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一十章 争议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一十章 争议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一十章 争议

大将军官署,李笠与登门拜访的周国使节杜杲等人交谈,在座的又有相关人员,譬如专门接待周使的黄门侍郎徐陵。

这是“外事活动”,所以“有司”必须参与,否则李笠就有里通外国的嫌疑。

杜杲见到了闻名已久的“鄱阳李笠”,发现对方果然如传闻所说那样,身材高大魁梧,武人气质明显。

但言谈举止并不粗鄙,说起雅言,颇为流利。

这样的场合,其实说不了什么大事,主宾谈着谈着,谈到了印刷术。

之前,徐陵就向杜杲等人简要介绍了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所以周国使节对此有了了解。

后来,徐陵经许可,带周国使节参观了秦淮河畔一个“印刷馆”,实际参观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实际操作的大概流程。

所以杜杲对于活字印刷术,又有了许多疑问。

现在,见李笠表态可以适当讲解活字印刷术的秘密,杜杲就不客气,把问题提出来:

问题一:活字印刷,需要“排版”,那么,排版、校对的人必须识字。

然而,大多数工匠都不识字,这就会影响活字印刷的普及。

问题二:活字的管理和挑选可不简单。

因为一字一模,而字有数千,如何有效管理?总不能随意摆放。

且选字排版时,“选”的过程会很长。

问题三:根据现场观察,杜杲认为活字印刷过程中,字模的磨损恐怕是个大问题,大批量印刷下,字模的磨损,会让印刷出来的书籍中字迹出问题。

譬如笔划残缺、字体变形等等。

所以,既然之前就已经有“雕版印刷”,为何不用“雕版”而用“活字”?

雕版印刷,工匠在木板上雕字时,可以当做是雕刻图案,所以不需要识字。

以木板制版时,可以把版面文字做得整整齐齐,且雕版可以修补,一旦印刷过程中雕版内容有磨损,可以很方便的修补。

木头可以沾墨,不需要很特别的墨,就能印刷。

雕版可以实现图案、绘画的印刷,活字印刷就做不到。

雕版制作时确实费功夫,但制作完成后,想来可以用很久,印刷那些内容一直不变的典籍,很方便。

杜杲认为,仅就普及的难易程度而言,雕版印刷,要比活字印刷容易普及。

“杜公说得没错,正常而言,雕版印刷普及起来,比活字印刷要容易些。”

李笠对杜杲的头脑灵活十分佩服,这个时代当然不缺聪明人,而他之所以显得特别聪明,无非是见识多了无数倍。

但是,这个时代的聪明人,只要干过实务,就很容易发现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在推广上的难易程度不一样。

李笠希望推广印刷术,哪怕是雕版印刷术,所以不吝于讲解:

“字模的制作、管理、耐用性,以及排版、校对对人员的知识要求,还有用墨,是制约活字印刷推广的几道难关。”

“为了解决这一道道难关,鄱阳的工匠们,花了十年时间。”

“字模的成分,并不是单纯的铅,所以能够大批量制作,方便又耐用,且成本不高。”

“关于字模的管理,如今已经制定了一套制度,选字方便,节省时间,确切来说,是按照一定规则,给字模编码,存放在字盘里。”

“所谓的码,是一组数字。”

“排版时,先让识字的人按照编码表,给版面上每个文字编码,排版工根据编码,从字盘里选字...他们不需要认识字,只需要学认数就行。”

“编码表和字盘都是统一制式,各地印刷作场,按照规制执行,普及起来,方便不少。”

“还有墨,当然很特殊,但现在可实现大批量生产,可以充足的对外供应,所以,活字印刷术,一样可以推广。”

“朝廷的策略,是两条腿走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同时推广,各地可以视情况而定,这事情,徐侍郎很清楚。”

话题被李笠转到徐陵这边,徐陵便向杜杲介绍起梁国打算如何推广两种印刷术。

李笠听着听着,思考起来。

北宋时期,出现了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是毕昇,活字为泥活字。

所以08年奥运会的开幕表演,就有活字印刷的内容,却引来争议:欧洲人认为,活字印刷术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古腾堡独立发明的。

时间,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之后大概三百多年。

不过,北宋出现的活字印刷,一直没有流行,反倒是隋唐时期出现的雕版印刷术,一直流行到明清之际。

所以,才有人认为,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术,是现代印刷术的鼻祖。

那么,为何活字印刷在北宋出现后,直到明清,都没能取代雕版印刷呢?

原因有几个,一如李笠方才听杜杲所说的那样。

一,字模的制作和耐用性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二、金属活字印刷,需要特制的墨,即油性墨。

三,活字印刷,需要排版工认字,这就提升了使用门槛。

所以,不解决这三个问题,活字印刷的推广就会变得困难。

反倒是不需要工匠认字的雕版印刷,既能印字,也能印图案,对墨没有太苛刻的要求,推广起来确实方便不少。

但是,雕版的制作很耗时,面对那些内容灵活多变的印刷需求,适应起来就很麻烦。

所以,为了尽快推广印刷术,让书籍的价格降下来,李笠的策略是“两条腿”走路。

雕版印刷技术门槛很低,可以马上就在各地推广。

那些内容固定的典籍、经书,可以用雕版印刷来大批量“出书”。

而活字印刷,因为攻克了油墨、铅合金字模的技术难关,也具备了推广的条件,但是推广起来要讲策略。

与雕版印刷一起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尽快把“印刷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经营起来。

譬如,像这种大型类书,属于“高档书”,售价昂贵,用活字印刷进行“出版”。

常见的佛经、典籍等字数相对较少的书籍,就用雕版印刷,来个薄利多销。

先把摊子铺开,把行业做起来,带动周边行业发展,然后分阶段进行“技术升级”。

但无论如何,李笠要让印刷业尽快成为一枚重要的棋子,帮助他把整盘棋带活。

想到这里,李笠寻了个机会,对杜杲说:“再过一阵子,建康城书市,会有大量书籍出售,都是印刷精美的线装书,杜公若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