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三十七章 烽烟起

乱世栋梁 第三十七章 烽烟起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三十七章 烽烟起

夜,建康,某私第,寝室里李笠正在挑灯夜读,看手下所拟的消息汇总。

什么消息都有,总而言之,时局纷乱,更大的动荡即将开始,所以李笠不敢懈怠,瞪大眼睛,注视着方方面面。

譬如,侯景败走、离开建康前,居然向城中百姓发放大量钱财,又当众焚烧收集而来的债契,此为邀买人心之举。

之后,从台城出来的权贵、官宦们,要求朝廷收捕逃奴,因为此次侯景作乱,导致他们损失惨重,钱财先不说,逃奴可得抓回来。

不然,谁来服侍他们及家眷?

而持续数月的战火,让建康城许多地方沦为废墟,百姓熬了几个月,现在却食不果腹,官府不仅无力救助,反倒要征发百姓服役,重建各种建筑设施,修补城墙。

这倒也罢了,毕竟事关朝廷脸面以及建康城防,但大量富贵人家的府邸,也要这些几近于无家可归的百姓去建。

也就是说,许多人上人不长记性,依旧把百姓当做牛马,急着找补损失,全然不故民心向背。

在这些人看来,民心向背是朝廷的事,他们自己的利益,才是重中之重,既然侯景被赶跑了,那么,规矩照旧。

两相对比,可想而知百姓对侯景叛军的态度,必然会“触底反弹”。

李笠有些担心,因为侯景是有序撤退,那么,极有可能安排了大量“附逆”的建康本地人,隐瞒经历,留在建康城中。

万一哪天,侯景卷土重来,这些人必然做内应,若真如此,可不妙。

想着想着,李笠面色凝重。

一旁床上,黄姈蜷缩着,盖着薄被,一动不动,静静看着李笠的侧脸。

回想着方才的狂风暴雨,想着李笠炽热的胸膛,黄姈心中全是幸福和满足。

自从来到建康和李笠团聚后,她已经几天没出过房门,只觉**苦短,时间过得飞快。

小别胜新婚,李笠和黄姈两地分居大半年,如今李笠做了官,黄姈来到建康和良人相聚,**自然是烧得昏天黑地。

按说先帝大行,文武百官身为臣子,应当在一定期限内禁娱乐、酒色,只是宗室子弟都不以为意,官员当然就不会当回事。

只要不大肆张扬,在自家关起门来‘办事’,夫妇敦伦,何错之有?

瞥见李笠面色凝重,黄姈勉强起来,裹着薄被,缓缓走到旁边坐下。

“怎么了?一脸凝重的样子?”

“时局纷乱,烽烟四起呀。”

李笠一边说,一边将黄姈搂在怀里:“侯景撤退,却不是结束,而是继续。”

“侯景不是逃到江北广陵,苟延残喘了么?”

“这只是表象,你看看...我说给你听吧。”

侯景之乱,已经被李笠“中途打断”,但是还没结束,其造成的恶劣影响,现在才刚开始浮现出来。

起初,侯景叛魏、向梁国称臣时,梁国控制着淮南全境,以及淮北部分地区,所以淮水防线全在梁国控制之下。

其中包括淮南重镇寿阳、钟离。

后来,侯景在寿阳起兵造反,率军南下渡江,留人守寿阳。

侯景攻入建康时,位于寿阳南面的合州,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派兵攻打寿阳,却只破了外城,没能拿下内城。

寿阳守将无法立足,随后投降魏国,于是,魏国轻而易举的拿下寿阳。

之前,梁国为从魏国手中夺下寿阳,打了许多年的仗,现在,对方却轻轻松松拿走了。

不仅如此,位于淮水中游的钟离,当年梁国也花了好大力气才击退魏军,守住钟离,名将韦睿在钟离之役表现出色,被称为“韦虎”。

结果侯景之乱爆发后,北徐州刺史、山阴侯萧正表被叛军围攻,在钟离苦苦支撑,又听信谣传,以为台城沦陷,于是投降魏国。

这是不久前发生的事情,魏国轻而易举的拿下这座当年怎么打都打不下的坚城。

魏国趁着侯景之乱,拿下淮北梁国州郡,随后得了送上门来的寿阳、钟离,便将手伸过淮水,伸向淮南。

而侯景攻打台城未能得手,攻占了江北广陵,还攻占了谯州等地,使得淮南梁军腹背受敌,已经进退失据。

也就是说,淮南危险了,而“自古守江必守淮”,一旦丢了淮南,敌军饮马长江北岸,随时可以渡江进攻建康,这对于建康的压力是很大的。

黄姈听到这里,想了想,问:“那么,莫非朝廷不敢逼迫侯景太甚?怕他再投魏国,以至淮南全境失守?”

