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三十二章 目的(续)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三十二章 目的(续)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三十二章 目的(续)

邺南城,太庙处火光大作,前来纵火的李笠,见太庙大殿已经点燃,十分满意。

在太庙值守的官,以及“先帝”牌位,加上配享太庙的功臣牌位,已经被他手下‘打包’,接下来会送到建康,足以证明他进入齐都邺城,烧了太庙。

不仅如此,太庙外墙上还写了许多个拆...仇字,表明李笠烧太庙的缘由:李三郎来邺城为先帝报仇。

看着燃烧的太庙,以及殿前石雕上,自己亲自刻下的“李笠到此一游”字迹,李笠已经能想象齐帝高洋的表情。

太庙是皇帝宗庙,其内有‘先帝’牌位,等同于一个宗族的祠堂、祖宗牌位。

宗族祠堂、祖宗牌位被人砸了,那是对全宗族的侮辱,此仇仅次于挖祖坟,可谓不同戴天,是要用命来清算的,遑论一个国家。

于是,此仇不死不休,齐帝高洋即便不气得爆血管,接下来也会派出大军直扑徐州。

未必,齐军若来,恐怕会绕过徐州,直扑淮南,不把两淮化作焦土是不会走的。

毫无疑问,李笠此举会导致两淮面临空前危机,但在“为先帝报仇”的大义名分下,朝野内外,没人可以指责他。

更别说,辅政的鄱阳王萧范会给他撑腰,因为这就是‘交易’的部分。

部下赶来,向李笠汇报:“使君,檄文已经挂好了。”

“不光要挂在这里,还得把传单散发出去。”

部下嘿嘿一笑:“带来的传单,进城之后已经散发完了,”

李笠点点头:“嗯,赶紧撤!”

兵马沿着来路返回,很快便回到彭均把守的路口。

李笠看着一脸狼藉的街道,看着四周响起的呼喊声,听着不绝于耳的号角声,以及西面远处那巍峨的宫城,觉得有些遗憾。

能够突入邺城,已经很不容易了,靠着这点兵力,想要攻破宫城,那是妄想。

而且不能久留,进城打完脸就得赶紧跑。

所以他此次突袭的首要目的,是入邺城烧太庙,名义上是给先帝报仇,但实际上是当众打脸,最大限度刺激齐帝高洋,挑起大规模战争。

这个目标很关键,一定要做到。

目的二,抢劫邺城周边马场饲养的军马,以及城内东市里大量马匹。

目的三,救贞阳侯萧渊明。

目的四,‘摸奖’,看看能不能抓到(击杀)齐国的高官显贵。

前两项已经达成,而昨夜炮击东门外齐军营栅并发动夜袭后,击杀率部抵抗的主将、上党王高涣,这位是齐帝高洋的七弟,也算摸到大奖了。

“人救出来了么?”李笠问,彭均回答:“救出来了,刚过路口不久,想来已经出城。”

“好,准备撤!”李笠下令,彭均点点头:“我来断后,你先走!”

“你仔细些,城门见!”

李笠说完策马向东前进,走了一段距离,在兵卒把守的一个巷口停下。

巷口内不远处,有一个店铺,挂着的招幌上,画着个炊饼和一头驴。

有几个兵从店里扛出一筐炊饼,李笠见了,颇为满意。

他听薛月嫦提起过,邺城东市‘细柳巷’口的“柳十郎驴肉炊饼”很好吃,所以既然“来都来了”,顺便买些回去,让将士们尝尝‘邺城名小吃’。

买,那就得给钱。

“你们给钱了么?”李笠问,那几个兵闻言有些尴尬,支支吾吾:“君侯,我们身上没带钱...”

“是么?”李笠从腰带夹层里掏出一小块碎银,抛给一名兵卒:“有一两左右,抵千文没问题。”

他随身携带碎银,是为了以防万一,兵卒拿了碎银,转入店铺。

李笠相信自己的兵不会私吞碎银,正要策马前行,却注意到一个突发事件:

巷口有个死人,男性,面向下倒地,头向外,在巷口放哨的一名兵卒,方才走动时一脚踩在那死人手背,于是,死人身体抖了一下。

李笠仔细看着这个装死的男子,见其衣着明显比一般百姓要好,身上(后背)无明显伤口,也无血迹。

再看巷道,并不是‘断头路’,于是心中起疑:

你在哪里装死不行?偏在巷口装死,图什么?死里面些不行?

随后转头回看街口,看着正在后撤的轻炮,李笠瞬间明白了:靠,你在观察火炮!

立刻下令:“这老兄在装死啊,拎起来!”

