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二十三章 信心

乱世栋梁 第一百二十三章 信心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二十三章 信心

鄱口,码头处一片忙碌,苦力们忙着将货物装船、卸船,船员们忙着整理索具、帆具,货主们忙着清点货物。

商贾们忙着讨价还价。大量货物被苦力们运上船,因为战事耽搁了将近两个月的航运,如今已经‘死灰复燃’。

许仙祠里,香客们忙着上香,大伙看着祠里供奉着的一柄木剑,以及几张纸符,脸上满是敬畏。

祠旁,有许多少年聚在一起,说着许真君助李府君降妖除魔的事迹,慕名来许仙祠烧香许愿的人,多有驻足。

“九天惊雷咒,这是许真君的神通,助李府君收复南昌,可厉害了!”

“还有那斩妖的宝剑,侯景就是被这宝剑砍成重伤,然后被李府君活捉了...”

“我听说,那晚南昌城妖雾弥漫,鬼影重重,许多妖怪原形毕露,嚣张得很,结果被李府君以符纸引来天雷,劈个正着,有多少妖怪,都被劈得魂飞魄散了!”

“对对对,我有南昌好友,说那晚官军入城,城南就接连响起雷声,那就是神通了。”

议论声中,少年们说得眉飞色舞,过客们听得入神。

许真君到底有没有显灵,助李府君捉侯景、收复南昌,谁也不敢说亲眼见了,但李府君捉到侯景、收复南昌,这是事实。

对于百姓而言,真相如何,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百姓需要一个有本事的人来保一方平安,现在真的有人保鄱阳、豫章二郡平安,那么大伙有空就来许仙祠烧香,希望许真君继续帮助李府君。

李府君是谁?当然是鼎鼎有名的鄱阳李三郎。

家乡出了如此厉害的人物,鄱阳人有空就要夸上一夸,更别说李府君时隔一年,相继活捉两名造反的藩王,这等功绩,如何不让家乡人骄傲?

许仙祠前街道,刚上完香的潘宝,与友人一边走,一边说起这一个多月来,自己的经历。

“那日逆贼偷袭夏口,我刚好出城,躲过一劫,然而江路断绝,已然回不了鄱阳。”

“后来听说湓城也丢了,我却一点不慌,为何?因为有李府君在鄱阳嘛,这攻入江州的逆贼,李府君收拾起来,也就一两个月时间。”

“现在,看看?一个多月,这逆贼就烟消云散了,攻下湓城、南昌又如何?攻下南昌,没几日,就被李府君给关门打狗。”

“收复湓城更是简单,我们鄱阳白石村的武郎,就是李府君的同村,在湓城轻轻松松就把那岳阳王给捉了,送到寻阳。”

“这岳阳王被捉,逆贼群龙无首,盘踞湖口、白茅湾的舟师,还有各地的兵马,那是魂飞魄散,不战而降。”

“夏口敌军惶惶不可终日,我便找了艘船,回来了。”

潘宝此次外出经商,因为遭遇**,所以货物尽失,损失不小,不过人没事,钱日后还能赚回来。

几位同行的友人同样是商贾,听得潘宝这么说,又见鄱口一片忙碌,知道如今是雨过天晴,得赶紧忙碌起来。

他们来鄱阳,当然是为了新平瓷器,可因为烽烟四起,湓口沦陷,鄱阳新平的瓷器运不出来,让买家和卖家都心急如焚。

现在,商路恢复,大量外地商贾涌入鄱阳,瓷器必然供不应求,他们就怕在鄱阳待上数月,却依旧两手空空。

对此,潘宝觉得不必担心:“新平那边,无论官窑民窑,一直都在烧瓷,无非是耽搁一两个月,运不出去罢了,瓷器数量管够,只多不少,你们尽管放心。”

“无论是乐安铜、屯田,还是其他什么买卖,都没问题,这里可是鄱阳,李府君的家乡,有李府君在,鄱阳乱不起来。”

鄱阳没乱,这是事实,所以其他几人默默点头,当湓城、南昌相继沦陷时,许多人都把目光投向鄱阳。

因为鄱阳内史李笠上任后的一番‘有所作为’刚现雏形,一旦被逆贼祸害,所有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譬如,低息借债给公廨换取‘专营’的人,组织青壮到处屯田的人,在新平开窑烧瓷的人,在乐安开矿场、给官府提炼‘水铜’的人。

这些人在过去一年中,在鄱阳郡地界经营的产业能否保住,就看李笠的能耐如何。

结果,李笠仿佛不费吹灰之力一般,三两下把逆贼收拾干净,仿佛扑来的不是猛虎,而是一只癞皮狗。

有这么能打的人守着鄱阳,许多人对李笠的信心,就如同夏秋之际的河水一样,暴涨。

郡廨,李笠正在研究几张纸,还提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武祥见了觉得奇怪,仔细看了看,发现纸上的墨迹不太好。

毫无疑问,这纸不怎么“托墨”,即纸质不好、显不出墨质,不适合书写、绘画。

“唉。”李笠叹了口气,放下笔,看着武祥:“这几张纸是竹纸,吸水性较差,果然不合适用来写字、画画。”

武祥知道李笠在琢磨用竹子造纸,便问:“这是新做出来的竹纸?”

