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十三章 栋梁(续)

乱世栋梁 第十三章 栋梁(续)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十三章 栋梁(续)

十月下旬,建康城里一片惊慌,侯景叛军已经渡江,在采石登岸,随后向建康杀来,据说已有数十万之众。

自梁受齐禅,建康已经四十七载未闻刀兵之声,城中无论贵贱,得知侯景叛军即将兵临城下,无不惊恐,朝廷随即下令全城戒严。

然后,人们开始避难。

建康外廓,不过是一道木栅栏,哪里挡得住如狼似虎的叛军,唯有台城、东府城、西州城这三个内城,以及江边的石头城,才有高大的城墙,抵御敌兵。

王公贵族、高门士族,纷纷带着粮食、钱帛、金银珠宝迁入台城,寻常百姓要么出城投亲,要么一日数惊,到处都在传谣言。

一片恐慌之际,东冶,急匆匆赶来的蔡全找到李笠,二话不说,扯着对方就要走:“快,带着你的人,与我入台城!”

“入台城?为何?”李笠明知故问,挣脱蔡全的手:“朝廷不是说了,侯景鼠辈,不足为虑。”

“那是糊弄百姓的!”蔡全压低声音,焦急的说:“快,十一郎让我来接你,跟着鄱阳王府的家眷,进台城!”

“还有,张郎何在?昨日他说来你这,如今不在王府里,十一郎担心他,让你带着他,一起入台城。”

“再耽搁,台城各门关闭,可就进不去了!”

李笠闻言,认真看着蔡全,这到底是十一郎萧勤的主意,还是蔡全自作主张,不得而知。

但是,蔡全就站在面前,是真的要帮他,这份情,李笠记下了。

“我有主意,台城可不能进去,那是死地。”李笠低声说,“侯景来势汹汹,附逆者源源不断,台城又能支撑多久?”

蔡全不以为然:“勤王之师随后就到,你怕什么哟!”

“那,既然勤王之师会来,你认为叛军无法攻破台城、迟早要完,既如此又何必躲在台城里担惊受怕?”

“不如逃到外地,去京口,或者往东到吴兴等地暂居,等朝廷剿灭叛军,再回建康不迟。”

李笠说到这里,笑道:“多谢蔡兄救我,不过,我已拿定主意,不日便到吴兴友人处寄居,待得朝廷平定叛乱,再回建康。”

蔡全见李笠已经安排妥当,点点头:“既如此,也罢,李郎保重。”

“蔡兄,保重!”

李笠郑重行礼,对方在危急时刻还想着拉他一把,可谓患难见真情。

只是,台城恐怕是看起来安全,实际上...

两人又说了几句,蔡全匆匆离去,李笠看着对方的背影,又看看冷清的东冶作场,眉头紧锁。

叛军兵临城下,朝廷赦免东西二冶、尚方钱署以及城内各狱囚徒,发放武器,充军守城,所以东冶已经停工,人员疏散,如今冷冷清清。

但李笠想的不是这个,而是战事。

长江北岸的军队要大规模渡江,在江南只有两个合适的登陆点,其一是建康东北的京口,其二是建康西南的采石。

京口对应江北广陵,采石对应江北历阳,历阳失守,朝廷不是不知道,也有时间应对,怎么就被侯景拿下采石了?

李笠觉得难以置信,他一个军事小白都能看出采石的得失事关重大,怎么朝廷就没增兵把守呢?

这到底怎么回事?

采石守将是猪头么?怎么那么快就丢了这个要地?

萧正德不是被我干掉了么?叛军还这么势如破竹,莫非还有内鬼?

李笠想着想着,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唯一能确定的是,历史上开门揖盗的萧正德,现在已经不在了,那么...

侯景未必能速攻台城,如此一来,说不定台城能扛过此次劫难,不过,他是不会入台城的。

台城极大概率是死地,进去了,就等于把命交给别人处置,接下来是生是死,全在别人一念之间,所以李笠才不会这么傻。

黄匆匆而来,身后跟着张铤,以及一些人。

此时,他们的装束有些特别,齐声向李笠说:“李郎/妹夫/郎主,我们/小的们准备好了!”

李笠收回思绪,看着手下,用力点头:“很好,我们筹划了大半年,如今,该出手了!”

此刻,黄表情有些激动,李笠见其状态不错,拍拍对方肩膀:“黄郎,今日之事成与不成,可全看你表现!”

又看向大伙,再次交代:“一会,你们一定要冷静,一定要稳!”

午后,朱雀航,大量百姓拖儿带女,经由这座横跨秦淮河的浮桥进入北岸,而南岸街道上,挤着大量等着过桥的人群。

然而,守桥士兵不顾哀求,将人群隔断在桥南,随后,将这浮桥缓缓断开。

跨河的桥不止朱雀航一座,但朱雀航是最大、最宽的一座桥,许多百姓就指着过桥,逃到相对安全的北岸。

此时逃亡生路已断,南岸哭声震天,北岸朱雀门,率兵守门的东宫学士庾信,此刻在门前扎营,见百姓如此凄惨,心中不忍。

但太子有令,立刻断开朱雀航,防止叛军过河。

而叛军,已经开始攻打建康外廓了!

