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七十九章 揣着明白装糊涂

乱世栋梁 第七十九章 揣着明白装糊涂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七十九章 揣着明白装糊涂

去年年底,也就是大同十一年十二月,散骑常侍贺琛,向天子直言劝谏,陈述四事:

其一,州郡官员搜括极其残酷,百姓不堪重负。

贺琛说,天下在籍的户口锐减,因为许多百姓不堪州、郡的搜刮,以及地方官员的盘剥,纷纷逃亡。

尽管朝廷年年大赦,鼓励逃亡百姓返回原籍、恢复生产,并多次下令免除赋税,但百姓却不敢返回原籍,因为地方官依旧横征暴敛。

其二,官员穷奢极欲,却又肆意浪费。

贺琛说,天下官吏贪婪、残暴,弄得民不聊生,是因为奢侈靡烂的风俗造成的,人们竟相攀比奢华,加重百姓负担。

其三,权臣玩弄威福,党同伐异。

贺琛说,陛下虽然英明神武,但是有小人欺上瞒下,这些小人妄进谗言、党同伐异,明面马上看去是奉公处事,但实际上吹毛求疵、排斥异己。

其四,朝廷大兴土木,民众苦于劳役,不得休生养息。

贺琛认为,朝廷应该精简事务,裁撤冗员,节省花费,少兴大役,一些多余的官署,包括屯、传、邸、治可以适度精简。

如此一来,即可让百姓休养生息,朝廷也能积蓄钱粮。

贺琛所说四件事,可以说揭穿了皇帝尽心营造的太平盛世假象,可想而知会闹出多大动静。

对此,天子予以反驳,李笠将打听来的内容汇总,记下来,写得较为口语化:

其一,你说有官员横征暴敛,那官员姓甚名谁,你说清楚,他如何盘剥百姓,证据在哪里?

只要你把证据交出来,证明这些官员确实贪赃枉法,有几个,我杀几个。

要是说不出来,你就是诋毁朝廷命官!

其二,你说官吏饮食奢靡浪费,那好,人家在自家宴请宾客,你不在现场,如何知道人家是怎么个浪费的?

若说时下风俗奢靡,别人朕不知道,我执掌天下四十余年,节衣缩食,吃素不吃肉,本该被杀了用于供奉祖宗的牲畜,已经许久没杀了。

这样都不行,你想要我如何?

其三,四十多年来,我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批阅公文、处理政务,中午前,基本上就把该处理的政务处理完毕,没有积压。

若事务太多,我甚至从天黑忙到天黑,期间只吃一顿饭。

这么多年下来,我的腰围,从一开始的十围,瘦成了二尺,不近女色已经三十余年,没有沉迷于酒色,每日都在处理政务。

我都勤奋到这地步了,大小事务亲自处理,数十年如一日,你说有小人蒙蔽我,好,那人是谁?他是怎么蒙蔽我的,你说!

其四,宫里大兴土木,亦或是修缮佛寺,全都是花钱雇佣百姓来干活,并没有征发他们,也没有拖欠工钱。

你说要精简官署、包括屯、传、邸、治,好,那些该裁撤?

哪些地方兴建的工程不急?哪些征收的赋税可以迟缓?你要分别举出具体事实,详细启奏给我听,别泛泛而谈。

如何让国家富裕、军队强大,如何让百姓休养生息,减除劳役,这些措施,你应该具体地列出。

如果不具体地一一列出,那你说这么难听的话,用意何在?

你是不是为了博个犯颜直谏的好名声,就这么诋毁朝廷,若果真如此,有你这样当臣子的么?

黄姈看到的内容,是天子对贺琛所陈四事的驳斥,当然,这些内容是李笠汇总后记下的,行文如同对话。

“这件事闹得很大,传得也很快。”李笠缓缓说着,“皇帝的驳斥,让贺琛无言以对,只能谢罪,不敢再说什么。”

“所以,这一谏、一驳的内容,才会传得特别快,因为皇帝要以此向世人表白心迹,让官吏、百姓们都知道,他有多不容易。”

“让别人都看看,朝廷各项举措,是如何的有必要。”说到这里,李笠反问:“那么,你怎么看?”

黄姈看着手中的纸卷,想说什么,但要说的太多,反倒不知如何开口,良久,叹道:“皇帝在装睡,谁也喊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这个比喻不错,李笠很认同:“对呀,皇帝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不可能不知道问题有很多,也很严重,却不打算,也没有能力解决。”

“只能掩耳盗铃,答非所问,贺常侍说的是官吏铺张浪费、生活奢靡,皇帝答的是自己有多辛苦,多不容易。”

“贺常侍说地方官横征暴敛、鱼肉百姓,这指的不是一个人、某个人,也不是一群人,而是一个现实,一个事实。”

“那就是吏治**,只能靠皇帝来想办法解决,必须整顿监察制度,必须任用良吏,结果皇帝反倒要他把贪官污吏的名字报出来,把罪证拿出来。”

“贺常侍能么?敢么?宗室子弟在京城横行无忌,都没人敢管,那么在地方任上作威作福的地方官,是他能管得了的?”