李笠回答:“嗯,我请人试着做的,看来果然如工匠们所说,常见竹纸吸水不好,也不知该怎么解决。”

“那怎么办?”

“慢慢试吧,否则这样的纸,也就只能用于丧事,做做纸钱、纸人什么的。”

说着说着,李笠自嘲的笑起来。

本来想把纸品经营成‘日常生活用品’,结果变成经营‘丧葬用品’?

武祥见左右无人,问:“寸鲩,怎么琢磨起造纸来了?赚钱也不靠这些纸呀?”

“道理很简单,我想办起一个产业,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能凭着自己的劳动,有一碗饭吃,好歹能够自食其力,养活自己。”

“苦日子的滋味,我们尝过,所以我想,只要力所能及,就要尽量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过上好日子。”

“人有了出路,就不会去落草,不会铤而走险做山贼、水寇,不会主动去跟着地头蛇造反。”

“彭蠡湖里的水寇,如今已经绝迹,是怕我们么?不全是,还因为我们给了他们像样的出路。”

“让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可以靠着航运、捕鱼、养鱼、屯田,过上好日子。”

“绝大多数人,如果可以正经过日子,是不会去做贼的,问题是有没有出路,现在,我就在想办法给他们多找些出路,这也算是做善事,积德。”

武祥理解李笠的想法,却觉得造纸这个产业恐怕难当大任,李笠不介意和发小谈谈‘深层次’的想法。

“说白了,我就是要通过各种利益交换,把更多人的捆在我身边。”

“灰鸭和你,一人活捉一个藩王,这是跟着我的好处...”李笠见武祥要说话,抬手示意:“听我把话说完。”

“我常说,一个人,一辈子恐怕都没有几个真朋友,那么,其他的朋友,就不能是互相帮助的朋友了?”

“能,前提是相互间有利益交换,你帮我,我帮你,互惠互利,有来有往,关系才会密切。”

“不然,就只能靠血缘、亲情,这对应宗族、姻亲,但实质上,也是利益交换。”

“利益交换有很多种,譬如我,能打胜仗,能创造机会让部下稳稳立大功,就像你和灰鸭那样,如此一来,会有更多的人投到我帐下,想要所有作为。”

“他们为我披荆斩棘,我创造出让他们立功向上爬的机会,各取所需。”

“灰鸭奇袭长沙,活捉河东王,我受赏,他也受赏;你潜入湓城,活捉岳阳王,我受赏,你也受赏,做了军号将军。”

“这就是利益交换,我们的交情,难道不会因此更进一步?”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上阵厮杀的勇气和武艺,并不是每个人,都想着靠军功向上爬,毕竟上了战场,随时都可能会死。”

“更多的人只想平平安安过日子,然后争取做到衣食无忧,那么我要如何用利益,把更多的人和我捆在一起呢?”

“当然是做买卖,然而买卖人人都会做,凭什么,他们要跟着我做买卖?”

“做买卖的极致,就是给皇帝打点产业,次一些,给权贵打点产业,狐假虎威,虽无官职,却有官威,说白了,就是做官商。”

“我呢?一不是宗室,二不是贵胄子弟,凭什么让这么多人跟着我做买卖、互惠互利?”

“我得自己创造、寻找出更多的商机,进而带头办起许多产业,再把握其中关键,让许多人能通过和我合作赚到钱,但离了我又不行。”

武祥听到这里,听懂了:“江州到处都是竹子,竹器十分有名,所以,若能掌握制作好竹纸的工艺,那就...”

“对,如此一来,我就能通过利益,和许多地头蛇联系起来,他们若能借此赚大钱,和我们之间的友情,不就深厚起来了?”

李笠笑道:“论打仗,我能带着大伙打胜仗,论赚钱,我能带着大伙赚大钱...”

“我可以为大伙带来足够的利益,那么,他们有何理由不站在我身边,为我摇旗呐喊助威,甚至跟着我一起,抵御狂风暴雨?”

“他们对我有信心,才会认真出力,为我排忧解难,而我三两下就收拾了逆贼,这样,别人对我的信心才会暴涨。”

李笠说着说着,话锋一转:“无论是打仗,还是赚钱,越来越多的人对我有信心,那么,关键时刻,需要他们帮忙时,他们还会袖手旁观么?”

什么是“关键时刻”?可以有很多种理解,武祥不清楚发小具体指的是什么,不好回答。

李笠笑起来:“我说的关键时刻,指的是时局纷乱,需要有人站出来,带头保境安民。”

原来是这个意思,武祥回答:“那还用说,最佳人选,当然是你。”

“是我们。”李笠说完,扬了扬手中的纸,“轻飘飘一张纸,肩负着我们的梦想,所以我怎么能不绞尽脑汁,想办法改良工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