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一十二章 泰安五铢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一十二章 泰安五铢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一十二章 泰安五铢

皇宫北,华林园重光殿,起部官员,借助建筑模型,向皇帝、太后及诸位宰辅,讲解淮阴行在的建设情况。

行在,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淮阴行在,在淮阴城外新建,因为实际上承担别都的职责,所以建造规模不小。

李笠也在场,毕竟他是行在城池的“设计”之一以及监工。

总体而言,淮阴行在为矩形,城内实行里坊制。

城内按九宫格分为九个同等大小的矩形区域,最上的一行三“格”,中间那“格”为宫城区域,其中包括行宫和行在官署。

左右两格,为官员、宗室以及各类贵人的住宅区。

除宫城之外,其他八个“大格”,其内都有九个坊,坊均有坊墙,开有四门或二门。

各坊之间有道路隔开,所以整体上看,行在就像是个棋盘。

李笠根据寒山二城的建设经验,组织人员为行在设计了完善的排水管网。

这个排水管网,在建城的时候同步建设,确保大量人口入住行在后,各坊的日常生活污水和排泄物能够及时排出城外。

又不会因为雨季内涝导致雨水倒灌,使得城里各坊乃至街道污水横流。

此外,李笠根据寒山城的“市政建设”经验,让行在城内街道路面全部“硬化”,即大量铺设青石路面、水泥路面。

因为有完善的排水管网,就能确保路面不会有太多泥土、污垢和积水。

所以,城中道路不会出现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满地泥泞的情况。

对于出行有车代步的贵人而言,道路硬不硬化无所谓,可对于寻常百姓而小官吏来说,雨天出行不用走在污水横流、高低不平的泥泞街道上,这就是一种便利。

除此之外,城内建筑的细节部分,譬如宫城的布局、各宫殿的样式,李笠不是专业人士,就未参与。

皇帝萧询看着城池模型,颇为期待,期待建成之后,驻跸淮阴的新生活。

但他毕竟年少,无论是阅历还是见识,都不足以让他问出多少有深度的问题,也不太理解各种工程术语,以及宫殿设计的精妙之处。

所以,起部官员的讲解,其实是讲给太后以及各位宰辅听的。

太后见儿子听着听着有些走神,知道儿子精力不济,便适时结束讲解,随后开始下一个“环节”。

新钱的发行。

今年是泰安元年,因为饶州乐安大铜矿的发现及开采,铜产量必然大增,所以朝廷决定铸新式样的铜币,币名“泰安五铢”。

有司呈上样币,供皇帝、太后及宰辅们查看。

泰安五铢,形制同寻常五铢钱,外圆内方,圆有外廓,方孔亦有内廓。

正面是“泰安五铢”四个字,泰、安二字为上下结构,五、铢二字为左右排列。

反面无字,而是两道交叉的麦穗,一左一右包夹着中心位置的方孔。

这两道麦穗其实是一禾两穗,即“嘉禾”,有天下太平的含义。

总体来说,泰安五铢依旧是正常的五铢钱形制,无有效的防伪措施,一旦发行,很快就会有人私铸假币,或者将大量好币窖藏。

过得一段时间,市面上流通的泰安五铢,要么是粗制滥造的假币,要么是残缺不全、被人剪边、凿孔的残币。

是这样么?

无所谓,反正投入流通的泰安五铢越多,朝廷就赚得越多,至于流通后的泰安五铢会变成什么“状态”,管不了,也不用管。

因为泰安五铢不是用钱范批量铸造出来的,而是用机器批量制作出来的,为“机制币”。

且不是全铜,而是适当加入铅等金属,所以,泰安五铢的制币成本比其面值低,做得越多,赚得越多。

制币居然能赚钱,千百年来,这是头一遭。

萧询不懂这意味着什么,江夏王萧大款便给侄儿做讲解。

历朝历代,铸币的成本,肯定要高于所铸钱币的面值。

譬如,官府要制作一千枚五铢钱,得花一千一百文的成本。

所以,对于朝廷来说,铸币是一件亏本的事情,但又不得不做,因为民间需要钱币。

又因为总体来说,天下缺铜,铜价较高,所以出现一个问题:

好铜钱熔了之后,即便扣去消耗,之后作为铜料出售,售价,依旧比这铜钱面值要高。

所以品质好的铜钱,就成了生财利器:把好铜钱熔了,作为铜料出售,能够赚钱。

加上民间需要大量铜器,所以大量好钱被人熔了铸造铜器。

或者对铜钱下手,剪边、凿孔取铜。

又有大量富贵人家,大规模存储好钱,所以种种原因导致好铜钱消失,怎么都不够用。

朝廷为了维持民间对钱币的正常需求,就只能继续大量铸币,然后继续亏本。

国力雄厚时,还负担得起,一旦财政吃紧,币制败坏就在所难免。

萧询听得似懂非懂,萧大款继续解释。

新工艺制作的泰安五铢,没必要实行什么防伪措施,防也防不住。

反正制作成本低于其面值,所以只要流通出去,官府就能赚钱。

加上乐安“水铜”多年的对外销售,铜价缓慢下降,不法奸商若要熔泰安五铢为铜,当做铜料销售,扣去各类成本,极大可能获利甚微,甚至亏本。

若日后乐安铜矿大规模开采,官府向民间大量销售铜料,使得民间有了可靠地铜料来源,适当缓解铜荒,铜价必然一步下跌。

所以,熔钱为铜再出售的做法,收益会进一步变小。

打泰安五铢主意的人变少,市面上流通的泰安五铢,消失或者变残缺的几率下降,民间的钱荒就会得到缓解。

这对于朝廷整顿币制,是很有好处的。

萧询听了叔叔关于新钱的介绍,还是听不太懂。

太后想提点,但急切间,也不知该如何把复杂的道理,用简单的话告诉儿子。

李笠适当讲解,说新钱有两点好处。

第一,自古以来,头一次可以实现制币盈利,这可不得了,几位先帝当年都没做到。

第二,新钱会被许多人使用,使用者不会故意破坏这么好的铜钱,因为这是泰安五铢,比寻常五铢钱要好。

这么一说,萧询瞬间明白了:

我做到了曾祖、祖父、父亲都没做到的一件事!

我的新钱很好,比其他五铢钱都好!

小孩子总希望自己的成就,能够得到父辈、长辈的认可,总希望自己的表现比“同龄人”强。

现在,大将军就直截了当告诉他,泰安五铢好在哪里。

萧询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萧大款见了,只觉无奈:方才我说得口干舌燥,还比不上彭城公两三句?

泰安五铢的介绍环节结束,但新钱的介绍还在继续。

接下来,是名为“泰安通宝”的铜钱登场。

这种铜钱,形制有些特别,因为中间的孔是圆孔。

一枚钱的重量为十五铢,是三枚五铢钱的重量,其币值当为三文。

但是标称面值为壹陌,即一百文。

所以这是“一当三十三”,或者“一当百”的大钱。

一般来说,当朝廷开始发行“当十钱”、“当百钱”、“当千钱”,其目的必然是大规模搜刮民脂民膏。

这种钱,必然名声狼藉,很快就会“贬值”,退出流通。

谁发行这种钱,谁就是在作孽。

那么,该怎么向少帝解释,朝廷发行这种面值壹陌铜钱的“苦衷”呢?

众人的目光,聚集在李笠身上。

这是你的主意,跟你女婿解释一下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