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一十五章 涟漪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一十五章 涟漪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一十五章 涟漪

午后,曲阿,城外东南侧,南北、东西两条运渎交汇之处,码头上熙熙攘攘。

人群之中,衣着寻常的胡炜正与路边摊贩聊天,因为他算是曲阿人,所以说的是本地方言,能和同样说着曲阿话的摊贩聊得起劲。

“建康要行直百钱,唤作泰安通宝,面值一陌,你们都知道了吧?”

胡炜问,和他交谈的中年摊贩点点头:“知道,税署已经说了一个多月了。”

“乡下的亲戚也知道了?”

“知道喽,往来的货郎也时常念叨,如今,大伙都知道,到了建康,做买卖时,陌是足陌,如此一来,稍不留神可就要吃亏了。”

摊贩卖的是草席,因为胡炜一下子买了大半,加上是家乡人,所以摊贩话很多,几乎是有问必答。

胡炜有些“忧虑”的说:“如此一来可不妙,到了秋天,商贾们收货、收粮食,可是要以短陌算钱、结账的。”

“我们这里都是以八十为一陌,而许多粮食是要运到建康的,这一进一出,一陌就亏了二十文。”

“商贾们可不会吃这个亏,这个亏,就只能老实人受着。”

“今年年景不错,粮食卖不上价,而一石粮食再亏个四五十文,种地的乡亲,日子可没法过了。”

中年摊贩听到这里,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灾年怕粮食没收成,所以盼丰年。”

“然而丰年是有收成,却怕粮食卖贱了,辛苦一年所得,连债都还不起。”

“不过税署管的市集,据说是按老规矩收购粮食、布匹、丝、麻,给的是直百钱。”

胡炜故意问:“直百钱你们敢用?”

周围几个摊贩凑起热闹:“这钱谁用谁是傻子!”

“就是,直百钱谁用谁是傻子!”中年摊贩笑起来,一口烂牙见了光。

“大伙都说了,秋天,到税署市集卖了粮食,拿到手的那什么宝...直百钱,马上就换成五铢钱。”

“不要说过夜,过半个时辰都不行!”

朝廷的信用,特别是钱币这一块,在民间等于没有,许多年前就是这样了。

所以,“那什么宝”对于百姓来说,等同于历代臭名昭著的“大钱”,是官府骗百姓血汗钱的凶器,多拿一会都不行。

“那什么宝”分量是十五铢,所以,就只值三文,而不是标称的一陌。

胡炜又聊了一会,缓缓离开,随从扛着几卷草席,跟在后面。

皇帝及文武官员到曲阿祭拜帝陵,所以曲阿城比往日热闹许多,人也多了许多。

回城的道路上,到处都是人,虽然没到接踵摩肩的地步,却也拥挤不堪。

胡炜看着眼前的熙熙攘攘,想起彭城公说过的一段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其出处,来自中的货殖列传。

商人逐利,做买卖想要发大财,诀窍就是找到“利”的藏身之处。

胡炜本不会做买卖,或者说,不会赚大钱,后来给彭城公打理产业,慢慢的磨练出来。

从一个新手,变成一名“老卒”,可即便历练了十来年,他还是跟不上彭城公关于“逐利”的思路。

或者说,没几个人能跟得上彭城公的思路。

他如今是总税司的官,负责监税事宜,在三吴地区奔波,为彭城公的雄心壮志而忙碌。

而曲阿,是个很关键的地方,需要好好布置一番。

但一系列的准备、运作之后,能否获得预期的“收获”?

