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二十四章 踪迹

乱世栋梁 第二十四章 踪迹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二十四章 踪迹

午后,一处小河河段,大群骑兵正在过河,马蹄搅动河底泥泞,让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起来。

百余步外,上游河段,已经先行过河的骑兵,一部分继续骑马警戒,一部分下马后饮马,人也顺便休息休息。

远处是一座堡垒,那是一处屯田聚落,四周已经初步开垦出一些田地,却依旧被水泽、树林所环绕。

带兵出击的梁森,看着远处那堡垒,想到了彭蠡湖畔的渔村。

在水边定居,潮湿,天热时蚊虫又多,成日里被叮得身上发痒,那滋味可不好受。

不过,若是水里有鱼,蚊子会少些,又会引来不少青蛙“定居”,每到晚上,水边蛙叫此起彼伏,可热闹了。

青蛙多的地方,会招来蛇,所以水边的村落附近经常可以看见蛇,走路时可得小心。

他从小在白石村长大,所以对于水边生活再熟悉不过,而每当冬天来临,就是彭蠡湖上最忙碌的捕鱼季节。

冬天水冷,但深水处较浅水处要暖和些,所以鱼群聚集在湖里深水区过冬,最适合用大网捕捞。

每到冬天,渔民们聚集起来,划着船,组成船队,在烟波浩渺的彭蠡湖上撒网捕鱼。

捕鱼得先找到鱼群所在位置,而为了将鱼群聚集起来,渔民们会分工协作,船队各有任务。

负责包抄鱼群的船队,其上渔民们敲锣打鼓,或者用船桨等物体敲击船帮,制造巨大声响,目的是惊吓鱼群。

使受惊的鱼群往某个方向逃跑,而那个方向,大量渔船已经备好渔网,就等着鱼儿一头撞入渔网阵中。

梁森收回思绪,看着远处聚落堡垒,思考起战局。

敌军来袭,目的就是袭扰徐州西北境的屯田区,对方均为骑兵,或者骑马代步的步兵,所以移动速度很快。

屯田都督府,已经在屯田区建立起大体完整的警戒体系,所以各地屯田聚落都能及时获得示警,各聚落军民能依托堡垒闭门据守。

来袭的齐军,没有携带大型攻城器械,所以即便临时打造一些长梯,对坚固的屯田聚落堡垒根本就无法造成实质性威胁。

但是,对方以骑兵大范围活动,对屯田区进行肆无忌惮的袭扰,这会极大打击屯田军民的信心。

头一两年,因为是开荒,所以开垦出来的田地,不可能有什么收成,那么即便敌人来袭,屯田的损失也不会太大。

但是,再过得几年,当开垦出来的田地,种植的麦子产量渐增。

辛苦劳作大半年的屯田军民期盼着收成时,却被来袭敌军搅黄了,这样的失落,对于人们信心的打击很严重。

屯田至少要做到自给自足,才能把局面维持下去,因为官府不可能一直出钱粮来养没有多少收成的屯田聚落。

齐国正是明白这一点,所以从徐州大规模屯田的第一年开始,就派骑兵袭扰。

如果官军应对不当,让屯田区成了对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公厕”,那么对于屯田区里的军民而言,开辟新家园的期望恐怕就只能是水中月影。