“是,如今天子大行,新君继位,却面对如此棘手问题,日子不好过。”

“然而侯景叛军攻破建康外廓,烧杀抢掠,搜刮钱粮,掳走无数女子,若不讨伐、将其消灭,民怨沸腾,朝廷威信扫地,新君恐怕也坐不稳御座。”

李笠说完,又说起另一件事。

前不久,上游荆州接连出了几件事,其一,出兵勤王的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慥,在回师逗留江陵时,被突然回师的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抓捕。

湘东王萧绎声称,桂阳王意图夺取江陵。

而之前,新任雍州刺史张缵,到襄阳赴任受阻,还被软禁起来。

本该卸任的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声称张缵与樊城守将勾结,意图害他性命,而背后主使,为湘东王。

且张缵在湘州时,意图谋害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性命,所以,岳阳王不受命。

雍州军和荆州军随后对峙,剑拔弩张。

却有雍州豪族杜氏,做湘东王内应,袭击襄阳,却未能得手。

岳阳王回到襄阳后,遣使入湘、入京,向其兄湘州刺史、河东王求救,向天子求救。

天子遣使去江陵调解,而河东王已经率兵北上,要攻江陵,为雍州解围。

“这兄弟俩和叔叔较劲,刀兵相见,事情闹大,恐怕不能善了。”

黄姈之前听李笠说过宗室之间的大概情况,记得河东王、岳阳王兄弟俩的父亲,是已故昭明太子,便问:

“莫非,这兄弟俩对当年之事耿耿于怀,所以总是有小动作,而叔叔们,也对他们有所提防?”

“对,这兄弟俩恐怕对三叔,也就是如今的新君不满,那么,和新君关系不错的湘东王,自然会对这两兄弟有所提防。”

“谁对谁错,不知道,不过我知道,有人要浑水摸鱼了。”

“是谁?”

“邵陵王,邵陵王据说平日里与河东王、岳阳王兄弟关系不错,所以,现在主动请缨,要去调停,你觉得,新君会怎么做?”

黄姈回答:“我记着,邵陵王之前横行无忌,又觊觎储君之位,新君尚在东宫时,为了提防邵陵王发难,特地扩充东宫卫队。”

“而且邵陵王又和湘东王不睦,若去调停,恐怕只会激化矛盾吧。”

李笠点点头:“对呀,你看,淮南烽烟起,形势岌岌可危,而上游荆襄、荆湘又在内讧,湘州且不说,雍州是什么地势,你记得吧?”

黄姈想了想,说:“雍州,是当年先帝起兵之地,地势十分重要,而且...而且与西魏接壤,若那岳阳王挡不住湘东王,情急之下,恐怕、恐怕...”

“恐怕会向西魏借兵...那不就可能引狼入室?”

“对,很可能会引狼入室。”李笠点点头,苦笑着:“侯景这只丧家犬,居然攻破大梁国都,还把台城围了几个月,几十万勤王军在一边旁观,就是解不了围。”

“耗了几个月,侯景撤了,却全身而退,占据江北广陵...”

“朝廷如此表现,在各地牧守、出镇宗室、地方豪强看来,不就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

“在北面两个魏国眼中,不就是硕大的肥猪?”

“如今开国天子去世,新君继位,威信不足,宗室之间多有宿怨,这不,老皇帝刚走,内讧就开始了。”

“东魏已经趁机夺了淮北,又开始侵占淮南之地,西魏难道就不会趁机侵占江沔之地?”

“若岳阳王顶不住湘东王的进攻,援兵迟迟不来,朝廷也无法调停,他走投无路,极大可能引狼入室。”

“即便他还要脸,说是借兵,你觉得西魏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兄弟阋墙,于是外人趁火打劫,先帝苦苦维系了几十年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其实是自欺欺人,他在时,这帮人还老实,他走了,一个个就跳出来,争权夺利。”

黄姈听到这里,意识到时局并未变好,反倒是渐渐变差,侯景未除,老皇帝去了,新君刚继位,宗室间就开始内讧。

内患不止,外有强敌虎视眈眈,时局只会越来越乱。

“那,三郎在这里能做些什么?不怕被卷入漩涡里么?”

“我?我留在这里当然有事情要做。”

李笠搂着黄姈,缓缓说:“我让贾郎在东冶当监作,当助手,让梁郎在材官营训练青壮,也是当助手。”

“哪怕就只有几个月时间,都能拉起一支堪用的队伍来,关键时刻,就能派上用场,再说,我是材官将军,带兵上战场,可以带部曲。”

“那么,咱家练了多年的部曲,就有机会一展身手了。”

“那妾呢?”黄姈看着李笠,两眼满是期待。

李笠这么努力,那么,她也要努力。

“你?当然是...”李笠说完,将黄姈抱起,往床那边走去。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四娘可不能让为夫不孝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