胡炜不确定,走着走着,掏出一枚泰安通宝,端详起来。

泰安通宝,重十五铢,圆孔。

钱体偏红,大小和五铢钱差不多,所以厚度是前者的两倍以上。

于是,采取了一些新的防伪措施,譬如“边齿”。

边齿,是钱币边缘的一道道竖线,但竖线是长短交错。

正面,是“泰安通宝”四个字,字体偏白,和偏红的钱体形成色差。

背面,是漂亮的一圈环状葡萄纹,这一圈图案,同样偏白,和偏红的钱体形成色差。

胡炜大概知道,这种机制币的“边齿”是机器“挤”出来的。

而字和环状图案,其实是机器“压”进钱体里的金属,和钱体的材质有所不同,所以颜色有差别。

制作原理,和彭城公夫人产业“杜镜”的制作原理类似。

色差和边齿,是泰安通宝的防伪手段,要仿制,不是不行,但想要仿制得像模像样,造假成本,恐怕会超过一百文。

所以,短期内,不会有大量假币出现。

胡炜认为,泰安通宝本身,是漂亮的工艺品,防伪手段也不错,但可惜,没有人认可“大钱”的信用。

彭城公知道发行泰安通宝这种直百钱,在一定时间内会影响百姓生活,所以泰安通宝只是在建康、鄱阳、寒山以及将来的淮阴行在强制使用,其他地方,慢慢来。

为此,还推出许多预防措施,确保秋收时,建康周边地区的百姓,不会因为币制变动而受到太大的冲击。

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发动能发动的力量,向建康周边地区,乃至三吴地区百姓宣传一个即将成为事实的事实:建康城里,交易实行“足陌”。

交易时,钱币的支付,无论是贯还是陌,必然以面值为壹陌的泰安通宝来实现。

一陌,就是一枚泰安通宝;一贯,就是十枚泰安通宝。

建康周边以及三吴地区,商贸要地和郡治新开张的税署市场、市集,承接泰安通宝、泰安五铢的兑换。

消息已经广而告之,胡炜通过方才和摊贩的闲谈,确定了这一点。

接下来,币制变动带来的物价波动,到底会造成什么后果,只能拭目以待。

胡炜思来想去,还是有些担心。

彭城公那建立在泰安通宝上的“战术”,真能起到预期效果么?。

夏末,再次来到曲阿的胡炜,看着城南郊外运渎上往来如梭的漕船,不发一言。

自泰安五铢、泰安通宝“落户”建康,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新币站稳脚跟后,如同落入湖中的石块,在水面激起一阵涟漪。

现在,经曲阿往返三吴地区和建康的货物,同比去年,增加了三成,而且涨幅明显,还在增加。

方山津税关的统计结果,也证实这一情况。

这其中,从三吴前往建康的货物,占了六成,从建康前往三吴的货物,占了四成。

所以,出了什么事?

税署吏员向胡炜介绍起调查结果。

先说事实:建康实行“足陌”交易之后,相比三吴地区,同样的五铢钱,在建康贬值了。

因为八十文钱,在短陌的三吴地区可以当做一百文花,而在建康城里,八十文就只是八十文。

虽然回归了准确的币值,但足陌的建康城里,铜钱比起其他短陌地区的铜钱,就是贬值了。

钱贬值,物价自然就涨,此为“钱贱物贵”。

而泰安通宝的使用,也导致建康城内物价上涨。

因为税收带来的成本,无法通过对“陌”的消减进行分担,自然就全加到价格上,物价焉能不涨?

建康是明显的“钱贱物贵”,周边地区相比之下,当然就是“钱贵物贱”。

于是,价格差出现,商贾们活跃起来。

吏员说完事实,分析曲阿货物流通量明显增加的原因:

第一,当相邻的两个地区,钱的贵贱分明时,钱会往“钱贵”的地方跑。

第二,当相邻的两个地区,物的贵贱分明时,物必然往“物贵”的地方跑。

于是,大量铜钱涌向三吴地区,被行商用于购入大量当地土产,运到建康销售。

所以,由三吴运往建康的物资,同比去年,增加很多。

不仅如此,长江上游地区,江、郢、荆、湘等地,因为短陌现象更严重,所以同比去年,有更多的物资向建康流动。

而建康最近一两年开办的大量作场,生产出来的大量手工业制品,因为建康足陌、三吴短陌的缘由,出现了极其特别的降价情况。

吏员举了个例子:“建康作场,有某制品,价格是一百文,城里百姓要买,得花一百文,因为是足陌嘛。”

“同样的制品,运到三吴的会稽,且不说长途运输的成本和涨价,就说原价,当地百姓花八十文就能买到,因为当地是短陌,八十文当一百文花。”

