。

当然,这只是借口,因为对方在试探他的想法,看他是不是否急不可耐要往上爬。

所以李笠可不敢掉以轻心,表明自己想要的不过是做个地头蛇。

“你的想法不错。”徐驎笑起来,李笠趁热打铁:“卑职此次既然来到都下,又是十月,想着不如去国子学碰碰运气..”

“碰运气?碰什么运气?”徐驎好奇起来。

“呃,其实,卑职听说,多有积年考生,每年都在策试,卑职觉得,不如重金聘请一位考生去鄱阳,常年教授侄儿,说不得,有事半功倍之效...”

徐驎闻言看着李笠,良久,笑起来:“哈哈哈哈,你小子,真是...”

逆旅,李笠在房间里拉力弓,练习射箭动作顺便练力气,自他学射箭已有一年,进步很快,但依旧坚持每日练习。

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这就是李笠的处事原则,所以即便是来建康“出差”,也不忘坚持练习。

不过他一边练,一边琢磨事情。

既然来了建康,当然要到处转转,国子学是要去的,因为如今是十月,据说国子学的策试就要开始了。

梁国的经学生策试入仕制度,应该是后世科举的雏形,所以李笠想亲眼看看策试盛况,感受一下这个时代的策试现场是什么样的,哪怕只是旁观。

顺便看看,替考枪手是否真的存在。

所谓“替考枪手”,是后世用语,不过这个时代,有类似的人存在,也就是说,逼格很高的国子学策试,实际上有人代考。

而且是已经传开了的潜规则。

那些在国子学读书的学子,出身高贵,却多有不学无术之辈,为了考得好成绩以便入仕,便要雇“积年考生”代考。

如此行为一直存在,许多人知道,却装作不知道,因为这条利益链后面,牵扯了太多的权贵和士族。

由此可见,梁国制度的**到了何种地步。

这是李笠从王琳口中打听来的消息,本来只是感慨,没想到今日居然用上了:告诉徐驎,他‘小富即安’,真打算栽培下一代冲击更高的地位。

少府丞徐驎,出身微寒,靠着经商,一点一点赚钱、攒钱,然后花钱讨好官宦、权贵,给人当走狗,一步步向上爬。

熬了许多年,才有了今日的地位。

可以说徐驎是从底层崛起、突破了阶层天堑的狠角色,这样的人,最提防的就是有人重走一遍自己走过的路,把自己挤开。

也许徐驎对他有些不放心,所以试探他的想法:到底是志在冲天,还是小富即安。

李笠为了拿一张虎皮,把无价但自己无法变现的胆铜法及矿脉所在地告诉徐驎,但这是一个极不平等的交易,所以对方有理由猜测,他还有“法宝”。

只要日后有机会,把法宝拿出来,说不得平步青云,威胁到对方的地位。

佞臣,当然要提防有‘新人’靠着更会讨好皇帝,把自己挤开。

李笠当然没什么想法,直接告诉对方,自己就想做个鄱阳大户,打算请先生培养自己侄儿,把将来的希望放在侄儿甚至儿子身上。

想到这里,李笠有些期盼:如今是十月,据说国子学都是在十月进行策试。

具体日期,好像就在几日后,那么,这热闹一定是要去看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