想到这里,庾信看向远处南篱门,那是建康外廓的南门,没有任何防御能力,在叛军的刀锋下,根本撑不了多久。

而现在,南篱门旁的烽燧已经冒起火光和浓烟,很显然,叛军已经在进攻了。

所见,让这位朱雀门守将觉得后背发凉。

有当世文魁之称的庾信,身材魁梧,样貌英俊,平日里出入皇宫、东宫,深得天子、太子信任,有“栋梁”之称。

如今临危受命,率军防守朱雀门以及朱雀航,要挫一挫叛军的锐气,他却未着甲,而是博冠峨带,羽扇纶巾。

铠甲、兜鍪对庾信来说,太重了,更别说着甲这种武夫装束,会严重影响他洒脱的文士风范。

成日里舞文弄墨的庾信,马不太会骑,箭倒是能射,却只会软弓长箭的博射,现在要上阵搏杀当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需坐在这里,稳定军心即可。

不一会,南岸呼喊声起,百姓四散奔逃,庾信心中紧张,但面上淡定。

朱雀航已断,叛军急切之间过不了河,就算渡河,他也可以来个半渡而击!

一切正如庾信所料,杀到秦淮河南岸的叛军见朱雀航断,只能拆房取木料,浮水过河,守军云集岸边,对其放箭,眼见着就要“有多少、杀多少”。

但是,叛军弓箭手也在岸边对射,射了一会,官军伤亡惨重,竟然就这么让叛军先登过了河。

又有官军将士增援,与渡河叛军厮杀,却打不过,一个个抱头鼠窜往回跑。

抱木过河的叛军越来越多,渐渐将浮桥合拢,庾信见己方数次增援都无法“半渡而击”,将对方先登赶下河,心中不安渐渐扩大。

赶紧离开营地,上了朱雀门楼,继续指挥,要稳定军心。

一名容貌姣好的书童,端来一盘切好的甘蔗,庾信当着左右将领的面,优雅的吃起来。

庾信要展示自己的从容,本来想抚琴弹唱,奈何这些粗鄙武人不通丝竹之音,索性吃甘蔗,让这武夫知道何为临危不惧。

不一会,争夺朱雀航北的官军溃逃,叛军追杀过来,气势汹汹,守门将士见状强作镇定,擂鼓迎战。

血腥的厮杀就在门前发生,叛军士兵一个个戴着铁面,狰狞异常,庾信远远看去只觉心惊胆战、胃部不适。

但为鼓舞士气,依旧强装镇静,继续吃甘蔗。

忽有一箭飞来,射中庾信身边数尺外柱子。

“啪”的一声,手中甘蔗落地,庾信吓得面若白纸,起身便跑。

左右见状,先是一愣,随即跟着跑,门下正在厮杀的将士,见着城门上已经“人去楼空”,再无心应战,轰然溃散。

巨大的撞门声随后响起,一声一声,撞击着王质的心脏。

此时,他奉太子之命,率军三千出宣阳门,经由御街南下增援朱雀门,给好友庾信鼓鼓劲。

当然,因为王质不会骑马,坐的是人扛的肩舆,手里还摇着羽扇。

坐肩舆带兵打仗,这没什么不对,国朝名将、有“韦虎”之称的韦睿,当年就是坐着肩舆上战场,一样打胜仗,让北虏闻风丧胆。

所以,王质要“大敌当前、泰然自若”,以自己的镇静,让将士们安心,协防朱雀门。

结果朱雀门在前,而许多守军士兵已经溃逃。

之前,他弃守采石,以至侯景轻易渡江,不过情有可原,天子和太子没有追究,于是王质决定戴罪立功,此次定要协助庾信守住朱雀门和朱雀航。

结果...

朱雀门方向传来如潮的欢呼声,王质定睛一看,却见朱雀门缓缓打开:叛军已经破门了!

那一瞬间,王质只觉脑袋一片空白。

部将赶紧建议列阵迎战,毕竟此处是街道,左右是夯土墙和许多沿街建筑,而不是开阔旷野,只要以长矛、刀盾列阵,就能挡住对方的正面进攻。

“撤,撤!叛军来势汹汹,不可正面迎战!且退回宣阳门!””

王质呼喊起来,挥舞羽扇、面色惨白,几乎要跳下肩舆、拔腿就跑,不过抬着肩舆的青壮反应很快,立刻掉头,往来路跑。

往宣阳门方向跑。

王质记得清楚,兵法有云: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如今时值正午,敌军士气正盛,所以,先撤回去再说!

部将们见状有些发愣,随后回过神来,拔腿跟着就跑,三千人的队伍,瞬间混乱起来,将士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向来处的宣阳门而去。

宣阳门是台城外城中的一门,城墙高大,在城墙上居高临下放箭,可比直面叛军白刃战好多了!

后面,攻破朱雀门的叛军士兵,顾不得休息,追着前方溃兵,往宣阳门而去。

侯王已经下了命令,今日无论如何,都要攻破宣阳门,只要拿下宣阳门,台城唾手可得!

“我等受侯王重赏,美酒、女人,享受了两个多月,如今死而无憾!”

一名戴着铁面的将领挥舞着手中环首刀,高声喊着,给部下鼓劲:

“今日日落之前,定要破宣阳门!我等就是死,也要死在宣阳门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