“所以,因为建康钱贱物贵、三吴会稽钱贵物贱,建康的手工业制品,在会稽的销路会增加,因为实际上这制品在会稽是降价了。”

“于是,建康发往三吴的货物增多,其中大多数是手工业制品,才有了曲阿这里货物流通数量明显增加的结果。”

听到这里,胡炜心中一动,想起彭城公说的一段话:

货币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对制造业有利。

他不动声色,继续听,吏员继续说。

因为建康相对于其他地方,钱贱、物贵,所以各地商贾就不断往返于两地,来个钱生钱。

商贾张三,在建康购入大量铁锅、玻璃器等手工业制品,运往三吴销售,然后在当地购入大量土特产,运往建康出售。

来回都能赚额外的利润,往返越快,利润增加得越快。

所以,建康的作场根本就不怕生产出来的产品滞销,就连排污严重的大量新开造纸作场,也日夜生产。

由于行商们贩来上游和江北淮南的大量竹子,使得造纸作场不缺原料,纸产量大幅增加。

虽然因为足陌、短陌的价格差,导致作场制品的利润下降,但是销量增加后,薄利多销之际,还是有得赚。

所以,各作场开始持续招工,这使得建康城里大量百姓有了不错的选择:可以去作场做工挣钱。

而各地大量物资涌入建康,使得原本开始上涨的物价开始下降,许多日用品的价格,明显回落。

但是,严格实行足陌交易的建康,依旧“钱贱”,和周边短陌地区形成鲜明对比。

钱贱和钱贵之间形成的价格差,使得行商将各地产出贩到建康销售时,依旧能获取不错的利润。

所以,依旧有大量物资向建康涌去,同比去年,建康东西二津的过关货物数量,明显增加。

货物流通数量增加,意味着贸易活跃,以征收商税为目的的总税司各税署,收上来的商税,自然也比去年同期要明显增多。

但是,泰安通宝的推广,除了建康、鄱阳、寒山之外,很不理想。

因为各地有短陌交易的惯例,对足陌的建康有价格差可以牟利,所以各地商贾对实行足陌交易的意愿很低。

寻常百姓,更是不相信泰安通宝这种直百钱的信用,加上官府不强制使用,所以能不碰就不碰。

总税司开设税署的地方,虽然税关及其管辖的交易市场、市集,承担了泰安通宝的兑换业务,但主动来兑换泰安通宝使用的人,只有商贾,且数量不多。

当然,在强制执行足陌交易的建康、饶州鄱阳、徐州寒山,泰安通宝和泰安五铢,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这都得益于税署对货物流通以及城内交易的绝对控制。”吏员赞叹着,也是自豪,“不认可泰安通宝,就别想做买卖!”

胡炜点点头,看着眼前繁忙的运渎,若有所思。

一如彭城公所判断的那样,足陌的建康和短陌的周边地区之间,形成了价格差,这对于建康城内的工商业发展来说,是很关键的。

建康城里,居住着大量百姓,这些人无田可种,只能在城里出卖劳动力,换取微薄的收入来养家糊口。

如果建康城里的工商业发展起来,将大量城内居民吸纳到“制造业”中去,局面会不一样。

胡炜总是听彭城公说什么“实业兴国”、“高利贷误国”,知道彭城公要制造业发展,让百姓靠着在作场干活,就能实现收入增加。

这就意味着百万人口的建康,自己也会形成一个“优质市场”,进一步促进工商业发展。

而币制的变动,使得短陌地区可以靠着价格差,往足陌建康销售大量农产品、原材料获利。

这就是在割建康的“韭菜”?

胡炜想到了彭城公的“战术”:

足陌的建康,靠着“钱贱”的优势,扩大制造业的产品“出口”,用手工业制品的对外销售,反过来割短陌地区的“韭菜”。

至于泰安通宝能不能尽快被百姓接受...无所谓,爱用就用,不想用,官府也不会逼着用。

然而,钱贱就能割别人的“韭菜”?

胡炜觉得这不是彭城公白日做梦,因为足陌的鄱阳和寒山,真的已经在割周边地区的“韭菜”了。

币制变动引起的涟漪,或许真的就能变成汹涌波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