“他面对的,是已经腐烂的官僚集团,这样的群体,连皇帝都不好管,贺常侍还能如何,只能无言以对,然后告罪。”

“皇帝,难道不知地方官做的好事?难道不知道吏治**?但用这种办法来堵贺常侍的嘴,呵呵。”

李笠笑起来:“就像你说的,一个装睡的人,别人再怎么叫,也不可能把他叫醒。”

“然而,只是在榻上装睡还好,若是一个车夫装睡,而马车行驶在悬崖峭壁边上,你看着装睡的车夫,难道不会觉得后背发凉么?”

这话说得有道理,黄姈默默点头,李笠继续说:

“皇帝极力维持局面,粉饰太平,但是,寻常百姓水深火热,权贵们贪得无厌,只想要更多,至于那些兄友弟恭的宗室们...”

“宗室之间如同仇寇,老皇帝在时,还能勉强维持表面的‘家和’,等老皇帝崩,宗王内战迟早爆发,而天子年迈,又能有几年可活?”

“宗王内战,会惨成什么样子,只要想想晋时八王之乱,就明白了。”

“所以,乱世很快就会到来,这不是我做梦,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就像太阳迟早会落山那样,而现在,已是黄昏。”

李笠看着黄姈,严肃的说:“我只想好好过日子,但是,乱世之中,若不能自保,就只有死路一条,史书上记载的乱世情形,若变成现实,你觉得好玩么?”

黄姈摇头,李笠的一番分析下来,她意识到时局不妙,必须早做打算。

那么,李笠制作环锁铠、销售环锁铠的意图,就很明确了:自保。

她读过书,当然知道乱世之中,寻常百姓有多惨,那么,结寨自保,就是活下来的选择之一。

只有钱粮充足,才能聚集青壮,才能结寨自保。

只有给青壮装备铠甲,才能抵御一拨又一拨的流寇、溃兵,以及趁火打劫的豪强武装。

既然说到秘密,李笠便向黄姈摊家底,让对方知道,自己现在的大概实力:

“我,可以拉出一千步兵,这些人现在名义上是护院、护塘,借着清剿水寇练兵,都杀过人,见过血,有实战经验,至少达到合格战兵的标准。”

“他们全都会射箭,可以是步弓手。”

“他们还会用刀盾,结阵冲锋,可为刀盾兵。”

“他们以鱼叉、竹篙练长兵,结阵御敌,可为长矛兵。”

“我有十艘双桅帆船,可做战船,护渔的水手一千,可接舷肉搏,投掷鱼叉、射箭的准头都不错,也有实战经验,如同水军,平日里捕鱼,必要时可以打仗。”

“这两千人,及其家属,都可以安置在作场周边,你是知道的,作场如今就像一个寨子,规模不小。”

“有了这两千人,我就是地头蛇,哪家豪强都不怕,毕竟,郡兵数量也就两三千而已。”

“必要时,我可以凭这两千人为核心,扩充队伍,以我现在的人脉和名声,半月之内招兵,至少可在鄱阳郡地界招三千青壮,注意,是身体健康的青壮。”

“这样的队伍,有两千见过血的兵做骨干,有充足的武备,不敢说攻城略地,但至少能保卫乡里。”

“我已囤了粮食十余万斛,以每人每月消耗粮食二斛计,能在不外购粮食的情况下,让这五千人,连同家属,吃上大半年。”

“若有敌人走水路来犯,我可以召集彭蠡湖畔各地的渔民助战,凑出数百艘船、上万人的船队,形如水军,哪怕这水军只能防不能攻。”

“渔民当然不能和战兵比,但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可以花钱涨士气,这些钱、帛,我也备下了。”

这就是李笠花了三年时间攒下的家底,即便立刻天下大乱,他也能有保命的本钱。

黄姈是今天才知道确切情况,但之前已经通过看账本,发现李笠的家底不一般。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开支极大,李笠赚得多,花得也多,黄姈看账本上的入账、出账,看得目瞪口呆。

如果,李笠的志向只是做个富家翁,那么现在,李笠就能买下良田若干、别院数座,有护院数百,侍妾数十。

李笠可以过上奢靡的生活,却没有,赚来的钱,要么囤积物资、粮食,要么买马,要么养护院、护渔、护塘。

开销极大,外人很难注意到,白石村李三郎居然有如此实力。

“妾明白了,作场,会好好经营下去。”黄姈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为李笠如此相信自己,觉得欢欣鼓舞。

“妾会...揣着明白装糊涂。”

“那,说不定我脑子抽风,哪天果真造反呢?”

李笠问道,黄姈看着李笠,抿嘴一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三郎这么会赚钱,不会做亏本的买卖。”

李笠也笑起来,笑得很开心,他既然娶了黄姈,就决定相信对方,把产业交给对方管理,自己好腾出精力,做别的事情。

风险当然有,若黄姈把秘密透露给黄大车,然后黄家父子将秘密拿来邀功,向官府告密..

李笠可不怕,认为这种概率较低,自己也有手段应对,所以,愿意放手让黄姈来管产业。

有内当家操持家务,他才可以集中精力,做各项准备工作。

原始积累,是最辛苦、最耗时的事情,三年时间,他终于完成了积累,有了本钱。

如今是大同十二年,李笠认为,留给自己做准备的时间,恐怕也不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