兵卒闻言一愣,随即发觉君侯说的是身后‘死人’,弯腰去扯,果然“活了”。

李笠见这人被扯起来,决定不废话,干掉再说,火炮的细节,能瞒多久瞒多久。

反正一路攻过来杀了不知多少人,多杀一个‘目击者’也无所谓。

刚下令,这人却对自己大喊。

喊话居然用的是雅言(洛阳话):“请问将军是徐州李使君部下么?”

建康官话源自洛阳雅言,所以能说建康官话的李笠,觉得很惊奇:这年头能说雅言的,必然是官宦或士族子弟。

便以雅言问:“你是谁?”

祖珽听得这位梁将居然真懂雅言,还能说,心砰砰跳起来:粗鄙武人可不会说雅言。

方才所见梁军使用的诡异兵器,威力惊人,联想昨晚那雷声隆隆,祖珽意识到,“徐州李贼”的战功赫赫,恐怕不简单。

现在自己装死被识破,装惨蒙混过关或许能行,但万一...

或者,另一个选择会不错,因为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能就在眼前。

“在下范阳祖珽,在中书省执笔诏诰。”祖珽高声说着,表明身份,“想见一见大名鼎鼎的徐州李使君。”

“你见他想做什么?”李笠觉得好笑,觉得这个‘执笔诏诰’自曝身份颇有意思,“莫非是要劝降么?”

祖珽决定豪赌一把,点点头:“正是!”

下午,太庙,高洋看着已经化作残垣断壁的大殿,默不作声,就这么站着,面色平静。

旁边石雕上,硕大的“鄱阳李笠到此一游”刻字,十分刺眼。

虽然高洋面色平静,仿佛眼前太庙大殿废墟,以及石雕上刻字不存在,但左右只觉后背发凉,生怕一会天子暴怒,自己小命不保。

李贼兵马攻入邺城,纵火烧毁太庙,并抓走几名值守的官员。

按照幸存者所述,李贼来到太庙,向他们表明身份后,在石雕刻上这几个字。

神武皇帝、文襄皇帝的牌位,以及配享太庙的诸位功臣牌位,都被李贼带走了。

虽然牌位本身不算什么,但牌位代表的意义可不一样。

不仅如此,李贼入城后,沿街散发传单,其上内容极其可笑,说梁帝遇害,是齐国派出刺客所为,所以此次入邺,是要为梁帝报仇。

梁帝萧纲,去年重阳节遇刺身亡,随后,皇太子萧大器遇袭,没多久便伤重不治,年幼的皇太孙登基称帝,这消息是今年年初才传到邺城。

事情发生在建康,李贼却跑来邺城“报仇”,不过是个借口。

另一边,几名官员,正战战兢兢的向高洋禀报损失。

前晚,梁军夜袭东门外营栅,率军驻扎东门外的上党王高涣阵亡,部下伤亡惨重,因为城门不开,所以,溃兵无处可逃,应该是伤亡殆尽。

梁军于次日(昨日)清晨攻破东门之中阳门、上春门,入城。

击退闻讯赶来的拦截兵马,劫掠东市里大量马匹,又焚烧太庙,掳走太庙官员、先帝牌位,撤出城外。

又于傍晚,击败追兵。

今日上午,官军游骑探得明白,梁军已经渡河南下,溜之大吉,北岸再无梁军一兵一卒。

而城外多个马监遇袭,所养军马被劫掠大半。

自梁军兵临邺城郊外起,官军伤亡,大概在五千人左右,被掳走的马匹,官、民合计四千余匹。

邺城内的损失,主要是被烧毁的太庙,以及被部分破坏的东市。

方才又得有司禀报,说‘寓居’邺城的梁国宗室、贞阳侯萧渊明,被梁军带走了。

具体有多少邺城官、民在此次劫难中伤亡,还需要时间统计。

“所以,李贼来袭,目的之一是烧太庙,之二,是抢马,之三,是救萧渊明?”

高洋忽然开口说话,语气平静,官员们战战兢兢回答:“诚如陛下所言,目前看来,正是如此...”

“所以,堂堂邺都,城防如同纸糊一般!”高洋质问,官员们哪敢回答。

高洋再次看着大殿废墟,看着石雕上的刻字,明白李笠此举,是在羞辱他,挑衅他。

国都被人轻易攻破,太庙被烧,皇帝的脸面,朝廷的脸面,荡然无存。

哪怕梁军入城只是逗留片刻,并未攻入宫城,也未烧杀抢掠、纵火焚城,但仅仅是“梁军入城”这个事实,就足以让天下震动。

天下百姓,如何看他这个皇帝?

朝野内外,如何看他这个皇帝?

晋阳霸府那帮武勋,如何看他这个皇帝?

高洋心中怒火燃烧:所以你突袭邺城的目的,就是要来羞辱朕!?

逼朕去攻徐州,你来个守株待兔?

妄想!朕要以倾国之兵,直攻淮南,把两淮烧做白地,你自己守着孤零零的寒山做狗窝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