所以,屯田都督府以及徐州军府制定了一系列作战计划,在屯田开始的头一两年,先把聚落和警戒体系建起来,至于各聚落能开垦多少农田,无所谓。

一个个坚固的聚落堡垒,距离都在十余里左右,相互间构成一个大型堡垒群,这就是骨架。

而聚落堡垒上高耸的望楼,都配有大型千里镜,以及简易灯火/旗号‘通讯机’,如同耳目。

这些望楼上的哨兵,可以通过千里镜观察周围数里的动静,并且在不动声色间,将自己所“看倒”、“听到”的动静,通过‘通讯机’传递出去。

所以,现在这一大片广袤的屯田区,对于官军来说是“透明”的,这片地区上的动静,都逃不过一个个聚落堡垒的观察。

来袭的齐军骑兵,进入屯田区后,就像进入猎场的猎物一般,在无遮无挡的平地里流窜。

迎接他们的,是准备就绪的狩猎队。

梁森镇守兖州,却不是死守兖州,要配合屯田都督府,将前来袭扰的敌骑一网打尽。

据地办法,和彭蠡湖里渔民捕鱼差不多,找到猎物所处的大概位置,然后左右包抄,把对方往某个方向赶。

赶到某个区域,将其歼灭。

但他们的对手,是移动速度很快的骑兵,所以作战时必须做到随机应变,且得多个心眼,毕竟来袭之敌,一定不缺经验丰富的精锐骑兵。

稍有不慎,打狗不成反被咬。

狗叫声陆续响起,此起彼伏,那是一只只猎

犬在咆哮。

猎犬待在专门的马驮犬笼,跟着骑兵们行动,现在出来、下了地,解了笼头,喝水、进食,顺便活动一下四肢。

敌骑狡猾,行踪飘忽不定,为了追击这些身上可能有羊肉膻味的“猎物”,带上猎犬或许会有奇效。

然而猎犬无法跟着骑兵长途跋涉,于是让马驮着专用犬笼,带着大量猎犬随军行动。

临战,放出猎犬,如同打猎一般,对猎物实行围剿。

骑兵带着猎犬(军犬)出击,这是徐州军试行的一种战术,效果如何,现在就能检验一下。

几名骑兵小队长,根据从旁边聚落获得的消息,结合之前已经获取的敌情,向梁森进行汇报。

并给出草拟的作战方案。

“敌军极大可能在这里,屯五区南端,那里丘陵多,树林多。”一名小队长指着舆图,向梁森进行汇报。

舆图上画着网格,代表着一个个“地块”,而“屯五区”,在此处东南方向大概三十里外。

而梁森所部骑兵,是从东面而来。

梁森看着舆图,眉头紧锁:“也就是说,他们偷偷掉了个头,主动往我们这边靠过来,想来个灯下黑?”

“有这可能,而且...”这个年轻的小队长看看同伴,确定眼神之后,向梁森讲出众人讨论后达成的看法:

“他们并不是在躲,也不是在逃,而是要找机会,吃掉追击的官军。”

“何以见得?”梁森问。

“使君,各处聚落堡垒,如今见了敌人踪迹之后,并未以烽烟示警,而是以千里镜、灯火通信机传递消息,为的就是装聋作哑,不惊动敌骑。”

“对方即便不知我军有如此手段,但既然敢来,就不是废物,更不会是蠢物,极有可能凭借经验,判断出我军想做什么。”

“他们四处流窜,未有丝毫收获,就该早点收兵,抽身而去,免得被我军断了退路。”

“却逗留不去,在屯田区腹地来回转悠,这不是饿得走不动的癞皮狗,这是故意使诈,等着肉送上门的狼,他们在引诱我军追击。”

“他们,一定在某个地方,设好埋伏了!”

梁森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因为猎物的踪迹有些诡异,要逃不逃,要躲不躲,要战也不战,明显有问题。

不过,基于锻炼人才的原因,他需要这几位骑兵小队长多动动脑子。

骑兵和骑兵交战,是“以动对动”,相互间攻防转换的速度很快,而短时间能就会决出胜负。

这需要基层带兵将领有随机应变的作战能力,不能事事向主将请示、得了命令才行动。

所以,徐州军的骑兵基层编制——小队,其小队长的作战意识一定要强,但这种意识没多少人能教,就只能靠实战磨炼。

以及临战多开谈论会,集思广益。

现在,敌人的踪迹已经被他们初步找到了,那么,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梁森做出了安排,决定今晚就对敌军实施突击,将士们吃起干粮,照顾坐骑、整理兵甲,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做准备。

不一会,梁森用鹅毛笔在两张小纸条上写了相同的内容,将其卷好,各放入两个芦管里。

然后,从随行马匹驮着的鸽笼里拿出一只鸽子,把一根芦管绑在其右脚上,然后放飞。

灰黑色的鸽子振翅高飞,向东南而去。

梁森又把另一个放有纸条的芦管,绑在另一只鸽子腿上,然后放飞。

他听李笠说,鸽子有归巢的习性,哪怕离巢数百上千里,也依旧能够飞回去,准确无误的找到自己的家。

那么,使用鸽子的归巢习性,提前在某处蓄养鸽子,那么当鸽子成年、认家之后,就能实现“定点通信”。

李笠养了许多鸽子,寒山也有鸽舍,其中饲养的“信鸽”,经过锻炼,确实具备数百里外回巢的能力。

许多信鸽,被提前运到徐州各地,梁森手上就有不少,可以随时放飞这个鸽子,让它们把简单的消息捎回寒山。

袭扰屯田区的敌军骑兵,其中一支主力,踪迹已经被他发现,为防万一,他在战前要把消息发出去。

如果他打了败仗,得知敌人踪迹的李笠,还有机会调兵遣将,把对方“留在”徐州。

无论如何,都要将来犯之敌“留下”,或者至少歼灭大半。

用实打实的战绩,让屯田的军民们相信,在徐州军的羽翼下,来犯之敌有来无回。

让他们相信,自己辛辛苦苦开辟出来的田地、建起来的房舍,一定会成为“鸡犬相闻、阡陌连天”的美好新家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